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紗

段十一 誘敵

明朝萬裏長城橫貫大明北疆,東麵一直延伸到朝鮮義州,臨近鴨綠江的出海口。遼東的大明控區也在邊牆(長城)的保衛之下,邊牆內,有許多軍事重鎮,從北到南,分別有開原、鐵嶺、沈陽、遼陽、海州、定遼、蓋州、複州等衛,下設許多所,形成衛所防衛體係。

其遼東邊牆毗鄰的都是蠻夷活動的地方,北麵是遼河套、蒙古活動的區域;東麵是建州、女真人活動的區域;南麵是朝鮮。這些地區,都有邊牆拱衛。其中東麵邊牆的撫順關,是遏製女真人的重要關隘。

努爾哈赤起兵之後,突破了撫順關,占領了關內的撫順城,直接威脅遼東重鎮沈陽、鐵嶺。撫順就在沈陽正東麵,和沈陽同在渾河河岸線上。渾河在此地段是東西流向,沈陽在北岸、撫順在南岸。

袁應泰此次作戰計劃的目的,就是收複撫順城,控製撫順關,解除沈陽衛和鐵嶺衛的威脅,轉守為攻,通過撫順關威脅建州之地。為了此次作戰,袁應泰調集杜鬆部六萬精銳為主戰兵力,同時以沈陽駐軍、鐵嶺馬林一部為呼應,調動十幾萬大軍準備這次戰役,對撫順等地誌在必得。

沈陽的將領官員反複推敲作戰計劃,認為切實可行,基本沒有問題,便投入實施。時值冬月,渾河還沒有結冰,杜鬆部還未開拔,袁應泰已經為他鋪好了所有路線,準備好了充足的糧食彈藥,保證杜鬆部作戰無後顧之憂。

袁應泰先在沈陽南邊的渾河上修了一道橋梁,安排杜鬆的進軍路線是先度過渾河,然後從南岸挺進撫順,避免建虜拒河而守。同時調軍控製渾河北岸一線,使得杜鬆部左翼完全安全。

張問和幕僚討論袁應泰的這個作戰計劃,包括沈敬在內,都認為計劃穩當可行。張問不願意錯過這次大戰的機會,便到巡撫行轅請求去杜鬆軍中觀戰。袁應泰不同意,要求張問和他一起坐鎮沈陽,參與大局。但是在張問的堅持下,袁應泰才勉強同意了。

這時杜鬆又不樂意了,對於張問這樣的文官,大夥好像都不想讓他摻和。張問好說歹說,最後保證不幹預軍機,也不亂上奏折,杜鬆這才勉強同意了,但是讓張問別帶著那些女人,不中用還是麻煩。張問尋思著他的什麽玄衣衛,確實不太中用,不過是平日裏調教著玩的,真刀真槍幹上的時候,普通女人頂個屁用,便隻帶張盈和玄月兩個前往。她們兩個雖然是女人,但是身手是不錯的。

一切準備妥當,杜鬆大軍組成陣營,過渾河,開始向東推進,一路上浩浩蕩蕩,旌旗蔽天。負責後勤的民夫和軍隊接近十萬人,在袁應泰的統一調動下行動,輸送糧草彈藥,修路鋪橋,修築工事,戰爭確實是個龐大的工程。

張問坐在馬車上,看著這麽壯觀的場麵,真的是熱血沸騰,激動萬分。天氣晴朗,晴空萬裏,這廣闊的大地上,上演著一個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必將載入史冊。

大軍行了一日,便臨近撫順,杜鬆命令全軍戒備,組成有效戰鬥陣營,緩緩向東,隨時準備投入大戰。這時哨騎來報,撫順燃起大火,建奴焚城而去。杜鬆憤憤然命令軍隊趕到撫順,大火已經燃得遮空蔽日,救火也沒有用了,遂繞過撫順城,繼續向東逼近撫順關。

邊牆是防禦外麵,現在明軍從關內出擊,邊關的防禦作用頓時大打折扣,而且明軍擁有各式火炮,建奴想守關基本受不住,所以等杜鬆軍到達撫順關的時候,建奴已經遁出關去。杜鬆站在四輪車上破口大罵建奴是縮頭烏龜,連一仗都沒打就跑。杜鬆回顧左右道:“一幫打獵撿剩飯的乞丐,還想和我大明為敵。”

不管怎樣,明軍要奪取撫順城和撫順關的目的已經達到,很順利就扼守住了建州北部防線。隻是杜鬆顯然是鼓足了氣撲了個空,心有不甘,想追出關去,但是經眾將和張問等人的勸阻,要和大局統一行動,杜鬆這才作罷,差人向沈陽報信,報告情況,同時要求出關作戰。

張問尋思著這女真人造反以來,前期是連戰連捷,戰鬥力應該不弱才對,可是在三岔兒堡連蒙古牧民組成的雇傭兵都沒打過。說不定是有意誘敵深入,再尋戰機打殲滅戰,不可不防。

三岔兒堡之戰的時候,張問是詳細考察過蒙古人的軍隊戰力的,這時候通過分析,更加確定自己的判斷,便寫信到沈陽,闡述自己的猜想,建議袁應泰慎重部署。

袁應泰看了杜鬆的報告,第一道命令是命令杜鬆派出哨騎細作,摸清建奴的兵力部署,其他事宜待巡撫行轅商議後決定。而對於張問的書信,袁應泰隻看了個大概,判斷出不是要告狀上書的內容,他頓時便丟在了一邊。一個二十多歲的文官,靠著皇帝的崇信上位,能有什麽本事,別浪費老子的時間。

沈陽的將領官員討論了一天一夜,認為建奴隻有三萬到四萬兵力,而大明這邊光是杜鬆一部就有六萬作戰軍力,而且是精銳之師,是建奴的兩倍,盡可以采取攻勢,搗毀其地盤。其中也有個原因就是沈陽為了這次大戰準備了這麽久,結果一仗沒打,確實很不甘心。如果隻是派兵去把撫順等地接手過來,動用這麽多人力物力也太浪費了。

於是袁應泰很快將命令發到了撫順關前線杜鬆部,令杜鬆率主力出關,先占據薩爾滸等地,控製蘇子河,為沿河掃蕩建奴各寨挺進老巢赫圖阿拉做準備。

杜鬆接到命令大喜,在左右將領麵前讚揚袁應泰持重有眼光,遂率大軍出關,第二天即冬月十二日便到達了薩爾滸。不料這時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了。雨天對使用火器不利,要使用火銃火炮很是麻煩,杜鬆即令紮營。他觀察地形,發現薩爾滸山是近左地區的製高點,近可守遠可攻,便令大軍在山上修築工事藩籬紮下陣營,準備等雨停之後再行攻擊。

張問得知了杜鬆的命令之後,想起那王老銃談論的經驗,說晴了很久後下雨,雨停必有大霧,大霧又對火器軍隊作戰不利。張問便急忙騎馬趕到杜鬆車前,說道:“杜將軍,雨後要降霧,對我軍不利,定要防備建奴來襲。”

杜鬆看著空中的雨幕,點點頭道:“張大人所言極是,紮營之後末將會督促戒備,廣設哨所。”

張問道:“既然如此,何不先行退回撫順關,待天氣好時,準備妥當再行出擊?”杜鬆聽罷啞然失笑,隨即又想起張問的官職和身份,停下笑容道:“大人此言差也。大軍出戰,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意外,如果遇到這麽點小雨就要退兵,那大夥不得笑話我杜鬆膽小懦弱?”

杜鬆言下之意就是張問膽小懦弱,張問聽在耳裏,倒也不作計較,隻是勸道:“將軍這支軍隊,是大明精銳,還是要穩固謹慎些好。”

杜鬆道:“朝廷養兵就是為了打仗用的,大人善於平治地方,對兵事了解甚少,末將統兵在外,當隨機應變,恕末將不能掉頭退兵。”

張問想了想,杜鬆說的也有一定道理,畢竟杜鬆的經驗要豐富許多,再說自己出來之前就答應過他不幹涉調兵遣將,這時張問也不便強爭,隻說道:“望杜將軍慎重。”

杜鬆在薩爾滸山上構築了工事,安營紮寨,並在四方安排明哨暗哨,又調斥候哨馬四處打探,倒也是十分用心。

十三日,一部哨馬回到薩爾滸山杜鬆中軍大營,報告蘇子河對岸有一萬多建奴壯丁在修築城堡。杜鬆頓時坐不住了,這時張問又建議道:“建奴先在三岔兒堡詐敗,又放棄撫順城、撫順關,有誘敵深入的可能,杜將軍三思。”

杜鬆沉吟片刻,又下令哨騎過河到左右刺探建奴主力,並不妄動。到了下午,杜鬆率領護衛親自來到蘇子河邊,叫人探水深,發現水淺之處可以徒步涉水。

而張問一直就覺得建奴是在不斷後退製造戰機,目的就是想伺機殲滅、消耗明軍兵力,由於有這樣的想法,他就不斷在尋找線索和證據佐證自己的想法,正好和杜鬆一起到蘇子河邊,張問就到河邊考察。

杜鬆叫人在水淺處騎馬過河,然後又折返回來,對左右說道:“肥肉就在嘴前麵,連修橋都省了。”這時見張問還在河邊上轉悠,便喊道:“張大人,咱們要回去了。”

張問回頭喊道:“杜將軍,你過來看看,這水位是不久才降下去的。”等杜鬆騎馬來到河邊,張問指著河邊上的水草和淤泥道:“你看,很明顯河水本來是到這個位置,現在下了雨,應該漲高才對,為什麽反而下降了?我猜測,上遊定是有人做了手腳。”

杜鬆一看果然有問題,說道:“大人心細,令末將佩服。”張問甩了甩手上的水,說道:“我是一直懷疑這裏麵有問題,這才多了個心眼,將軍應該派人到上遊看清楚了再說,不然萬一半渡之時,河水陡漲,大軍被攔腰衝成兩段,可是大大的不妙。”

杜鬆以為然,便馬上派人到上遊刺探。蘇子河發源於東南邊的新完,向北匯入渾河,上遊在南邊,哨騎沿河刺探了許久,也沒發現彌端,可能在更上遊的地方被改了河道。但是那邊是建奴控製的地區,越向上走越容易暴露。損失了許多人馬,依然沒有發現在哪裏被改的河道。

雖然沒有發現,但是從河邊的水草和淤泥上可以判斷,確實是被人動過手腳。杜鬆眼見著界凡的建奴在自己眼皮下修城堡,那是一萬多壯丁,殺死或者俘獲都是極大的軍功,杜鬆就像一隻貓看見了一條魚在眼前晃悠,怎麽也吞不下這口口水。

杜鬆坐立不安:“就算建奴要耍什麽詭技倆,短兵相接,也得要用實力說話,老子倒是想看看他要耍什麽招。”遂與眾將商議,在渡口布防加強戒備,並迅速渡河,既然那改河道的堤壩離得有些遠,建奴哪裏就能恰好在半渡時放水的?

商議罷,杜鬆立刻安排部署,自率四萬步騎渡河攻擊界凡,留下兩萬守寨。杜鬆分析道:“渡河大軍有四萬人,就算建奴全部兵力來襲,鹿死誰手也要決戰後才知。而薩爾滸山的二萬人依山而守,保障後勤,隨時可以搭橋渡河以為策應,此萬全之策。”

張問總覺得這事兒不太穩靠,又唱反調:“既然我軍有兵力優勢,為何要分兵部署,給建奴創造戰機?將軍三思。”張問隻能建議,也不願強製幹涉,一則杜鬆才是名正言順的主將,自己這樣的文官過分幹涉容易讓官兵們反感,二則張問又沒指揮過實戰,他自己也拿不穩,多次建議也有指手畫腳之嫌了,隻是張問實在忍不住要說。

杜鬆自辯了一番,也不鳥張問,遂以副將馬萬良統率薩爾滸山軍寨,自帶四萬兵馬渡河往擊凡界城。

冬月十五日,杜鬆軍全部渡過了蘇子河,到了下午,果然水麵暴漲,但是沒能將明軍衝成兩段,此時杜鬆軍已經全部過河去了。這時路遠的通訊幾乎就依靠快馬,要想恰到好處衝斷大軍,確實很有難度。

張問聽到蘇子河水漲,便叫薩爾滸山寨的主將馬萬良盡早在河上修橋,以便接應杜鬆軍。當天傍晚,薩爾滸山上就聽見了從河東傳來的炮聲,杜鬆攻擊界凡已經迅速開始了。

薩爾滸這邊,馬萬良按照張問的意思,叫人連夜砍伐木材,準備第二天一早便在河上修橋。

第二天,雨停了,山間大霧彌漫,張問見狀,心道那老兵的經驗果然應驗,雨後便起大霧。這時哨騎突然來報,山下發現大批建奴,眾軍大驚。馬萬良立刻命令全軍戒備,固守山寨。

這努爾哈赤用兵果然精明,先誘敵深入、再分敵軍、又得天時。現在大霧咫尺之間看不清人麵,顯然對裝備簡陋的建奴軍隊有利。反觀明軍,雖然兵力強勢,但是現在是處處被動。

那彌漫著大霧的山間,白蒙蒙一片,什麽也看不見,隻聽見馬蹄聲,喊殺聲由遠而今,在清晨的山穀間回蕩。人總是在恐懼未知,現在明軍看不見狀況,人心恐慌,情況十分不妙。

馬萬良聽著聲音估摸遠近,下令對山穀進行炮擊。但是空氣濕潤,火藥不易點燃,眾軍便用鬆枝等物做成火把,烤幹火藥,對著山穀放炮。準確自然談不上,幾步之內就什麽也看不清楚,不是有聲音的話,連方向都不好判斷。炮聲在山穀間巨響,明軍恐慌,不斷炮擊。

其他軍士也點燃了火把照亮,以緩解恐懼。

張問見營中星星點點的火光,對馬萬良說道:“這樣打著火把,不是成了活靶子麽?等敵兵上來,拿箭對著亮點射就成了。”

馬萬良聽罷急忙下令熄滅火把,但是因為視線不清,大夥剛剛起床不久,軍營很是混亂,調度不靈,傳令的馬兵到處喊話,火光這才熄滅了一些,但還是有許多人點著。

這時呐喊聲越來越近,大霧裏嗖嗖射來一根根黑漆漆的箭羽,敵兵已經衝近。同時炮聲銃聲響徹山間,眾軍用火銃在寨前對著山下射擊,為了點燃火藥,又有許多人點起了火把。

馬萬良想再下令熄滅火把,但是火槍打不燃,火力不行的話,等著被射嗎?左右都是十分不利。

張問站在營中,臉色煞白,他沒有多少恐懼,好像恐懼這種感覺他從來就沒有,張問隻是非常鬱悶,感受非常的不妙。因為霧中到處都是明軍的慘叫,那些打著火把的人,成了點燈照亮自己的活靶子,死傷慘重,而明軍拿著火銃卻隻能對著濃霧亂打。

敵軍的箭羽輻射範圍越來越大,張問站的地方都有箭羽射來了,張盈急忙拉著呆呆站在營中的張問,躲到一輛戰車後麵。

這時聽見馬萬良的聲音喊道:“把火把熄了!不想成靶子就給我熄了!”

張問完全看不清楚狀況,隻能豎著耳朵聽聲音判斷狀況,馬嘶、腳步聲、銃聲、炮聲、慘叫聲、叫喊聲、吆喝聲亂糟糟一片。一匹馬從戰車旁邊經過,馬上的騎士正在大喊:“將軍有令,各部熄滅火把,違者斬首!”

“將軍有令……啊!”突然那騎士從馬上“砰”地一聲摔在地上,停止了喊話,轉而慘叫起來。張問隱隱可以看見人影,對玄月道:“快去把他救過來。”

玄月依令從車後衝出去,將那軍士拉了回來。隻見那軍士左胸上插著一根箭,穿透了胸膛,恰恰從護心鏡旁邊穿過去,不能不說這軍士實在倒黴,要是歪一點點,就射在胸甲上了。

那軍士還沒死,嘴裏吐血,按在自己胸口上的手上也染滿了鮮血,瞪大了恐懼的眼睛道:“大人救我,大人……”張盈看了一眼傷口的位置,說道:“沒救了。”

張問聽罷歎了一氣,不再管那軍士,讓他躺在那裏等死。那軍士的手在地上抓著,想爬過來,鮮血從嘴裏大量湧出來,嘴裏語不成句,“我不想死,我……娘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