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鎮守偏營的將士本就士氣低落人心惶惶,聞聽主營不肯來救,哪有死戰之理?紛紛棄營潰敗,高覽和曹操眾將混戰一夜,殺敵無數,直至天明方才收兵。袁紹兵馬又折損數萬之眾,各營敗兵全部龜縮大營之中。
荀攸獻策道:“袁紹與其麾下士卒眾將已如驚弓之鳥,主公可揚言調撥人馬去取酸棗,攻鄴城,再取黎陽斷袁兵歸路。袁紹聞之必然驚惶,待其分兵出營拒我,我等可乘其兵動之時擊之,袁紹大營可破。”
曹操用其計,命大小軍士四處揚言,要斷袁紹歸路,襲其都城,將無糧袁軍圍困在此。細作報知袁紹,袁紹大驚,急命長子袁譚分兵五萬救鄴城,三子袁尚分兵五萬救黎陽。
袁紹兵馬一動,便被曹操探知,當即兵馬齊出,直取袁紹大營。袁紹剛剛減兵,營中士卒又無鬥誌,四散奔走潰逃。袁紹隻顧分兵回援,不妨曹操又來劫寨,當下披甲不及,隻穿單衣便逃出營寨。郭圖、逢紀等近臣謀士緊隨其後。
曹操、南燁、關羽、許褚、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李典各領一路兵馬八路齊出追趕袁紹。袁紹盡棄車仗金帛,隻領千餘將官騎卒奪路渡河而逃。曹操軍馬被輜重所阻追之不及,隻得四下追殺、勸降未過河的袁紹士卒,並收斂輜重財帛。
這一戰曹操斬殺袁軍八萬餘人,血流盈溝,袁紹士卒溺水死者不計其數。大獲全勝的曹操將所得金寶輜重先分南燁,又賞將士,眾人無不歡喜。
就在曹操慶功之時,程昱從袁紹遺棄圖書文獻中尋到書信一束,皆是曹操麾下將官暗通袁紹之書。
李儒在一旁道:“可按書信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
曹操道:“開戰之前袁紹強盛我尚畏懼,何況他人?”遂命將書信焚燒,不再追究。那些私通袁紹的將官見曹操如此心中盡皆拜服,也不再有二心。
卻說袁紹官渡大敗,引殘兵敗將奔至黎陽北岸,大將蔣義渠出寨迎接。袁紹一麵唉聲歎氣,一麵將事情原委道來。
蔣義渠聞聽經過,便派遣幾路士卒招攬離散敗兵。四處潰兵聽聞袁紹尚在,便又蟻聚而來。兵卒相聚雖有數萬之眾,可早已不複先前威勢。袁紹便商議退軍回冀州。
袁紹麾下文武見數十萬人都敗於曹操,如今隻有數萬人馬士氣全無,誰還敢戰?一致同意袁紹撤兵。袁紹整頓軍馬迤邐而行,夜宿荒山之中。
半夜袁紹便聞聽帳外遠遠有哭聲,袁紹起身出帳,也不驚動士卒,私下竊聽。原來是敗軍相聚,訴說喪兄失弟,袍澤陣亡之苦,各各捶胸大哭。袁紹聞之不免落淚,心中大恨曹操,欲要再起雄兵報仇雪恨。
曹操見袁紹兵敗乘勝追擊,大軍過河兵進黎陽,暫且休兵,張榜安民。有當地百姓聞之曹操、南燁兵到紛紛進獻酒食。
曹操見百姓之中有老者須發皆白,便賜坐問道:“老丈多少年紀?”
那老者年紀雖大,眼不花,耳不聾,朗聲答道:“回丞相,老朽年近百歲矣。”
曹操道:“老丈竟有這般年紀,我軍士卒驚擾老丈鄉鄰,我甚不安,老丈勿怪。”
老者道:“丞相與國師乃天降聖人,我等豈敢怪罪?”
曹操聞聽老者將自己與南燁並列聖人十分欣喜,問道:“此話怎講?”
老者回憶道:“桓帝時,有遼東人殷馗善曉天文,夜宿於此,對老漢等人言:黃星見於乾象,正照此間。預兆後五十年,當有聖人到此。老朽以年計之,如今整整五十年矣。袁本初重斂於民,民皆怨之。丞相、國師興仁義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戰,破袁本初百萬之眾,正應當時殷馗之言,我等百姓可望太平矣。”
曹操聞言大喜,命人取酒食、絹帛、金銀賜與老人和百姓。老者、鄉人所得金銀與進獻之物相比,價值多了百倍不止,連連稱謝而去。
南燁在一旁見狀不由心中暗笑。都說人老成精,沒想到這百歲老人一番忽悠,竟然把奸猾著稱的曹操都忽悠住了,愣是哄的曹操心甘情願高高興興做了一筆賠本買賣。
心中好奇的南燁忍不住用顯星技能看了一眼,發現老者還真不是什麽隱士高人,智力也僅有60,雖然不低,可比起曹操差遠了。看來數據也不能說明一切,有些人生閱曆絕不是數據可以衡量的。
曹操見老者退去號令三軍:“如有下鄉殺百姓雞犬,毀壞百姓莊稼者,如殺人罪論處!”此令一出,軍民震服。
百歲老人的話確實讓曹操開心了兩天,覺得自己也是可與南燁並列的聖人。可是兩天一過,他又不開心了。因為曹操也不能確認這預言中的聖人到底是指自己還是南燁,又或者兩個人都是。
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曹操覺得若兩人皆是聖人,那最後與自己爭天下者必是南燁。心中對南燁的忌諱又多了一層。
曹操整兵安民之際,袁紹已然回到冀州。官渡大敗給袁紹帶來的影響不小,整日心煩意亂不理政事。其妻劉氏見袁紹如此,又聽說官渡之戰兵凶戰危,險些將袁紹葬送,便勸袁紹立太子。
袁紹子嗣雖多,可成年有才者唯有長子袁譚字顯思,次子袁熙字顯奕,三子袁尚字顯甫。袁熙已被南燁所殺,如今隻有袁譚、袁尚可選。袁譚雖是長子,可袁尚生得形貌俊偉,又是劉氏所出,袁紹甚是喜歡。劉氏也勸袁紹立袁尚為太子,若有萬一可繼帝位。
一邊是長子,一邊是愛子,袁紹又是個沒注意的,當真有些為難。便讓兩個心腹謀士郭圖、逢紀前來商議。自從許攸投了曹操,荀諶在袁紹麵前也不受待見了,誰讓荀彧、荀攸皆在曹操處效力呢。如今袁紹四大心腹謀士就剩下兩個了。
袁紹見二人道:“如今外患不止,內事不可不早定。朕尋你等是為立太子之事。顯思雖有勇謀,可為人性剛好殺。顯甫雖幼,卻有英雄之表,禮賢敬士,朕欲立之。你等之意如何?”
讓袁紹意想不到的是,郭圖、逢紀兩個謀士早與兩位公子結交。郭圖心向袁譚,逢紀心向袁尚,二人各為其主。
郭圖一聽袁紹要立袁尚,當時反對道:“陛下子嗣當中顯思為長,又助陛下統兵,並無過錯。陛下若廢長立幼,此亂國之舉,不可為也。”
逢紀聽出袁紹有立袁尚之意,又見郭圖反對,便道:“我以為陛下所言有理。太子應立賢良,才可國泰民安,豈能因長而廢賢?”
袁紹自己就沒主意,見兩個謀士各執己見就猶豫起來。不過他自己心中偏向袁尚,兩個謀士又一比一,袁紹就有立袁尚之意。
郭圖也是慣會察言觀色的,看出袁紹心中更偏向袁尚。便道:“陛下,如今大戰過後軍威稍挫,豈可因立太子之事再使父子兄弟自相爭亂?陛下若暫無決斷,不妨先理會拒敵之策,立嗣之事日後再議。”
袁紹正躊躇不決,便覺得拖上一時也無不可。正商議間,便有下人來報。袁尚引兵六萬自幽州來,袁譚引兵五萬自青州來,外甥高幹亦引兵五萬自並州來,齊聚冀州助戰。原來那日袁紹命袁譚、袁尚回兵救援,二人卻未遇曹操兵馬,於是便往各州募兵,今日正好回來。袁紹聞報大喜,暫且放下立嗣之事,去見三人,想要再整兵馬來戰曹操。
曹操此時安民已定,正要進兵,便有細作來報。袁紹聚四州之兵,得二十餘萬,前至倉亭下寨。曹操如今威勢更勝從前,尤其是許攸、高覽來投,讓曹操十分順利的招攬了不少袁紹降卒為己用。當初曹操十餘萬人馬就敢與袁紹三四十萬人對戰,此時曹操麾下也有二十餘萬人馬,怎麽會怕袁紹?於是也提兵倉亭,與袁紹對壘。
次日兩軍相對,各布陣勢。曹操引眾將出陣,還是將南燁、關羽隱於陣中為奇兵。經過烏巢一戰,曹操與南燁的繳獲分成已經漲到了六四開,曹操可不敢讓南燁再立功了。另外曹操也知道劉備在袁紹陣中,不敢讓關羽露麵。這才將二人當作奇兵殺招來用。
袁紹見曹操出陣也引二子一甥和文官武將出到陣前。曹操見了袁紹便道:“本初計窮力盡,何不投降?隻要本初將帝位歸還漢室率眾投降,念在我等少時交情,便放你一條生路。莫待刀臨項上再來後悔!”
袁紹大怒,正要發兵與曹操交戰。袁尚欲在父前逞能,便舞雙刀飛馬出陣,來戰曹操。
曹操見有將來早就退回陣中,袁尚便來往奔馳陣前叫罵。曹操皺眉問道:“此乃何人?”
左右有人答道:“此袁紹三子袁尚。”話音剛落還不等曹操遣將,便有一將挺槍出馬。曹操一看,乃是部將史渙。
史渙欺袁尚年幼,又聽說是袁紹之子,便急於立功殺上陣前。兩騎相交不過三合,袁尚果然不敵,斜刺一刀,撥馬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