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軍進入戰局之前,代北三郡的戰局和南邊比起來,實在說不上激烈。
最早出動的,就是頭曼單於的匈奴大軍。
為了能在這一戰當中用最小的代價,撈取更大的利益,頭曼早早就把秦軍要北上攻趙的消息給散布了出去。
反正隻要秦國和趙國兩家打起來,先不說結果的輸贏,隻要兩軍對在一塊,各自抽不了身,那就是匈奴的好機會。
可惜,李牧沒有如頭曼之願,消息是散出去了,不但沒見趙軍將兵馬往南線調動,反而北線的關卡卻有不少增兵的跡象。連商賈往來的通道也都關閉,隔絕了內外。
這讓頭曼單於有點抓瞎。
頭曼打了這七八年的仗,一直是跟著老單於他們東征西討,不斷在草原上收服弱小部落,擴大匈奴的地盤。還真沒和中原諸侯交過手。
李牧的厲害,頭曼單於可是沒少聽說,實在是十來年前那一仗,匈奴在李牧手裏吃的虧太大,十萬丁壯,足足十萬丁壯,李牧這一仗,差點把匈奴給徹底打散了。
好在匈奴北遷之後,四周並無強敵,這才一步步的不斷征服擴大,漸漸的恢複了元氣。
那些上一輩的人物,提起李牧和趙軍,都是聞之色變。時常語重心長的教導這些年輕人,一定要離李牧遠點,千萬別惹著這個煞神,那廝詭計多端,苦肉計,驕兵計居然一玩就好幾年,可真要動手,偏又是狠辣無比,實在咱們匈奴和這廝玩不起呀。
頭曼等年青一代雖然不服氣,可畢竟事實俱在,對於李牧還真是不敢小看。這兩年也是按住性子,並沒有招惹過趙國。
要不是秦國主動來盟,別看頭曼單於真心羨慕先輩當年南下劫掠的好日子,可在李牧的巨大陰影下,頭曼一時之間還真的沒有要南下的想法。
不過,什麽都是要變的,天下事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秦軍要北上攻趙,讓頭曼單於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趁機南下陰山,牧馬於雁門雲中的希望。
頭曼單於最希望趙軍和秦軍能大戰一場,來個兩敗俱傷。
可惜自己借秦軍吸引趙軍南下的計劃,似乎沒起到任何的作用,反而讓趙軍更加戒備了。
這可怎麽辦?退兵?
那絕對不可能,一仗沒打,就被李牧給嚇了回去,十來萬大軍白跑一趟不說,這對於匈奴大軍來說,不但是太丟人,更是對軍心士氣的巨大摧殘,真要這樣,隻怕日後幾十年都別想碰一碰趙國了。
進兵攻擊?
頭曼單於心裏沒底呀!
這麽多年一來,頭曼單於打仗,那可都是在草原上呼嘯往來,飛射對砍,縱馬衝殺,他可從來沒有和趙軍這樣的中原諸侯交過手,對於這種攻擊敵軍要塞和關卡的事,不但頭曼單於沒有經驗,就是軍中將佐,吃虧被趙軍嚇破膽的,倒還有幾位,要說這有經驗的還真就一個也沒有。
這當然是一方麵,更主要的,是匈奴丁口,雖然擴張了十來年,那也是稀少的很,湊齊十來萬大軍,著實不易,頭曼單於本來是想找便宜的,可不想把家底耗在這無把握之仗上。
不能進,也不能退。頭曼單於幹脆就不進也不退,自九月中開始,就率領大軍駐紮在趙國長城之外,靜候秦軍的消息和動態。
對於頭曼單於這個粘皮糖,李牧也有點頭疼。
他是很希望頭曼單於能大著膽子來攻一攻的!
反正秦軍還沒有攻上來,如果頭曼敢於進來,李牧並不介意先把頭曼的匈奴引進來狠狠的收拾一下,好專心對付秦軍的進攻。
可頭曼單於如此狡猾,既沒有被自己的增兵所嚇退,也沒有貿然進攻,十來萬大軍就駐紮在邊外幾十裏處,這可有點難受。
攻出去?麵對匈奴的十來萬大軍,那必須全力出擊才行。
可李牧手下,除了兩三萬騎兵,大部分的還是車兵和步卒。如果匈奴不想和李牧決戰,一旦李牧出擊,匈奴轉身就走,這些車步之軍想攆上匈奴的人馬都不容易,更談不上什麽擊垮!況且追的遠了,也會不但會給匈奴的反擊創造機會,還會讓代北三郡實力空虛,那豈不是給秦軍造成可趁之機麽!
不能擊垮匈奴,還出擊幹什麽!
但匈奴大軍就這麽待著,總不是什麽好事,一旦南邊戰起,這北麵必然壓力大增呀!
兩家各有各得頭疼事,雙方也就這麽不戰不和的耗了一個多月。
等王翦於十一月出兵北上,李牧隻得分兵,在北麵留了三萬精銳,由雁門守楊清硯統領,自己則帶了大軍主力南下,對抗秦軍的北上。
李牧交代楊清硯,如今秦軍來攻,內部空虛,不一定要死守長城,但也決不能讓匈奴殺到山南之地,相機進退,憑險固守就好,隻要打退了秦軍,那時大軍無後顧之憂,對付匈奴就進退自如了。
王翦率八萬秦軍北上,先屯駐於勾注塞。然後進逼山陰廣武城。
不過,說是進逼,王翦可不冒進,待李牧大軍向南調動,王翦當即後腿幾十裏,依托後麵的勾注塞,深溝壁壘,取防守之態。
對於王翦來說,這一仗可不著急打。
自己統領的八萬秦軍是不錯,可是和李牧全軍對上,雖不能說必然是劣勢,可要說優勢,那也是自己騙自己。
趙國的將帥,王翦當然也琢磨的透徹。
自龐煖死後,這個李牧可算是趙國諸將第一,智勇雙全。絕不是那麽好對付的。
倒不是王翦就害怕李牧,而是在沒有絕對把握之前,王翦是斷斷不肯再冒險的。
上次的秦趙之戰,王翦所直轄的各部也算是戰功顯赫,隻是桓齮部被圍殲,身為全軍主帥,王翦總要承擔些責任,爵位被削了三級,反而落到了羌瘣的後麵。
要不是有上次的失敗,這回怎麽可能讓羌瘣成為上將軍,成為這次大戰的主帥,自己反而成了偏師之將!
反正這次是牽製為主,攻城掠地為輔,隻要李牧就在對麵,這任務就算完成了大半,又何必冒險決戰呢。況且北麵還有匈奴的配合。
能讓匈奴多出點力,趙軍和匈奴兩敗俱傷,自己然後再撿便宜,痛打落水狗,豈不是上上之策?
所以,王翦以外軍來攻,反而取了守勢,隻是讓人繞到到陰山之外,通告匈奴的頭曼單於,秦趙已經在雁門之南開始大戰,請匈奴速速進兵,夾擊李牧。
麵對王翦如此持重,隻是憑著大營固守,李牧也沒什麽好辦法。
進攻,對麵秦軍實力不弱,又有營壘為依托,自己手中實力不足以攻破敵軍的大營,聚而殲之。
不進攻,那就隻能這麽看著,兩軍對峙。
不過,看著也比受兩麵夾擊強的多,起碼這樣,自己還不至於太被動。真要秦軍和匈奴都是發力猛攻,自己代北軍的應付起來,還真是有些吃力。
*****
王翦的使者要去聯絡匈奴,這代北三郡是過不去的,隻能往西繞個大圈,待過了陰山之口,折而向東才行。這使者輕車快馬的輾轉十多天,總算到了匈奴的頭曼大單於的營地。
秦軍的使者來了,頭曼單於見之大喜,得知來意,頭曼不但滿口答應出兵之事,更是賜金送馬,大設酒宴盛情款待。
當然,免不了要趁機打聽南線的戰事。
王翦所派的使者,乃是王翦門下的一名賓客,心思靈便,口舌便給。頭曼單於問起戰事,這廝當即口綻蓮花,將王翦與李牧在勾注山下大戰的慘烈狠狠的吹噓了一番。據他說起來,這一仗簡直是驚天地泣鬼神,隻殺得血流成河,死屍遍野,李牧的代北慘軍隻能躲在城中苟延殘喘,而王將軍所部也是損失慘重,暫無進攻之力,正在等待後援。
一旦秦軍兩三萬後援來到,說不得,代北三郡就是秦的囊中之物。
頭曼單於帳下眾將聽了,都是大為興奮。
李牧主力傷亡殆盡,那自己麵對的趙軍豈不是已經成了孤軍?
隻要攻破對麵的防守,還等什麽秦國的援軍,咱匈奴就直接將這三郡拿在手裏了。那是別說李牧,就是王翦,也一樣趕回勾注山那邊去!
諸將紛紛請令,頭曼單於也是興奮地很,當即允諾,後日就出兵進擊!說罷,一麵向使者敬酒,一麵和眾將開懷暢飲,直到盡醉才罷。
第二日,頭曼先撥調兵馬向前開拔,然後派了一隊精騎,護送秦軍使者返回。在告別的時候,頭曼單於一再向使者致意,請使者回去,好生問候將軍,稍安勿躁,隻要我軍攻破前麵趙軍的關隘,立刻就會派出援兵,協助將軍生擒李牧!
那使者眼見匈奴大軍調動,千軍萬馬滾滾前行,得知任務完成,當然高興的很,頭曼單於這樣說,那使者當即拍著胸脯道:“大單於兵威雄壯,趙軍區區偏師,豈是大單於的對手,大單於放心,外臣回去,一定將大單於之意稟明將軍,小心戒備,牽製李牧殘軍,也好和大單於會獵於勾注山下!”
說罷,別了頭曼,在匈奴騎兵的護衛之下,繞路去回見王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