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明
字體:16+-

第六百一十三章 紡織業的前景

荊州的常平倉一直由張道涵親自掛帥主管,因此,涉及到糧食安全,張道涵自然得全程參與。

另外,陝西的問題還涉及到人口安置,黃渤和顧繡興與會,張道涵還以為,林純鴻會通過棉紡和毛紡織業來安置人口。

現在,顧繡興居然提出補貼的建議,不免讓張道涵懷疑林純鴻早已有定計。

不過,林純鴻是否早有定計,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補貼一策,是否真的可行。

張道涵指出,雖然荊州財政狀況好轉,若大規模補貼糧食輸入,相當於為整個大明輸血,很可能會把自己拖垮。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深思。

三人議來議去,最終,林純鴻為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下達了命令:

“……著力提高魚幹的產量、加大獸肉的輸入量,令薛一謙組織船隊至安南、占城及暹羅購買糧食,補充常平倉的缺口,以解燃眉之急。”

“令經濟學院立即調查,補貼多少,才能激起商人輸入糧食的積極性。視情為糧食輸入提供補貼……”

“逐步提高糧食價格,借此來彌補補貼的虧空……”

“在工程院下設立農技所,研究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無論是水稻,還是小麥,提高單產的空間還很大,選種、培育優良品種,勢在必行。”

……

幾條命令,既考慮解當前之困,又著眼長遠,為大明的糧食安全做了長遠規劃。張道涵將其整理成冊,準備以上述幾條擬定具體方案,再拿到閣幕屬討論施行。

糧食問題的討論,暫時告一段落,緊接著,就是艱難無比的人口安置。

在宏觀上解決了糧食供給問題後,人口安置便轉化成為數百萬人口找到工作。築鋼軌路基,隻能是暫時的,畢竟,荊州既沒有財力、也沒有必要一直保持高速修築鋼軌路。

果然,正如張道涵所料,林純鴻把希望寄托在移民和紡織業上。

林純鴻說道:“最完美的方案,當然是將人口全部轉移至南洋,隻可惜,這個進程隻能逐步展開。我的意見是,中書府新設民政司,專事管理人口及推動移民。移民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非數十年功夫,難以見到顯著成效。往後,移民目的地不僅包括南洋,孫蘭洲也要納入其中。”

南洋?孫蘭洲?張道涵、黃渤及顧繡興想想就覺得興奮,一旦漢人在這兩個區域占據主體地位,無異於再造了兩個大明,華夏文明的拓展,開創了曆史上最為迅速的時代。

這是一個大時代!

這是一個後人頂禮膜拜的時代!

張道涵激動地應了聲“諾”,聲音甚至帶著一絲顫抖。

林純鴻接著說道:“短期之內,數百萬人口還得大明內部消化。荊州這幾年的實踐,你們也看到了,工坊、貿易所能安置的勞力,遠非農牧業所能及。所以,我們的精力還得放在發展工坊及商貿上。”

說到這裏,林純鴻將目光轉向黃渤及顧繡興,肯定地說道:“相比較其他產業,毛紡和棉紡,所能容納的勞力更多,近期安置人口的重任,需要你們兩個挑起來。前段時間,我和黃渤商討了在天津發展毛紡織業相關事宜,若天津真能發展起來,吞下百萬人口,不在話下。另外,鋼軌路鋪設至西安後,運輸費用將大幅降低,西安靠近羊毛產地,發展毛紡織業的前景甚至比天津還要廣闊,我的設想是,西安毛紡業的市場,主要麵對湖廣、內陸,至於天津,則主要麵對江南、廣東及西洋、大西洋。”

“至於棉紡織業,目前主要集中在江南和湖廣。受限於棉花產量,現在江南和湖廣的棉紡織業發展速度逐步慢下來。所以,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棉花產地。按照工程院的研究,除了湖廣、兩淮區域外,河南、北直隸、山東也適合植棉,可以和小麥輪種,對糧食產量影響不大。所以,往後要逐步引導華北等地的農民植棉。借助棉花的種植,河南、山東、北直隸地區的棉紡織業也能發展起來。”

林純鴻頓了頓,將眼睛盯在了孫蘭洲及西域上,說道:“實質上,孫蘭洲和西域,非常適合植棉,這裏作為遠景規劃吧。”

林純鴻動不動就說紡織業吞下百萬人口,還要將棉花種植拓展至華北,甚至還要在極度偏遠的孫蘭洲、西域植棉,這太瘋狂了!

這將要生產出多少衣服?如何找得到市場?

顧繡興問道:“都督,會不會引起紡織品的滯銷?”

林純鴻非常肯定地搖了搖頭,道:“不會!紡織品遠遠不夠!”

“這……”

林純鴻的話超出了三人的認知範圍,呈目瞪口呆狀。

且聽林純鴻說道:“華夏華夏,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故稱夏。華夏子民,就要穿最為華美的衣服。民間之百姓,新年時都要穿新衣,一年之新衣,怎麽著也應該有兩套吧?算上被子、床單、毛巾等物,再算上其他用途,比如繩索、船帆等,每年至少需要毛紡、棉紡織品該有多少?”

張道涵、黃渤、顧繡興心裏顯然沒什麽概念,說不出話來。

林純鴻道:“經濟學院曾做過一項有趣的調查,在荊州采樣千餘戶,發現,一人每年消耗的紡織品達到十斤,若讓大明所有人都達到荊州的水平,足足需要二十億斤,若再算上工坊消耗,三十億斤也不止。三十億斤,夠開多少家棉紡、毛紡工坊?按照現在一家工坊的年產量,數千家、數萬家都不止!這還不包括海外商貿。”

什麽事情,一旦擺在台麵上計算,既直觀,又有說服力。至少,張道涵等三人不得不承認,荊州紡織業的發展,極為廣闊。

尤其是黃渤與顧繡興,心中的震撼用言語無法形容。

張道涵好好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紡織業吸納的,不僅僅是紡織工人,還包括相關配套的服務人員。而且,大力發展紡織業,對鋼鐵、木材及交通行業都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隻是,大明境內,婦人多從事土布紡織,工坊發展起來,實質上奪走了婦人的工作,這個需要計算在內。”

林純鴻點頭道:“的確如此。黃渤、顧繡興,你們兩人這段時間費點神,對紡織業的發展做出長遠規劃,其中,對吸納的人口、產品的銷路要有詳細方案。”

……

糧食、移民安置等問題,經張道涵整理,提案至閣幕屬後,正式通過,成為荊州近期乃至中長期的行政方案。

這一切忙完之後,林純鴻得以將目光重新聚焦到湖州。

弓兵入駐湖州鄉村,核心在於利益爭奪,這與陝西、河南的饑民完全不同。饑民完全是累贅,是地方官眼中的燙手山芋,恨不得他們全部消失,眼不見心不煩。

唯有林純鴻看到了饑民的價值,並且有能力發揮饑民的價值。因此,林純鴻在陝西河南不停地折騰饑民時,當地的地方官、甚至是朝廷,大部分冷眼旁觀,不理不睬,更有甚者,還會主動配合。

在湖州,要指望鄉紳、地方官冷眼旁觀,無異於天方夜譚。

就是本地的村民,要讓他們短時間內從心裏接納弓兵,也是奢望。考慮到實際情況,湖州的弓兵隊長,與從湖廣征調而來的副手一道,異常低調地返回了家鄉。

弓兵隊長開始走家串戶,利用各種手段拉人加入弓兵隊伍。弓兵隊長本地方長大,心裏早有一份誰適合當弓兵的名單,壓根不需要仔細甄別。

而且,弓兵隊長們還開出了優厚的條件:農閑時訓練,農忙時幹活,每月補助一圓,有機會進入荊州軍,成為荊州軍的士兵。

受到拉攏的人,一般都是弓兵隊長的發小或者親戚,自然抹不開情麵,再加上一圓的補助也不是小數目,幾乎占到他們月收入的一半。

因此,弓兵隊長們幾乎沒費什麽力,就拉起了數十人的隊伍。

直到現在,弓兵們的動作還未引起老百姓的注意,甚至還有善意的百姓勸解弓兵隊長,找一份正經營生,別每日瞎折騰的。

但是,當弓兵們拿著刀槍開始訓練時,終於激起了老百姓們的興趣,尤其是小孩子們,每日流連於訓練場,看著弓兵們訓練。

待到弓兵們掌握了基本的拚殺技能、初步形成配合的習慣後,弓兵隊長精心挑選了村莊內人見人嫌的地痞流氓,小心搜集他們的罪證,準備拿他們開刀。

弓兵隊長們非常有耐心,一直等到荊州監察府組織的巡回法庭抵達湖州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地痞流氓,公布罪狀,送至巡回法庭受審。

無一例外,這幫地痞流氓被判了重刑,有的被殺頭,有的被扔到礦山服刑。

這幫地痞流氓在村裏欺男霸女,無惡不作,早就被百姓所討厭,弓兵們的動作,讓百姓拍手稱快,慢慢地,看向弓兵的目光有了點不同。

到了現在,村裏的土豪紳就是再遲鈍,也認識到,弓兵們在搶奪他們的權力!

若沒有有心人的推動,土豪紳們的抗爭,注定激不起什麽風浪,然而,有了瞿式耜一幫大佬有心引導,一切將變得複雜、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