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歌
字體:16+-

第三十三章 虎視(七)

勤王詔書頒行之後,依舊是通過大晉尚存的郵驛體係傳達。值此契闊喪亂之辰,大部分驛卒自然已作鳥獸散,連帶著驛站也泰半荒殘,因此過去數年裏,常常有發往邊遠地區的詔書經年累月方才到達的。好在這次僅餘的一些驛卒倒還忠誠,他們竭盡全力地催動馬匹,將這份關係到大晉生死存亡的詔書迅速發往四麵八方。

最先收到詔書的,是司州範圍內的地方實力派們。

虎牢關以東的滎陽,這一日人馬喧嘩,滿城的塵土飛揚,一支規模不小的流民隊伍正從滎陽城的西門出門,將欲經鴻溝而下淮泗。這支隊伍大概有四五千人,其中老弱婦孺居多。由於道路狹窄而缺少維護,婦孺們乘坐的車輛經常會陷入到路麵上車轍的軌跡中去,因此不得不緩緩前行。二千名著粗布短衣的壯丁或者持戈衛護,或者協力推車,也分散成了長隊,踵軍已將至鴻溝,後隊猶在滎陽城裏的軍寨未動。

以衣著、裝備而論,這分明是一支再尋常不過的流民隊伍,卻完全不像通常的流民隊伍那樣鬆垮。他們的兵力再怎麽分散,彼此以鼓角旗號互相聯係不絕,各部的協調配合卻很緊密,更有數十名中軍輕騎往來計畫指授,其令行禁止之處,就連久經沙場的官軍都有所不如。

在隊伍中間,一名瘦削而高大的男子正皺眉看著手中一份書帛,雙眼顧盼時雖不特別明亮,卻偶爾流瀉出十餘載軍旅生涯所砥礪而出的銳氣。此人正是這支隊伍的首領,屯駐在滎陽的平陽流人領袖李矩。

李矩字世回,平陽人。此人自幼勇毅多權略,每與孩童聚戲,必身任將率,指揮調動孩童往來衝殺,恍若久經戰陣之狀。成年以後,先為縣吏,後傳征西將軍司馬彤麾下牙門將,討伐氐賊齊萬年時立有殊勳,遂得封東明亭侯、遣還為本郡督護,後因與太守不睦而辭位。此番匈奴大軍入寇,百姓奔走逃亡,由於李矩在鄉人之中頗具威望,於是被推為塢主,南下滎陽屯駐。

時值匈奴二十萬大軍直逼洛陽之際,中原隨時成為千百萬人埋骨之地,形勢已險惡到了極處;為了屬下宗族百姓的生命考慮,李矩不得不率眾遠離故土繼續南下,他甚至做好準備去渡淮、渡江,以求找到一處能夠安身立命之所。但李矩骨子裏又是誌在立功的人,素有襄讚大業、廓清海內之誌,如這般喪家之犬也似的逃亡,其實令他十分抑鬱。

這時候,飛騎報來的勤王旨意,頓時給李矩提供了新的希望。

他揚了揚眉,將書帛遞給站在身側的副手郭誦:“這詔命倒也寫得慷慨。看來,朝廷此番決心與胡兒死戰了。”

郭誦一目十行地將詔書看完,微微頷首,又將之遞給身旁的族弟郭方。接著是張景、苟遠、騫韜、江霸、梁誌、司馬尚、季弘等人。這些人都屬李矩多年來糾合起的文武部屬,既忠誠,又確有非凡的才幹。

詔書的內容經所有人看過,眾人交頭接耳地討論片刻。李矩也不參與其間,耐心等待著眾人的商議之聲漸低,才沉聲道:“此番胡兒傾師相攻,勢如狂潮烈火。我本以為依著朝廷一貫的軟弱荒唐,絕非胡人對手。然而……若朝廷居然決意與胡虜死戰,大晉億兆子民之中,難道就沒有足以力挽狂瀾的英雄麽?”他頓了頓,又道:“諸君隨我多年,雖宦途蹉跎,卻始終懷有立功之誌,終非老於戶牅之輩。卻不知今日之事,諸君以為如何?”

郭誦看了看其餘同僚,躬身道:“唯願跟隨塢主。”

郭方、張景、苟遠、騫韜、江霸、梁誌、司馬尚、季弘八人一齊拜伏:“唯願跟隨塢主!”

“好,那便暫不南下。立即整頓兵力,預備與胡兒作戰!”李矩環視眾人,每人都全不見此前的頹然之色,而個個有躍躍欲試的精神,不由大喜。他鏘然拔刀在手:“功名富貴,便由此中來也!”

李矩看見詔書的同時,一隊隊飛騎向東、向南、向西、向北。畢竟大晉朝廷是正統,是中原華夏衣冠的政權,再怎麽說,都比茹毛飲血、唯知殺戮掠奪的匈奴漢國要得人心。因此所經之處無不引起了當地震動,如李矩這樣的流民領袖隨即從四麵八方向洛陽匯集,極大地增強了洛陽所能掌控的力量。

然而,無論是竟陵縣主還是胡六娘,都沒有預料到朝廷威望已低靡到了可怕的程度,詔書固然能夠激勵地方豪強,卻未能打動多少掌握強兵勁旅的方鎮。縣主唯恐這份詔書引起天下強藩齊動的局麵,卻不料現實與想象差異太大。

征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山簡是在高密王司馬略病逝以後匆匆上任的,他本人嗜酒而不恤政事,且上任後就將江漢間翕然歸附的順陽內史劉璠節製,引發了荊襄一帶的聯係動蕩。接到詔書之後,山簡與南中郎將杜蕤打著招募兵力、克期北上的旗號,其實並不動自家一兵一卒,反倒去脅迫聚集在荊州北部的雍州流民北上作戰。雍州流民並不願意重返荒殘的北方;山簡反複威嚇,反倒迫使雍州流民聚眾反亂,接連殺死荊州令、長,攻陷城鎮。

據守長安的征西大將軍、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諸軍事、南陽王司馬模本是東海王盟友,自出鎮關中之後,既無安撫百姓的文韜,又無剿除賊寇的武略,徒然將長安宮殿中的銅人鍾鼎熔鑄成鍋碗瓢盆之類拿去交換糧食,朝廷對此頗多非議。東海王向朝廷上表,建議征司馬模入朝為司空,另擇他人坐鎮關中。司馬模聽從謀主淳於定的建議,拒不就征,於是從此與東海王不睦。朝廷詔書來到的時候,南陽王正與秦州刺史裴苞鏖戰,兵力頗顯窘迫。於是僅以偏將梁臣、帳前都督陳安率軍三千東進救援洛陽。

匈奴漢國兩路大軍有眾二十萬,長安援兵三千抵得多少用?攜帶詔書的使者暗中大罵,可對此實在無可奈何。使者既憂慮洛陽局勢,又痛恨司馬模根本無視朝廷生死的行為,於是離開長安繼續向西,試圖聯絡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涼州刺史張軌。

涼州張軌威震隴上氐羌鮮卑等族,且對朝廷素來忠忱。可惜他年紀老邁,於年前中風至今,已無法正常言語,更不用說指揮作戰了。如今涼州軍政大事大多操縱於宋配、陰充、氾瑗、陰澹等涼州本地大族首領之手,對朝廷委實不如先前那般熱忱。而姑臧距離中原數千裏之遙,縱能說得涼州精銳救援,隻怕也遠水不解近火!

想到這裏,使者縱馬狂奔,心急如焚。

******

這一章本該寫到張軌出場的。不過本蟹龍體欠安,支撐不住了,明日繼續,讀者老爺們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