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三國
字體:16+-

第五十七回 南孫劉分兵取三州 司馬懿毒計屠皇室(

連日的大雨令張既的心情如天空一般陰雲密布。城外的交州軍此時已經將營寨移到了離城較遠的山坡高地上。茫茫的大雨令能見度降到了最低,張既即便站在城頭也看不到交州軍的營寨。不過看不見並不代表不存在,巨大的威脅感依然籠罩在張既心頭,使他極其煩悶。

自從交州軍來到城下的第一天起就陰雲不開,交州軍也一直沒有攻城。這讓城中的曹軍十分樂觀,認為老天爺是站在自己一邊,是天佑魏王陛下。不過張既卻有一種十分不妙的預感,他隱約嗅到了陰謀的味道,可是卻說不準敵人究竟是有什麽陰謀,於是更加鬱悶。

張既已經好幾個晚上沒睡好覺了,今夜也不例外,可是為了應付不知何時會進攻的交州軍,張既不得不強迫自己休息。他躺在床上聽著窗外的雨聲輾轉反側,腦子裏思索著敵人究竟要如何攻城。忽然張既便聽遠處傳來轟轟巨響,猶如萬馬爭奔,又如戰鼓震地。

大吃一驚的張既一下子從床上彈坐了起來,便要更衣出屋。可是他的腳剛一落地,就發現鞋子浸在水中,冰涼的雨水沒過了腳麵。這讓張既的心一下子變得和腳底板一樣冰涼,他總算知道交州軍的計策了。

當張既站上城頭的時候,就見四麵八方大水驟至,城中房屋大半浸在水中。曹兵驚慌亂竄,隨波逐浪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平地水深丈餘,隻有房頂、城牆可以立足。

大雨下了一夜方才漸漸止息,天邊也泛起了魚肚白,可是這並沒能讓渾身濕透的曹軍鬆口氣。郭嘉率領眾將士搖旗呐喊,乘船而來。

張既立在城頭左右一望,身邊不過數百士卒。對麵船上一陣箭雨過後,城頭士卒又倒下一半。副將勸張既道:“我等軍士折傷大半,四下無路,不如投降。”

張既聞言大怒道:“我受陛下厚恩,豈肯屈節於人!”說罷抽出佩劍砍死副將,又厲聲對眾士卒道:“再說降者,以此人為例!”

曹兵見主帥如此皆奮力禦敵,可是數百曹軍哪裏是數萬交州軍的對手?船上的交州軍根本不用靠近,隻是弓弩齊射,就將曹軍射殺一空。有趙雲、黃忠、黃敘三個神射手,張既也難逃中箭的命運,肩頭被黃敘射中摔落水中,這還是黃敘手下留情想抓活的。

郭嘉見張既落水,便命士卒上前捕撈。遇水不沉的藤甲軍如同穿了救生衣,在水中行動靈活異常,很快便將張既擒住。其餘曹軍見主帥被捕,紛紛投降,死戰之人皆被藤甲軍上前斬殺。

掃平城中曹軍之後,郭嘉便命人乘船救助百姓。好在有城牆阻擋,城中水勢雖大,卻無激流風浪,百姓大多有機會到高處避險,傷亡不是太重。

郭嘉將降卒、百姓運送到山坡高地之上,便升帳而坐,押過張既問道:“陳留已破,你可願降?”

張既雖敗,卻傲然立於帳下道:“我聞勇將不怯死以苟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我受陛下厚恩,今日被俘唯死而已,豈能降你?”

忠臣的品質固然可貴,但也看對誰而言。郭嘉對於敵方的忠臣可是一點好感也沒有,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郭嘉對待敵人的態度與南燁一致,可以收為己用的不必多行殺戮,不能收為己用的就要斬草除根。南燁就從沒想過去收服許褚、夏侯惇和關羽、張飛。陳留一破,兗州再無堅城,郭嘉拿下兗州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卻說南燁在許昌城下冒充三家兵馬已有多日,周圍的石頭已然被用光了,南燁必須到更遠的地方才能找來霹靂車所用的彈藥。當然他也可以使用許昌城外的遍地巨石,但是搬運那些巨石就要冒著被城內霹靂車擊中的危險,南燁可不想讓麾下士卒犧牲在這種沒意義的事情上。

彈藥的不足意味著火力的減弱,李儒在城中清晰的感受到了這一變化。空中的巨石減少並沒讓李儒放鬆,反而令他的眉頭皺了起來。情況有些不對勁,李儒數日之前就感覺到了。不論是南燁還是劉備、孫權都不會做無用功,而這幾日他們的表現就像是在做無用功。關鍵是李儒從北門派出的細作一個都沒回來,這隻能說明城外有意要封鎖城中的消息。

李儒以己度人,假如他要封鎖敵人消息的話,那肯定說明自己有極其重要的信息不希望被敵人得知,這往往是可以改變戰局的消息。可是李儒想盡辦法都沒能探聽到絲毫消息,直到今天城外的霹靂車減緩攻擊,李儒才想到一個可能——三家人馬撤了。

要得出這個結論並不難,假如城外有三十萬大軍,就算采石的地點再遠,也能供應得上霹靂車的消耗,甚至可以打造出更多的霹靂車增強火力,絕無道理出現火力消弱的情況。

現在讓李儒難以判斷的是城外兵馬到底消弱了多少。毫無疑問,南燁尚在城下,三家營寨之中至少有足夠的士卒驅動霹靂車,而且北門外還有上千伏兵截殺細作,否則不可能數以百計的細作離城都毫無音訊。

李儒按照城中操作霹靂車的人手計算,城外少說也有五萬大軍,也可能南燁的十萬交州軍都在城下。假如真是這樣,劉備、孫權的去向不言自明,肯定是去取並州、兗州、青州。他們去取何處對李儒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南燁憑什麽會這麽大度的令兩家人馬去占便宜。

從董卓入京開始,李儒就開始與南燁打交道。諸葛亮、周瑜、司馬懿或許都比李儒機智,可是若論對南燁的了解和研究,三個人加在一起恐怕也不如李儒。南燁出征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全都講究大義為先。不過李儒還發現了一個隱藏的特點,就是南燁打仗從不吃虧,或者說總占便宜。與勝利者結盟,用較小的代價獲得較大的戰果,這些都是南燁作戰的特點。

在普通人眼中,南燁國師是仁慈大度的。可是在李儒眼中,南燁就是個吝嗇鬼。他很難想象南燁會大公無私的為劉備、孫權牽製自己,除非牽製自己對南燁同樣有好處。想想城下的三路人馬,再聯想許昌城後的三州之地,李儒得出了一個結論,此時城下的兵馬絕非十萬交州軍,而是五萬甚至更少。南燁不隻是為了劉備、孫權牽製許昌兵馬,也是為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