趁著這個機會,已經兵抵香河一帶的山海關援軍,這個時候幹脆趁其兵力盡出,天津衛空虛的時候,發重兵猛擊天津衛,把天津衛城先給奪回來,掐斷於家軍後勤供應,糧餉彈藥的供應。
同時命陳新甲立即引兵直出保定府,率兵趕往天津衛,先牽製住於家軍尚未撤回天津衛的主力,然後待關寧軍拿下天津衛之後,與之兩相夾擊,趁著於家軍大戰之後,人困馬乏,同時後路也被切斷,糧餉彈藥補給不濟的情況下,南北夾擊,趁機一舉討滅於家軍。
這樣的話,大明兩大心腹之患,幾乎可以說是同時都被徹底解決,以後僅剩下了那些流民軍,大明還有何懼?大明中興也就在眼前了,當今聖上崇禎皇帝,肯定能名垂青史,成為大明中興之帝。
崇禎這輩子大概吃虧最大的就是他一心一意要想當一個明君,一個能中興大明的明君,這個念頭讓他幾盡陷入瘋狂,他這個皇帝確實當的非常辛苦,他沒有更多的享受,既沒有像很多皇帝那樣,沉湎於女色,也沒有極盡奢華的鋪張浪費,更沒有像他兄長那樣,愛好上某種跟當皇帝挨不上邊的手藝活。
他從當了這個大明皇帝之後,先直接麵對的就是權傾朝野的魏忠賢一黨,整日裏殫精竭慮的生怕魏忠賢下毒謀害於他,還要表麵上強顏歡笑,和魏忠賢一黨虛以委蛇,好不容易總算是把魏黨掀翻了,接連清洗了一兩年時間,把魏黨餘孽算是徹底剪除了,可是這天下大亂了起來。
他既不敢鋪張浪費,也不敢偷懶喘口氣,穿的龍袍都打了補丁,每天批閱奏章到深夜時分,早早的還要上朝,處理各種政務,當真是幹的比牛還累,睡的比狗還晚,起的比雞還早,就算是偶感風寒,也不敢休息,依舊天天上早朝,聽大臣啟奏各種事務,不斷的處理各種政務。
但是即便是他這麽辛勞的幹,可是大明江山還是每日愈下,到處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不是建奴入關,就是中原流民軍大亂,好不容易把奢安之亂給平定了,陝西的流民軍卻橫掃中原,連他的老祖墳都給挖了。
每天聽到的消息壞消息總是比好消息多很多,不是這裏大旱,就是那裏地震,要麽就是哪兒又發洪水了,時不時的還聽說某些地方又因為缺餉鬧餉了,流民軍又攻克了什麽州縣。
這樣的皇帝可以說是當的真夠無趣的,這天下比他累的皇帝,恐怕真真是找不到幾個了,可是崇禎卻始終還在堅持,堅持著他心中的那個夢想,堅持著想要當一個明君,重振大明河山,讓他自己從今以後名垂青史。
現如今當下麵的大臣拍馬屁獻出了這麽一個計策,說他隻要能趁機幹掉了於孝天,那麽大明現在等於剪去了兩大禍患,僅剩下流民軍,以後還有什麽好怕的,那麽大明江山定能重振,他崇禎皇帝便可以當一個蓋世的明君,力挽狂瀾於既倒,成就一番蓋世偉業。
你還別說,崇禎還真就吃這一套,聽罷了下麵的大臣所說之後,頓時便有點飄飄然了起來,琢磨了一下好像也確實是這麽個事兒,可是偏偏就沒有想過,他這麽做會帶來什麽後果,於家軍擊敗了建奴大軍,果真就是強弩之末,肯定會損失慘重嗎?
很多事情人們都會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想法,在大明幾乎所有人心目之中,建奴都是不可戰勝的,就算是能戰勝建奴,殺敵一千也要自損八百,這好像應該是一個定理,套用在任何人身上都沒有問題,當然也包括了於孝天的於家軍。
於是崇禎頓時眼前一亮,終於一掃心中的那些陰霾,建奴被於孝天擊潰,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這對大明來說確確實實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
建奴經此一役之後,損失慘重,很長時間估計都沒法再恢複過來了,隻要他現在再狠下心,趁機一舉討滅於孝天,那麽大明的兩大心腹之患,等於一下就徹底解決,僅剩下的流民軍這兩年在他極力的清剿之下,現如今也差不多要偃旗息鼓,眼看是興盛不起來了。
這麽一來,大明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他不需要多長時間,便能中興大明,重振大明往日的雄風,令海外百國來朝,再現當年大唐盛世。
那麽他何愁還不會被人稱頌為不世明君呢?流芳千古,名垂青史這又算是多大的事兒呢?簡直就是手到擒來嘛!
於是已經被這幅美麗的未來景象,衝的有點飄飄然的崇禎皇帝,當然立即便龍顏大悅,對大臣提出的這個建議是從善如流了。
當即他便令人擬旨,昭告天下,於孝天乃是一個叛臣,此次不尊旨意,便悍然起兵偷襲天津衛,乃是一個居心叵測之輩,而且在朝廷下旨令其南返之際,卻抗旨不尊,甚至於動兵強行攻下天津衛,更是罪不可恕。
另外新帳老賬一起算,在這份昭告天下的聖旨之中,還給於孝天羅列出來了種種罪名,其中當然包含了他擅自控製台員島,擁兵自重,在福建強買強賣,另外暗殺朝廷命官等等雖然沒有實證,但是大致可以猜出是於孝天所為的事情,現如今也全部當成事實,坐實在了於孝天的身上,總而言之,就是讓天下人知道,於孝天乃是一個逆臣,就算是他打敗了建奴大軍,也彌補不了他身上這麽多的罪責。
其謀逆的想法是昭然若揭,現如今朝廷給他一個機會,令他立即率兵返回福建,此事朝廷還可以從寬發落,隻是削去他的總兵和都督同知之職,削職為民,解除他的兵權,就可以了。
當然他目前所控製的台員島,以及在大路上各個據點,也都必須要解除武裝,歸順朝廷,否則的話就形同謀逆,絕對是滿門抄斬殺無赦的罪名。
除了在頒旨發布這個昭告天下的詔書的同時,他也沒忘了派人立即給於孝天送去一份聖旨,令於孝天立即就地解除軍務,將兵馬就地遣散,解除武裝,接受朝廷派員監管。
這等於是給於孝天下了最後通牒,於孝天如若再抗旨不尊,那麽就是徹頭徹尾的叛逆之輩,那麽大明對其動武,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就在崇禎皇帝在宮中忙著張羅著給於孝天扣上謀逆的大帽子的時候,沒想到的事情又發生了,於孝天居然大鳴大放的派了人解送了一具屍體,送入到了京師之中。
京師守門的官吏得報頓時大吃一驚,但是看到來者人數並不多,僅僅是一個騎兵小隊,肯定是偷偷繞過官軍防線,直接抵達的京師,直到來到京師的東門的時候,才亮明了身份,並且告知了守門官軍他們送來的這具屍體的主人是誰。
守門兵將聞之大吃一驚,不敢怠慢,瘋了一般的趕往兵部送消息,兵部主事的官員一聽,嚇得夠嗆,利馬就趕往宮中報信。
原來於孝天居然派人偷偷的穿越官軍的封鎖線,直接把建奴此次率軍入關的奴酋多爾袞的屍體送入了京師之中。
多爾袞也算是盡了他的職責,在大軍崩潰的時候,選擇留在戰場上,率領他本部正白旗的披甲們,阻截於家軍,為其餘的建奴大軍爭取逃走的時間。
多爾袞也算是著實凶悍,僅僅帶著數百人,就迎向了衝至他們麵前的於家軍騎兵麵前,試圖死死的攔住於家軍騎兵營。
但是這會兒他這區區數百步兵,豈能攔得住士氣如虹的這些於家軍騎兵,多爾袞率領的這點兵力,僅僅是瞬間,便被淹沒在了於家軍騎兵的洪流之中。
許多建奴兵甚至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獲得,便被迎麵殺來的於家軍騎兵,在馬背上用短銃直接轟翻在了當場。
多爾袞身披兩層鐵甲,愣是擋住了兩顆銃彈的射擊,加之他有幾十個護兵死死的保護在他的身邊,居然堅持到了最後一個倒下。
多爾袞手持一根長槍,接連挑下了三個於家軍的騎兵,但是長槍在挑落第三個於家軍騎兵的時候,也被這個騎兵一刀劈斷了他的槍杆,甚至連他的大拇指也一起削掉。
但是多爾袞臨死之前,還是抽出腰間寶刀,砍翻了一個騎兵的戰馬,可是這個時候一個騎兵衝過來,將一杆騎槍直接捅入到了他的胸膛之中。
多爾袞被騎槍紮中之後,仰麵朝天倒在地上,但是居然還是像不死小強一般,用斷了拇指的手,抓著將他生生刺穿的長槍槍杆,拎著他的寶刀,試圖繼續頑抗下去。
這個時候眾多於家軍騎兵已經殺光了他身邊所有兵卒,呼嘯著從他身邊飛馳而過,一杆杆騎槍插入他的身體,愣是將他紮成了一個刺蝟一般,最後屍體居然就這麽被這麽多長槍插著,連倒都倒不下去,就這麽站著死在了當場。
這樣的死法著實夠慘烈,同時也夠壯烈,當於孝天隨後縱馬本來,趕到戰場的時候,這裏的戰事已經結束,隻留下了滿地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