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張萌桓收拾好行囊,等著盛宣懷一起啟程,那盛宣懷來到張萌桓住所,做出一副甘把青春獻台灣的高大上姿態來,表示不回去了。
張萌桓還以為盛宣懷昨天晚上的酒還沒醒,忙不迭給盛宣懷拿來熱毛巾,盛宣懷一把推開了張萌桓的熱毛巾,雙手握著張萌桓的手,語重心長信誓旦旦表示自己的酒早就醒了,經過一晚上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這才做出了平生最為重要的決定。盛宣懷請張萌桓回去轉告太後和皇上,他要為大清國開拓邊疆,為台灣的經濟建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台灣建設成大清國的海上長城!
張萌桓確認盛宣懷沒喝醉,不過,還是認為盛宣懷吃錯了藥。直到周憲章率台灣官吏士紳前來為他送行,張萌桓才反應過來,盛宣懷是真的不走了——他和周憲章站一起,站在了送行的隊伍中,向他揮手作別。
張萌桓疑竇叢生。盛宣懷在大陸家大業大,又是朝廷的寵臣,怎麽一夜之間,竟然心甘情願地留在了台灣這麽個荒蠻之地,給周憲章提鞋,莫非昨天晚上喝花酒的時候,被人在酒裏做了手腳?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可能就是,周憲章這家夥昨天晚上一定和盛宣懷達成了什麽秘密交易!
但不管怎麽說,盛宣懷的事,與張萌桓無關,張萌桓這次台灣之行,收獲頗豐,早已是功成名就,如今全身而退,張萌桓也懶得惹是生非,去探究什麽秘密交易。張萌桓知道,周憲章不是好惹的,沒事去惹他幹嘛。
周憲章派人,一路吹吹打打,把張萌桓送到基隆港,張萌桓登船回京向朝廷複命。
緊接著,周憲章請求朝廷任命盛宣懷為台朝開發大臣的奏章也到了北京。
周憲章在奏章中,詳細闡述了台灣和朝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台灣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是中國海上的重要屏障,朝鮮則是處在中國東北地區,是滿洲和重要門戶。大清國扼守住著兩個地區,就能夠極大地遏製來自海上的威脅。十九世紀,大清國的主要威脅,幾乎全部來在海上,周憲章的建議,切中時弊,正中朝廷的下懷。
為了把台灣和朝鮮建成大清國的前沿堡壘,軍事占領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對這兩個地區進行全麵開發建設,這樣才能牢牢控製住這兩個地區。以前,大清國對台灣和朝鮮的政策,是聽之任之,朝廷不願意在這兩個地區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在朝廷眼裏,台灣和朝鮮都是不值得開發的化外之地。而現在不同了,隨著現代工業的興起,這兩個地方原本就具備相當的資源基礎,如果大清國不開發,那麽,西洋列強就會插足,而西洋列強的勢力一旦進入這兩個地區,就會把這裏變成他們進攻中國的橋頭堡!
周憲章的奏章論據充分,朝廷也不得不承認,周憲章的看法是正確的。隻是,朝廷心有不甘的是,這兩個地區,全部都在周憲章的掌控之下,開發台灣和朝鮮,需要有投入,而這些投入,其實是進了周憲章的腰包。那等於朝廷拿錢,去資助自己的敵人!
所以,當朝廷看到,周憲章並沒有向朝廷要錢,隻是要一個人——盛宣懷,朝廷大大鬆了一口氣。馬上給出答複,一切按照周憲章的要求做——任命盛宣懷為台朝開發大臣,常駐台灣,同時,盛宣懷仍然兼任郵政大臣,負責全國的郵政事業。
如今,周憲章開發台灣和朝鮮的雄心勃勃的計劃,終於是萬事俱備。
從日本人手裏拿到了三億白銀的賠償款,這筆錢,是兩地開發的啟動資金。台灣向來不缺勞力,這是人力資源保障。日本人按照協議,向台灣輸送了兩千名技術工人和專家,並提供技術,這是技術保障。而盛宣懷則是兩地開發的總設計師和管理師,對兩地的實業布局進行總體規劃和管理,這是管理保障。
盛宣懷是被周憲章強留在台灣的,不過,這人還真能恪守職業道德。既然當上了台朝開發大臣,就盡心盡責,真心誠意地幫著周憲章,規劃台灣的工礦企業。
盛宣懷能在實業開發上做出巨大的成就,不僅僅是因為他具有現代實業頭腦,也是因為,搞實業,原本就是他的興奮點,這個人天生就是為實業活著的。台灣生活條件比起大陸差很遠,可是,當盛宣懷看到台灣蘊藏豐富的礦藏、四通八道的海路,他馬上就意識到,這是一個發展現代工業的寶地!盛宣懷心頭一陣激動,一頭鑽了進去,再也難以自拔。
煤炭、鋼鐵、鐵路、和遠洋海運是十九世紀工業體係的四駕馬車,煤炭是能源,鋼鐵是原材料,鐵路是串起能源與原材料的交通紐帶,而海運則能夠把產品運往世界各地,再把世界各地的原材料運回來。
台灣和朝鮮,兼具這四架馬車!
台灣北部,曆來就盛產煤炭,劉銘傳當政的時候,曾經開辦煤礦,但因為管理不善,更因為缺乏現代化的機械設備,煤礦經營不見起色,產量極低,反倒虧了不少錢。不過,台灣北部,尤其是基隆一帶的煤礦已經初具規模,現在,隻需要在這些煤礦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化的設備和管理,就可以擴大生產。
而朝鮮的煤炭資源尤為豐富,其東海岸的無煙煤、西海岸的煙煤蘊藏量巨大。樸永烈依靠法國人的投資,已經在溫泉一帶建設了三座現代化的煤礦,產煤量每天高達五千噸。
所以,盛宣懷按照能源為先、先易後難的原則,首先在台灣北部、朝鮮規劃了十座大型煤礦,利用日本人提供的白銀,從西方和日本購買了大批現代化采煤設備,對原有煤礦進行改造,同時,興建新的煤礦。
此後兩年中,台灣、朝鮮兩地煤炭工業迅猛發展,產量劇增。兩地燃煤不僅完全能夠供應本地工業、民用和軍事,而且遠銷到日本、俄國、東南亞。同時,為過往船隻提供燃煤,僅此一項,就為兩地獲得了數億的現銀收入。同時,煤礦大量招收采煤工人,為台灣和朝鮮民眾提供了十幾萬人的就業崗位,煤礦工人收入激增,相當於十幾萬個家庭收入激增。此外,圍繞煤炭工業興起的服務業也為周邊百姓帶來了巨大的收入。兩地民眾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煤炭工業初具規模後,盛宣懷隨即開始了鋼鐵工業建設。鋼鐵是工業體係的骨架,沒有鋼鐵,就沒有製造業,沒有製造業,工業就隻能是一個靠賣原材料出口賺錢的低級水平。要發展鋼鐵,需要鐵礦石,台灣的鐵礦蘊藏量較為貧瘠,雖然也有砂鐵礦,可以煉鐵,但不能煉鋼。然而,朝鮮的鐵礦蘊藏量確實極為豐富,位於鴨綠江邊的茂山鐵礦,是一個超級礦山,鐵礦石蘊藏量達三十億噸,可謂是取之不竭!
盛宣懷在朝鮮茂山和台灣西港各規劃了一個鋼鐵廠,引進西方鋼鐵技術,利用日本的技術工人,於1896年下半年正式動工,茂山鋼鐵廠就地取材,而西港鋼鐵廠則是依靠來自朝鮮的鐵礦石。一年後,兩座鋼鐵廠竣工投產,年產鋼鐵一百萬噸,隨後,產量逐年提升,到了戊戌年,兩地鋼鐵產量達到了三百萬噸,不僅完全可以滿足兩地的需要,而且,還出口到日本和東南亞,成為兩地又一個主要的外匯來源。
有了燃煤和鋼鐵,下一步,就是鐵路。劉銘傳當政的時候,曾經規劃個一個雄心勃勃的鐵路建設計劃。按照劉銘傳的計劃,將修建一條橫貫台灣全島的縱貫線,以台北為樞紐,向北通基隆,向南直達台南。然而,這個龐大的計劃,由於缺乏經費,也由於大清國朝廷的冷漠,花了六年時間,僅僅隻修建了台北到新竹99公裏,就停止了。這條99公裏的鐵路,化了一百萬兩銀子。
在周憲章的全力支持下,盛宣懷重新啟動了這個計劃,並且,把原先的規劃進一步延伸到了西港,與西港鋼鐵廠相連,號稱縱貫線。1896年8月,縱貫線破土動工,由於有大把銀子做後盾,鐵路修建極其順利,僅僅隻用了兩年時間,就全線貫通,縱貫線全線耗費白銀五千萬兩,這原本是一筆巨款,然而,周憲章手裏有的是錢,他不僅掌握著三億兩白銀的日本賠償款,而且,每年還有好幾億的煤炭和鋼鐵收入,五千萬兩銀子,小菜一碟了!
與此同時,從漢城到平壤的鐵路也破土動工,並在1987年年底竣工通車,朝鮮終於有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鐵路,那些常年行走在泥濘小道上的朝鮮百姓,第一次坐上了風馳電掣的火車,心中充滿了新奇感。
到了戊戌年,台灣和朝鮮的鐵路總長,超過了大清國所有鐵路的總和!到達了八百公裏,與日本鐵路擁有量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