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事情是由田岫在總攬統籌,楊衡隻是負責一些場地人工原料等雜務,所以眼下就由田岫來介紹小洛坊燒製玻璃的前前後後。
“……眼下小洛坊的幾位燒火匠人,都是從大內巧器司特調過來的。他們的取料和手法,一是據唐人肖藐《南山含霧錄》的記載,‘以石為質,以硝和之,礁而後鍛,凡銅、鐵、丹鉛可使其變;非石不能成,非硝不能行,無銅、鐵、丹鉛則不為精,三者相合方可稱粹’。此為古法,曆代典籍史書之中多有記載,《尚書禹貢》時有載,煉合青銅時即有‘繆琳’,《楚辭》中也多見‘陸離’,魏晉南北朝之後各家佛經中所謂‘琉離’、‘玻黎’、‘頗璃’、‘藥玉’,名雖各異,又因其色而有赤白黑綠黃青紺縹紅紫等十種之分,其實盡皆一物。再一種製琉璃的工藝就是燒鑄,是中唐時從西域傳來胡法,先做器模,再嵌以金石,混雜五灰,入火後金灰相熔自然有形狀。這種方法不見於民間,大內匠師也不知其來曆,隻說是祖輩留下的技藝。不過,《魏書》與《北史》中記載,北魏太武帝時,有大月氏人商人於京城燒鑄玻璃,‘乃招為行殿,容百餘人,光色映澈,以為神明所作。’以此法所做玻璃器,料色清澈,胎薄透光。隻是與應伯所述‘透明’的玻璃相去何止千裏。”
商成木呆著臉不吭聲。田岫的話裏大段大段地引述典籍,左一個“流離”右一個“琉璃”,把他鬧得暈頭脹腦,連到底是哪些字都分辨不清楚。他覺得,這家夥完全就是在針對他。就是因為她知道他聽到文言文就發昏,所以才故意連篇累牘地背誦原文。特別是最後那句“應伯的透明玻璃”,意圖就更加明顯,完全就是在指著和尚罵禿驢。
他幹笑了兩聲,幹脆不去碰田岫的釘子,轉頭問常秀:“丹鉛是什麽東西?”
常秀是大文豪,對這些東西熟悉得很,不假思索便說道:“就是朱砂和鉛粉。”
“做什麽用的?”
“點校書籍時要用。丹筆書寫,鉛粉塗抹。女子梳妝時也用它們,丹砂可以塗唇,鉛粉可以描眉。”常秀說。他是揮灑自如的風流人物,順口還吟誦了一句詩,“不如覷文字,丹鉛事點勘”,以此證明自己所言不虛,丹鉛向來就是校對文章書籍的必須物事。
商成咧了下嘴。他還以為這是常秀隨口作的新句,順口就想誇讚幾句常秀的文采和才思,忽然瞥到田岫,又趕緊把湧到嘴邊的奉承話咽回去。算了,他連常秀誦的那十個字具體是怎麽寫的都不知道,還是不要貽笑大方了。但常秀的解釋也不能教他滿意。他又去看楊衡。從技術方麵來說,楊衡肯定比不過精通雜學的田岫。可他不能去助長田岫的氣焰,隻好求告楊衡。不管怎麽說,作為半調子技術官員的楊衡,說出的話總要比常秀這樣的行政官員可靠吧?
楊衡果然比常秀的見識廣一些,他說:“丹鉛是一種底料;也可以用來鑄合青銅。”
這樣商成就有點明白了,丹鉛就是鉛的一種形態或者一種別稱。但他對這個答案還是覺得不滿意。楊衡說得依舊太簡單籠統,他還是無法想象丹鉛的模樣,更無法把它和其他的他所熟悉的金屬材料聯係起來。唉,為什麽這些家夥就不能把鉛這樣東西作個科學的分類呢?要是能劃分成鉛礦石、鉛粉和氧化鉛或者電解鉛,雖然他還是無法理解,至少他可以有個大致的認知。
田岫在旁邊補充說道:“鉛性幻化萬端,隨時而化色,使人辨測莫名,故因時遠近故,又有名白丹、黃丹、僧色、丹鉛。常大人剛才說的女子妝顏所用,是剛剛成粉時的白丹。放一段時間之後,色澤鏽黃的稱黃丹,泛赤者稱丹鉛。”
商成似懂非懂地點著頭。依照田岫的描述,丹鉛好象就是氧化鉛吧?可他還不能確定。他也不知道該用什麽方法來確認,隻好囫圇點著頭。
他問田岫:“那你們現在遇見的困難是什麽?”
“我們把所有的辦法都想盡了,無論如何都燒製不出應伯您說的那種無色透明的玻璃。”田岫呆著臉口氣平淡地說道。
商成立刻閉上嘴。倒黴,他怎麽哪壺不開提哪壺呢?這不是自己把腦袋送進獅子嘴裏嗎?他端著茶盞假裝喝水,一邊遮掩自己的尷尬,一邊擰了眉頭作出一副思考的模樣。
楊衡看出他的難堪,連忙插話說道:“應伯,我們依照您當初指教的辦法,取的是小洛河裏的細沙,先用清水反複淘洗,再用磁石反複磨礪,最後還專門差人選其精白不駁者進窯一一就是您說的那種石英石。可是這些石精……哦,是石英石一一這些石英石完全燒不化。後來我們又把這些石英石按照摻雜進其他的底料裏,送進火窯燒製。至前天晌後申時為止,前後一共試了一百八十餘窯的料,能出窯者不過兩成。燒出來的也全部都是琉璃,赤紅青藍各色不一而足……各種顏色的都有,可是這些琉璃連做琉璃器都不夠,料薄質脆,乍冷乍熱或者經風淋雨,手輕輕一捏,有的就碎了。”說到這裏他就停下了話,神情恭敬地在座椅裏坐得端端正正,一付恭聽上官叮嚀教誨的模樣。至於什麽透明的玻璃,他壓根就不去提及。
商成仰起臉想了半天,說:“這是火窯裏的溫度不夠,所以石英才燒不化。你們沒添加純堿?”
田岫愣怔了一下,狐疑地問道:“您說什麽?”
“純堿。”商成說。但他不知道該如何給田岫解釋這種工業原料,隻好從書案上扯了頁紙寫給她看。
田岫拿著紙上下端詳了一下。她不認識這個“堿”字,根據字的偏旁和形狀也無法推斷這個字的源來去由,更不要說字義和讀音。她猜測這或許是個“鹹”字,是商成隨手書寫的變體一一看不出來這個家夥居然寫得一筆好字……心頭胡思亂想著,她問道:“這純堿有什麽用處?”
“石英石和純堿摻雜在一起,能夠降低石英少的熔點。就是能用比較低的溫度把石英石燒化。”
一聽他這樣說,田岫和楊衡頓時麵露喜色。他們就是因為燒不化那個莫名其妙的見鬼石英石,所以才遲遲燒製不出玻璃。如今既然有了“純堿”,那玻璃不就指日可待了?
田岫馬上問道:“這純堿是個什麽模樣的石頭?”她看見“堿”字有個石字作偏旁,就想當然地認為這是一種石頭,而純堿多半就和石英石一樣,是商成為了更好地辨認而特意給這種石頭另起個新的名字。
“這不是石頭……”
“那何處能有純堿?”
這個問題可把商成給難住了。他提筆寫字提刀砍人都很熟練,但是純堿就說不清楚了。他搜腸刮肚地想著純堿的來曆,斷斷續續地說道:“純堿嘛,顧名思義,就是純粹的堿……哦,精粹的,一一也不是,應該是單純的……嗯,就是很純的堿。這個這個,應該是把天然堿加熱還是提純什麽的,然後再結晶怎麽怎麽的,最後就是純堿了。”
常秀和楊衡已經傳閱過商成寫的那兩個字,也都摸不清“堿”字的由來,看商成說話時擰眉蹙首的模樣,估計他也不可能清楚這純堿和天然堿到底什麽是個什麽物事。他們也不敢隨便插話,生怕打斷商成的思路。他們眼巴巴地望著商成,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惟怕一不小心驚擾到他。天可憐見,讓工部上下小洛坊內外揪心好長時間的玻璃,總算就要撥開雲霧見青天了!老天爺開眼,丟下個純堿,這一下,大家就快有揚眉吐氣的那一天了!
田岫也皺起眉頭,陪著商成一起思索。她罔自被人稱為雜學大家,可商成說的什麽天然堿什麽提純,居然完全不得要領。她思量半天,忽然站起來,走到桌案邊,隨便劃拉了一張紙寫了個“鹹”字,急切地問道:“這個字,是不是就是你所說的‘堿’字?”
商成眼睛盯著那個筆畫複雜的楷體字,腦子裏還在翻來覆去地想著純堿的製法,隨口說道:“這是什麽字?一一哦,好象就是這個字。”
田岫哭笑不得。自己寫的是變體字,居然不知曉字的出處來曆,這教人如何評介才是好?這就與他提出太白山是火山什麽的一樣,言辭可使人耳目一新,卻全然說不通暢,教人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說他學問淵深吧,連個“鹹”字也不認識。說他不學無術是人雲亦雲吧,偏偏又能提出什麽玻璃什麽石英石外帶純堿,還口口聲聲說什麽純堿能使石英石更容易燒融,教人無從反駁。就是這樣一個學止半途的家夥,不僅做到上柱國封了縣伯,居然被定一先生引為知己?
現在,既然知曉了“堿”字的來曆,田岫就不再刨根問底了。《說文》和《書》裏都有介紹,草木灰裏也有鹹,按商成的敘述,把草木灰加水煮沸之後,再有個什麽“提純結晶”的過程,就能得到“純堿”。她看過一本南朝齊人做著的道家煉丹古籍,書中就有記錄,“取石精為用,以五灰作引,遂得玻璃。”以前總是不明白石精和五灰具體所指,現在明白了,石精即是石英石,五灰就是草木灰,石精混雜純堿,就能燒出玻璃!不過還有一個問題,火窯裏的火頭還是不夠旺。
幾位在作坊裏幫忙的老匠人都說過,無論是專供大內的上等木炭,還是拉來的石煤,燒起來火頭都夠旺。她不知道,這添加了純堿之後,窯裏的火究竟能不能使石英石融化。即便有前人的記述,她依然沒有把握能把玻璃燒製出來。
商成點著頭說:“窯裏的溫度確實是個問題。溫度不夠,加再多的純堿大概也成不了事。不過木炭和煤炭不行,那就用焦炭。”他使勁地在腦海的角落裏尋找相關的記憶。“木炭的燃燒溫度好象能達到一千度;煤炭,就是咱們通常說的石炭能達到一千二百度;焦炭可以達到一千五百度還是一千六百度……玻璃的熔點好象就是這個溫度吧?這還是在沒加純堿的情況下。”
田岫和常秀還有楊衡麵麵相覷。木炭能到一千度?石炭是一千二百度?這個“度”字是什麽意思?是一種量度麽?既然是量度,總要有個長短高低的比較吧?還有這一千度和一千二百度又是如何衡量出來的?
這個問題就簡單了,至少比如何燒製玻璃簡單。商成樂嗬嗬地指著手裏的茶盞說:“溫度的衡量很容易。大家手裏的茶湯結冰時,就是零度;而它燒到滾開時,就是一百度。比它的溫度更高。”他舉起盞,“象我手裏這杯茶湯,手摸著有點燙,又能夠忍受,估計溫度就在四五十度。”
田岫擰著眉頭思索半天,還是覺得有點不能接受,正想接著話題問下去,常秀先一步插話說道:“這焦炭,又如何得到?”他畢竟不是技術官員,也不關心雜學,一門心思隻想著趕緊把玻璃燒製出來。至於什麽茶湯什麽溫度,管它是什麽呢?他隻要玻璃!
“找塊地,刨個大坑,就象煤爐那樣在中間設個隔離層,上麵放煉焦用的煤炭,下麵燒石炭。或者直接在地麵起圓形拱頂的長甬道,還是分兩層,上麵煉焦下麵加熱。”商成隨說隨在紙上畫圖,三筆兩筆地就畫出了草圖。這土法煉焦的辦法他當初在鄉下見過幾回,雖然不知道具體怎麽做,但外觀是隨手就能畫的。末了叮囑常秀說,“煉焦的時間可不短,至少也要六七天,還有幾道工序,關鍵是最後一道推焦還是什麽。總之,還得靠你們摸索。不過這焦炭的燃燒效率肯定比石炭高,木炭更是沒法比較。”
常秀哪裏還管他說什麽,直接就把紙扯了交給楊衡,盯著楊衡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叮囑:“小心收好,回頭找人專門盯著!不管是要人要錢還是要物,直接找我!”
楊衡使勁地點著頭,小心翼翼地折疊起來貼身收好。
商成突然又加了一句:“可以把丹鉛也試著加進去!鉛玻璃比玻璃更好,更透明!”他隱約記得鉛玻璃好象又叫水晶玻璃,硬度比普通玻璃更高,透光性也更好,既然小洛坊有丹鉛,何不嚐試一下?
常秀胡亂點頭答應著。他根本沒聽清商成在說什麽,又問道:“子達,你看白酒有了眉目,玻璃也有了指望,這推廣新農具和新作法,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