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師團用了半個月才攻下了嘉義,而攻陷太保,隻用了十個小時。
太保守軍的迅速崩潰,讓乃木希典隱隱生疑。
不過,近衛師團參謀處處長河野龍橋很快給出了解釋。河野龍橋報告稱,在攻陷的章軍堡壘中發現,敵軍丟棄了大量熱騰騰的饅頭和稀飯。
這說明,敵軍是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匆匆迎戰,日軍發起攻擊的時候,很多章軍士兵還在吃早飯,根本就沒有及時趕到一線陣地。
對於章軍的這種狀態,河野龍橋的解釋是,神尾光臣已經與周憲章達成了平分台灣的協議,隨即命日軍全線後撤,駐守太保的章軍官兵普遍認為,台灣戰事已經結束,所以,當日軍再次出現在太保的時候,太保防線的章軍毫無準備,被日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導致整個防線一觸即潰。
河野龍橋的解釋合情合理,這反過來,印證了神尾光臣的確與周憲章有協議!否則,章軍絕不會如此大意。
乃木希典再無懷疑,率軍直逼台南的最後一道防線——義竹。
乃木希典朝死夢想的台南,近在咫尺!
……
台南,赤崁樓。
建於公元十五世紀的赤崁樓,是荷蘭人建造的普羅民遮城中心,曾經是荷蘭殖民統治的象征,也是鄭氏王朝走向興盛的標誌,鄭氏統治台灣期間,台南成為東都明京,赤崁樓也成為台灣最高行政機構。
從康熙到道光,台南一直是台灣的首府。直到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後,由於台灣北部經濟迅速發展,台北才取代台南,成為台灣的政治文化中心。
如今,隨著台灣中北部地區落入日軍之手,台南再次成為台灣的首府,以黑旗軍為代表的台灣民主國的殘餘勢力,匯聚到了台南,赤崁樓上,一度升起了代表台灣民主國的黃虎旗。
不過,現在赤崁樓上飄揚的,卻是一麵狼旗。
章軍到達台南後,劉永福命人降下了黃虎旗。在他看來,台灣民主國隻是一個抵抗日軍的權宜之計,作為大清國的總兵官,他心眼裏不希望台灣獨立建國,但是,大清國對台灣的無情拋棄,尤其是張之洞的出爾反爾,傷透了劉永福的心。所以,在降下黃虎旗後,劉永福命人升起了章軍的軍旗,而不是大清國的龍旗。
安平一戰,台南軍民認可了章軍,狼旗比龍旗更有號召力!
赤崁樓,軍旗獵獵,軍容肅整,一萬多荷槍實彈的章軍官兵在樓下列隊,一個個方陣整齊肅穆,每一個方陣都是一個戰鬥單位,師、團、營、連,整齊劃一,方陣的右前方,站著指揮官,每一名指揮官手按佩劍,全體官兵精神抖擻,目視赤崁樓,數萬官兵的陣容,卻是鴉雀無聲,隻有飄揚在樓頂上的狼旗,在西風中呼啦啦招展。
在赤崁樓下列隊的,是章軍第一師、軍直屬旅和軍直屬炮兵旅,官兵合計一萬五千人,這是章軍的精華。
其中,吳佩孚第一師兵力八千,配備一個炮兵團,三個步兵團,這是周憲章起家的部隊,軍中元老大多數都是成歡戰鬥中收編的腳夫,一年的戰鬥洗禮,把這些腳夫變成了精兵和骨幹,他們的戰鬥意誌和戰術素養,大大超多了受過正規訓練的日軍士兵,如今,這些腳夫成了連長、營長,甚至有的當上了團長,以腳夫為基幹的第一師,是章軍精銳中的精銳。
軍直屬旅兵力六千,旅長為張勳,由原章軍第三團擴編而成,也是章軍的老部隊,在臨津江邊,賴傳武發動兵變,張勳保持“中立”,眼睜睜看著賴傳武吃掉了第二團,這件事成了第三團的汙點,張勳率部從臨汾趕到馬尾軍港後,見到老兄弟,心頭慚愧,羅鳴芳把第三團擴編成軍直屬旅,讓姚喜當了旅長,張勳當副旅長,張勳眼見姚喜坐在了他頭頂上,自治理虧,不敢鬧事,老老實實服從命令。
到了台灣後,姚喜不願意當旅長,非要繼續給周憲章當副官,羅鳴芳無奈,隻得同意。周憲章隨後命令羅鳴芳,讓張勳當直屬旅旅長,不管怎麽說,當初在胎裏峰,張勳率領這支部隊浴血奮戰,三分之二的官兵陣亡,奠定了安州大捷的基礎,就憑這一點,張勳功大於過。
命令傳來,張勳感動得熱淚盈眶,盡管,當初在朝鮮和他相同位置的吳佩孚、那哈五都當上了師長,但張勳明白,直屬旅的裝備和兵力,其實相當於一個師,而且,是軍直屬部隊,他這個旅長的含金量,一點也不比吳佩孚、那哈五差,這說明,周憲章不計前嫌,任然把他看成是老兄弟。而直屬旅的官兵們,也憋著一股勁,要在台灣好好幹一場,洗刷汙點!
軍直屬炮兵旅,是章軍直屬炮兵部隊擴編而成。在朝鮮的時候,章軍隻有十幾門大炮,炮彈少得可憐。而現在,章軍各師部隊均擁有了自己的炮兵部隊,最差的師也有一個炮兵營。而直屬炮兵旅更是鳥槍換炮,整個旅擁有八十門克虜伯野炮,五十門山炮和二十門加特林機關炮,編成五個炮兵營,並配屬兩個步兵營。旅長羅鳴芳原本就是炮兵出身,手裏有了這麽多大炮,正要大顯身手。
“立正!”赤崁樓上,發出一聲號令。
全體官兵挺胸抬頭。
高樓的平台上,出現了軍長周憲章高大的身軀。周憲章的身後,是劉永福等十幾位台灣臨時政府官員、章軍副軍長羅鳴芳、參謀長漢納根,以及吳佩孚、張勳等師旅長。
周憲章頭戴大簷帽,身著灰色呢子軍服,腳蹬皮靴,手握寶劍,向著樓下的章軍官兵,沉聲說道:
“在日本,有四個人號稱是日本軍隊的軍魂,這四個人,是日本現代軍隊的締造者,也是日本軍隊的精神領袖!因為他們,日軍創造了戰無不勝的神話!他們是甲午戰爭和乙未戰爭的鼓吹者和踐行者,可以說,沒有他們的鼓動,大清國與日本這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是打不起來的!他們分別是陸軍元帥山縣有朋,海軍大將樺山資紀,陸軍大將大山岩,陸軍大將乃木希典!”
遠處的海平麵上,湧起一陣如雷的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