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平治天下的抱負,張問做了很多努力,無論怎麽樣,他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不料成功仿佛已在前麵招手的時候,張問卻發現、京營改官廳這樣平常的事都會出現波折。他突然意識到,他要實行新政、可能並非自己想象得那麽平坦。
每一個讀書人無疑都有過這樣的夢想,就連唐朝李白這樣灑脫的人也不例外,其實李白的抱負並不是泛舟遊曆、而是澄清宇內,隻不過沒有實現罷了。而張問並不是一個詩人,他寫不出李白那樣蕩氣回腸的詩篇,但是他很務實地在做自己的事。
張問想來想去,這件事關鍵還是太後的態度,重點並非王體乾。於是他早早就從內閣回家,準備找自己的夫人張盈從中斡旋。張盈和太後的感情深厚,而且經常能夠見到太後,讓她出馬,必定事半功倍。
張問回到家之後,正見著管家曹安來迎轎,他便問道:“夫人在家沒有?”
曹安為張問挑起轎簾,躬身站於一旁,答道:“回少爺的話,夫人一早就去宮裏邊了,可能還在宮裏呢……對了,還有件事兒,袁夫人(繡姑)的二哥袁大勇中午到的京師,袁夫人吩咐人在園子旁邊的偏院給袁大勇安排了住處,兄妹倆他鄉重逢,要說的話不少,這會兒袁夫人還在偏院。”
“哦,我想起來了,繡姑的兄弟來京師是我的意思。”張問對曹安說道,“他住在哪裏,你帶我去。親朋友好遠道而來,我得親自招呼一下。”
張問和曹安等人複從大門出來,來到園林旁邊的一處小院子,這周圍的幾處偏院和房屋,也屬於張府的財產,平時就給侍衛手下們居住。
張問等人來到偏院門口的時候,早已有人給繡姑通報過了,繡姑和她的兄弟已經到了門口……繡姑身邊那個陌生漢子,肯定就是她的兄弟袁大勇。隻見袁大勇個子不高,卻長得十分壯實、皮膚黝黑,穿著一身土氣的淺藍色衣服,十足的莊稼漢模樣。有些特別的是袁大勇的頭發很淺,淺得連發髻都梳不起來。
因為張問剛剛從內閣回來,就徑直趕到這裏來了,身上還穿著紅色的仙鶴長袍,踱得步子也是四平八穩的正宗官步。袁大勇一瞧張問那官員的陣仗,打心底裏邊害怕,腿上一軟,就跪倒在張問的麵前,身子伏了下去,說不出話來了。
張問急忙大步上前,扶住袁大勇,“咱們是自家兄弟,行此大禮,如何使得?”一扶之下,張問立刻覺得這舅子的勁道還真大,他使足了勁都扶不起來。
袁大勇見著這熱鬧喧囂的京師大地方、又見到了這官家宅院的奢華,現在又看見了一個當官的,心裏十分惶恐,連張問是他親戚都記不得了。聽到張問說話、文縐縐的挺深奧,他也不知道應該怎麽應答,除了想磕頭連一句話都說不上來。
繡姑身邊的丫鬟明白袁大勇是張問的舅子,見張大人的這個舅子這麽一副熊樣,都忍不住掩嘴噗嗤笑出聲來。繡姑也覺得挺沒麵子的,沒好氣地瞪了那兩個丫鬟一樣,丫鬟們漲紅了臉,這才強忍住笑。繡姑也彎下身子去扶袁大勇,說道:“二哥,趕緊起來,別磕了!”
她紅著臉看向張問道:“二哥沒出過遠門,世麵見得少了,相公勿怪。”她的口氣裏也有些埋怨張問,二哥本來就適合好好地在家裏種地,然後娶妻過日子,偏生要把他弄到京師來丟人現眼。
張問笑道:“無妨無妨,讓袁兄弟在京師呆個十天半月的,自然就習慣了。”
袁大勇還不起來,繡姑有些生氣地拉了他一把:“叫你起來!還跪著幹什麽?”
繡姑畢竟是袁大勇的親人,他聽了繡姑的話,這才惶恐不安地站了起來,漲紅了臉說道:“俺……俺爹說,見……見著官老爺得跪,不跪要挨板子……”
“哈哈……”周圍的人實在忍不住,哄堂大笑起來。唯有繡姑尷尬得臉色發青。
張問見繡姑的臉色不好看,指著旁邊一個捧腹大笑的丫鬟冷冷道:“很好笑嗎,還是你很喜歡笑?”
張問的臉色讓氣氛一冷,周圍的侍衛丫鬟都漸漸停止了哄笑,這時張問繼續對那丫鬟說道:“到門口去,給我笑兩個時辰,停一下就掌嘴!”
繡姑忙說道:“相公,既然不是很嚴重的事,就饒她一回吧。要真是笑兩個時辰(四小時),恐怕她的嘴都合不上了。”
那丫鬟也跪在地上磕頭討饒,張問說道:“你們都沒學過上下尊卑的規矩?這次看在袁夫人的麵上,饒你一回,以後還敢這樣,就去笑兩個時辰、笑個夠。”
張問說罷,緩下神色,對袁大勇好言道:“咱們到裏麵說話。”
“是……是。”袁大勇仍然十分拘謹。
為了緩和氣氛,張問又隨口問道:“袁兄弟的頭發怎麽剪得這麽短呢?”
袁大勇在張問的麵前心情緊張,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還是繡姑代說道:“此前家裏生計困難,二哥到附近的寺廟裏做了一段時間和尚……之後我拿了些銀子回家,買了地,二哥便想回家種地,但是還俗的事兒花了不少時間,兩個月前他才還俗成功,這不頭發都還沒長長。”
袁大勇又加了一句:“鄰裏都叫俺袁和尚。”
這麽冷不丁的一句話,也不知哪裏好笑,旁邊的人差點又爆笑了出來。
張問又問道:“不知袁兄弟今年貴庚。”
繡姑生怕她二哥又鬧出什麽笑話來,便搶著說道:“二哥今年二十六歲了。相公比他大,就稱他為弟就成。”
張問道:“他是你的兄長,不論年紀大小,我都應該稱兄長的。”
“俺比姑爺的歲數小,還是叫張哥心裏麵踏實,再說了,俺爹說,官家生來輩份就大。”袁大勇這時沒那麽緊張了,說起話來倒也有理起來。他的樣子很老實,但這時說了一句明白話,讓大家覺得他並不傻。
袁大勇見張問長得麵善、渾身幹幹淨淨的,一點都不招人厭,心裏平靜了些,漸漸地想起來、自己到京師是幹嘛來的,他便又說道:“三妹差人帶了一大筆銀子回來,俺爹買了好幾十畝地,俺在廟裏聽說了之後就急著想回家,可那些和尚不讓俺走,非得要弄出一堆麻煩事來。等俺回到家的時候,大哥都娶了大嫂生娃了!唉,想當初俺大哥三十幾的人,本來都打算光棍一輩子,沒想到三妹突然出息了,大哥也跟著沾光,沒兩月就娶上了大嫂,而且是個年方十五的黃花閨女……
……俺爹見著俺還俗回來,也張羅著要分俺幾畝地娶婆娘,這時姑爺的信就到村子裏了。哎喲,三妹,當時你沒見著那排場,俺爹不識字,就把信給鄉老看,鄉老把全村的人都叫過來了,那場麵不得了,往常隻有讀朝廷法度的時候,鄉老才會這麽幹。俺還真沒想到,讀姑爺的信也要這麽大的排場。俺爹就問鄉老,姑爺是什麽官兒啊?鄉老對俺爹說俺家祖墳冒青煙了,姑爺的官比宰相都要大。”
張問笑著聽完,心道這袁家兄弟話匣子一打開,倒是把事情說得清楚,隻要腦子好使,總是排得上用場。他聽罷點點頭道:“要是和宋朝比,咱們大明的閣臣確實比宋朝的宰相要大一些,你們的鄉老還有點見識。”
袁大勇繼續說道:“鄉老讀完信,咱們明白了,姑爺是要叫咱們兄弟倆到京師來一個。鄉老說一來就是當官,以後能衣錦還鄉。當官俺們倒是不會,也不怎麽想當,還是種地踏實,收成了就有米下鍋……可是,俺爹說,做人要知恩圖報,既然姑爺用得上咱們家的人,就一定要去京師。大哥都娶婆媳了,隻有俺無牽無掛的,這不就來了。”
張問又點了點頭,悄悄打量了一番袁大勇。張問倒是不計較剛才袁大勇出洋相的事兒,實際上他對袁大勇還比較滿意。從袁大勇的幾句話裏,張問發現他有個口頭禪:俺爹說。
這袁大勇好像挺聽他爹的,是個孝子。百善孝為先,張問希望自己的心腹都多少有點做人的原則,善一些並不是壞事。
一行人走進堂屋,張問見屋子裏擺著一張飯桌,桌子上的碗筷杯盤都還沒收拾,看來剛才張問來的時候,袁大勇正在吃飯。很快張問就發現桌子上有好幾個沾著飯粒的鬥碗,不禁脫口道:“這種鬥碗,袁兄弟能吃幾碗?”
袁大勇摸了摸後腦勺,不好意思地說道:“七八碗能勉強飽……俺爹說,姑爺家不愁飯吃,讓俺到京師來,為家裏省點米……”
張問哈哈笑道:“好!袁兄弟真漢子,吃得下飯,才殺得了敵!”
“殺……殺什麽?姑爺要俺做將軍?”袁大勇無辜地看著張問道。
張問高興地說道:“你先去京營做個小旗長,別急,等我革新了武舉,給你弄個舉人身份,馬上就可以提你做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