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九龍秘籍

外篇 茅山故事2

今天修行,更新外篇一章

於是第三天觀內道眾又後建法壇,諷誦他經,上表蒼天,再次請求雷公幫助他們擔決觀內長期食用水之事.說來奇怪,’不久又雷電交加,大雨如注,雷公又為他們在先召池旁又劈一池,而此地之水不僅沒有一點異昧,而且甘甜爽口,四季不潤.從此三茅峰仁枯觀的道士們再也不要下山挑水了,為了感激雷公的鼎力相助,仁姑觀內的道士們便將這兩個水池稱名為雷劈池。

雷接碑的傳說

坐落於鬱岡峰市腳的乾元現,是茅山道教曆史上著名的五觀之一,極盛時現內殿宇層層,金碧輝煌,亭台樓閣,古樸典雅,鵝石鋪路,曲徑通幽,修竹茂盛,蒼翠欲滴,勁鬆參天,流彩斑斑,文物眾多,古跡遍布,香煙紙繞,鍾各不絕,他樂悠揚,香客如雲,俗人如織,仿佛仙山之中的一座神仙宮殿.但可惜的是在漫長的悠悠歲月裏,這座著名的道觀意因年久失修加之兵火焚燒日漸被毀,不過久經卻難的現內珍貴道教文物——香接碑,至今乃豎立在觀內新建的三清大殿前方,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香客遊人前來旅遊參觀.

關於這通雷接四名稱的由來,在茅山民間與道教之中還留傳著一個神奇的傳說故事。傳說很早報早以前,乾元觀旁住著一位招燒石灰謀生的人,一日閑暇之際,他人觀閑遊,當他看到觀內三清大殿前麵的一通石碑時,忽發奇想:如果現內那天沒有道土了,將這通石碑砸碎運去放在我的石灰窯中燒成石灰豈不省工省力嗎?一年秋季,乾元觀慘遭大火焚毀,居觀道上隻得四出募化銀兩與財物,這時隻見那位靠燒石灰謀生的人手拿大鐵錘,走進乾元觀內的那通古碑之前,然後高舉手中的大鐵錘向石碑砸去,睡落碑碎,於是他高高興興地將砸碎的所有石碑碎塊搬“運到自己的石灰窯中,連同其它燒製石灰的石料一起開始點窯燒灰,不料當地燒完這一賽石灰之後,開始出發之時,卻發現其它的石料都已燒製成石灰,而唯獨這通石碑砸碎的石塊沒有一塊燒成石灰,他想:這也許是火候還不到吧I不如將它。們留在賽中,等下一窯時再一起好好燒它一次,看它變不變!從此日傍晚,天氣忽然由晴變陰,片刻功夫空中陰雲密布,電閃雷鳴,大雨傾盆,約至天亮,雨止天晴;這位靠燒石灰謀生一的人走入石灰窯中一看,卻發現昨天留在窯中的所有石碑碎塊全都不翼而飛,驚恐之際舉頭上望又發現石灰窯頂被雷電劈開了幾個大窟儲,“莫非是有神靈保護,石碑又回到觀中去了。”他膽顫心驚、自言自語地說道。於是他跑人乾元現內一看,隻見那通石碑毅然豎立在原來的位置之上,走到碑跟前仔細一看才發現碑上留有幾條斷紋,“小人無知,今有冒犯,敬請天神饒恕,今後我定要保護神碑,護法神廟……”看完石碑的斷紋之後,他跪在地上一邊不停的磕頭,一邊位目驚驚地如此說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原來這是一通頗具靈氣與神聖的道教石碑,如果有人將它砸斷,它會晚上逐漸自動地接攏起來;,如果有人將它運到別處,它則能晚上又自動地移回原處.從此人們便將這通石碑稱名為香接碑,並對它尊敬起來;後來乾元觀不知道遭受了多少次兵火卻難?也不知道曾先後損壞了多少件道教文物?可這通雷接碑始終未受到任何破壞,一直豎立在乾元古觀之內,迎接著前來五湖四海的中外香客與遊人,為茅山及其乾無視增添了無限的神奇光彩。據說十年浩卻期間,連那些不可一世的造反派頭頭們也不敢動它一指頭,生怕遭到天神報應。

棋盤石的傳說

在茅山二茅峰巔德佑觀遺址的西南方不遠處,有塊平平整整,正如棋盤大小一般的天然石板,它就是茅山著名的一大天然石景,人稱棋盤石.

相傳古時茅山腳下有位樵夫一天上山打柴來此二茅峰上,他看見德佑觀西南不遠處的山岩上的一塊平方兩邊各坐著一位便發童顏的老者,一個老者穿紅衣,一個老者著綠衣,樵夫倍感心奇,於是便走上前去一看,原來倆老者正在專心致誌的在下棋,樵夫見狀便將自己的扁擔與繩索及柴刀在旁邊石岩之上,站在一旁不聲不響的觀看起來;一會兒,穿紅衣老者對樵夫說:“你母親來了!樵夫好向並未聽見,隻是聚經會神地看兩老者下棋;又過了一會兒,著綠衣老者對樵夫說:“你妻子來了!”樵夫聽罷忙回頭觀望,卻並沒有看見任何人來,於是他又回過頭來再現老者下棋,可是那裏還有什麽兩位老者,轉眼功夫兩位老者便無影無蹤了,樵夫這才忽然想起自己的砍柴之事,忙轉身去拿扁擔與繩索及柴刀,卻見扁擔已長成一棵參天巨樹,繩索亦變成藤蘿繞在樹幹與樹枝之上了,柴刀已不知消失到那裏去了;樵夫感到萬分的奇怪,走到那塊石邊一摸討兩老者坐過的地方覺得還有一些熱感。樵夫下山回到村中時,已無法尋找著自家的門戶,也不認識一個村中之人,詢問村中的人們,才聽到一位長者說:“我很小很小的時候聽村中的老者說:‘很久很久以前咱們村上有一樵夫進山打柴,後來一直沒有回來!”樵夫聽罷老者之言歎道:

山中方片刻,

世上幾百年;

紅塵有何戀?

不如去學他。

老者聽罷樵夫如此之語,忙問樵夫為何發此感慨,樵夫似聞非聞講不回答,隻是轉身飄然進人茅山之中,開始了他的隱居修煉、訪道學仙生涯。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將當年那兩位老者下棋的那塊平台之石稱名為“棋盤石”。

茅山菩薩照遠不照近的由來

在茅山地區的廣大民間,流傳著“茅山菩薩照遠不照近”的說法。茅山是赫赫有名的中國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那麽為什麽會流傳有“茅山菩薩”,並且還是“照遠不照近”這種說法呢?

昔時茅山神仙極為靈應,故而茅山之中的道教宮觀廟宇的香火也十分旺盛,待別是每年農曆臘月二十四至次年三月十八日的茅山香期廟會期間,茅山各個道教宮觀廟宇之內,四方善男信女蜂擁而至,萬頭攢動,人山人海,香煙繚繞,仙樂高揚,熱鬧非凡,盛況空前;更有許許多多信仰十分虔誠的信徒常常於每年除夕之前趕到茅山,登上大茅峰,進入九霄萬福宮內,待到大年初一與舊年交替的最後一瞬,便紛紛爭先恐後的湧向太元寶殿之中,去爭著向三茅祖師供上第一根信香,點亮第一柱蠟燭,磕上第一個禮頭,討個頭柱香,求得新一年運通財豐,事事如意,舉家平安,無災無難。

傳說過去蘇北淮陰有位大紳士,他從小便隨父母在每年的除夕之前趕到茅山大茅峰九霄萬福宮內,待除夕與初一更迭的時辰便與父母一起爭著走入大元寶殿,向三茅祖師燒根頭柱香,一年接著一年,年年如此,歲歲這樣,後來父母先後去世,他也長大成人,但他毅然要在每年的除夕之前趕到茅山大茅峰九霄萬福宮內,待除夕與初一更迭的時辰爭著向三茅祖師燒頭柱香,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他就這樣一直堅持了下來,可是有年月盡那天因為家中出現了很多實在難以脫身的事情。等他將這些事情處理之後已是夜幕降臨,他想這下可無法再前去茅山向三茅祖師爭燒頭香了!於是他就在自家的院中擺設了一個臨時香案,並供上了一些供果,準備在除夕與初一更迭的時辰燃蠟焚香,麵向茅山方向遙拜三茅祖師.心想:心到神知,心誠則靈嘛!三茅祖師定能諒解,決不會見怪吧!

剛入子時,他便淨洗雙手,畢恭畢敬的拿起一柱香來,可是當他正要打火之時,卻奇怪地看見自己手中之香已經慢慢地自然著了,於是他便走到香案跟前準備插入香案之上的香爐之內,可就在這時,他又看見左右蠟盒之上的那兩隻早已準備好的未點燃的大紅蠟燭也忽然同時亮了起來。見此神奇情景,他急忙跪倒在地,麵向茅山方向,一邊磕頭,一邊說道:“三茅祖師靈應,弟子我今年家中有事,實在無法脫身,故而沒有能前去茅山給你們老人家上供焚香,還請你們各位老人家多多諒解,千萬不要見怪,保佑我一家老少,一年吉祥,四季平安,福祿康寧,事事如願,今後我定要年年親來茅山,向你們上供焚香……”

這件神奇的事情後來傳到了社會上,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如此這般的傳了開來,於是就慢慢地形成了一句誰也不知道是誰什麽時候所說的話——“茅山菩薩照遠不照近”。

菩薩是佛教徒對修煉成佛者的尊稱,茅山是道教洞天福地,三茅祖師是茅山道教之尊神,茅山道教尊稱為“三茅真君”、“三茅祖師”、“三茅老爺”;但普通廣大善男信女從來分不清什麽道教、佛教,隻知道進廟就燒香,見神就磕頭,故而在民間自然地形成了這句“茅山菩薩照遠不照近”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