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行
字體:16+-

第十二章(07)登陸東倭的第九天

蘇破領著幾百兵士與船夫水手,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難波,這無疑是為奇襲作戰開了個好頭。可是事情接下來的發生,就全然變成了一場災難。

因為占領難波城時天色已晚,能夠隨時投入戰鬥的三百趙兵又無力控製全城,為了保證登陸場的安全,保護送上岸的一百多飽受海路折磨而身體羸弱的將士,蘇破隻在城裏留下了少數兵力,卻把主力布置在碼頭和緊鄰碼頭的商埠。這樣的安排本身並沒有錯,在陌生的戰場環境下,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集中力量才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結果碼頭是安全了,可等段四帶著一眾水陸軍的將領上岸,昨天進城避難的倭民已經逃出去大半,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跑不動的老弱婦孺。逃走的倭人實在太多了,趙軍既沒精力更沒兵力把這些人全都抓回來。這就直接導致了兩個嚴重後果:首先是失去了戰役的隱蔽性和突然性。逃走的倭人之中總會有人逃去平安城,藤原氏收到消息也必定會進行備戰,突襲和偷襲的戰術都用不上,剩下的就隻能是做野戰攻城的準備。當然,段四也不能不承認,趙軍本身就不具備奇襲平安城的力量。在經曆了半個月的海上漂泊之後,四個營的陸師至多還剩下四個哨的兵能勉強投入戰場,明州登船時的兩千健卒,最少有三分之二的人需要進行休整。好在他手裏還有一千多水師,主動進攻是肯定不能指望他們,但被動自保好歹還是無虞。但這並不是關鍵。對段四來說,當下最要命的是,他的人手不夠,船隊帶來的東西根本就來不及運到岸上。

原本在東倭方略裏,南線作戰的要點是輕裝突襲,可是從前三口手裏拿到幾百萬貫的兵部財大氣粗,各種各樣的物資輜重不要錢似的向方略裏添加,什麽糧食藥品軍械帳篷生鐵食鹽矛頭單刀羽箭弩箭絲綢絹麻布匹仁丹傷藥……隻要能想起來的都給它寫上,結果把後勤補給單子越拉越長。等段四到了明州之後,又生怕大軍到了東倭臨時缺了這樣少了那樣,大手一揮,按照補給單子上開列的物事每樣再加三成,於是最初設想的三四十條海船就變成了一百三四十條,而輕裝突襲也變成了重裝突襲。這還不算最糟糕的。更加倒黴的是,整個大趙,從兵部尚書到水師裏一個微不足道的操櫓小卒,也包括那些長年累月在海上漂泊的海商,沒有一個人見識過大編隊的海上航行,誰都不知道這樣龐大的且負擔著軍事作戰任務的船隊在抵達目的地之後會發生什麽狀況,負責船隊編成的水師軍官完全是按照平原地區行軍的標準來製訂和指揮整個編成,依舊把船隊按戰鬥力和載重大小分作前鋒、左右護衛、中軍和後衛。當時誰都沒看出來這樣做到底意味著什麽。船隊在明州外海編成之後,就浩浩蕩蕩地一路向北,靠著老練水手的指引以及百中無一的運氣,一頭就撞進了難波灣,順利地開辟了登陸場,還占領了難波城。現在問題出來了,派作前鋒的二十多條船裏最小的也是兩千石海舟,空載吃水都是深近丈五,離岸兩裏外就得落碇,不然就要小心擱淺。結果二十多條大海船雁列停泊,頓時就把整個港口堵了個嚴嚴實實,後麵的不管是大船還是小船,通通不得通行。前麵的船落碇,後麵的自然是蕭規曹隨,各船紛紛下帆落碇。一百三四十艘大海船大海舟占據了大半個難波灣,碧波之上藍天之下,舟船如山高桅似林,威武雄壯是不消說的,可問題是,就靠船隊自帶的三十多條六櫓船和八櫓船,猴年馬月才能把船隊載來的物資送上岸?哪怕是運上岸了,可倭人又跑了個幹淨,又到哪裏去找來足夠的人手搬運?結果這些好不容易運上岸的物資便隻能混亂地堆在碼頭。

要是運上岸的東西能派上用場,那也罷了。可看看先運上來的這些都是什麽?三萬貫銅錢,兩千匹絲綢,八百匹粗布,二百三十擔茶葉,還有近十萬斤的瓷器,用粗麻繩捆得紮紮實實的瓷盤瓷碗瓷碟等各種各樣的瓷器堆了三個碼頭,讓本來就很緊張的泊位愈加地不敷使用……擔任警戒和戍衛任務的水師調走一半的櫓船去搶運盔甲羽箭,花了三天半時間,把船隊帶來的幾十萬枝現成的羽箭和七千多套盔甲全部送上了岸。這些物資足以讓上岸駐紮的水師官兵平均每人領到三張弓或者弩、七百支羽箭以及十套以上的盔甲……他們這樣做的結果是,直到第六天的上午,都還有三百多澧源禁軍沒有下船。而在這個時候,卻已經沒有多餘的船能夠搭載他們上岸了,因為沒有船了。就在頭一天的傍晚,軍官們才驚訝地發現,岸上的糧食居然不夠吃了,所以接下來的三天都要突擊搶運糧食。不僅要搶運糧食,還要搶運戰馬的草料和精料。這一百多匹河東馬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具裝戰馬,為了把它們平平安安地帶來東倭,全軍上下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心思和力氣,所以虧待誰都不能虧待了這些牲靈!哪怕困守在船上的那三百澧源禁軍就是伺候和騎乘這些戰馬的。

除了海上船上的麻煩,陸地上的事情也不少。倭人的個頭矮小,他們的房屋自然就修得低,不管是商埠裏的房屋還是難波城裏的廳堂院舍,大趙的兵民住起來很不適應。睡覺沒炕沒床,坐下沒椅沒凳,伸個懶腰手就要捅破茅草屋頂,出個門不小心能撞到門框上,這日子真是要多不習慣有多不習慣。行軍帳篷倒是帶了幾百頂,可偏偏找不到櫓船運送,大家隻好湊合著露天而宿。好在現在是七月,夜裏合衣而臥也不怎麽覺得冷。吃飯也是個大問題。倭人用的石碗木碗還沒人的拳頭大,開飯的時候,手裏的餅子饃還沒見少,盛的麵湯一口就沒了,這他娘算怎麽個事情?所以早前人家什麽東西都不運,先把瓷碗瓷盤什麽的送上岸,也不是全然無因呀。

另外還有個重要事情就是築城,或者說是修堡寨。按趙軍的營盤標準,難波土城除了方圓夠大之外,其他的基本是一無是處。城牆太矮,還不是夯土,踢兩下就是一個坑,手腳利索點,眨巴下眼睛的功夫就能在土牆上挖出個上牆的梯子;城裏建築太多太密,還全是木板和茅草搭建,隻要幾支火把火箭丟上去,最多一兩個時辰就能把全城燒成一片白地。關鍵是那麽大的一座城,城裏竟然隻有三眼水井,一眼在城主府另外兩眼在寺院裏,真要走了水,要想滅火還不如去緣木求魚。尤其考慮到倭人用的水桶水缸也和他們的碗盤碟子差不多,都是小娃娃做遊戲一般的玩意,就更沒人敢呆在城裏。麵對這種情況,又考慮到船隊帶來的大量輜重補給需要妥當保管,段四和秦淦他們商量了一下,最後決定,幹脆在土城以北臨河的地方,依托地形新築一個大堡寨。一來貯存物資,二來囤駐兵馬,三來就把這裏當作是個要塞,掐著東倭人的京師門戶教他們嚐嚐如鯁在喉的滋味。等將來平定了藤原氏,這裏還能和西南的鹿兒島、西北的石見國呈鼎足而三的局麵……

於是,渡海而來的大趙軍民一麵拚命地向岸上運送物資,一麵在難波河畔修築堡寨,一麵還在抓緊時間休整,日子過得是既忙碌又熱鬧。

六月底七月初的難波港是個混亂的地方。這個混亂可以理解,因為這些來自大趙的將士們既沒受過兩棲登陸的作戰訓練,也沒有學過什麽統籌和管理方麵的知識,更沒有先進的通訊工具可以讓他們更加便捷更加通常地進行調度指揮,所以他們犯下的任何錯誤都可以得到原諒。同時這份混亂也是能夠接受的。不管怎麽說,哪怕他們因為混亂而造成了虛弱,可是,他們的敵人也沒有趁這個機會來進攻。既然沒有遭受攻擊,那麽就沒有損失,而混亂和虛弱隻是暫時的現象,總有秩序得到恢複的那一天,而糟糕的情況也會得到糾正和緩解。事實上,這些人就是在被他們自己製造出來的混亂中慢慢地摸索和學習,學習怎麽在沒有基地沒有援軍的情況下,跨越千裏大洋在陌生的地方進行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何況,就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也在不知不覺地把原本是屬於戰術範疇的奇兵突襲,變成了戰略行動……

在船隊抵達難波港的第九天,橘長則,就是橘石足的那位與東倭王室關係很近的族兄,偷偷地給橘石足送來一封書信。橘長則在信上說,藤原賴通已經舉薦文室正弘為征夷大將軍,再開太宰府,以“假節鉞、聚合天下兵馬、專命征伐合戰”等權柄授文室正弘;文室正弘已經在平安城裏招集了幾萬人,連同原有的三千兵馬以及各家大臣派出的武士和扈從,再加丹波、山城、河內、攝津四國星夜勤王的援軍,總計十萬人馬,不日就要出兵南下。

橘石足收到這份書信是在當天的午時末刻,到未時初刻,信就到了前三口手裏。

前三口差點沒被信上說的數字嚇暈過去。他絲毫都不敢怠慢,急忙就跑到北城外的“工地”去找段四。

眼下的難波河畔,到處都是牛皮帳篷;堆得如小山一般高的物資,蒙著大張大張的氈布,由提刀執矛的士兵看護著;四五個臨時設立的鐵鋪裏,錘頭鐵碇砸得叮當亂響;時不時還能聽到幾聲不知道是哪個地方的俚曲,唱歌的人扯著喉嚨嘰裏呱啦地胡嚎一通,博得人們的一片叫好或者是一通渾罵……

段四的大堡寨還沒立起來,不過是稍具輪廓而已。從民船上調過來的幾千船夫水手正在日夜趕工。人們把難波河上遊的大樹砍倒,然後把它們順著河流漂下來,再在下遊把木頭撈起來,連樹皮都不剝,直接鋸成一樣的長短,圍著堡寨齊頭並肩地埋到地下,再拿鐵釘鐵銷扣死鎖緊,就是一道鹿柴;進三步繞著鹿柴再圍上一圈更高的木樁,於兩圈木樁之間倒上土,反複地夯實,頂上再鋪上木板,這就是寨垣了。隻要立起寨垣,剩下的事情就比較輕鬆了,不過是些土木建築而已……

前三口趕到中軍大帳的時候,段四正好剛剛巡完營才回來。

段四還沒看完書信,秦淦也到了。段四順手便把書信塞給秦淦,自己先和前三口說話:“大和尚,我正說想去找你的。一一我聽說,你打算給那兩個叫什麽的人……”他停下話,皺起了眉頭,顯然又忘記了那兩個人的名字。

“武內仲麻呂。橘石足。”前三口說。雖然他努力想要保持臉上的莊重神情,可麵對著段四,他的嘴角還是不由自主地露出一絲阿諛的笑容。段四的手裏把握著他的前程,他想莊重都莊重不起來。

“哦,對,就是這兩個人!”段四使勁地點了下頭,說,“我聽說,你打算把他們兩個晉升作你的左大臣和右大臣?”

前三口立刻矢口否認有這麽一回事。雖然他已經對武內仲麻呂和橘石足指天發誓,等他成為倭王之後,就立刻晉升他們倆為正二位的左右大臣,但在段四麵前,他卻是絕不敢承認。開玩笑,他現在的身份不過是個出家的僧人,大趙天子赦封他為倭王的聖旨還沒有當眾宣讀,他憑什麽去晉升武內仲麻呂和橘石足?他相信,他要是敢不把大趙天子的威信當回事,段四絕對會當場活劈了他。反正想當倭王的人遍地都是,段四完全可以指鹿為馬,隨便揪個人出來就說這便是天子赦封的新倭王前三口,又有誰敢不信?誰敢不信的話,站出來試試?

段四笑著一擺手:“我就是聽說而已,你別擔心,更不要害怕。”他站起來,親手端了杯熱茶湯遞到前三口手裏。他沒坐回自己的座椅,在帳子裏來回踱了幾步,看前三口還是一臉的惶恐忐忑神情,就又笑著說,“大和尚,你真的不用擔心這個。你想想,我和老秦來東倭是為了什麽?不就是想幫你坐上那個位子嗎?不然的話,我們吃飽了撐的,甘心冒著那麽大的風險漂洋過海來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其實呀,在我們的眼裏,你大和尚早就是倭王了,隻是差著宣讀聖旨而已。”

前三口原本被他說得一顆心又放回去,冷不丁地聽他提到“聖旨”,楞噌一下又從座椅裏蹦起來,大半盞熱茶湯全都撒在手上,卻顧不得茶湯燙得鑽心,急忙替自己辯解:“段將軍,你可不能信實那些小人的挑唆!我,我……我怎麽會做出那種目無君父的逆道悖德之事!”

“你坐,你坐下說話。”段四擺著手教他坐下。這時秦淦已經看完書信。他把信箋放到案上,也不議論軍事,就對前三口說:“大和尚,段將軍的意思,不是說你罔顧君恩悖逆妄動,而是想給你提個醒。你看,我大趙的武職勳階,從從九品下的執戟校尉,一直到正一品的鎮國大將軍,總共是九級五十四階。為什麽要設立這麽多的勳銜呢?就是想給人留下一個盼頭,留下一個念想。比如我的勳銜就是遊擊將軍,我跑來東倭的目的,就是積攢軍功好晉升遊騎將軍;而段將軍哩,他領著遊騎將軍勳銜的遊擊將軍,他的實在想法,就是要把這個領勳換成實銜。等我們都升了遊騎將軍,再上一階就是正五品下的懷化郎將或者寧遠將軍,然後是正五品上的定遠將軍……如此類推,慢慢地一步一步一階一階地向上走。我是不用說了,能做到從四品下的明威將軍,那都是祖墳上冒青煙的事情;可段將軍就不同,他的前程遠大,總有一天要晉柱國封開國侯。這是鐵板上釘釘的事……”

段四被他的這番話說得滿麵放紅光,心頭明白這是秦淦在借機會向自己示好,可好話誰都愛聽,咧著大嘴仰坐在座椅裏,隻把一隻手亂擺,卻舍不得說一句糾正的話。刀頭上舔血的人,誰不信個好口采?他自然也不能免俗。而且秦淦恰恰說中他的心事,更高的勳銜爵祿不敢奢望,他確實是想著能有進柱國封開國侯的那麽一天……

秦淦不理他,繼續和前三口說話:“……大和尚,你是見過我們督帥的人。我們督帥的功勞也算是夠大了吧?可他的勳銜也不過是正三品的上柱國,離正一品的鎮國大將軍還差著兩階;他的爵祿也隻是襲五世的縣伯,離國公還差四級一一這兩階四級,就是他的念想。比照我們督帥還有段將軍的情形,你覺得,你現在就允諾那兩個人做左右大臣,是應該還是不應該?何況這兩個人到現在都是寸功未立,說破大天,也止有些許投靠擁護的微末功勞。既沒看見他們替你奔走,也沒看見他們替你上陣殺敵,本事能耐更是瞧不出來,萬一要是紙糊的玩意手指頭一捅就現了原形,別人又會怎麽看待你?而且你驟然提拔他們到了那麽高的位置,他們想上進也沒位置可以上進,接下來又會出現什麽怪事?”他凝視著前三口,意味深長地說道,“大和尚,藤原氏之禍啊……”

前三口本來就不是笨蛋,被秦淦這麽一點撥,頓時就明白過來其中的道理。他站起來給段四和秦淦深深施了一個禮,誠懇地求教:“段將軍,秦將軍,我現在該怎麽辦?我,我……”他羞愧地喟歎一聲,說,“唉,我被鬼迷了心竅,已經許了他們左右大臣的事。這個,這個,要是翻悔的話,就怕,就怕……”

秦淦點著頭說道:“君子重諾,一一你身為藩王,更是要嚴守諾言。不過也不是全然無法應對。”他把手朝著段四一讓。“這事可以教段將軍為你解圍。”

“段將軍,”前三口滿眼熱切地望著段四。

段四從大案上扯了兩幅赤綢,笑道:“大和尚,你別望著我,你要謝就謝秦將軍,是秦將軍出的這個主意。”他把赤綢遞給前三口。“這是兩份吏部發下的七品命官告身。你是大趙天子赦封的正一品東倭藩王,你的下屬自然也要有朝廷的告身才算是真正的名正言順。你先拿著這兩份告身去問他們兩個,是要先做大趙的七品官,還是要先做左右大臣。”

……送走前三口,段四和秦淦才開始會議軍事。對於那封書信上提到的十萬倭兵,他們倆的意見一致:這隻是“號稱”而已。別說是城主家都半倉餘糧的東倭了,就是駐紮著二十幾萬禁軍健卒的澧源大營,一點準備沒有的話,十萬人也不可能在十天之內開拔。就他們所知道的情況,遍數整個大趙諸衛各軍,能在接到命令後的兩日之內成建製開拔的隊伍,隻有一支一一燕山中軍的錢老三旅;姬正範全旅還有孫仲山帶過的那支駐地在燕水的騎旅,比著錢老三旅都要差上許多。姬旅成建製行動大約需要三天,孫旅則至少需要五天……

兩個人議了半天,都覺得藤原氏動員十萬人肯定夠戧,但要說隻有幾千人的話,那也實在是太小看在東倭國一手遮天的藤原氏了。十萬人肯定沒有,兩三萬人應該差不多。可就是兩三萬人,也夠趙軍忙的。關鍵是這邊的堡寨沒有十天半個月肯定立不起來,而平安城到難波,總共也不到一百裏地,就算敵人走得再慢,五天的時間也足夠從平安城爬到難波了。

時間啊時間,到底去哪裏能夠再找出五天的時間呢?

段四和秦淦一起撓頭。

段四抓著信箋默了半天,忽然問道:“你說,這個東倭的征夷大將軍,是不是個能征慣戰之輩?”

“什麽意思?”秦淦摸不著頭腦。

段四指著信箋上那個名字說道:“要是這個文室正弘不是個酒囊飯袋的話,咱們可以嚇嚇他。我給他來個疑兵之計……”說著話他放低聲音,對秦淦嘀嘀咕咕地說了一通。秦淦鼓掌大笑說道:“好!咱們就這樣辦!”

半個時辰之後,蘇破和侯定領著三百步卒和五十名騎兵,循著道路一條黑線般向著難波河上遊迤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