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三國
字體:16+-

第五十八回 南北漢吳成鼎立 四方諸侯拓疆土(11

丞相雅丹聽說南燁人馬進了樹林,便親自來陣前觀看。這片樹林的麵積並不太大,藏不住多少人馬。雅丹便對越吉道:“此地或有埋伏,卻不足為懼,可令鐵車在前,人馬在後,小心提防。”

越吉領命,便驅鐵車兵在前防備,入林之後果然有交州軍躲在樹後,暗放冷箭。不過箭矢都釘在鐵車之上,並未給羌兵造成太大傷亡。那些放冷箭的交州軍見傷不了羌兵,便紛紛潰敗而走。越吉見狀大怒,催兵急追。

樹林本就不大,很快羌兵大軍就出了樹林。越吉到了林外,便見前方一馬平川,土地道路皆被大雪漫蓋,成了白茫茫一片,南燁率領的交州兵就稀稀拉拉在雪地之中奔走。

這場大雪是今冬初雪,降下之後稍融又凍,雪下生成一層冰殼,地上極滑。越吉便見前麵的交州軍跑得跌跌撞撞,不時還會滑上一跤,顯得十分滑稽。此情此景令越吉大喜,下令鐵車軍扶住鐵車向前追趕。鐵車在雪地上走得又快又穩,羌兵四麵扶住推行,既能令鐵車加速,又能防止跌倒,可謂一舉兩得。

南燁回頭一望,見大隊羌兵追來微微一笑。而後對身邊親衛道:“傳令下去,小心前方標記之處!”

眾親衛士卒就算南燁不說,也都一直觀察著地麵。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總有一些樹枝幹草浮於雪麵,若不注意觀察便會被忽略過去。而交州兵皆會選擇有樹枝的地方而行,絕不從幹草上過。

越吉率領的羌兵可不知這個訣竅,隻顧催趕兵馬,往前進發。忽然之間,後隊羌兵就聽前方“轟隆~”一聲巨響,有如山崩地陷。前隊羌兵皆落於陷坑之中,尤其是鐵車兵正行得急切,路滑難以收止,一輛輛鐵車並擁而來根本刹不住車,全都翻入陷坑。如此一來坑中羌兵可就倒了大黴,被鐵車砸死無數。

南燁不用回頭,隻聽背後人喊馬嘶響成一片,便知徐庶這坑人的計策已成。不過還是有少量羌兵一直追在南燁身後,比較幸運的沒有掉入陷阱。這些羌兵對於南燁來說已經不足為懼,他伸手一招,便將白羆放了出來。

白羆在南燁的控製下直接衝向幾輛沒有掉入陷坑的鐵車,隻見白羆人立而起雙掌用力。幾輛鐵車紛紛被推入陷坑之中,又砸死了不少羌兵。僥幸沒有掉入陷坑的羌兵看見白羆發威,大軍又落入陷阱,哪裏還敢再追?紛紛掉頭就跑。

越吉見鐵車兵基本全軍覆沒便知不好,剛要回兵而走,左邊趙雲,右邊楊雄,兩軍衝出,萬箭齊發。背後張白騎、高順兩路兵馬又到,截住羌兵歸路。

雅丹、越吉見前有陷阱,又三麵被圍,便知中計,左衝右突,往背後山穀中逃竄。越吉快馬加鞭正往前走,便見前方一個黃臉大漢手持雙戟攔住去路。越吉隻與冒充魏延的士卒單挑過一回合,便以為大漢將領皆是中看不中用的膿包,因此根本沒把典韋放在眼中,舉錘便砸。

典韋見越吉錘來嘿嘿一笑,他對錘法並不陌生,因為周倉以前就是用錘。隻見典韋雙戟齊出,大力一分,越吉的鐵錘便被砸開。典韋巨大的力量令越吉大吃一驚,還沒等他變招,典韋雙戟已到,兩人交馬隻一合,越吉便被典韋砍死於馬下。

越吉一死,麾下羌兵紛紛逃竄。典韋跳下馬來割了越吉首級不屑道:“你這廝的錘法力氣比起元福差的遠了,還敢自稱元帥,真是令人笑掉大牙。”說罷提頭回見南燁。

周倉與典韋的任務一樣,專門負責擒拿敵軍大將。他見典韋去趕越吉,便追上了西羌丞相雅丹。雅丹一個文臣,哪裏是周倉對手?直接被周倉一把活捉,送往營寨。眾羌兵見主帥死的死,俘的俘,哪裏還有戰心?不是跪地請降,便是四散逃竄。

南燁打掃戰場之後回到營寨升帳,周倉押過雅丹。南燁命親衛去其綁縛,而後賜酒壓驚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西羌之民不服王化久矣,隻是我大漢天子仁慈,不忍加兵於西羌各部,令你等休養生息。徹裏吉擅自稱王,並劫掠商旅百姓,罪不容恕。因此我才奉大漢皇帝之命前來討賊。你協助反逆本是大罪,但我也可網開一麵令你待罪立功。你若願棄暗投明助我征討徹裏吉,我便免你死罪如何?”

雅丹本也是西羌一部首領,隻是其部落不已武力見長,這才被徹裏吉率兵吞並。後來徹裏吉見雅丹機智有謀,便留他在自己身邊輔佐,雅丹這才漸漸做了丞相。與國王徹裏吉、元帥越吉相比,雅丹更了解大漢,並且精通漢語。從那些劫掠來的物品背後,雅丹看到的是一個無比強大的帝國。那些精美的瓷器和絲綢,無聲的講述著大漢的繁華。

羌人的生活環境惡劣,弱肉強食在雅丹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當初徹裏吉強大,雅丹便投靠徹裏吉,好讓自己的部落延續下去。如今南燁率領著比徹裏吉更加強大的軍隊而來,命令雅丹投降一個更加強大繁華的帝國,這在雅丹看來也沒什麽不能接受的。

南燁都沒想到雅丹如此輕易就投降了。在雅丹這個羌奸的帶領下,南燁揮軍直達西羌王庭。徹裏吉的大軍之前全都派出去了,西羌之地又沒有城池可守,結果南燁一戰斬殺徹裏吉,平定了西羌之地。

就在南燁征伐西羌的時候,諸葛亮正在領兵攻取匈奴之地,司馬懿則在與烏桓、鮮卑交戰,周瑜則率軍渡海攻打三韓、高句麗。

天下四家諸侯同時對外用兵,中原地界反而太平起來。百姓們擔心的南漢北漢之戰並沒有發生,這讓許多人都鬆了口氣。尤其是劉備治下的百姓,更是覺得輕鬆不少,踏踏實實過了個太平年。

亂世中的百姓十分容易滿足,片刻的太平生活都能讓他們萬分珍惜。至於明日會不會重燃戰火,他們不敢想也不願去想,因為隻要一想,得出的結論就令人沮喪。在亂世之初,可以看清天下大勢的隻是少數聰明人,而到了此時,便是普通百姓也知道這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若是無人一統這天下,戰火便不會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