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地枭雄
字体:16+-

三国人物集-统帅篇

1周瑜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陈寿曰:「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2关羽

关羽亡命于奔涿郡,结识刘备、张飞,情如兄弟。刘备理事待客之时,关羽侍立左右,不避艰险。徐州之战后,羽降曹,受封偏将军,受曹操厚待礼誉。但关羽终不忘本,许以立功报曹操后离去追寻刘备。白马之战中,关羽策马刺河北名将颜良于万众之中,袁军皆披靡。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后,刘备尽收荆州诸郡,封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刘备平定益州后,命关羽

掌管荆州军政。刘备即位汉中王,又加封为前将军,假节钺。随后关羽率军北攻樊城,降于禁、斩庞德,一时间威震华夏。不久,由于后方荆州为东吴攻取,关羽军在前线作战失利,关羽最终败走麦城。在临沮突围中遭到孙权军逆击,关羽壮烈殉汉。谥为壮缪侯。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3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说降关羽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于柳城,又讨平梅成、陈兰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抱病退吴将吕范。黄初三年,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三岁。

太祖表汉帝,称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4张飞

在涿郡结识刘关二人,与关羽一起从事于刘备,对待关羽如兄长。随刘备助曹操打败吕布,受封中郎将。在当阳长阪,张飞引二十骑据水断桥,阻挡曹操大军,曹军无人敢进。刘备平定荆州,加封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刘备入蜀,张飞与孔明溯流而上,至江州,俘巴郡太守严颜而释之。益州平定,张飞任巴西太守,不久又击败张郃的进犯。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张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后刘备伐吴,张飞本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行前,为其帐下张达、范疆杀之。后追谥曰桓侯。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5邓艾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艾性刚急,轻犯众人,不能协同朋类。以口吃,喜军事,司马懿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艾修治备守,凿河灌溉,积谷强兵。又上疏言:戎狄兽心,分其势,利趋之。初艾协郭淮御姜维犯境,又于毋丘俭乱退吴孙峻众。合众将于段谷、侯和败维。司马兴兵伐蜀,艾险渡阴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封以太尉。艾为人傲慢自矜,常以“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自诩。人多讥。后胡烈等陷告艾反,囚艾送京,于路杀。

6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南)人。少孤,好郑氏学,才兼于人。曾为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官至大将军。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即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深得诸葛器重。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于是伺机九伐中原,降李简部、斩魏将徐质、破大敌王经,一时挫魏国之威。又段谷胡济失约退败。侯和为艾破。奈先费祎裁制,后宦臣黄浩弄权,互有胜负,悉未成功。及后主降艾,敕维降,维乃佯降于会,策会反,图中原欲以杀会重扶汉室,乃事败,维及妻子皆伏诛。

陈寿: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7陆逊

陆逊字伯言,本名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除抚边华亭侯。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迁镇西将军,封娄侯。陆逊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权纳之。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伏兵,逊逸待劳。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蜀合,捆以外逊主之,权留玺于逊自裁度。皖县破曹休,缴获从辎重。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京外上疏:“宽刑罚、忘过记功,以成王业。阻权偏师取夷州。”公孙渊背盟,权欲征,逊陈弊利“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图四海,匪怀细害大。乞息六师,定中夏。”权纳焉。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佯攻暗退兵,袭江夏附者众。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嘉禾六年,平吴遽乱,定三郡。逊忧吕壹弄权,陈曲直于权。年少丰,开仓济民。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

陈寿: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8夏侯渊

夏侯渊是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陈留、颍川太守。官渡之战后,夏侯渊负责粮草补给,保证了曹操平定北方。而后夏侯渊又率兵四处征讨叛乱,破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战功卓著,又随曹操平马超,灭张鲁,又破杨秋、刘雄、梁兴、韩遂、宋建等,再立奇功。而后夏侯渊督张郃、徐晃等留守汉中,与前来取汉中的刘备大军交战,在定军山为蜀将黄忠所袭,不幸战死。

陈寿评曰: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敦、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9马超

马超是马腾之子。汉室封马超为卫尉、都亭侯、偏将军。马超举兵攻打曹操,因曹操离间韩遂而失败,投奔张鲁,后又归顺刘备,迫使刘璋投降刘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刘备称帝后拜马超为骠骑将军,兼凉州牧。马超去世时年仅四十七岁。死后追谥威侯.

陈寿: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10张郃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

陈寿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张郃以巧变为称。

对于林牧远而言,这一觉睡得很踏实也很舒坦,自离开香港之后的大半个月里,就没有一天能像今天这样睡的安安稳稳。直到隐隐约约感到有人在轻摇自己的肩膀,并且耳边还传来轻声呼唤:“林……醒一醒……”

迷迷糊糊半醒过来,林牧远刚想伸手揉一揉惺忪的双眼,却发现双臂没办法抬起来,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还被捆绑着。他打了一个哈欠,睡意依旧十足,支支吾吾的问道:“怎么……怎么了?事情都结束了?那咱们赶紧去天京吧。”

耳边轻柔的声音带着笑意道:“你还没睡醒呢。”

林牧远的脑门被轻轻敲打了一下,他勉强打起精神看了一眼面前的人影,来者不是别人,还是那个漂亮善良的大美女女兵。他又打了一个哈欠,稍微直起身子,语气带着几分不太愉快的情愫说道:“怎么了,有什么事吗?”

他正处于半迷离的状态,说话时的声音也没有太多顾忌。

大美女连忙伸出一根手指压在自己小巧晶莹的嘴唇上,嘘声说道:“小声点。”

林牧远以为发生什么事,一个激灵完全清醒过来,紧张的环顾四周。四周黑漆漆的一片,不远处几匹马儿还在悠然自得吃着马料,再远一点的几株树干下,负责看护马匹的女兵们都倚坐在那里闭目休息。一切看上去毫无异常也十分安静,完全看不出发生了什么意外事故!

他满是疑惑的把目光转向蹲在自己眼前的漂亮女兵,摊开还能动弹的小臂做出一个“莫名其妙”的姿势,问道:“到底……怎么了?”

漂亮女兵很腼腆的笑了笑,笑容很清纯,但是也夹杂着一些难为情。

林牧远看到这里,心头不由自主的跳了跳:该不会是情况吧!

略作犹豫,漂亮女兵用轻柔的声音说道:“你既是传教士,又是专程来送信,那么……那么你一定识得字吧?”

林牧远微微怔了怔,之前还有几分激动的心情一下子平复了下来,他彻底坐直了身子,摆出一副正经八百的摸样,自我感觉良好的说道:“那是当然,我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大美女露出羡慕的表情,随后缓缓吸了一口气,似乎是在为接下来要说的话鼓起勇气。在下定决心之后,她用很小的声音说道:“其实……其实我是想求你帮一个忙。我认得的字不多,有一封很重要的信希望你能帮我看一看。”

林牧远“哦”了一声,似乎明白对方口中所谓“很重要的信”是什么意思。他没有多犹豫,既然是一个心地善良又漂亮的女孩子来求自己帮忙,自己自然没有理由拒绝,于是大度的说道:“没问题,拿过来吧。”

漂亮女兵从腰带内袋小心翼翼取出一张叠成豆腐块的纸,她大大的眼睛扑闪了一下,清瘦细致的脸蛋上浮现出难为情。对于一个身穿戎装的女孩子来说,这个时候的表情实在有太大的反差,但同时也衬托出一种刚强背后的柔媚。

林牧远接过信来,习惯性的先快速掠了一眼,难怪大美女紧张兮兮生怕吵醒了其他人,原来这是一封情书。纵然太平天国要比清王朝较为开放,但对于遭受几千年封建遗毒影响的中国老百姓们来说,儿女清长固然要坚守严格的旧制。更何况若是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间私下信联也是可大可小之事。

“曼宁……原来你叫曼宁。”情书启首处只有一个名字,并没有姓氏,看来是写信者故作亲近才这般直呼其名。

“嗯……其实,其实我没有名字,曼宁是他给我取的名字。”漂亮女兵有些含羞,用细弱蚊蚋般的声音说道。

“这名字很好听,你这么漂亮就应该配一个这样的名字。哦,希望你不要认为我轻薄,我只是实话实说。”林牧远语气真挚的说道。

曼宁一开始还真有点觉得林牧远太过轻薄,但听完对方后面补充的话,又见其诚恳的样子,随即又打消了心中那一丁点的不满。哪怕她是一个军人,但到底还是一个女孩子,受到异性的赞美难免不会在心中有一丝丝甜蜜和高兴。

“你,你还是先把信里面的内容说给我听吧。”她微微低垂着头,清瘦的小脸透着淡淡的、可爱的红晕。

“哦。”林牧远应了一声,马上认认真真的将信函逐字逐句念给了曼宁听。他并不知道写这封情书的人是谁,虽然情书中引用了一些古典诗词,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短短两百字的篇幅却有好几个错别字,似乎也是请人代笔所写。

曼宁对一些用词和借用的诗句并不是太懂,林牧远也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一一做了详细的解释,在听过解释之后,她当即陷入浓郁甜蜜的憧憬之中。不过这份甜蜜的憧憬仅仅只是一刹那,没过多久她又不由自主蹙起眉头,先前可爱、柔媚的神情渐渐淡去,换上的竟是一种苦闷的忧愁,就连那清晰明亮的双眸中都浮现出几分红润。

林牧远起初还在兴致勃勃的讲述情书上所引用的诗词典故,并没有注意到曼宁情绪上的变化,当他讲完最后一段话,放下手里的情书后,这才觉察到眼前原本应该幸福高兴的大美人却在转眼之间变换为几欲坠泪的伤感之态。

“你这是怎么了?他都给你写情书了,你又这么善良漂亮,你们二人必能成为人人羡慕的金童玉女,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吗?”他连忙问道,心中也在寻思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该不会是自己刚才说错什么话。

“你是不会明白的,虽然我和他两情相悦,但……但到底还是不可能的……”曼宁为了阻止泪水不得不闭上了双眼,说话的声音表面上听去是无限的伤感,但在这伤感之中又隐隐藏着几分不甘和愤慨。

“为什么不可能?莫非是你们的父母不同意,又或者,该不会是这个瑞成已经……牺牲了吧?”林牧远试问着说道,瑞成就是情书最后落款处的名字,想必正是曼宁的意中人。

“不,都不是。因为……都是因为我的身份……”曼宁缓缓摇了摇头,声音哽咽的说道。

“你的身份?你的身份怎么了,早几年虽然有男女分营的规定,但据说已经被天王和东王下令废除,即便你是女兵也应该有婚姻幸福的权利才是。”林牧远正色说道。

“若是寻常女兵自然是可以的,只是,只是我是东王府的府兵,王府的府兵与寻常女兵是不同的……”说到最后,曼宁的声音越来越小,最终化作了一种无声的叹息。

“东王府府兵?”林牧远还打算再辩问几句,但是在仔细看过曼宁失落的神色之后,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些领悟。他对太平天国的王府制度并不太清楚,不过不难猜测,显然这些被选入王府担任护卫的女兵就跟那些选入皇宫的宫女一样。

宫女在没有出宫之前都被定义为皇帝的女人,就算大部分宫女最终不会得到皇帝的临幸,可一天在宫就必须恪守宫中的规定,时时刻刻都要做好成为皇帝女人的准备。

一念及此,他这才明白为什么这支女兵队伍会装备精良、人人能够佩戴风巾帽,也难怪这些女兵各个年轻貌美,并非是五大三粗的大婶或悍妇。同时也能体会到曼宁心中的痛楚和为难,即便两情相悦终究不能轻易在一起。

“我明白了,那么,你们有规定离宫,不对,是离开王府的时限吗?”他很同情的看着曼宁,语气关心的问道。

曼宁忧伤的叹了一口气,很无奈的摇了摇头,她长长的眼睫毛已经沾上许多泪痕,月光透过树枝斜洒在脸颊上,呈现出是一种凄凉的美丽。

林牧远看着曼宁好一会儿,心中禁不住泛起了一阵怜爱之意。略作思索,他沉着气用劝慰的口吻说道:“有些话说出来你或许不懂,但是我还是想先告诉你。你或许不认识家师,其实家师是拜上帝教的创始人之一。家师过去几年一直在关注天国的发展,自定都天京之后,天国的情况已经越来越背离起义之初的宗旨,就连拜上帝教也是渐行渐远。此番我奉家师之命前来天京的主要任务,正是希望能提醒天王目前天国和拜上帝教的弊端所在。”

曼宁用很诧异的目光看着林牧远,好几次轻启嘴唇想要说话,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林牧远镇定自若的笑了笑,说道:“我知道你会以为我大逆不道,那是因为你并不知道拜上帝教创立之初的意义。总之等我见了天王之后,我一定会痛陈天国现行的弊端,包括你们这些王府女兵的归属一事。天国之内大家皆是兄弟姐妹,既是兄弟姐妹就应该平等互爱,绝不能强夺他人的人身和意志。否则那与清妖又有何分别?”

曼宁清瘦的小脸上仍然满是讶然,足足怔了好一会儿方才柔声开口道:“你说的话,我当真是不懂,而且也觉得你真的很大胆。不过我相信你是在做好的事,希望你见到天王之后一切都能顺顺利利。”

贾诩被抓,只求自保

贾诩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汉阳阎忠异之,说贾诩“有良(张良)、平(陈平)之奇”(《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贾诩初时察孝廉为郎,因有病辞官,西还至汧,路上遇见氐人,与其同行的数十人皆为氐人所抓。贾诩为脱身,便骗他们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史称贾诩此举是:“权以济事,咸此类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与郭汜李傕狼狈为奸,祸乱长安

永汉元年(189)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便遣使诣长安求赦。王允为人刚直,但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

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们,对李傕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此计为众人采纳。李傕等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10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李傕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傕又杀司棣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可以看出,贾诩的一句话虽然是为自己考虑,然而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东汉再次陷入了混乱状态。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说:“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这个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后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坚决不受。李傕等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三国志•魏书•贾诩传》)于是拜贾诩为尚书。虽然如此,李傕等对等贾诩总是“亲而惮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时贾诩之母去世,贾诩辞掉官职,被拜为光禄大夫。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袭占长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多次打斗起来

当时将军段煨与贾诩同郡,屯驻华阴,贾诩便去投靠段煨。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煨军所望。段煨怕贾诩夺其兵权,所以表面上对贾诩礼遇甚厚。贾诩看出后,心中不能自安。

投奔张绣,成曹操心腹之患

南阳张绣与贾诩暗中有来往,张绣便派人去迎接贾诩。贾诩临行时,有人对贾诩说:“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贾诩说:“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贾诩至张绣处,张绣大喜,果然率子孙前来迎接。而段煨知贾诩去,也果然善待其家属。

建安二年(197年),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曹操多次率军攻打张绣。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今河南邓县)。此时,曹操闻悉谋士田丰劝冀州牧袁绍趁虚袭取许都(今河南许昌东),欲迎献帝号令天下,立即从穰城解围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五月,刘表派荆州军占据安众(今河南邓县东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也,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所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促更追之,更战必胜。”张绣说:“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贾诩说:“兵势有变,亟往必利”(《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张绣遂听从贾诩意见,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得胜后,张绣问贾诩:“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贾诩说:“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张绣大为佩服。

投奔曹操,低调处事

建安四年(199年),官渡之战前,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先于绣坐上对来使说:“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张绣惊惧地说:“何至于此!”并暗中对贾诩说:“若此,当何归?”贾诩说:“不如从曹公。”张绣说:“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贾诩说:“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张绣从其言,于十一月率众归顺曹操。

张绣的归顺使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避免了两面作战,所以曹操闻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遂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时冀州尚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后曹军军粮方尽,曹操便问计于贾诩,贾诩说:“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称善。十月,袁绍又遣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军粮,至距袁军大营40里的乌巢(今河南封丘西)。此时,许攸闻其家属犯法下狱,愤然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众人皆疑,只有贾诩与荀攸力劝曹操,曹操欣然采纳其计,率军出击,大败袁军。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迁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破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骁将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参见渭南之战)。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计于贾诩,贾诩说:“离之而已”(《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用其计,利用过去与韩遂的友谊,故意在两军阵前和他叙旧;又故意涂改给韩遂的书信,使之落到马超手里,引起马超的疑忌,促使他们内部矛盾激化。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丕从其言,深自砥砺。后曹操为太子事屏退左右问贾诩,贾诩闭口不答。曹操说:“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贾诩说:“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曹操说:“何思?”贾诩说:“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大笑,于是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曹丕为太子。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贾访为列侯。以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以失败而告终。当初,曹丕便问计于贾诩:“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贾诩说:“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丕不纳,果然无功而反。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六月,贾诩去世,终年77岁,谥肃侯,长子贾穆嗣。

提问者评价

谢谢!不过我觉得贾诩除了给李傕、郭汜那条建议外就没有可称得上是毒计的了。

早年经历

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拥有如此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像这样的事情很多。[6]

效力凉州

公元189年(永汉元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贾诩

贾诩

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不久,牛辅遣李傕、郭汜、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联军,先向孙坚,在梁东大破其军。孙坚率千骑溃围而去。[7-8]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被杀,牛辅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说:“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阁下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此计为众人采纳。

于是李傕等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联络凉州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十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凉州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傕又杀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后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受。李傕等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贡献,李傕等人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忌惮他。[9]2013级培训学院联合毕业短片——《星辉下的白杨》

1,白杨树大道——夜

夜幕清冽,空旷的校园。

拖着行李箱、背着旅行书包的男孩,沿着白杨树大道缓缓走来。他一边走着,一边哼着《年轻的白杨》的旋律。街道湿漉,街灯冷清。旋律与行李箱拖动的声音,悠远回荡。

2,篮球场外——夜

男孩步履缓慢,左顾右盼,对即将离别的那些熟悉的种种感到眷恋和万千感慨。

他来到篮球场外的一条小道,停下脚步,也停止了哼歌,瞩目着不远处的篮球场。

3,篮球场——日

烈日高悬,呼声沸腾。

艺术学院与体育学院的一场篮球比赛进入中场休息。

体育学院队大比分领先,人高马大的队员们享受着全场观众的喝彩,同时也摆出一副轻松和戏谑的态度,对取得下半场胜利胸有成竹。艺术学院的队员们士气低落,孤零零的围聚在球场一角,不过队长却还在激亢的动员、打气。

队长

都听我说,没必要沮丧。这帮体院的一个个五大三粗,光看外形也知道毕业后都是进职篮的。输是必然,因为他们是专业的。

队员A

老大,我觉得他们已经不能用五大三粗来形容了,最起码也应该是无敌浩克之类的。

其他队员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队长

输赢无所谓了,但绝不能输得那么彻底。男人,一生中只争两样东西。第一……

说到这里,他一边深吸一口气,一边拍着胸膛。

队长

争一口气。第二,争女人。

队员A

老大最近香港电影看多了。

队员B

我觉着吧,后者应该更重要一些。

队长

没错,你们都好好看看对面,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容忍全场所有美女,甚至包括咱们自己学院的那些女生,全都义无反顾还带着一丝争先恐后跑到另外一边去了?都说说,什么心态?

队员B

可能是围观复仇者联盟的心态吧。

队长瞪了队员B一眼。

队长

这些都不是重点,咱们学艺术的,可以摒弃所有形而下的东西,技不如人就是技不如人。但是有一种东西是必须拿出来并且证明给所有人看,那就是精神。

众人似有感触,严肃的看着队长。

队员A

虽然听上去很像出自鲁迅笔下,不过,我觉得你说的对。

队员C

球可以输,人也可以输,但精神不能输。

众人重新振作起来。

队长

就应该这样。下半场无论如何都要拼上一把,决不能让他们超我们一倍比分。

众人齐声高呼。

随着一声哨响,下半场比赛开始。两队队员回到场上。

队长漂亮的过人,卯足气力的上篮,眼看篮球即将入框,却被一张无情的大手盖掉,并且还被反弹的篮球砸中脑门。

比赛结束,比分定格在三十八分比六十二分上。体院队在众人簇拥下高调离场。艺术学院队的队员们相互搀扶,同样一派欢声,他们带着满身汗水和精神胜利的喜悦,背对夕阳走出球场,向一旁小路而来。

4,篮球场外——夜

静谧的小路上,只有男孩一人的身影。

他回过身来,面带笑意,继续哼着《年轻的白杨》,拖着行李箱向前走去。

5,图书馆外——夜

夜幕下的图书馆透着一种威严和冷酷。

男孩的哼歌声与行李箱的拖动声由远而近,来到图书馆台阶下站定,他先扫视了一眼图书馆,之后又转过身来,看向图书馆对面的一片草地,神色陷入一阵沉思。

6,图书馆外草地——日

炎炎夏日,光线强烈。

编导班的同学们正在进行一场外景拍摄,一切看上去进行的很顺利。

没过多久,执掌摄像机的摄像班同学突然站起身来。

摄像同学

停停停,都先停一下。

所有人疑惑不解的看向摄像同学。摄像同学走到导演面前,一脸不耐烦。

摄像同学

导演,我觉得这场戏不能这么拍,青天白日的,干嘛那么压抑,景别完全可以要大一点。

导演

嗯……总得来说,剧情到这里应该很紧张,所以这么拍没什么不对。不过,景别大一点,我觉得也挺好……

摄像同学

我就说嘛,就应该这样。

编导同学A

我说,导演说怎么拍咱们就怎么拍,行吗?你一言我一句,还能效率吗?

摄像同学

这里什么时候变成一言堂了!我不过提一提意见,院长办公室都设有意见箱,凭什么不让我说。我还不是为了咱们这片子,尽善尽美不好?

编导同学A

尽善尽美当然好,但好与坏谁说得算?都觉得自己的想法好,东拼西凑,不三不四。等成片了,好的话是大家的功劳,坏的话就是导演一个人责任。都以为导演很风光,他们经得起多少荣耀,就得担得起多少责任。试问你们谁能拍着胸脯说自己担得了这份责任?

导演如获重生一般,连忙点头表示赞同。其他人也放佛很有感悟,无人应声。

摄像同学

行行行,那咱们就成片后再论英雄!

他说完,回到摄像机后面。

编导同学A

导演,跟你商量个事。我一直觉着吧,台词应该再改改,你看看这台词,不仅拗口,而且生硬直白,就算演员能背得出来,咱们听起来也怪别扭的,你说是不是?

导演沉思许久,缓缓点了点头。

导演

其实啊……你说的也挺有道理的。

一旁撰写剧本的编导同学B立刻表现出不情愿。

编导同学B

你凭什么改我的本子,导演都没说改,你瞎起哄什么?

编导同学A

只不过是改一改台词罢了,我又没说改剧情。

编导同学B

你怎么知道我设计这样的台词没有意义?人物是我设计的,他之所以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他的性格如此。再说了,这些台词不止是剧中人要说的,更是我要说的。思想,你懂什么叫思想吗?

编导同学A

就你这还思想,读都读不通顺,谁还理会你的思想。导演,你说是不是?

导演

呃,我觉着吧……

导演的话还没说完整,眼前的两个同学已经争执不休。

整个现场顿时紊乱不堪,所有人都围聚过来,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7,图书馆外——夜

拖着行李箱的男孩看着空无一人的草地,忍俊不禁。

笑了一阵后,他迈步向前走,忽然又被远处草地上的一些东西吸引。走近后,他发现草地上静静的躺着几只纸飞机。他将纸飞机一一拾掇起来,随后拆开又一一拆开纸飞机。这些纸飞机的正面依次写着是:毕业了,年轻的白杨们,再见;明日我即将远行;尼玛,某君,诅咒你当不了导演;导演系的都是大煞笔;某某某,我爱你。

男孩一边翻看,一边露出感触的笑容。最后,他捡起一块石头,将这些纸飞机压在路边。

8,

不久贾诩之母去世,贾诩辞掉官职,被拜为光禄大夫。公元195年(兴平二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袭占长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多次打斗起来。贾诩每次都以大体责之,所以三人虽心中不和,但表面上还过得去。于是三分长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骑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开始交兵。李傕请贾诩为宣义将军,以助自己。帮助汉献帝出逃、保护大臣,贾诩多有出力。后二人罢兵,贾诩便上还印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