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鐵騎
字體:16+-

一八零章:又是一年

一晃眼,已經到了中平三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六年,自從三月自己被任命到平襄抵抗韓遂叛軍到現在已經有九個多月了,金城郡經過六個多月的經營已經是一個大郡,如今仙戀閣遍布大漢各郡,連一些重要的縣城也被安置了仙戀閣,情報人員經過訓練被分布在各地,十三州內皆有賈榮的情報係統,隻要稍微一些風吹草動,這些消息就會很快的傳到賈榮的手中。

這段時間,賈詡與自己的聯係越來越密切的,通過賈詡之口了解到了很多董卓軍的最新動向,對自己扣留華雄郭汜還有三千兵馬一事,董卓也沒有再派人討要,據說董卓這事挺憤怒的呢,這是赤裸裸的挖老上司的牆角,不過而如今賈榮的實力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可以任人拿捏的主兒了,為了繼續和賈榮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對這件事董卓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麾下從來沒有過華雄郭汜這兩個人,董卓的心裏還是希望華雄郭汜能夠回來的。

漸漸的,賈榮已經從風口浪尖淡了下去,不是當初那個將雒陽鬧的滿城風雨的賈誌遠了,與漢帝的關係也是越來越密切,主要是因為有著蘇雙這個中間人在一直努力著呢,漢帝通過仙戀閣已經賺取了大約三十萬貫錢,漢帝想到蘇雙都是滿臉歡笑的,期間張讓也是不斷的為賈榮說著好話,賈榮在漢帝的心中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違逆的北地郡太守,蛻變成了大漢的忠臣良將。

金城郡是發展起來了,可是賈榮卻越來越忙,各地的情報整理起來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與賈詡的書信中,賈榮間接的表達了希望賈詡能夠回到金城的想法,賈詡對此也沒表示反對,而今的西涼軍已經非以往可比,賈詡留在董卓軍也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其實剛開始的時候賈詡也有著考驗賈榮的想法,若是賈榮一著不慎戰死沙場,那麽賈詡就自由了,曆史上的賈詡可不是那種從一而終的人物。

現在賈榮的實力已經可以登上台麵了,也有了自己的勢力,賈詡回到金城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張昭在賈榮和張立的努力下,留在了金城郡,兄弟二人共同打理著金城郡的內政,世家有著將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裏的說法,可是張家的現狀並不是很好,要不然也不會因為陶謙而遷走,張昭不愧內政人才的稱號,在軍事謀略大局方麵或許略有不足,治理內政卻是信手拈來,反正很多在賈榮看起來很難處理的問題在張昭手裏就能被輕而易舉的解決,金城郡在張昭的處理下更是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態勢。

張昭在賈榮處理和羌人的關係上增加了一些措施,在戰亂的時候,羌人必須要支援足夠的軍隊和戰馬,當賈榮向提起這些的時候,羌人各部的族長想也沒想就答應了,現在賈榮在羌人中的威望無人能及。

數代羌人夢寐以求的生活賈榮給予了他們,讓他們家家戶戶都能有房子住有地耕種,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和漢人是完全平等的,即使是在漢境居住的匈奴人也沒有這樣的待遇,還有金城郡內各種賺錢的機遇,讓羌人都能有結餘,再也不用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擔憂了。

飲水思源,他們也明白這一切都是賈榮帶給他們的,他們不敢保證賈榮以後的太守還會這樣,但他們對賈榮有著充足的信心,種種的原因導致羌人部落對賈榮命令達到了絕對遵從的地步。

賈榮能感覺到現在的金城郡已經成長起來了,不容許任何人的忽視,城內的百姓變的富足了很多,在保證不挨餓的情況下,還能有不少的餘錢,金城郡的商人多了,不僅消費的多了,還需要很多的夥計,這樣就為金城郡解決了很大的問題,北地郡來的百姓基本上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不用太守府的支助也能度過這個冬天,無形間為金城郡節省了一筆很大的開支,從城內百姓的臉上賈榮能感受到一種叫做幸福的東西。

金城的城牆得到了加固,城牆加高到了五丈,城牆的厚度也有一丈多,城內的糧草粗略估計一下,足夠城內軍民使用一年有餘,這樣的一座堅城,隻要一心固守,即使十萬大軍也隻能徒呼奈何,何況西涼軍的精銳不是一般的士兵所能比擬。

韓遂軍的動向賈榮也通過自己的手段得知,其實賈榮也知道城內的世家和韓遂有著密切的聯係,隻是金城郡正處在發展期間,動了這些世家土豪隻會起到反方麵的作用,而今金城郡已經成長起來,百姓徹底將心放了下來,若是這麽長的時間百姓對賈榮還沒有信心,隻能說賈榮白混了這麽久,世家土豪蹦躂不了幾天了。

不過世家土豪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他們占據著金城的很多良田,每家每戶都有很多的租戶和家丁,即使將他們鏟除,金城郡會有很大的動蕩,處理這些世家,首要的就是先處理好百姓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金城郡的造紙廠雖然沒有引進先進的技術,但是產紙量也是越來越高,特別是活字印刷的技術更是越來越純熟,越來越多的書籍被印了出來,詩書禮易包括論語已經在金城郡官吏軍隊將領之間普及,金城郡書籍很多的事情被賈榮通過自己的渠道傳了出去,很多的學子不遠趕到金城郡,隻為能得到知識,即使世家再花言巧語,賈榮給予天下人的卻是知識,這是世家也沒有的魄力,天下的言論在書籍的影響下倒向了賈榮這邊,畢竟賈榮做的是為整個天下考慮的,能與這樣的胸襟相比擬的曆史人物屈指可數。

對於這些遠道而來的學子,賈榮給予了最大的照顧,書籍隻收了成本費,而且在城內的食宿費用得到了很大的優惠,賈榮不想從書籍上賺到什麽錢,要的隻是和這些學子結個善緣,這些人以後就是金城郡的人才庫,不管怎麽說,提供書籍這樣的幫助在這個時代不亞於知遇之恩,不少的學子得到太守府的征聘之後,立即就答應了,極大的充實了西涼軍的人才。

賈榮的活字印刷將世家在民間的影響力無形中降低了很多,平明百姓看重的是世家的知識,不想成為世人眼中的愚民,想要通過知識入圍朝堂,賈榮解決了書籍的問題就相當於給了很多人希望。

有了書籍,學校創辦起來方便了很多,賈榮需要的不是那些滿嘴之乎者也長篇大論的儒生,而是能夠真正治民的人才,學生的課本也需要謹慎的選擇。

學校的老師很多都是各地求學被留下的士子,賈榮給他們提供書籍,他們則是負責教導人才,這些學子基本上都是窮苦人家的有誌青年,明白一名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想讀書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情,聽了賈榮的大致規劃之後,就答應了,同時也為對賈榮的行徑感到深深的敬佩。

賈榮這樣做贏得了無數士子的心,卻也徹底的得罪了世家,漢帝的耳邊從來沒有斷過關於賈榮的壞話,不過漢帝正沉浸在賺錢的興趣中呢,也不想動賈榮這個下金蛋的母雞。

賈榮已經數不清自己擁有了多少金錢,這些數字說出去恐怕會引得天下驚慌,賈榮也明白這些錢在那些真正的大世家眼中其實根本算不上什麽,大漢的商人多如牛毛。

士兵的選拔開始了,選拔的規則完全是按照以前西涼軍的製度,但凡是武藝不合格馬術不行又不懂得配合的士兵被直接刷下,他們的忠誠度或許很高,但西涼軍不要的不僅是忠誠,更需要精銳的士兵,需要的是能征善戰的勇士。

最終兩萬名士兵經過重重的選拔之後剩下了一萬七千人,這個結果讓賈榮很吃驚,之前這些士兵的素質他是考察過的,能留下一萬五千人已經算是不錯的了,沒想到經過這麽半個月的時間士兵的能力提升的這麽快,看來人的潛力的確是無窮的,隻要你善於開發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在強壓之下,張飛也能成為一個出色的繡花者。

黯然離開的三千名士兵,賈榮沒人分發了軍費之後就讓他們離開了,臨行前賈榮給他們做了一番令人熱血沸騰的演講,讓這些西涼軍第一批退伍的士兵再次鬥誌昂揚,賈榮讓他們回去之後勤學苦練,爭取早日合格嗎,等到西涼軍征兵的時候會給他們機會的。

大漢的大部分士兵是沒有軍餉的,除了邊郡的常備士兵,境內的士兵都是戰時集結,平時各回各家,沒有軍餉一說,賈榮給西涼軍的待遇是邊郡常備軍軍餉的三倍;而且西涼軍的夥食那也是沒話說,每日必有肉,這是自從賈榮有錢之後頒布的條令,苦誰也不能苦了士兵。

西涼軍儼然成了想當兵的青年向往的地方,僅僅是夥食待遇,足夠吸引任何人的眼球,更為主要的是西涼軍的統帥是賈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