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天下

中國青銅器鑒定常識(2)

總之,偽作既影響中國青銅器聲譽,又常使藏家受騙上當,蒙受經濟損失,偽名甚至影響甚至影響史家的曆史研究,使今人不能準確地了解商周的社會生活狀況。僅些三點,足以說明我們對青銅器進行辨偽、鑒定的必要性。

中國防大學青銅器鑒定的對象是真偽中國青銅器。中國青銅器種類太多,僅以形態而言,就包括工具、農具、兵器、禮器、酒器、水器、樂器、食器及其他生活用具,因而後世偽作也大都以上述器物為藍本。要掌握並提高青銅器鑒定技能,就必須對真器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隻有全麵把握了真器,才能辨別偽器。

首先,青銅族中,食器、酒器、水器占有很大的比例。食器包括烹飪器和盛器。烹飪器有鼎(後來僅作禮器用)、鬲、甗等,都具有二足或四足,在足間可燒柴薪燒煮食物。盛器包括簋、敦、豆、簠、等,這睦器皿大都有耳、蓋、圈足。酒器包括容器、溫器、欽器三種。容器有尊、、彝、卣、觥、壺、壘、等;欽器有爵、角、斝、觚、觶等,無論容器還是欽器,大都有足,因而又具有溫器的性質。水器包括盤、匜、盂、鑒、缶、、瓿等,多有足或耳。上述青銅器皿因時代的不同而特點各異,在鑒定中應尤其注意時代風格和器物的個體特征。

第二,青銅禮器也是鑒定的重要對象。青銅禮器不僅是現金器研究的主體,也是鑒定、辨偽的重要器物,後世偽作也最多。最重要的青銅禮器顯然是鼎(食器中的簋、甗、,酒器中的爵、觚、觶、斝等按一事實上形式組合,也演變為禮器),西周時期天子用九鼎,諸侯廾鼎,大夫五鼎,士三鼎,等級森嚴。發展到後來,鼎甚至成了國家政權的象征,所謂“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而“向鼎中厚”的使用率就更高了。鼎的鑒定無疑是一重要內容,這不僅因為它是一件重要的鑄件,後世偽製很多,更由於鼎還有濃厚的政治氣氛,抽象性的鑒定顯然增大了辨偽、鑒賞的難度。

第三,青銅生產工具出土也不少,也有不少偽作。如斧、斤、鑿、鋸一類手工工具,又如耒、、鏟、锛、钁、鍤、鋤、耨、鐮一類農用工具,也是青銅器鑒定的重要內容。真偽鑒定是一方麵的內容,還可以通過鑒定,了解當時的生產發展狀況,生產力水平等。

第四,商周青銅兵器出土不少,種類也很多,後世也有仿製。商周兵器包括戈、刀、劍、戟、匕首、殳、胄、矢鏃、弩機、铖、矛等,兵器形狀多樣,鑒定難度頗大。尤其是兵器作為商周軍隊的重要裝備,多用於戰場,故鑒定時無疑應深刻了解商周兵器史和商周的征戰。

第五,青銅藝術也是鑒定工作的重要內容。從造型藝術上看,眾多的青銅器又是工期藝美術品。生動的造型,精美的鑄工,暢達的紋飾,勁拔的銘文,古樸的韻味,這類描述盡可堆砌,中國青銅器在中國藝術史中占有燦爛的一頁是勿容置疑的,對精麗青銅器的鑒賞、辨偽因而顯得尤其重要。

第六,中國銘文青銅器眾多,銘文不僅是書體鑒賞的重要內容,也是研究曆史的重要史料。銘文是商周語言的記錄,其中保存著大量的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等方麵的資料。後世偽作特別多,銘文作偽影響很壞,偽銘都按其需要擬文,篡改曆史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若未鑒定出來,後人對當時的認識必有偏差。顯然,青銅器銘文鑒定工作異常重要。

第七,青銅器鑄造技術也是鑒定的重要內容,如鑄造方法、銅錫比例、選礦冶礦等技術問題,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辨別真偽,還可以從冶金史的角度對古人冶煉技術加以總結,為現實社會生產服務。

由此可見,青銅器鑒定的對象是非常寬廣的,進入青銅領域,猶如進入一座斑斕多彩的迷宮,要在這座迷宮中辨明方向,必須全麵而深刻地認識中國青銅族。這也是中國青銅器鑒定的重要任務。

中國青銅器的種類和稱謂

已發現的中國青銅器物已無法計數,這眾多的青銅器姿態萬千,令人眼花繚亂,甚至連器物的名稱都無法叫出。顯然,對眾多的、形製各異的青銅鑄品進行分類是必要的,介紹各種器物的名稱及用途也是必要的。作為一個稱職的鑒定家,掌握這兩點是其基本素質。

現在對青銅器的一般分類法是按其用途來劃分的,基本上可劃分以下8大類:1.食器2.酒器3.水器4.樂器5.兵器6.車馬器、農具及工具7.貨幣、璽印、度量衡器、銅鏡8.雜器

青銅器的鑒定應從哪幾個方麵著手?

以前的老古董商鑒別銅器,靠眼看、手摸、耳聞、鼻嗅、舌舔來加以斷、推理,辨別其年代與真偽,這完全憑長期積累的實踐經驗。而現在的專家則擁先進的科學儀器,甚至可用激光測定。

可是作為一般的古銅愛好者,要識別一件青銅器的真假,到底該從何入手呢?應該掌握古銅器鑒別的要點。即鏽色、手感和聲響、花紋與款識、銅質與器式。

(一)鏽色

銅器經過幾千年流傳,至今大致有三種方式:入土、墜水、傳世。行家們說:“銅器墜水千年,則綠如瓜皮,而瑩潤如玉;未及千年,雖有青綠而不瑩;未入土水之傳世銅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一般說來,流傳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銅器,由於銅質差別及各地土質、水質的差異,入土銅器的鏽色也不盡相同,常見有綠鏽、紅鏽、藍鏽、紫繡等。拿到一件銅器,先要用眼看,若鏽色與器體合一,深淺一致合度,堅實勻淨,瑩潤、自然,則為自然生成的鏽色。若鏽色浮在器物之上,綠而不瑩,表皮鏽,而且不潤澤,刺眼,就是偽鏽了;這時再做進一步的審定,把手搓熱觸摸器物,用鼻嗅手,定有銅腥味,因為千年古銅的無銅腥味的;還可用熱堿水洗刷,偽鏽就會脫落,若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脫落了;或者用舌舔,若有鹽鹵味,也是偽鏽。

(二)手感和聲響

用手掂量,若過輕或過得就要引起注意了,當然,這全憑經驗。另外還可用手敲擊實物,聽其聲響,若聲微細而輕脆則可;若聲渾濁,發出“嗡”音,則需提高警惕了。

(三)花紋和款識

這是鑒別銅器的一個重點,夏代銅器花紋簡單;商代花紋則華麗繁縟,且多遍體生花;西周大致與商同,但後期趨向素樸;春秋戰國的花紋則清新活潑,富於生活氣息,秦漢重實用,花紋少且不及前代精細。另外,還可以從不同時代紋飾圖案內容的改變來推斷、判別。至於款識,則主要可從其字體加以辨別。商代字體規整,筆勢遒勁大方,優美灑脫,後期多典雅秀麗的波磔體;周朝早期沿襲波磔體;春秋時書體有肥體和瘦體,還有形似蝌蚪的“笠鬥文”,以及圖案化的“鳥蟲書”;戰國金文字體大金不考究,但也有字體豎筆引長下垂,末端尖銳的“懸篆”雛形;秦朝統一了文字,通用小篆。掌握了這此若一件號稱三代時的銅器上卻出現了小篆字體,那就笑話了。另外,還可根據銘文字數的多少、內容來判定。

(四)銅質與器式

銅質的鑒別較簡便,翻看銅器的是底,若出黃銅質地,則是偽品;足底若已偽製了銅色,用熱堿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來麵目。除要記清楚銅器的器式、名稱外,還要了解什麽年代鑄什麽銅器、什麽樣式的銅器是什麽年代鑄的。例如鈁,鈁是方形,盛器,是國末期出現的,若其按三代作工、鏽色製,為偽品。再如鼎,各代皆有,但若有蓋、短的鼎則不大可能是三代物品。

鑒別銅器,是一件繁瑣而艱難的事,但隻要掌握了要點,多看、多記、多思、還是能鑒別出真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