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海軍的“風帆時代”,是指艦船的移動完全依靠或主要依靠於風吹船帆所帶來的動力。這個時代船隻的主要特點是船身較高,出現多層甲板,船上桅杆密布,風帆獵獵。滿帆時,一艘大型帆船最多可掛36麵帆,並且由於直帆和橫帆的結合,使得艦船可以通過迂回路線逆風航行。“風帆時代”是介於人力劃槳動力與蒸汽動力之間的時代,而在這個時代,是航海業迅速發展的時代。大航海時代之後,便是遍布全球的殖民時代,在這一時期,大海上,到處都漂泊著掛著雪白風帆的大型戰艦,大西洋、印度洋上更是海戰頻發。隨著一聲聲的炮響,殖民者們帶著自己的艦船利炮,轟開了他國的國門,同時也推動了世界的發展。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們與風帆海戰時代失之交臂,在西方大航海時代進行得如火如荼時我們卻在閉關自守,以至於直到今天仍落後於西方世界,令人扼腕歎息。今天筆者將從風帆時代的海軍技術入手,淺析風帆時代的海軍戰術。
這一時期的海軍與蒸汽時代普遍裝備後裝鋼製線膛炮不同,海軍長期使用青銅或生鐵鑄成的前裝滑膛炮,基本分為穿透力較強,射程較遠的艦炮和射程較近但破壞力很大的臼炮。彈藥主要有三種:用於破壞敵方船體的實心彈;用於殺傷敵方人員的霰彈,也就是常說的開花彈;用於破壞敵方船隻的桅杆使其失去活動能力以便俘獲的鏈彈(對於看過加勒比海盜3的人來說,應該會對這種彈藥有印象,開海盜公會的時候,船長巴布薩跳上會議桌,手裏拿著的就是這種彈藥)。這裏先解釋“戰列線”這一詞,在整個風帆時代乃至後來蒸汽時代的一段時期,進行海戰時,交戰雙方艦隊各自排成單列縱隊進如作戰區域,達到射程之後進行炮火對射,如果從空中俯瞰的話,你會看到海上出現兩條帆船首尾相連而成的平行線,兩條線內側硝煙彌漫(當然是在無風的狀態下)。而這由戰艦組成的直線,就叫“戰列線”,“戰列艦”的名稱也來源於此。18世紀50年代,50門炮成為戰列艦的最低火力標準;到18世紀80年代,64門炮就是最小的戰列艦了。1805年以後,74門炮是最小的戰列艦,結果到了1830年,裝備80門大口徑火炮才有資格編入戰列艦隊。
[轉自鐵血社區http://bbs.tiexue.net/]
風向對作戰戰術的影響:
帆船肯定離不開風,無風將寸步難行,相信玩過“大航海時代”的朋友都深明這個道理。依據風向而定的兩艘帆船或者兩支艦隊的相對位置,涉及到最重要的戰術問題,也是當時的海軍將領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首先我們需要認真比較一下上風和下風的相對位置對於艦隊作戰效果所產生的影響(此處所說的“上風”和“下風”是指垂直於戰列線的方向,而不是艦隊的縱向)。艦隊作戰和單艦交戰都受到與風向相關船位的極大影響。上風的艦船,由於風的作用使其船身向下風方向傾斜,這樣,下層的跑門由於位置低,要麽就會進水(風浪大的情況下),要麽炮口指向海麵,而下風的艦船,開炮位置將會比較好一點。但是,下風的艦船由於對敵方艦隊而言是上仰的,那麽它上層甲板位置射出的炮彈極有可能打到的是地方艦隊的索具。因此,實戰時要根據作戰目的的不同(殲滅還是俘獲),搶占不同的戰鬥位置。這在艦隊的作戰機動中至關重要。艦船占據上風位置的顯著優點是能隨意投入戰鬥和撤出戰鬥,也能在選擇攻擊方法時形成有利得進攻態勢。占據下風的艦船無法進攻,其戰鬥形勢局限於防禦,並且隻能按照敵人的意圖進行戰鬥。上風進攻的船隻,由於在機動,玩玩會因為自身的協調性和指揮不當(雖然這種狀況不是很可能出現)和敵軍的打擊而打亂戰鬥隊形,暴露在敵軍以逸待勞的炮火之下,並可能使得攻擊的部分艦船的艦炮部分或者全部失去作用(因為艦炮主要安裝在艦船側麵,進攻時縱向向敵軍靠近的)。而占據下風的艦船,如能鎮定自若,以逸待勞,就能保持良好的戰鬥隊形,而且能在敵人因為機動而無法還擊的情況下持續不斷地對其進行艦炮攻擊,這樣就能彌補上述不利條件。
英國和法國是風帆時代的兩大海軍強國,雖然荷蘭也曾和他們三足鼎立過,但後來沒落了,這不是本文討論範圍,姑且不談。在當時,隻要掛著“英吉利”或者“法蘭西”的戰船出現在任何一個國家的海岸邊,就足以使得當地的統治者聞風喪膽。英法兩國也為爭奪海洋霸主的地位而在海上交戰無數。英國人常常喜歡占領上風位置,因為英國的一貫政策是襲擊消滅他們的敵人;而法國人通常習慣於占領下風位置,這樣做通常能使他們在敵人逼近時,削弱敵人的戰鬥力,而且可以避免決定性的交戰而使自己保存實力。
縱火船的年代:
在風帆時代,縱火船的合理運用往往對戰鬥結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盡管它隻是艦隊的附屬。對於當時的艦船來說,縱火船相似於現代的魚雷。風帆時代的船體都是木頭製成的,縱火船的威力就在於一旦撞上敵方艦船,就會使敵艦告訴燃燒起來,直至燒毀。曆史上,縱火船參加並起決定作用的海戰有很多,1588年,西班牙與英國在弗蘭芒海域展開一場大戰。乘著有利的風向,英國縱火船衝向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無敵艦隊”便是在這一戰中覆滅的,而最大功臣顯然就是縱火船。雖然如此,縱火船並不像魚雷那樣適合於應用在混戰中,如果用了,極有可能傷到己方艦船。
總之,“風帆時代”是海洋開發的大進步時代,研究這一時期的海軍戰略戰術,對於了解海軍的發展曆程,研究各國現代海軍的發展戰略和曆史傳承都有極大的意義。
研究英國海軍的成功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國家科研課題,多年來為英國以及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提供了大量的飯碗和飯票。研究結果那更是五花八門:軍事學家認為英國海軍的成功歸功於英國海軍將士上下用命:小兵不怕死,大官愛撈錢;社會學家和曆史學家指出17,18世紀社會大變革和階級構成變化才是英國人成功的主要原因(聽著這麽耳熟?新東方複習GRE邏輯練過這題吧);心理學家提出,英國人自我滿足的個性充分調動了他們打仗的積極性;營養學家則強調,英國人打贏海戰主要是他們喜歡吃牛肉。而我的經濟學家朋友DouglasAllen教授認為,風帆戰艦時代海軍經營存在極其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主要體現在艦長和艦隊司令的隱蔽行為上(hiddenaction),換句話說這幫經理人們有道德風險(moralhazard)。但是英國海軍實行了一係列製度保證了他們的海軍相對其他國家的海軍更能克服這種信息不對稱,從而能夠更好的為英王陛下服務,進而無敵於天下(這評語當得起)。以下各篇是根據DougAllen的“TheBritishNavyRules:MonitoringandIncompatibleIncentivesintheAgeofFightingSail”一文改寫的。
為啥說風帆戰艦時代海軍的經營存在極其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呢?請聽細細道來。其一,在大航海時代,戰艦是非常昂貴的,而且對保證海運航線至關重要。這麽重要的資產是如何經營的?總經理海軍部句話:去給俺封鎖敵人碼頭,去給俺抓Jack船長(加勒比海盜看過吧)去保護我們的商船,去給我幹掉敵艦。這命令如此抽象,而昂貴的戰艦隨隨便便的交給了經理人(艦長)。艦長相對於海軍部有極強的信息優勢在於,通訊慢間隔長,大部分海域未知,海圖殘缺不全,貿易風的知識還不完整,經緯定位未發展好,戰艦又是風帆推進,這樣,任務沒完成,人為災難,打了敗仗以及任何艦長該付責任的損失都可以歸咎於老天爺。基本上國有資產的流失就是艦長一張嘴了,海軍部無法查明。
其二,風帆時代大家都是夾著裹屍布上船的(病死的比戰死的比例還高),千裏冒險,保命求財。傻子都知道選風險小收益高的活幹,別說艦長們了。哪些活屬於這類呢?欺負基本無還手之力的敵國商船(商船夥計:切,幹我們算什麽英雄好漢?海軍將士:俺們不想做好漢,俺們要做大富翁!),或者上岸劫掠(記得倭寇吧)。哪些活是風險大收益低的呢?這還用說,打仗追海盜唄。
上麵就點出了海軍作戰中兩大信息不對稱問題:怯戰和私肥。這會在(四)裏重點介紹。那麽有什麽辦法能讓這幫怕死自私的家夥為大英帝國老老實實的效力呢?請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