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官製非常複雜,分為階官和職官兩種。階官,對於武將來說,簡單來說就是現在軍銜製度,如上校之類;而職官,就是團長營長之類。
例如,狄青曾經做過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秦州刺史是虛銜,代表他的官職大小,代表從五品的官員,而是涇原路副都總管是職官,是負責統領涇原路兵馬的指揮官。
兩名武將要比較官的大小,一般來說,是比較階官。那麽,這些階官是如何比較的呢?宋朝的官製發生過三次變化,分別是政和以前武將官製(1116年前),政和官製(1116至1131)和紹興官製(1131以後),大體如下
政和新官政和之前舊官官品階次
太尉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為武階之首。正二品1
通侍大夫內客省使正五品2
正侍大夫延福宮使正五品3
宣正大夫履正大夫正五品4
協忠大夫並政和新置。正五品5
中侍大夫景福殿使正五品6
中亮大夫客省使從五品7
中衛大夫引進使從五品8
翊衛大夫從五品9
親衛大夫從五品10
中缺
拱衛大夫並政和增置。正六品12
左武大夫東上合門使正六品13
右武大夫西上合門使正六品14
正侍郎正七品15
宣正郎正七品16
履正郎正七品17
協忠郎正七品18
中侍郎並政和增置。正七品19
中亮郎客省副使正七品20
中衛郎引進副使正七品21
翊衛郎正七品22
中缺
拱衛郎並政和增置。從七品24
左武郎東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5
右武郎西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6
武功大夫皇城使從七品27
武德大夫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使從七品28
武顯大夫左藏庫、東西作坊使從七品29
武節大夫莊宅、六宅、文思使從七品30
武略大夫內園、洛苑、如京、崇儀使從七品31
武經大夫西京左藏庫使從七品32
武義大夫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使從七品33
武翼大夫供備庫使從七品34
武功郎皇城副使從七品35
武德郎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副使從七品36
武德郎左藏庫、東西作坊副使從七品37
武節郎莊宅、六宅、文思副使從七品38
武略郎內園、洛苑、如京、崇儀副使從七品39
武經郎西京左藏庫副使從七品40
武義郎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副使。從七品41
武郎翼供備庫副使從七品42
敦武郎內殿承製正八品43
修武郎內殿崇班正八品44
從義郎東頭供奉官從八品45
秉義郎西頭供奉官從八品46
忠訓郎左侍禁正九品47
忠翊郎右侍禁正九品48
成忠郎左班殿直正九品49
保義郎右班殿直正九品50
承節郎三班奉職從九品51
承信郎三班借職從九品52
下班祗應殿侍無品
以上就是一直到南宋初年的武將官階情況,先比較品,同品官職就比較階次。看到這些東西,會有人會問,當一名武將,從階官來說,升到正五品之後,上麵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從正五品到從二品?其實,在這個中間,還有從四品的諸衛將軍,正四品的諸位大將軍,從三品的諸衛上將軍,正三品上護軍這些環衛官。此外,還有:
節度使(從二品)、
節度使留後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觀察使(正五品)、
防禦使(從五品)、
團練使(從五品)
刺史(從五品)
這些武將虛銜。而事實上,這些武將虛銜,作用比階官還大,很多武將官職大小的比較,都是通過這些虛銜來比較的,大家可以理解成階官的一種補充。
還有人會說:我是越看越糊塗了。我們看到的是總管、都監之類和殿帥之類的官職,哪裏來的這些大夫和郎?如何比較總管和都監之類的官職?這不要緊,因為一般來說,通俗小說隻是給這些武將的職官名稱,而我們上麵所說的是階官,所以還必須要看這些武官官職全稱。如你知道狄青被任命為涇原路副都總管,這不夠,你需要還要找一個擢秦州刺史,這樣就才能比較官職大小了。
《宋史兵十》記載:換前班差遣,州總管以下,並以五路緣邊為優,諸路為次。正團練使,州總管;正刺史,州鈐轄;諸司使副,都巡檢使、駐泊都監;內殿承製、崇班,巡檢、州都監;供奉官至借職,教押軍隊指使。”
簡單來說,都總管一般搭配團練使虛銜,為從五品,鈐轄搭配刺史虛銜,為從五品,略低於團練使;都巡檢使、駐泊都監(即是某路都監)搭配皇城使至供備庫副使(兩者都是從七品)階官;而某州都監則搭配內殿承製、崇班這類正八品的官職,指使等就是三班借職這類從九品小階官了。我們就從狄青這位從小兵到樞密使大官的武將來說明一下宋朝的官職情況吧:
首先,狄青起初隻是一名小小的士兵,為散直,這個自然不算官。寶元初,趙元昊反,詔擇衛士從邊,狄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這個“殿使”上麵階官列表提到是無品的,有趣的是,當時狄青殺得西夏人膽戰心驚,但他們隻知道狄青為指使,但不知道指使是什麽大官,故此就稱呼狄青為狄天使;後來在延州保衛戰中有功,被封為三班殿直,就是正九品的小官了。康定元年十一月,狄青被提拔為涇州都監,這是正八品的官職。後來因累遷西上閣門副使,這個是從七品的官職。又擢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這個已經是從五品的大官了。後又加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這個也是從五品,但階次高了一級。後來狄青徙真定路副都總管,曆侍衛步軍殿前都虞候、眉州防禦使,依舊是從五品,但階次又高了。;遷步軍副都指揮使、保大安遠二軍節度觀察留後,又遷馬軍副都指揮使,這個已經是正五品了。後再升為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擢樞密副使,這是從二品的大官了。
這個是政和前的,我們看一個政和後期,就是韓世忠的官職變化:
韓世忠從小兵做起,始補進義副尉,這個是沒有品的低級武官,至藏底河,斬三級,轉進勇副尉,這個還是沒有品,擒方臘之後,韓世忠轉承節郎,這個是從九品,比狄青的右班殿直要低;後來世忠積功轉武節郎,這個已經是從七品了,階次為38。因世忠揮戈力戰,轉武節大夫,還是從七品,但階次為30。後來升河北總管司辟選鋒軍統製。再功遷左武大夫、果州團練使,這個是從五品官職。然後升為嘉州防禦使,從五品。初建禦營,為左軍統製。建炎二年,升定國軍承宣使,這個是正四品的大官了。
所以,水滸傳裏麵,有很多官職是錯誤的,如魯達的提轄,本身就是從五品大官,老實說,殺一個屠戶,實在不算什麽;而在許多地方,水滸顯然把團練使當作一個普通職官對待,地位還遠在總管之下,這顯然不妥。至於裏麵出現許多都統製,統製,也是不正確的。
宋史職官七記載“諸軍都統製副都統製統製統領舊製,出師征討,諸將不相統一,則拔一人為都統製以總之,未為官稱也,建炎初,置禦營司,擢王淵為都統製,名官自此始。其後,神武五軍及川陝宣撫司、都督府、樞密院皆置。紹興十一年,三大將兵罷,諸軍皆冠以:禦前”二字,擢其偏裨為禦前統領官,以統製禦前軍馬入銜,秩高者為禦前諸軍都統製,且令仍舊駐紮,以屯駐州名冠軍額之上。”
既然是建炎初前“未為官稱也”,顯然在北宋,就不可能有這些都統製、統製作為地方官存在。要知道,童貫伐遼,以種師道為都統製,作為全軍之首,這些相當於司令一級,可不是普通的地方官可比。作為地方武官,出戰的是總管、鈐轄、都巡檢、都監之類。同時,由於王安石實行了將兵法,還應該有正將、副將、預備將這類的職官出現,這些才是作戰武官。
水滸結尾的時候,是這樣封官的: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
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呼延豹授禦營兵馬指揮使。
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製。
……
首先,關勝和吳用的官職,是正確,總管是職官,能搭配從五品的階官;而承宣使則是正四品的大官了,而安撫使是職官,但不常設,宋史職官七記載“舊製,安撫總一路兵政,以知州兼充,太中大夫以上,或曾曆侍從乃得之,品卑者止稱主管某路安撫司公事。”一般來說,安撫使起碼是掌管某路,而不是某州的安撫,應該是“知楚州,淮南東路經略安撫使”,而且,作為階官,武德大夫和武功大夫這兩個階官太低,武功大夫和武德大夫都是從七品的中等階官,與從五品的總管和從四品的承宣使無法比,何況武功大夫的排位,還在武德大夫之上呢,這裏顯然又是一個錯誤。至於都統製之類,在北宋更是不能隨便授予。
大約說這麽多吧。根據宋史合班製度,再大約給一個常用武將的官職排位。
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為從二品
殿前副都指揮節度使、節度使留後又名承宣使為正四品、
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觀察使為正五品)
殿前馬步軍都虞侯、防禦使、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為從五品,總管、鈐轄這些職官都是搭配從五品階官。
某路都監約為從七品
某州都監約為正八品
正將約從七品
副將約為從八品
補充一下,我們常常說七品芝麻官,其實七品官可不算少。對於宋朝武官來說,從五品的官職,如防禦使之類,已經算高級武官,武德大夫之類的從七品官,算中等軍官;而右班殿直或者是承節郎之類的九品官,才算低級武官
宋朝的官製非常複雜,分為階官和職官兩種。階官,對於武將來說,簡單來說就是現在軍銜製度,如上校之類;而職官,就是團長營長之類。
例如,狄青曾經做過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秦州刺史是虛銜,代表他的官職大小,代表從五品的官員,而是涇原路副都總管是職官,是負責統領涇原路兵馬的指揮官。
兩名武將要比較官的大小,一般來說,是比較階官。那麽,這些階官是如何比較的呢?宋朝的官製發生過三次變化,分別是政和以前武將官製(1116年前),政和官製(1116至1131)和紹興官製(1131以後),大體如下
政和新官政和之前舊官官品階次
太尉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為武階之首。正二品1
通侍大夫內客省使正五品2
正侍大夫延福宮使正五品3
宣正大夫履正大夫正五品4
協忠大夫並政和新置。正五品5
中侍大夫景福殿使正五品6
中亮大夫客省使從五品7
中衛大夫引進使從五品8
翊衛大夫從五品9
親衛大夫從五品10
中缺
拱衛大夫並政和增置。正六品12
左武大夫東上合門使正六品13
右武大夫西上合門使正六品14
正侍郎正七品15
宣正郎正七品16
履正郎正七品17
協忠郎正七品18
中侍郎並政和增置。正七品19
中亮郎客省副使正七品20
中衛郎引進副使正七品21
翊衛郎正七品22
中缺
拱衛郎並政和增置。從七品24
左武郎東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5
右武郎西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6
武功大夫皇城使從七品27
武德大夫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使從七品28
武顯大夫左藏庫、東西作坊使從七品29
武節大夫莊宅、六宅、文思使從七品30
武略大夫內園、洛苑、如京、崇儀使從七品31
武經大夫西京左藏庫使從七品32
武義大夫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使從七品33
武翼大夫供備庫使從七品34
武功郎皇城副使從七品35
武德郎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副使從七品36
武德郎左藏庫、東西作坊副使從七品37
武節郎莊宅、六宅、文思副使從七品38
武略郎內園、洛苑、如京、崇儀副使從七品39
武經郎西京左藏庫副使從七品40
武義郎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副使。從七品41
武郎翼供備庫副使從七品42
敦武郎內殿承製正八品43
修武郎內殿崇班正八品44
從義郎東頭供奉官從八品45
秉義郎西頭供奉官從八品46
忠訓郎左侍禁正九品47
忠翊郎右侍禁正九品48
成忠郎左班殿直正九品49
保義郎右班殿直正九品50
承節郎三班奉職從九品51
承信郎三班借職從九品52
下班祗應殿侍無品
以上就是一直到南宋初年的武將官階情況,先比較品,同品官職就比較階次。看到這些東西,會有人會問,當一名武將,從階官來說,升到正五品之後,上麵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從正五品到從二品?其實,在這個中間,還有從四品的諸衛將軍,正四品的諸位大將軍,從三品的諸衛上將軍,正三品上護軍這些環衛官。此外,還有:
節度使(從二品)、
節度使留後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觀察使(正五品)、
防禦使(從五品)、
團練使(從五品)
刺史(從五品)
這些武將虛銜。而事實上,這些武將虛銜,作用比階官還大,很多武將官職大小的比較,都是通過這些虛銜來比較的,大家可以理解成階官的一種補充。
還有人會說:我是越看越糊塗了。我們看到的是總管、都監之類和殿帥之類的官職,哪裏來的這些大夫和郎?如何比較總管和都監之類的官職?這不要緊,因為一般來說,通俗小說隻是給這些武將的職官名稱,而我們上麵所說的是階官,所以還必須要看這些武官官職全稱。如你知道狄青被任命為涇原路副都總管,這不夠,你需要還要找一個擢秦州刺史,這樣就才能比較官職大小了。
《宋史兵十》記載:換前班差遣,州總管以下,並以五路緣邊為優,諸路為次。正團練使,州總管;正刺史,州鈐轄;諸司使副,都巡檢使、駐泊都監;內殿承製、崇班,巡檢、州都監;供奉官至借職,教押軍隊指使。”
簡單來說,都總管一般搭配團練使虛銜,為從五品,鈐轄搭配刺史虛銜,為從五品,略低於團練使;都巡檢使、駐泊都監(即是某路都監)搭配皇城使至供備庫副使(兩者都是從七品)階官;而某州都監則搭配內殿承製、崇班這類正八品的官職,指使等就是三班借職這類從九品小階官了。我們就從狄青這位從小兵到樞密使大官的武將來說明一下宋朝的官職情況吧:
首先,狄青起初隻是一名小小的士兵,為散直,這個自然不算官。寶元初,趙元昊反,詔擇衛士從邊,狄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這個“殿使”上麵階官列表提到是無品的,有趣的是,當時狄青殺得西夏人膽戰心驚,但他們隻知道狄青為指使,但不知道指使是什麽大官,故此就稱呼狄青為狄天使;後來在延州保衛戰中有功,被封為三班殿直,就是正九品的小官了。康定元年十一月,狄青被提拔為涇州都監,這是正八品的官職。後來因累遷西上閣門副使,這個是從七品的官職。又擢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這個已經是從五品的大官了。後又加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這個也是從五品,但階次高了一級。後來狄青徙真定路副都總管,曆侍衛步軍殿前都虞候、眉州防禦使,依舊是從五品,但階次又高了。;遷步軍副都指揮使、保大安遠二軍節度觀察留後,又遷馬軍副都指揮使,這個已經是正五品了。後再升為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擢樞密副使,這是從二品的大官了。
這個是政和前的,我們看一個政和後期,就是韓世忠的官職變化:
韓世忠從小兵做起,始補進義副尉,這個是沒有品的低級武官,至藏底河,斬三級,轉進勇副尉,這個還是沒有品,擒方臘之後,韓世忠轉承節郎,這個是從九品,比狄青的右班殿直要低;後來世忠積功轉武節郎,這個已經是從七品了,階次為38。因世忠揮戈力戰,轉武節大夫,還是從七品,但階次為30。後來升河北總管司辟選鋒軍統製。再功遷左武大夫、果州團練使,這個是從五品官職。然後升為嘉州防禦使,從五品。初建禦營,為左軍統製。建炎二年,升定國軍承宣使,這個是正四品的大官了。
所以,水滸傳裏麵,有很多官職是錯誤的,如魯達的提轄,本身就是從五品大官,老實說,殺一個屠戶,實在不算什麽;而在許多地方,水滸顯然把團練使當作一個普通職官對待,地位還遠在總管之下,這顯然不妥。至於裏麵出現許多都統製,統製,也是不正確的。
宋史職官七記載“諸軍都統製副都統製統製統領舊製,出師征討,諸將不相統一,則拔一人為都統製以總之,未為官稱也,建炎初,置禦營司,擢王淵為都統製,名官自此始。其後,神武五軍及川陝宣撫司、都督府、樞密院皆置。紹興十一年,三大將兵罷,諸軍皆冠以:禦前”二字,擢其偏裨為禦前統領官,以統製禦前軍馬入銜,秩高者為禦前諸軍都統製,且令仍舊駐紮,以屯駐州名冠軍額之上。”
既然是建炎初前“未為官稱也”,顯然在北宋,就不可能有這些都統製、統製作為地方官存在。要知道,童貫伐遼,以種師道為都統製,作為全軍之首,這些相當於司令一級,可不是普通的地方官可比。作為地方武官,出戰的是總管、鈐轄、都巡檢、都監之類。同時,由於王安石實行了將兵法,還應該有正將、副將、預備將這類的職官出現,這些才是作戰武官。
水滸結尾的時候,是這樣封官的: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
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呼延豹授禦營兵馬指揮使。
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製。
……
首先,關勝和吳用的官職,是正確,總管是職官,能搭配從五品的階官;而承宣使則是正四品的大官了,而安撫使是職官,但不常設,宋史職官七記載“舊製,安撫總一路兵政,以知州兼充,太中大夫以上,或曾曆侍從乃得之,品卑者止稱主管某路安撫司公事。”一般來說,安撫使起碼是掌管某路,而不是某州的安撫,應該是“知楚州,淮南東路經略安撫使”,而且,作為階官,武德大夫和武功大夫這兩個階官太低,武功大夫和武德大夫都是從七品的中等階官,與從五品的總管和從四品的承宣使無法比,何況武功大夫的排位,還在武德大夫之上呢,這裏顯然又是一個錯誤。至於都統製之類,在北宋更是不能隨便授予。
大約說這麽多吧。根據宋史合班製度,再大約給一個常用武將的官職排位。
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為從二品
殿前副都指揮節度使、節度使留後又名承宣使為正四品、
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觀察使為正五品)
殿前馬步軍都虞侯、防禦使、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為從五品,總管、鈐轄這些職官都是搭配從五品階官。
某路都監約為從七品
某州都監約為正八品
正將約從七品
副將約為從八品
補充一下,我們常常說七品芝麻官,其實七品官可不算少。對於宋朝武官來說,從五品的官職,如防禦使之類,已經算高級武官,武德大夫之類的從七品官,算中等軍官;而右班殿直或者是承節郎之類的九品官,才算低級武官
宋朝的官製非常複雜,分為階官和職官兩種。階官,對於武將來說,簡單來說就是現在軍銜製度,如上校之類;而職官,就是團長營長之類。
例如,狄青曾經做過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秦州刺史是虛銜,代表他的官職大小,代表從五品的官員,而是涇原路副都總管是職官,是負責統領涇原路兵馬的指揮官。
兩名武將要比較官的大小,一般來說,是比較階官。那麽,這些階官是如何比較的呢?宋朝的官製發生過三次變化,分別是政和以前武將官製(1116年前),政和官製(1116至1131)和紹興官製(1131以後),大體如下
政和新官政和之前舊官官品階次
太尉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為武階之首。正二品1
通侍大夫內客省使正五品2
正侍大夫延福宮使正五品3
宣正大夫履正大夫正五品4
協忠大夫並政和新置。正五品5
中侍大夫景福殿使正五品6
中亮大夫客省使從五品7
中衛大夫引進使從五品8
翊衛大夫從五品9
親衛大夫從五品10
中缺
拱衛大夫並政和增置。正六品12
左武大夫東上合門使正六品13
右武大夫西上合門使正六品14
正侍郎正七品15
宣正郎正七品16
履正郎正七品17
協忠郎正七品18
中侍郎並政和增置。正七品19
中亮郎客省副使正七品20
中衛郎引進副使正七品21
翊衛郎正七品22
中缺
拱衛郎並政和增置。從七品24
左武郎東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5
右武郎西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6
武功大夫皇城使從七品27
武德大夫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使從七品28
武顯大夫左藏庫、東西作坊使從七品29
武節大夫莊宅、六宅、文思使從七品30
武略大夫內園、洛苑、如京、崇儀使從七品31
武經大夫西京左藏庫使從七品32
武義大夫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使從七品33
武翼大夫供備庫使從七品34
武功郎皇城副使從七品35
武德郎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副使從七品36
武德郎左藏庫、東西作坊副使從七品37
武節郎莊宅、六宅、文思副使從七品38
武略郎內園、洛苑、如京、崇儀副使從七品39
武經郎西京左藏庫副使從七品40
武義郎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副使。從七品41
武郎翼供備庫副使從七品42
敦武郎內殿承製正八品43
修武郎內殿崇班正八品44
從義郎東頭供奉官從八品45
秉義郎西頭供奉官從八品46
忠訓郎左侍禁正九品47
忠翊郎右侍禁正九品48
成忠郎左班殿直正九品49
保義郎右班殿直正九品50
承節郎三班奉職從九品51
承信郎三班借職從九品52
下班祗應殿侍無品
以上就是一直到南宋初年的武將官階情況,先比較品,同品官職就比較階次。看到這些東西,會有人會問,當一名武將,從階官來說,升到正五品之後,上麵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從正五品到從二品?其實,在這個中間,還有從四品的諸衛將軍,正四品的諸位大將軍,從三品的諸衛上將軍,正三品上護軍這些環衛官。此外,還有:
節度使(從二品)、
節度使留後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觀察使(正五品)、
防禦使(從五品)、
團練使(從五品)
刺史(從五品)
這些武將虛銜。而事實上,這些武將虛銜,作用比階官還大,很多武將官職大小的比較,都是通過這些虛銜來比較的,大家可以理解成階官的一種補充。
還有人會說:我是越看越糊塗了。我們看到的是總管、都監之類和殿帥之類的官職,哪裏來的這些大夫和郎?如何比較總管和都監之類的官職?這不要緊,因為一般來說,通俗小說隻是給這些武將的職官名稱,而我們上麵所說的是階官,所以還必須要看這些武官官職全稱。如你知道狄青被任命為涇原路副都總管,這不夠,你需要還要找一個擢秦州刺史,這樣就才能比較官職大小了。
《宋史兵十》記載:換前班差遣,州總管以下,並以五路緣邊為優,諸路為次。正團練使,州總管;正刺史,州鈐轄;諸司使副,都巡檢使、駐泊都監;內殿承製、崇班,巡檢、州都監;供奉官至借職,教押軍隊指使。”
簡單來說,都總管一般搭配團練使虛銜,為從五品,鈐轄搭配刺史虛銜,為從五品,略低於團練使;都巡檢使、駐泊都監(即是某路都監)搭配皇城使至供備庫副使(兩者都是從七品)階官;而某州都監則搭配內殿承製、崇班這類正八品的官職,指使等就是三班借職這類從九品小階官了。我們就從狄青這位從小兵到樞密使大官的武將來說明一下宋朝的官職情況吧:
首先,狄青起初隻是一名小小的士兵,為散直,這個自然不算官。寶元初,趙元昊反,詔擇衛士從邊,狄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這個“殿使”上麵階官列表提到是無品的,有趣的是,當時狄青殺得西夏人膽戰心驚,但他們隻知道狄青為指使,但不知道指使是什麽大官,故此就稱呼狄青為狄天使;後來在延州保衛戰中有功,被封為三班殿直,就是正九品的小官了。康定元年十一月,狄青被提拔為涇州都監,這是正八品的官職。後來因累遷西上閣門副使,這個是從七品的官職。又擢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這個已經是從五品的大官了。後又加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這個也是從五品,但階次高了一級。後來狄青徙真定路副都總管,曆侍衛步軍殿前都虞候、眉州防禦使,依舊是從五品,但階次又高了。;遷步軍副都指揮使、保大安遠二軍節度觀察留後,又遷馬軍副都指揮使,這個已經是正五品了。後再升為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擢樞密副使,這是從二品的大官了。
這個是政和前的,我們看一個政和後期,就是韓世忠的官職變化:
韓世忠從小兵做起,始補進義副尉,這個是沒有品的低級武官,至藏底河,斬三級,轉進勇副尉,這個還是沒有品,擒方臘之後,韓世忠轉承節郎,這個是從九品,比狄青的右班殿直要低;後來世忠積功轉武節郎,這個已經是從七品了,階次為38。因世忠揮戈力戰,轉武節大夫,還是從七品,但階次為30。後來升河北總管司辟選鋒軍統製。再功遷左武大夫、果州團練使,這個是從五品官職。然後升為嘉州防禦使,從五品。初建禦營,為左軍統製。建炎二年,升定國軍承宣使,這個是正四品的大官了。
所以,水滸傳裏麵,有很多官職是錯誤的,如魯達的提轄,本身就是從五品大官,老實說,殺一個屠戶,實在不算什麽;而在許多地方,水滸顯然把團練使當作一個普通職官對待,地位還遠在總管之下,這顯然不妥。至於裏麵出現許多都統製,統製,也是不正確的。
宋史職官七記載“諸軍都統製副都統製統製統領舊製,出師征討,諸將不相統一,則拔一人為都統製以總之,未為官稱也,建炎初,置禦營司,擢王淵為都統製,名官自此始。其後,神武五軍及川陝宣撫司、都督府、樞密院皆置。紹興十一年,三大將兵罷,諸軍皆冠以:禦前”二字,擢其偏裨為禦前統領官,以統製禦前軍馬入銜,秩高者為禦前諸軍都統製,且令仍舊駐紮,以屯駐州名冠軍額之上。”
既然是建炎初前“未為官稱也”,顯然在北宋,就不可能有這些都統製、統製作為地方官存在。要知道,童貫伐遼,以種師道為都統製,作為全軍之首,這些相當於司令一級,可不是普通的地方官可比。作為地方武官,出戰的是總管、鈐轄、都巡檢、都監之類。同時,由於王安石實行了將兵法,還應該有正將、副將、預備將這類的職官出現,這些才是作戰武官。
水滸結尾的時候,是這樣封官的: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
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呼延豹授禦營兵馬指揮使。
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製。
……
首先,關勝和吳用的官職,是正確,總管是職官,能搭配從五品的階官;而承宣使則是正四品的大官了,而安撫使是職官,但不常設,宋史職官七記載“舊製,安撫總一路兵政,以知州兼充,太中大夫以上,或曾曆侍從乃得之,品卑者止稱主管某路安撫司公事。”一般來說,安撫使起碼是掌管某路,而不是某州的安撫,應該是“知楚州,淮南東路經略安撫使”,而且,作為階官,武德大夫和武功大夫這兩個階官太低,武功大夫和武德大夫都是從七品的中等階官,與從五品的總管和從四品的承宣使無法比,何況武功大夫的排位,還在武德大夫之上呢,這裏顯然又是一個錯誤。至於都統製之類,在北宋更是不能隨便授予。
大約說這麽多吧。根據宋史合班製度,再大約給一個常用武將的官職排位。
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為從二品
殿前副都指揮節度使、節度使留後又名承宣使為正四品、
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觀察使為正五品)
殿前馬步軍都虞侯、防禦使、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為從五品,總管、鈐轄這些職官都是搭配從五品階官。
某路都監約為從七品
某州都監約為正八品
正將約從七品
副將約為從八品
補充一下,我們常常說七品芝麻官,其實七品官可不算少。對於宋朝武官來說,從五品的官職,如防禦使之類,已經算高級武官,武德大夫之類的從七品官,算中等軍官;而右班殿直或者是承節郎之類的九品官,才算低級武官
宋朝的官製非常複雜,分為階官和職官兩種。階官,對於武將來說,簡單來說就是現在軍銜製度,如上校之類;而職官,就是團長營長之類。
例如,狄青曾經做過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秦州刺史是虛銜,代表他的官職大小,代表從五品的官員,而是涇原路副都總管是職官,是負責統領涇原路兵馬的指揮官。
兩名武將要比較官的大小,一般來說,是比較階官。那麽,這些階官是如何比較的呢?宋朝的官製發生過三次變化,分別是政和以前武將官製(1116年前),政和官製(1116至1131)和紹興官製(1131以後),大體如下
政和新官政和之前舊官官品階次
太尉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為武階之首。正二品1
通侍大夫內客省使正五品2
正侍大夫延福宮使正五品3
宣正大夫履正大夫正五品4
協忠大夫並政和新置。正五品5
中侍大夫景福殿使正五品6
中亮大夫客省使從五品7
中衛大夫引進使從五品8
翊衛大夫從五品9
親衛大夫從五品10
中缺
拱衛大夫並政和增置。正六品12
左武大夫東上合門使正六品13
右武大夫西上合門使正六品14
正侍郎正七品15
宣正郎正七品16
履正郎正七品17
協忠郎正七品18
中侍郎並政和增置。正七品19
中亮郎客省副使正七品20
中衛郎引進副使正七品21
翊衛郎正七品22
中缺
拱衛郎並政和增置。從七品24
左武郎東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5
右武郎西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6
武功大夫皇城使從七品27
武德大夫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使從七品28
武顯大夫左藏庫、東西作坊使從七品29
武節大夫莊宅、六宅、文思使從七品30
武略大夫內園、洛苑、如京、崇儀使從七品31
武經大夫西京左藏庫使從七品32
武義大夫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使從七品33
武翼大夫供備庫使從七品34
武功郎皇城副使從七品35
武德郎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副使從七品36
武德郎左藏庫、東西作坊副使從七品37
武節郎莊宅、六宅、文思副使從七品38
武略郎內園、洛苑、如京、崇儀副使從七品39
武經郎西京左藏庫副使從七品40
武義郎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副使。從七品41
武郎翼供備庫副使從七品42
敦武郎內殿承製正八品43
修武郎內殿崇班正八品44
從義郎東頭供奉官從八品45
秉義郎西頭供奉官從八品46
忠訓郎左侍禁正九品47
忠翊郎右侍禁正九品48
成忠郎左班殿直正九品49
保義郎右班殿直正九品50
承節郎三班奉職從九品51
承信郎三班借職從九品52
下班祗應殿侍無品
以上就是一直到南宋初年的武將官階情況,先比較品,同品官職就比較階次。看到這些東西,會有人會問,當一名武將,從階官來說,升到正五品之後,上麵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從正五品到從二品?其實,在這個中間,還有從四品的諸衛將軍,正四品的諸位大將軍,從三品的諸衛上將軍,正三品上護軍這些環衛官。此外,還有:
節度使(從二品)、
節度使留後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觀察使(正五品)、
防禦使(從五品)、
團練使(從五品)
刺史(從五品)
這些武將虛銜。而事實上,這些武將虛銜,作用比階官還大,很多武將官職大小的比較,都是通過這些虛銜來比較的,大家可以理解成階官的一種補充。
還有人會說:我是越看越糊塗了。我們看到的是總管、都監之類和殿帥之類的官職,哪裏來的這些大夫和郎?如何比較總管和都監之類的官職?這不要緊,因為一般來說,通俗小說隻是給這些武將的職官名稱,而我們上麵所說的是階官,所以還必須要看這些武官官職全稱。如你知道狄青被任命為涇原路副都總管,這不夠,你需要還要找一個擢秦州刺史,這樣就才能比較官職大小了。
《宋史兵十》記載:換前班差遣,州總管以下,並以五路緣邊為優,諸路為次。正團練使,州總管;正刺史,州鈐轄;諸司使副,都巡檢使、駐泊都監;內殿承製、崇班,巡檢、州都監;供奉官至借職,教押軍隊指使。”
簡單來說,都總管一般搭配團練使虛銜,為從五品,鈐轄搭配刺史虛銜,為從五品,略低於團練使;都巡檢使、駐泊都監(即是某路都監)搭配皇城使至供備庫副使(兩者都是從七品)階官;而某州都監則搭配內殿承製、崇班這類正八品的官職,指使等就是三班借職這類從九品小階官了。我們就從狄青這位從小兵到樞密使大官的武將來說明一下宋朝的官職情況吧:
首先,狄青起初隻是一名小小的士兵,為散直,這個自然不算官。寶元初,趙元昊反,詔擇衛士從邊,狄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這個“殿使”上麵階官列表提到是無品的,有趣的是,當時狄青殺得西夏人膽戰心驚,但他們隻知道狄青為指使,但不知道指使是什麽大官,故此就稱呼狄青為狄天使;後來在延州保衛戰中有功,被封為三班殿直,就是正九品的小官了。康定元年十一月,狄青被提拔為涇州都監,這是正八品的官職。後來因累遷西上閣門副使,這個是從七品的官職。又擢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這個已經是從五品的大官了。後又加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這個也是從五品,但階次高了一級。後來狄青徙真定路副都總管,曆侍衛步軍殿前都虞候、眉州防禦使,依舊是從五品,但階次又高了。;遷步軍副都指揮使、保大安遠二軍節度觀察留後,又遷馬軍副都指揮使,這個已經是正五品了。後再升為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擢樞密副使,這是從二品的大官了。
這個是政和前的,我們看一個政和後期,就是韓世忠的官職變化:
韓世忠從小兵做起,始補進義副尉,這個是沒有品的低級武官,至藏底河,斬三級,轉進勇副尉,這個還是沒有品,擒方臘之後,韓世忠轉承節郎,這個是從九品,比狄青的右班殿直要低;後來世忠積功轉武節郎,這個已經是從七品了,階次為38。因世忠揮戈力戰,轉武節大夫,還是從七品,但階次為30。後來升河北總管司辟選鋒軍統製。再功遷左武大夫、果州團練使,這個是從五品官職。然後升為嘉州防禦使,從五品。初建禦營,為左軍統製。建炎二年,升定國軍承宣使,這個是正四品的大官了。
所以,水滸傳裏麵,有很多官職是錯誤的,如魯達的提轄,本身就是從五品大官,老實說,殺一個屠戶,實在不算什麽;而在許多地方,水滸顯然把團練使當作一個普通職官對待,地位還遠在總管之下,這顯然不妥。至於裏麵出現許多都統製,統製,也是不正確的。
宋史職官七記載“諸軍都統製副都統製統製統領舊製,出師征討,諸將不相統一,則拔一人為都統製以總之,未為官稱也,建炎初,置禦營司,擢王淵為都統製,名官自此始。其後,神武五軍及川陝宣撫司、都督府、樞密院皆置。紹興十一年,三大將兵罷,諸軍皆冠以:禦前”二字,擢其偏裨為禦前統領官,以統製禦前軍馬入銜,秩高者為禦前諸軍都統製,且令仍舊駐紮,以屯駐州名冠軍額之上。”
既然是建炎初前“未為官稱也”,顯然在北宋,就不可能有這些都統製、統製作為地方官存在。要知道,童貫伐遼,以種師道為都統製,作為全軍之首,這些相當於司令一級,可不是普通的地方官可比。作為地方武官,出戰的是總管、鈐轄、都巡檢、都監之類。同時,由於王安石實行了將兵法,還應該有正將、副將、預備將這類的職官出現,這些才是作戰武官。
水滸結尾的時候,是這樣封官的: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
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呼延豹授禦營兵馬指揮使。
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製。
……
首先,關勝和吳用的官職,是正確,總管是職官,能搭配從五品的階官;而承宣使則是正四品的大官了,而安撫使是職官,但不常設,宋史職官七記載“舊製,安撫總一路兵政,以知州兼充,太中大夫以上,或曾曆侍從乃得之,品卑者止稱主管某路安撫司公事。”一般來說,安撫使起碼是掌管某路,而不是某州的安撫,應該是“知楚州,淮南東路經略安撫使”,而且,作為階官,武德大夫和武功大夫這兩個階官太低,武功大夫和武德大夫都是從七品的中等階官,與從五品的總管和從四品的承宣使無法比,何況武功大夫的排位,還在武德大夫之上呢,這裏顯然又是一個錯誤。至於都統製之類,在北宋更是不能隨便授予。
大約說這麽多吧。根據宋史合班製度,再大約給一個常用武將的官職排位。
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為從二品
殿前副都指揮節度使、節度使留後又名承宣使為正四品、
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觀察使為正五品)
殿前馬步軍都虞侯、防禦使、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為從五品,總管、鈐轄這些職官都是搭配從五品階官。
某路都監約為從七品
某州都監約為正八品
正將約從七品
副將約為從八品
補充一下,我們常常說七品芝麻官,其實七品官可不算少。對於宋朝武官來說,從五品的官職,如防禦使之類,已經算高級武官,武德大夫之類的從七品官,算中等軍官;而右班殿直或者是承節郎之類的九品官,才算低級武官
宋朝的官製非常複雜,分為階官和職官兩種。階官,對於武將來說,簡單來說就是現在軍銜製度,如上校之類;而職官,就是團長營長之類。
例如,狄青曾經做過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秦州刺史是虛銜,代表他的官職大小,代表從五品的官員,而是涇原路副都總管是職官,是負責統領涇原路兵馬的指揮官。
兩名武將要比較官的大小,一般來說,是比較階官。那麽,這些階官是如何比較的呢?宋朝的官製發生過三次變化,分別是政和以前武將官製(1116年前),政和官製(1116至1131)和紹興官製(1131以後),大體如下
政和新官政和之前舊官官品階次
太尉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為武階之首。正二品1
通侍大夫內客省使正五品2
正侍大夫延福宮使正五品3
宣正大夫履正大夫正五品4
協忠大夫並政和新置。正五品5
中侍大夫景福殿使正五品6
中亮大夫客省使從五品7
中衛大夫引進使從五品8
翊衛大夫從五品9
親衛大夫從五品10
中缺
拱衛大夫並政和增置。正六品12
左武大夫東上合門使正六品13
右武大夫西上合門使正六品14
正侍郎正七品15
宣正郎正七品16
履正郎正七品17
協忠郎正七品18
中侍郎並政和增置。正七品19
中亮郎客省副使正七品20
中衛郎引進副使正七品21
翊衛郎正七品22
中缺
拱衛郎並政和增置。從七品24
左武郎東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5
右武郎西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6
武功大夫皇城使從七品27
武德大夫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使從七品28
武顯大夫左藏庫、東西作坊使從七品29
武節大夫莊宅、六宅、文思使從七品30
武略大夫內園、洛苑、如京、崇儀使從七品31
武經大夫西京左藏庫使從七品32
武義大夫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使從七品33
武翼大夫供備庫使從七品34
武功郎皇城副使從七品35
武德郎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副使從七品36
武德郎左藏庫、東西作坊副使從七品37
武節郎莊宅、六宅、文思副使從七品38
武略郎內園、洛苑、如京、崇儀副使從七品39
武經郎西京左藏庫副使從七品40
武義郎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副使。從七品41
武郎翼供備庫副使從七品42
敦武郎內殿承製正八品43
修武郎內殿崇班正八品44
從義郎東頭供奉官從八品45
秉義郎西頭供奉官從八品46
忠訓郎左侍禁正九品47
忠翊郎右侍禁正九品48
成忠郎左班殿直正九品49
保義郎右班殿直正九品50
承節郎三班奉職從九品51
承信郎三班借職從九品52
下班祗應殿侍無品
以上就是一直到南宋初年的武將官階情況,先比較品,同品官職就比較階次。看到這些東西,會有人會問,當一名武將,從階官來說,升到正五品之後,上麵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從正五品到從二品?其實,在這個中間,還有從四品的諸衛將軍,正四品的諸位大將軍,從三品的諸衛上將軍,正三品上護軍這些環衛官。此外,還有:
節度使(從二品)、
節度使留後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觀察使(正五品)、
防禦使(從五品)、
團練使(從五品)
刺史(從五品)
這些武將虛銜。而事實上,這些武將虛銜,作用比階官還大,很多武將官職大小的比較,都是通過這些虛銜來比較的,大家可以理解成階官的一種補充。
還有人會說:我是越看越糊塗了。我們看到的是總管、都監之類和殿帥之類的官職,哪裏來的這些大夫和郎?如何比較總管和都監之類的官職?這不要緊,因為一般來說,通俗小說隻是給這些武將的職官名稱,而我們上麵所說的是階官,所以還必須要看這些武官官職全稱。如你知道狄青被任命為涇原路副都總管,這不夠,你需要還要找一個擢秦州刺史,這樣就才能比較官職大小了。
《宋史兵十》記載:換前班差遣,州總管以下,並以五路緣邊為優,諸路為次。正團練使,州總管;正刺史,州鈐轄;諸司使副,都巡檢使、駐泊都監;內殿承製、崇班,巡檢、州都監;供奉官至借職,教押軍隊指使。”
簡單來說,都總管一般搭配團練使虛銜,為從五品,鈐轄搭配刺史虛銜,為從五品,略低於團練使;都巡檢使、駐泊都監(即是某路都監)搭配皇城使至供備庫副使(兩者都是從七品)階官;而某州都監則搭配內殿承製、崇班這類正八品的官職,指使等就是三班借職這類從九品小階官了。我們就從狄青這位從小兵到樞密使大官的武將來說明一下宋朝的官職情況吧:
首先,狄青起初隻是一名小小的士兵,為散直,這個自然不算官。寶元初,趙元昊反,詔擇衛士從邊,狄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這個“殿使”上麵階官列表提到是無品的,有趣的是,當時狄青殺得西夏人膽戰心驚,但他們隻知道狄青為指使,但不知道指使是什麽大官,故此就稱呼狄青為狄天使;後來在延州保衛戰中有功,被封為三班殿直,就是正九品的小官了。康定元年十一月,狄青被提拔為涇州都監,這是正八品的官職。後來因累遷西上閣門副使,這個是從七品的官職。又擢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這個已經是從五品的大官了。後又加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這個也是從五品,但階次高了一級。後來狄青徙真定路副都總管,曆侍衛步軍殿前都虞候、眉州防禦使,依舊是從五品,但階次又高了。;遷步軍副都指揮使、保大安遠二軍節度觀察留後,又遷馬軍副都指揮使,這個已經是正五品了。後再升為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擢樞密副使,這是從二品的大官了。
這個是政和前的,我們看一個政和後期,就是韓世忠的官職變化:
韓世忠從小兵做起,始補進義副尉,這個是沒有品的低級武官,至藏底河,斬三級,轉進勇副尉,這個還是沒有品,擒方臘之後,韓世忠轉承節郎,這個是從九品,比狄青的右班殿直要低;後來世忠積功轉武節郎,這個已經是從七品了,階次為38。因世忠揮戈力戰,轉武節大夫,還是從七品,但階次為30。後來升河北總管司辟選鋒軍統製。再功遷左武大夫、果州團練使,這個是從五品官職。然後升為嘉州防禦使,從五品。初建禦營,為左軍統製。建炎二年,升定國軍承宣使,這個是正四品的大官了。
所以,水滸傳裏麵,有很多官職是錯誤的,如魯達的提轄,本身就是從五品大官,老實說,殺一個屠戶,實在不算什麽;而在許多地方,水滸顯然把團練使當作一個普通職官對待,地位還遠在總管之下,這顯然不妥。至於裏麵出現許多都統製,統製,也是不正確的。
宋史職官七記載“諸軍都統製副都統製統製統領舊製,出師征討,諸將不相統一,則拔一人為都統製以總之,未為官稱也,建炎初,置禦營司,擢王淵為都統製,名官自此始。其後,神武五軍及川陝宣撫司、都督府、樞密院皆置。紹興十一年,三大將兵罷,諸軍皆冠以:禦前”二字,擢其偏裨為禦前統領官,以統製禦前軍馬入銜,秩高者為禦前諸軍都統製,且令仍舊駐紮,以屯駐州名冠軍額之上。”
既然是建炎初前“未為官稱也”,顯然在北宋,就不可能有這些都統製、統製作為地方官存在。要知道,童貫伐遼,以種師道為都統製,作為全軍之首,這些相當於司令一級,可不是普通的地方官可比。作為地方武官,出戰的是總管、鈐轄、都巡檢、都監之類。同時,由於王安石實行了將兵法,還應該有正將、副將、預備將這類的職官出現,這些才是作戰武官。
水滸結尾的時候,是這樣封官的: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
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呼延豹授禦營兵馬指揮使。
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製。
……
首先,關勝和吳用的官職,是正確,總管是職官,能搭配從五品的階官;而承宣使則是正四品的大官了,而安撫使是職官,但不常設,宋史職官七記載“舊製,安撫總一路兵政,以知州兼充,太中大夫以上,或曾曆侍從乃得之,品卑者止稱主管某路安撫司公事。”一般來說,安撫使起碼是掌管某路,而不是某州的安撫,應該是“知楚州,淮南東路經略安撫使”,而且,作為階官,武德大夫和武功大夫這兩個階官太低,武功大夫和武德大夫都是從七品的中等階官,與從五品的總管和從四品的承宣使無法比,何況武功大夫的排位,還在武德大夫之上呢,這裏顯然又是一個錯誤。至於都統製之類,在北宋更是不能隨便授予。
大約說這麽多吧。根據宋史合班製度,再大約給一個常用武將的官職排位。
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為從二品
殿前副都指揮節度使、節度使留後又名承宣使為正四品、
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觀察使為正五品)
殿前馬步軍都虞侯、防禦使、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為從五品,總管、鈐轄這些職官都是搭配從五品階官。
某路都監約為從七品
某州都監約為正八品
正將約從七品
副將約為從八品
補充一下,我們常常說七品芝麻官,其實七品官可不算少。對於宋朝武官來說,從五品的官職,如防禦使之類,已經算高級武官,武德大夫之類的從七品官,算中等軍官;而右班殿直或者是承節郎之類的九品官,才算低級武官
宋朝的官製非常複雜,分為階官和職官兩種。階官,對於武將來說,簡單來說就是現在軍銜製度,如上校之類;而職官,就是團長營長之類。
例如,狄青曾經做過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秦州刺史是虛銜,代表他的官職大小,代表從五品的官員,而是涇原路副都總管是職官,是負責統領涇原路兵馬的指揮官。
兩名武將要比較官的大小,一般來說,是比較階官。那麽,這些階官是如何比較的呢?宋朝的官製發生過三次變化,分別是政和以前武將官製(1116年前),政和官製(1116至1131)和紹興官製(1131以後),大體如下
政和新官政和之前舊官官品階次
太尉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為武階之首。正二品1
通侍大夫內客省使正五品2
正侍大夫延福宮使正五品3
宣正大夫履正大夫正五品4
協忠大夫並政和新置。正五品5
中侍大夫景福殿使正五品6
中亮大夫客省使從五品7
中衛大夫引進使從五品8
翊衛大夫從五品9
親衛大夫從五品10
中缺
拱衛大夫並政和增置。正六品12
左武大夫東上合門使正六品13
右武大夫西上合門使正六品14
正侍郎正七品15
宣正郎正七品16
履正郎正七品17
協忠郎正七品18
中侍郎並政和增置。正七品19
中亮郎客省副使正七品20
中衛郎引進副使正七品21
翊衛郎正七品22
中缺
拱衛郎並政和增置。從七品24
左武郎東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5
右武郎西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6
武功大夫皇城使從七品27
武德大夫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使從七品28
武顯大夫左藏庫、東西作坊使從七品29
武節大夫莊宅、六宅、文思使從七品30
武略大夫內園、洛苑、如京、崇儀使從七品31
武經大夫西京左藏庫使從七品32
武義大夫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使從七品33
武翼大夫供備庫使從七品34
武功郎皇城副使從七品35
武德郎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副使從七品36
武德郎左藏庫、東西作坊副使從七品37
武節郎莊宅、六宅、文思副使從七品38
武略郎內園、洛苑、如京、崇儀副使從七品39
武經郎西京左藏庫副使從七品40
武義郎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副使。從七品41
武郎翼供備庫副使從七品42
敦武郎內殿承製正八品43
修武郎內殿崇班正八品44
從義郎東頭供奉官從八品45
秉義郎西頭供奉官從八品46
忠訓郎左侍禁正九品47
忠翊郎右侍禁正九品48
成忠郎左班殿直正九品49
保義郎右班殿直正九品50
承節郎三班奉職從九品51
承信郎三班借職從九品52
下班祗應殿侍無品
以上就是一直到南宋初年的武將官階情況,先比較品,同品官職就比較階次。看到這些東西,會有人會問,當一名武將,從階官來說,升到正五品之後,上麵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從正五品到從二品?其實,在這個中間,還有從四品的諸衛將軍,正四品的諸位大將軍,從三品的諸衛上將軍,正三品上護軍這些環衛官。此外,還有:
節度使(從二品)、
節度使留後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觀察使(正五品)、
防禦使(從五品)、
團練使(從五品)
刺史(從五品)
這些武將虛銜。而事實上,這些武將虛銜,作用比階官還大,很多武將官職大小的比較,都是通過這些虛銜來比較的,大家可以理解成階官的一種補充。
還有人會說:我是越看越糊塗了。我們看到的是總管、都監之類和殿帥之類的官職,哪裏來的這些大夫和郎?如何比較總管和都監之類的官職?這不要緊,因為一般來說,通俗小說隻是給這些武將的職官名稱,而我們上麵所說的是階官,所以還必須要看這些武官官職全稱。如你知道狄青被任命為涇原路副都總管,這不夠,你需要還要找一個擢秦州刺史,這樣就才能比較官職大小了。
《宋史兵十》記載:換前班差遣,州總管以下,並以五路緣邊為優,諸路為次。正團練使,州總管;正刺史,州鈐轄;諸司使副,都巡檢使、駐泊都監;內殿承製、崇班,巡檢、州都監;供奉官至借職,教押軍隊指使。”
簡單來說,都總管一般搭配團練使虛銜,為從五品,鈐轄搭配刺史虛銜,為從五品,略低於團練使;都巡檢使、駐泊都監(即是某路都監)搭配皇城使至供備庫副使(兩者都是從七品)階官;而某州都監則搭配內殿承製、崇班這類正八品的官職,指使等就是三班借職這類從九品小階官了。我們就從狄青這位從小兵到樞密使大官的武將來說明一下宋朝的官職情況吧:
首先,狄青起初隻是一名小小的士兵,為散直,這個自然不算官。寶元初,趙元昊反,詔擇衛士從邊,狄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這個“殿使”上麵階官列表提到是無品的,有趣的是,當時狄青殺得西夏人膽戰心驚,但他們隻知道狄青為指使,但不知道指使是什麽大官,故此就稱呼狄青為狄天使;後來在延州保衛戰中有功,被封為三班殿直,就是正九品的小官了。康定元年十一月,狄青被提拔為涇州都監,這是正八品的官職。後來因累遷西上閣門副使,這個是從七品的官職。又擢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這個已經是從五品的大官了。後又加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這個也是從五品,但階次高了一級。後來狄青徙真定路副都總管,曆侍衛步軍殿前都虞候、眉州防禦使,依舊是從五品,但階次又高了。;遷步軍副都指揮使、保大安遠二軍節度觀察留後,又遷馬軍副都指揮使,這個已經是正五品了。後再升為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擢樞密副使,這是從二品的大官了。
這個是政和前的,我們看一個政和後期,就是韓世忠的官職變化:
韓世忠從小兵做起,始補進義副尉,這個是沒有品的低級武官,至藏底河,斬三級,轉進勇副尉,這個還是沒有品,擒方臘之後,韓世忠轉承節郎,這個是從九品,比狄青的右班殿直要低;後來世忠積功轉武節郎,這個已經是從七品了,階次為38。因世忠揮戈力戰,轉武節大夫,還是從七品,但階次為30。後來升河北總管司辟選鋒軍統製。再功遷左武大夫、果州團練使,這個是從五品官職。然後升為嘉州防禦使,從五品。初建禦營,為左軍統製。建炎二年,升定國軍承宣使,這個是正四品的大官了。
所以,水滸傳裏麵,有很多官職是錯誤的,如魯達的提轄,本身就是從五品大官,老實說,殺一個屠戶,實在不算什麽;而在許多地方,水滸顯然把團練使當作一個普通職官對待,地位還遠在總管之下,這顯然不妥。至於裏麵出現許多都統製,統製,也是不正確的。
宋史職官七記載“諸軍都統製副都統製統製統領舊製,出師征討,諸將不相統一,則拔一人為都統製以總之,未為官稱也,建炎初,置禦營司,擢王淵為都統製,名官自此始。其後,神武五軍及川陝宣撫司、都督府、樞密院皆置。紹興十一年,三大將兵罷,諸軍皆冠以:禦前”二字,擢其偏裨為禦前統領官,以統製禦前軍馬入銜,秩高者為禦前諸軍都統製,且令仍舊駐紮,以屯駐州名冠軍額之上。”
既然是建炎初前“未為官稱也”,顯然在北宋,就不可能有這些都統製、統製作為地方官存在。要知道,童貫伐遼,以種師道為都統製,作為全軍之首,這些相當於司令一級,可不是普通的地方官可比。作為地方武官,出戰的是總管、鈐轄、都巡檢、都監之類。同時,由於王安石實行了將兵法,還應該有正將、副將、預備將這類的職官出現,這些才是作戰武官。
水滸結尾的時候,是這樣封官的: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
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呼延豹授禦營兵馬指揮使。
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製。
……
首先,關勝和吳用的官職,是正確,總管是職官,能搭配從五品的階官;而承宣使則是正四品的大官了,而安撫使是職官,但不常設,宋史職官七記載“舊製,安撫總一路兵政,以知州兼充,太中大夫以上,或曾曆侍從乃得之,品卑者止稱主管某路安撫司公事。”一般來說,安撫使起碼是掌管某路,而不是某州的安撫,應該是“知楚州,淮南東路經略安撫使”,而且,作為階官,武德大夫和武功大夫這兩個階官太低,武功大夫和武德大夫都是從七品的中等階官,與從五品的總管和從四品的承宣使無法比,何況武功大夫的排位,還在武德大夫之上呢,這裏顯然又是一個錯誤。至於都統製之類,在北宋更是不能隨便授予。
大約說這麽多吧。根據宋史合班製度,再大約給一個常用武將的官職排位。
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為從二品
殿前副都指揮節度使、節度使留後又名承宣使為正四品、
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觀察使為正五品)
殿前馬步軍都虞侯、防禦使、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為從五品,總管、鈐轄這些職官都是搭配從五品階官。
某路都監約為從七品
某州都監約為正八品
正將約從七品
副將約為從八品
補充一下,我們常常說七品芝麻官,其實七品官可不算少。對於宋朝武官來說,從五品的官職,如防禦使之類,已經算高級武官,武德大夫之類的從七品官,算中等軍官;而右班殿直或者是承節郎之類的九品官,才算低級武官
宋朝的官製非常複雜,分為階官和職官兩種。階官,對於武將來說,簡單來說就是現在軍銜製度,如上校之類;而職官,就是團長營長之類。
例如,狄青曾經做過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秦州刺史是虛銜,代表他的官職大小,代表從五品的官員,而是涇原路副都總管是職官,是負責統領涇原路兵馬的指揮官。
兩名武將要比較官的大小,一般來說,是比較階官。那麽,這些階官是如何比較的呢?宋朝的官製發生過三次變化,分別是政和以前武將官製(1116年前),政和官製(1116至1131)和紹興官製(1131以後),大體如下
政和新官政和之前舊官官品階次
太尉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為武階之首。正二品1
通侍大夫內客省使正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