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間辦公室裏,羅恩正在接受他的新任務。一個阿諾德將軍的副官把他帶到一個小辦公室裏,交給他一份檔案,並告訴他:“你先看看這份資料,然後阿諾德將軍有一個新的任務要交給你。”
羅恩點點頭,接過資料就在辦公桌前坐了下來,打開檔案袋,查看起了裏麵的資料。
這些資料全和一種新的,在後世大名鼎鼎的戰鬥機有關。這種戰鬥機,就是後來被譽為戰鬥機之王的P-51。也許是平行空間和原來的時空有了一些不同,原本要到43年年底才進入部隊的P-51在這裏卻提前了好幾個月,在43年上半年就首先服役了。
但這款偉大的飛機也和原來的時空裏一樣,剛一上場的時候的表現並不出色,甚至離出色很遠。它先是被作為一款援外機型提供給英國人使用,按最早使用它的英國人的說法——就是一坑爹貨。雖然它的航程絕不是噴火那種隻能勉強飛過英吉利海峽的短腿飛機能比的,而且它的低空性能也不錯,層流翼的使用加上良好的流線型的身材使得它的低空速度比P-40快了一個檔次,而且高速狀態下的可操控性也出奇的好,那4門射速上千的轉膛炮也讓英國人很是喜歡。但是它還是一種坑爹貨,因為它不能用來給轟炸機隊護航。
戰鬥機的根本任務是什麽?戰鬥機的根本任務隻有兩個,那就是幹掉敵人的轟炸機,或者防止敵人幹掉自己的轟炸機。至於和敵人的戰鬥機作戰,這個隻是完成攔截或是護航任務的手段而已。一種戰鬥機,如果由於某些原因不能完成這類最根本的任務,哪怕一對一單挑再厲害,也隻有被淘汰的了。比如說日本人的零戰,如果談對挑,在一個老手手裏,老版本的零戰21絕對比後來改進版的零戰52要厲害。但是,日本人還是很快用零戰52替換掉了單挑起來更厲害的零戰21。原因就在於日本人發現零戰21無法完成這兩個最根本的任務。
因為零戰21的極速實在是太慢了,所以當敵人向自己保護的轟炸機群發起突擊的時候,它很難攔截對方。而當它去攔截敵方轟炸機的時候,又很難擺脫敵人戰鬥機的糾纏。(一架P-38向轟炸機撲過去的時候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六點鍾方向有一架或者幾架零戰21,反正它們速度慢,追不上。可是一架零戰21在撲向一架美國轟炸機的時候,如果後麵有一架P-38跟著,那可真是壓力山大——人家會在眨眼之間就追上來,然後趕在它朝轟炸機開火之前,就用密集的彈雨給它洗個澡的)所以,日本人用單挑能力更差,但是速度更快一點的零戰52換掉了更輕巧更靈活的零戰21,可惜的是零戰52快得有限,21麵臨的問題,嗯,基本上對52來說,也是一樣的無解。
首先提供給英國人的P-51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最早的P-51用的發動機很不給力(和老舊的P-40基本一樣),而且沒有加裝廢氣增壓渦輪。這導致這種飛機的高空性能非常的差勁,到了5000米以上,遇到了德國人的BF109,簡直哭不出來。可是西線和東線不一樣,在這裏,英國人也好,美國人也好,什麽時候會讓轟炸機飛到7000米以下?結果,悲催的P-51要麽費力的爬到5000米以上,然後因為發動機馬力急速下降而先變成殘廢,然後再變成德國飛行員的鐵十字勳章;要麽就呆在低空看著自己的轟炸機被屠殺而幹著急。什麽?德國轟炸機?到了43年,德國在西線,還哪裏有這個物種存在?
結果這些悲催的P-51雖然換裝了比原來的時空裏的六挺.50機槍要強得多的四門20毫米轉膛炮,但受冷落的命運卻沒有任何改變。它們要麽被英國人打發到二線隊伍裏麵去訓練飛行員,要麽就被當成遠程對地戰術攻擊機來派用場。如果不是英國人後來給它更換上了噴火使用的默林發動機,它也許就會和前輩的P-39一樣,最後隻能到俄國人那裏去打工了。
至於美國人那邊,自打P-51被英國佬打上了坑爹的標誌後,連帶著就連親爸爸也看輕它了。好在還有一個地方很適合它,這個地方就是緬甸!
自打日軍占據緬甸之後,外國物資輸入中國的最後一條通道——滇緬公路就被徹底切斷了。沒有了盟國的援助,中國國民政府的處境日益艱難。為了讓中國能繼續支持下去,開辟出一條新的物資通道就成為了必須,於是一條傳奇的航線就誕生了。這就是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也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空中航線,這條航線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中國與世界連接的唯一渠道,如果沒有這條航線,中國也許就會像上次大戰中的沙皇俄國一樣,在勝利到來前就流盡鮮血而倒下。這條航線就是維係著中國這個自身造血能力嚴重不足的古老國家的最後一根臍帶。
但駝峰航線也是世界上最為危險的空運航線,滿載物資的軍用運輸機從印度起飛,然後穿過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脈,最終到達中國的雲南。航線上有高達六七千米的高山,C47運輸機在空載的時候固然能從更高的高度飛過去,但當它載滿了援華物資的時候,它的最高飛行高度也不會超過5000米。(不滿載是不行的,因為出了物資,他們還要自行攜帶返程的燃油)這使得這些笨重的運輸機必須從山穀間繞過那些終年積雪的山峰。
山穀間的氣流極不穩定,有時候劇烈的風向切變能夠讓滿載的運輸機在空中連續拿大頂,有時山口的疾風甚至能讓以三百多公裏的空速飛行的飛機相對於地麵倒退。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時候前半分鍾還陽光明媚的山穀會突然籠罩在大霧當中,能見度迅速降低到零,飛行員隻能依靠儀表和地圖盲目飛行。當天氣晴好時,飛機穿過這條航線所途徑的那些山穀的時候,飛行員們能夠清楚的看到:山穀的底部到處都閃耀著銀色的光芒。這些光芒就是前進的路標——它們是在此前的任務中墜毀在這條航線上的飛機的殘骸。整個戰爭中,數以千計的運輸機和更多的飛行人員犧牲在這些人跡罕至的山穀中。絕大多數烈士的遺骨至今仍長眠在那裏。
駝峰航線的危險不僅來自自然,也來自敵人。為了繞過一些實在無法飛越的山脈,運輸機們必須繞一個大彎。這個彎曲的航線畫在地圖上就像是駱駝駝峰的形狀,駝峰航線也由此得名。而駝峰頂端的位置伸到了緬甸境內,那裏駐紮著日本陸航的兩支航空隊。
由於航程不足,美軍第十航空隊和第十四航空隊(飛虎隊)的P-40戰鬥機都無法為運輸機全程護航。因此,運輸機部隊在日本戰鬥機的攔截下傷亡慘重。駝峰航線的維持也越來越困難。
就在這個危急的時刻,大航程的P-51閃亮登場了,她的到來猶如緋紅的黎明,即將驅走那可怕的漫漫長夜。
所有人都是這樣期盼的。這難道不應該嗎?P-51是一種比P-40先進得多的戰鬥機,她有足夠的航程,更高的速度,以及在高速下完美地穩定性和操控性。而日本人那邊,不過隻有些過時的Ki43戰鬥機罷了。這些敵機的最高速度甚至還不到500公裏,比P-51的最高速度差了一百多公裏,甚至都不比P-51的巡航速度快多少。幹掉這樣的對手難道不是應該如同砍瓜切菜一樣嗎?
然而,護航開始一個月後,所有的人的眼鏡都碎了一地——先進得多的P-51,被落後的,老式的Ki43揍得滿地找牙。她們在戰鬥中的表現甚至遠遠不如老舊的P-40戰鬥機。
是的,參戰的飛行員在資料裏麵都這樣形容她:低速下,她笨的像隻鴨子,轉起彎來比P-40慢多了,爬升也不怎麽樣。更要命的是在轉彎的時候,她很容易單邊機翼失速,而且失速之前一點征兆都沒有。
羅恩輕輕的放下資料,他心裏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
這時候,那個年輕的副官又走了進來,他看了羅恩一眼說:“如果你看完了,就和我一起過去,將軍要和你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