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突骨自然沒有歸降,而是被南燁改造成了無敵金屍,受到了南燁控製。而那些藤甲軍則是高大的蠻兵士卒所扮,所以才不與孟獲等人答話,害怕露出破綻。
孟獲當然不知道世上有無敵金屍這種逆天的存在,更無法想象三萬刀槍不入的藤甲軍一夜皆死,隻當兀突骨真的投靠了南燁,這讓孟獲不由一陣心灰意冷。他看了看兀突骨,又看了看南燁,實在想不出什麽辦法可以再與獲得了藤甲軍的南燁爭鋒,隻能低頭道:“我雖化外蠻人,也知禮義廉恥。七次被擒,自古未有,少鏢頭高義,我甘願降服!”
南燁聞言點了點頭問孟優和朵思大王道:“你二人可也願降?”
孟優、朵思二人見孟獲都降了還有什麽說的,自然點頭道:“我等願降!”
南燁見他們總算是沒有後招了,臉色一沉道:“七次遭擒還不願降,將他們推出去斬首!”
孟獲三人聞言大驚,瞪圓了眼睛道:“我等願降!我等願降啊!”
南燁冷哼一聲道:“哼~你等早幹嘛去了?此時願降,晚了!莫說我未曾給過你等機會,是你等幾次三番與我作對。若非你等已然山窮水盡,恐怕還要與我爭鬥下去,怎是真心降我?就算現在你等願降,日後也還會反叛,我又豈能容得下你等無恥小人!來人,推出去斬了!”
孟獲三人都以為隻要投降便可活命,誰想到卻因為投降被殺,口中大罵道:“王華小人,背信棄義,不得好死!”
南燁聞聽怒道:“你等幾次言而無信,說降不降才有今日下場,還敢言我無信?快快閉嘴領死!”
孟獲三人無言以對,被一眾親衛押出斬首。而後南燁又控製兀突骨到孟獲營中,隻說款待孟獲三人在營中飲宴,讓五千蠻兵自己紮營,埋鍋造飯。
眾蠻兵皆認識身材高大的兀突骨,不疑有他,便就近取水造飯。結果五千蠻兵也中柔泉之毒,半天工夫全營皆死。這倒不是南燁心狠手辣,實在是這些蠻兵死忠於孟獲,留著也是禍患。至於那些先從孟獲,又降南燁,再助孟獲兩邊討好的牆頭草,南燁也要給他們個教訓,讓他們知道吃裏扒外沒有好下場。
南燁收拾了孟獲兵馬之後在銀坑洞歇兵三日,而後盡起大軍返回祝融洞報捷。殊不知就在他七擒孟獲之時,天下局勢又有了新的變化。
自從關羽、張飛二將到河北投了劉備,劉備麾下文有簡雍、孫乾,武有關羽、張飛,實力大增。辛評漸漸控製不住,便想出一計,將劉備等人派往並州駐守,說是防備曹操,實則怕劉備分權。又因為荀諶是荀彧、荀攸族人也受到辛評猜忌,便將荀諶和劉備一同派往並州。
荀諶早看出袁氏一家都不是明主,早有離去之意。辛評將他送給劉備,正合其意。因為荀諶與劉備相處多日,發現劉備禮賢下士,善待士卒百姓,是個有德之主,便決定輔佐劉備,成其霸業。
有人可能會問,荀諶既然是荀氏族人,為何不與荀攸、荀彧一起輔佐曹操?其實這就是世家大族的智慧了。這些世家大族都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先前曹操與袁紹爭鋒是曹操取勝,荀彧、荀攸自然水漲船高,可以保證荀氏一族繁榮昌盛。同理可知,若是袁紹勝了曹操,荀諶同樣能保住荀氏一族根基。
在曹操、袁紹官渡之戰以前,除了南燁之外,又有誰能料到雙方誰勝誰負?而荀氏一族的做法便是兩邊下注,誰勝了都能保住家族利益,使得荀氏一族長盛不衰。這便是世家大族在亂世之中的自保之道。
三國之中若說最善於自保和押注的家族便是諸葛家族了,《世說新語》有雲: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這話的意思是說,諸葛家一門三傑,諸葛瑾在東吳效力,諸葛亮在蜀漢效力,諸葛誕在曹魏效力,皆得重用。此處的“狗”並非諷刺之意,而是意指有功戰將,因為諸葛誕在曹魏與夏侯玄齊名,官至征東大將軍,成就雖略遜於諸葛亮和諸葛瑾,但也地位不低。由此可見世家的智慧不可小覷。
劉備麾下本就缺少謀臣,得了荀諶相助自然是如魚得水,對荀諶禮敬有加。就在劉備文武齊全,想在並州大展拳腳的時候,曹操突然大軍壓境,打了劉備一個措手不及。
曹操當初從鄴城回軍,並非是放棄了與袁買爭鋒,而是欲擒故縱之計,就等袁氏內部不合。當細作探知劉備被趕往並州之時,曹操便知時機已到,盡起十萬大軍兵發並州。
劉備麾下雖有關、張之勇,又有荀諶出謀,怎奈根基尚淺,兵不過萬。縱然臨時招募,也無可戰之兵,誰讓袁紹之前已經將四州兵馬消耗幹淨。眼看曹操大軍一路碾壓,攻掠並州郡縣,劉備隻能向鄴城袁買求援。
年幼的袁買隻是辛評傀儡,豈能做主?而辛評又忌憚劉備怎會相助?於是不發一兵一將,想要坐山觀虎鬥,等劉備、曹操兩敗俱傷,再收漁翁之利。
劉備假如在並州經營數載,可能還真有與曹操一戰的實力。不過此時卻不是曹操對手,就算關、張二將皆是萬人敵,真能頂上一萬人馬,那劉備麾下也才三萬兵,如何是曹操十萬大軍的對手?
麵對來勢洶洶的曹軍,劉備都快急哭了。他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倒黴了,每一次事業稍有起色,便會被打回原形。徐州如此,並州還是如此。劉備真有心與曹操決一死戰,免得遭受得而複失之苦。
關羽、張飛都聽劉備的,劉備要戰他們當然沒意見。正所謂忠臣不怕死,將士難免陣前亡,這兩員猛將還真不懼曹兵。可是有勇氣不代表就能取得勝利,荀諶知道若無袁買救援,劉備此戰必敗,於是勸道:“曹軍勢大,我等兵微將寡,戰不能勝,守無援軍,不可與其爭鋒,還是早作打算為好。”
劉備豈能不知荀諶所言是實,他要拚命也隻是一時氣憤之語,冷靜下來之後還是覺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於是問計道:“依友若之見,我等複投鄴城可好?”
荀諶搖頭道:“不可!辛評器量狹小,無法容人。主公若不戰而走,他必降罪於主公,將並州之失怪在主公頭上。那時主公危矣!”
張飛在一旁怒道:“賊子安敢如此?他不發兵相助失了並州,還敢怪責兄長不成?”
劉備嗬斥道:“翼德莫要多言,且聽友若之計。”
荀諶接著道:“縱然辛評容得主公,並州一失,幽州危矣!曹操隻需兵分三路,攻打冀、青、幽三州,定使袁買左右不能相顧。聚兵一處則失兩州,分兵三處則三州皆失,時日一久河北盡為曹操所得。若解今日之危,我有上下兩策可用,隻是不知主公用何計策。”
劉備問道:“上計如何?下策又如何?”
荀諶道:“上策乃是複投鄴城……”
不等荀諶說完,張飛便又怒道:“適才兄長講複投鄴城,你言是自尋死路?怎麽到你口中又成了上策?”
荀諶笑道:“複投鄴城是假,混入城中斬殺辛評、袁買是真。曹操討伐袁紹、袁買隻因其擅自稱帝,隻要主公殺了偽帝袁買,將首級玉璽獻與朝廷,自稱為臣,曹操便失了用兵口實,其兵自退。那時主公既得三州之地,又得河北強兵,隻需修養數載,便可與曹操一爭高下。”
張飛聞言歡喜道:“此計甚妙!隻要進入城中,俺與二哥斬殺袁買小兒如探囊取物一般。”
關羽、孫乾等人也覺得此計甚妙紛紛點頭,但憑關、張之勇,隻要辛評敢召眾人上殿議罪,二人便可暴起發難將袁買、辛評通通製住。實現此計並不算難。
劉備聞言卻搖頭道:“袁本初對我等有收留之恩,我等殺其子是不仁,奪其地是不義。如此不仁不義之事,我豈能為之?友若且說下策如何?”
荀諶之所以獻上二策,就是猜到以劉備為人不會用他的上策。這讓荀諶既感到欣慰,又感到無奈,隻能說道:“下策便是棄了河北,南下荊、揚去投劉表、孫權。曹操一旦得了河北必然揮軍南下,劉表、孫權首當其衝,定然求賢若渴以擋曹兵。主公可借二人之兵,攻曹操之地以立足。隻是不知何時才能與曹操一較高下。”
劉備也知道走這條路殊為不易,還要寄人籬下。可是他卻不能為了三州之地丟了仁義大旗。所以還是用了荀諶的下策,決定去投劉表。一是因為劉表同為漢室宗親可以攀上交情,二是孫權輩分太小劉備拉不下臉去投奔。
曹操也料到長跑健將劉備可能要棄城而走,因此在並州、冀州的交界處埋伏下重兵。可是曹操卻沒料到棄城的劉備沒有去投袁買,反而選擇了南下。結果還真讓劉備過關斬將,穿過司隸地界,殺出一條血路到了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