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第二十七章 轉進

就在他們談論安南的問題時,一支龐大的船隊正順著洋流繞過了中南半島的底端,這裏是占城和真臘的分界點,再向前行,就是後世所說的暹羅灣,然而船隊的目標並不是那裏。

“轉舵,斜下七分,滿帆,打號子,叫他們跟上。”為首的一艘三桅千料大舟上,一個文人模樣的男子站在舵台上,頭也不回地吩咐道,他的眼睛貼在兩個圓筒上,神情專注地望著前方。

隨著他的指令,原本就撐滿桅杆的巨大硬帆被船工們拉拽著緩緩轉動,這個節奏和舵首的動作幾乎保持一致,這麽大的船身要想轉向,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然而在他們的操縱下,大船幾乎沒有出現大的傾斜,十分平穩地轉到了他指示的方向上。

對於這一切,楊行潛也不過是微微頜首而已,他雖然不是出自海邊,可是經過幾個月的適應,已經不怎麽暈船了,他腳下的這艘大舟來自於泉州的繳獲。原本是打算留給劉禹做為座舟的,因為後者目前用不上,所以他才以幕中首席的身份先借來一使,畢竟這一次的任務是劉禹親自安排地,事關機密除了他本人,目前不光是這條船上的上百號船工,就連身後的三百多隻瓊州水軍戰船都是茫然不知情。

之前給他的差事主要是購糧,中南半島的條件得天獨厚,就算後世也是全球有名的糧倉之一,產出的稻米猶其適合南華夏人民的口味。現在他們急需要軍糧,主意便隻能從這上麵去打,因為劉禹不可能為了這個去玩穿越,那樣就什麽也不用幹了,能在本地解決的,最好是這樣做,隻是購糧不過是眾多目地的其中之一罷了。

相對於海外的那些個大島來說,從中南半島一直到印度,都是熟地,什麽是熟地就是人類開發了很多年,不需要再去開荒同大自然做鬥爭的那種地方,比起福建路對麵的寶島都要優越,天然地就是種田之所,是真的種田,更不用說,其中一些地區,是華夏民族幾千年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也是真的。

因此,他才會將所有的海船都交到了他的手上,這時空的民船和兵船有什麽分別?基本上是沒有的,區別在於你是裝貨還是裝武器而已,數千隻的大船隊一齊出現一個國家的海岸線附近,對於他們的震懾力是可想而知的,用一個現代的例子來說就是: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複返了。

這就是劉禹想要達到的效果,至於說購糧,就算同人家說是真的,也要人家肯信才行啊。這還不是唯一的目地,大宋麵臨著史上最為嚴重的關頭,如果還有餘力宣示國威,無論對內對外都是充滿正能量的舉動,然而這件事才剛剛開始,楊行潛就不得不中斷下來,轉而去執行一項更為緊要的任務。

口頭上嘛,依然還是購糧,可是如果船上掛著“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司”的帥旗,意義就不一樣了,那就變成了催貢,在名義上這些沿岸的大小國家,都是大宋的藩屬,今年是新君初立之年,本就是納貢之時,隻不過不需要人家千裏迢迢飄洋過海去送了,自己派船來取,不是更為方便,至於貢品,隻要糧食。

師出有名,是華夏人最喜歡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為了讓手下這些人執行起來更有力度,劉禹費神研究了這麽久,才找出一條可信的理由來,至於其中還沒有別的原因,隻有天知道。

楊行潛就知道,這是他長到這麽大,心情最為舒暢的一天,帶著大軍以國使的身份,去海外之地耀武揚威,這不就是文人嘴裏最為推崇的天朝上國餘蔭嗎?哪怕現在國家已經處於危難邊緣,在心理上依舊沒有把這些半開化或是未開化的土著放在眼裏。

“你跟著蒲家做事有多久了?”舵首是個中年男子,身材不高,精瘦精瘦地,不過胳膊卻是虯筋凸起,一看就是孔武有力,他正在專心地掌著舵,猛然聽到新東家的問話,差一點就鬆了把子。

楊行潛的問題讓他一下子不知道如何作答,作為泉州城下的罪屬,他和那些普通船工又有所不同,基本上不會有消了罪行返鄉的一天,原本為了家小,也就認命了,沒曾想被劃到這條大舟上,因為操得一手好舵,竟然直接被提為了舵首,那可不是就成了官家人?倒讓他生出了一股希望。

“回先生的話,差不多十年了,小的一家都是船工,自祖輩起便為蒲氏做事,實不知他們包藏禍心,竟然想要作......”

“那是過去事了,你如今也算有反正之舉,隻要好好做,不愁沒有前途。”楊行潛見他跑了題,趕緊出口打斷:“你既然在蒲家做了十年,這條線應該不陌生吧。”

“先生說得是,小的隨蒲家管事跑過數回,這一帶都曾到過,原以為先生是要去暹羅,沒曾想徑直下去了,那讓小的鬥膽猜一猜,咱們可是要去三佛齊?”

“大致上說得不錯,那依你說,此去三佛齊的話,三天可到得?”見他熟識海路,楊行潛放下手裏的千裏鏡,走到了他的身邊。

“若是順著海岸走,隻怕不成。”舵首回憶了一下自己以往的跑船經曆,接著說道:“可是照先生所指的方向,這麽徑直過去,若是方向不差,加上順風,一路上沒有風暴的話,休說三日,兩日就足夠了。”

還是要天公作美啊,楊行潛點點頭,這與自己事先的預料相差不大,時間很緊,他不得不冒險一試,這條海路雖然直,可是通常都不會那麽走,沿岸慢一點遇上風暴還有個躲的地方,這條線上就難說了。

“那就讓老天來做決定吧,保持航向,全速前進。”

楊行潛微微一笑,負手看著前方高大的船頭在碧藍的海麵上忽上忽下,猶如長刀般披波斬浪,在他的身後,千舤競往,這是一支縱橫海上的無敵之軍,就如同橫掃大陸的元人一般,輕易碾碎一切敢於阻攔在前麵的事物。

沒有參與撫司討論的還有薑才和後到的馬暨等人,他不在的原因並不是為了城外大軍的操練,而是抽冷子跑了一趟月攔江,那裏有三千多匹沒有來得及轉運出去的廣馬,對於他這樣的嗜馬之人來說,不吝於奇珍異寶。

廣馬雖不大,可是如果挑選到合理的騎乘者,也並不是不能用,畢竟南方人的身高本就不占優勢,本地也好,瓊海也好都能找得出合適的人來,他的心思很簡單,哪怕就是找不出人來,當成備馬來用,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當然宋人還沒有可能奢侈到那種地步。

月攔江不是江,它是一處地名,位於邕水之側,鄰近橫州和賓州交界,上方是昆侖餘脈,山側水邊,便構成了一處水草豐盛的天然牧場,這處馬場地處內裏,如果邕州有事,可以很方便地轉移出去,因此才被馬成旺挑中做為臨時之用,沒曾想卻便宜了薑才。

他帶著百多個親兵,再加上馬場的牧者,趕著這三千多匹馬一路往回,速度自然是快不起來的,這麽一耽擱,正好碰上了從昆侖關返回來的馬暨那部人馬,兩人雖然素未謀麵,但是都知曉對方的名字。

“馬都管,這是你的兵?”薑才一眼就看出,這部兵馬比之邕州城下的那支援軍又有不同,倒像是被俘虜的漢軍一般,有一股不一樣的精氣神。

“是啊,其中一半是某所領的靜江府兵馬,餘者都是偏遠州府趕過來的,恰好在路上碰到了,便一塊同行,你這批馬,是馬成旺那廝的吧?”

既然遇上了,自然就要一路走,反正步卒和不在奔跑狀態的馬匹速度差不多,倒也不存在誰拖誰後腿的問題,兩個主將自然是並排而行,一路交換著各自的看法,語言間少不了試探之類。

見薑才對他的兵感興趣,馬暨也不以為意,一番介紹之後,才知道他是從蜀地調過來的,蜀中自從兩國交戰伊始,便幾乎沒有停過戰,而像是高達、夏貴這類的宿將都曾經做為援軍去同韃子拚殺過,馬暨同他兄長馬塹就是這樣子出的頭。

十七年前的那一次戰事,有鑒於廣西的空虛,馬暨便被調到了靜江府,同時調來的還有他所領的五千蜀兵,這部人馬的到來加強了廣西的防禦,然而卻沒有得到本路帥臣的首肯,因為加重了路內的負擔。

聽到他的感慨,薑才倒是生出了幾分羨慕,一個武將公然不買路臣的帳也就罷了,居然還能將人逼走,他要是有這份能耐,何至於嵯峨那麽久?不過感慨歸感慨,話是不會這麽說的。

“如此這戰事一開,兵馬倒是不少了,可是要形成戰力,非一朝一夕之事,不知道撫帥心裏是做何打算的。”上次見麵,劉禹很明確地向他說了一定會出兵,可是什麽時候卻沒說,知道薑才是對方的心腹,少不得要探探口風。

“依某看來,撫帥心中應有定計了,等到了邕州,便會有分曉,莫......”薑才其實也不知道,正打算解釋兩句,腰間的傳音筒突然間響了起來,在對方詫異的眼神中,他泰然自若地將其接通,才聽了一句話,臉色就凝重起來。

“撫帥已經決定了,即日進兵,橫山寨。”

聽到薑才的話,馬暨對於那個能說話的事物已經沒了興趣,因為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前麵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