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16+-

新書試閱14

第十三章

明誌望著鄧震瘦削文弱的身子若有所思。

當初聽鄧震說是新野人之時,明誌就懷疑他可能和新野的一個人物有關,此時聽鄧震說家中豢養了不少人、家訓不許習武等事,明誌差不多肯定了自己的猜想——鄧震必定是自己家鄉最有名的人——鄧禹——的子弟。

鄧禹是新野曆史上最有名的人,也是雲台二十八將之首。

雲台二十八將是對漢光武中興貢獻最大的二十八位將領。其中年齡最小、曆史評價最高、傳奇色彩最濃的兩位就是鄧禹和耿弇。兩人一文一武,一個被劉秀視作自己的子房,一個被劉秀視為自己的淮陰侯韓信,諸葛亮也常把兩人與張良、韓信並列而言。其中被比作武將韓信的是耿弇,被比作文臣子房的就是鄧禹。

耿弇比鄧禹小一歲,在二十八雲台將中年齡最小;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次圍點打援的戰例出自耿弇之手,‘有誌者事竟成’這句話就是光武帝劉秀對他的讚譽。雖然耿弇的軍事才能被視作和韓信比肩,但是他的命運卻比韓信好得多;劉秀常言:朕終不使耿弇為淮陰也!

遺憾的是,耿弇軍事才能太過出眾,而且為人果敢,極有膽識;讓非常自信的劉秀也有些忌憚,雖然不至於翻臉加害,卻不時予以壓製,天下大定之後,立時將其兵權拿回,封以列侯養老,封侯之時,耿弇年僅三十四歲。

相比耿弇,被稱作‘中興子房’的鄧禹無疑更有智慧,更懂得進退,所受的好處也更多。

光武帝劉秀鑒於西漢末年分封太多,天下財富土地盡皆落入王侯之手,民眾生活艱難,或淪為山賊土匪攪亂天下,或聯名上書“更受命”,督請王莽稱帝代漢等等時弊,稱帝之後特別注意安養生民,限製皇親國戚權力,減少分封。大將來歙、伏波將軍馬援就是因為與皇室沾親沒能入選二十八雲台將。

鄧禹審時度勢,早早傳下家訓,曉諭十三個兒子一人學一門手藝作為營生,不要輕易入朝為官為將;他做法很得光武帝賞識,賜四縣為鄧氏封地;這在當時是最大的分封。

鄧禹官至太傅,安安穩穩一直做到去世之時,逝世時,漢明帝親自送葬,逝世後三個兒子被封侯,子孫有數人迎娶公主,又有數女嫁到皇室;其中一個叫做鄧綏的孫女成了漢和帝的皇後,漢和帝死後,鄧綏以太後之身先後立殤帝、安帝二帝,開始了十六年的垂簾聽政生涯,將原本富貴無比的鄧氏推至鼎盛之極。值得一提的是,蔡倫紙就是因為鄧綏的重視才得以推廣應用開,不像兩百年前的西漢紙因為沒人推廣而最終斷絕,蔡倫也因此被鄧綏以宦官之身封侯。

鄧震就是鄧禹的嫡親長子,曆史上襲爵被漢明帝封為高密侯。

當然明誌不知道這些史料,他的曆史知識大多來自豫劇戲文和街頭老人閑談,野史謠傳零零碎碎沒有係統,以至於極有好感的二十八雲台將他也隻記住鄧禹、耿弇等寥寥幾個名字,哪裏記得鄧禹兒子們名字?

之所以認為鄧震可能和鄧禹有關係,明誌是從新野、鄧氏、家訓、下人這一連串線索推測的,至於是什麽關係不確定;鄧震不主動提說家世,他沒興趣打聽;盡管對新野鄧氏很有好感,明誌並沒準備與之交道過多,逍遙自在的平民和當朝第一家能有多大交集?

兩人順著新辟的小徑攀上石台,明誌踢了踢腿,然後擴胸、展臂,鬆展肢體,下腰、扳腿,活泛筋骨。見鄧震拎著鋼刀杵一旁笑眯眯地看戲,一副新鮮好奇的樣子。

明誌瞅見便淡淡地笑道:“無懼大哥你看,我平常都練這些,你願意試試嗎。”

鍛煉身手是件很枯燥的事,非得有大毅力、大狠心,以及強烈之極的願望才行;很多少年不是缺少毅力,就是缺乏狠心和強烈的願望;往往以好奇衝動開始,以半途而廢結束。

鄧震如果是位平民子弟,年齡比明誌小,也有依靠武藝出頭的強烈願望;明誌也許會成全,拉下麵子用棍棒嚴厲督促教訓;可對方不是,對方是年齡比他大的富貴子弟,衣食無憂,前途不愁,怎會甘心受鄉下少年的鞭打驅使?

是以,聽到‘賜教’二字。一開始明誌就沒準備當真。

鄧震茫然不知明誌心思,忍不住置疑道:“啊?就這樣練?有用嗎?”話音出口,他才意識到有些冒昧,連忙補救道:“哦,好,為兄試一試。”說完,一邊回想明誌適才的動作,一邊掛著滿身零件意欲效仿。

明誌見狀搖頭苦笑道:“無懼大哥還是把刀、箭、包袱解下來吧,會利落些。”

“也是——”

鄧震不好意思地笑笑,將包袱、箭囊、鋼刀一股腦丟在一邊,然後張開*雙腿,一腿半蹲,一腿斜伸,擺了一個極猥瑣的姿勢。

明誌勉強看出,鄧震是在效仿自己適才做的側弓步;隻是他伸出來的腿太含蓄,彎彎曲曲的向外點了點,淺嚐輒止,以至於看起來不像是側弓步,更像是入廁,頭腰還一下下地亂拱,似乎屁股沾了什麽,正吭哧吭哧地試圖擺脫。

“無懼大哥,你這是在幹嘛。”明誌忍不住動了無名,對方的動作讓他這個旁觀看都感覺無地自容。

鄧震毫不在意地笑道:“小誌。為兄不是在學你的動作嗎?嗬嗬。。。。。。”

“小弟是這般做得?”明誌黑著臉走過去,伸腳抵住鄧震左腳,猛然向外一勾道:“小弟的膝蓋好像不是彎的。”

“撲通——”

鄧震腳下虛浮無力,被這一勾勾得一屁股坐到地上。這讓他有些難為情,赫然說道:“原來腿需要繃直,為兄知道了。。。。。。是這樣嗎?”

說話當口,鄧震重新擺了個姿勢。這次比剛才有些進步,不像是入廁,隻是無論如何不能說是側弓步,他的左腿繃不直,膝蓋向前拱出老遠一截,像個怪模怪樣的瘸子。

明誌歎了口氣,伸腳勾住他的腳踝慢慢往外扯。隻是剛剛一扯,鄧震便呲牙咧嘴地吸溜冷氣,連聲叫道:“哎呀——痛。。。痛。。。痛。。。”

古代讀書人讀書時就隻讀書,沒有課間操,沒有體育課,若再沒有騎、射功課,筋骨勢必容易縮在一塊。家訓不能習武的鄧震便是這類典型,從沒伸展過的筋骨稍稍用力一扯便又酸又痛,難受之極。

明誌有心試探,毫不憐惜地用力勾扯;隻是不等把鄧震的左腿扯直,又是一聲撲通響,鄧震墩賴到地上,眼中透露著告饒的神色道:“小誌,為兄想學真刀真槍臨陣殺敵的手段,想學上次小誌一斧斃狼的殺法;這些。。。。。。。還是。。。。。。。”

瞅見鄧震的眼神,明誌徹底失望了,口氣不由得冷淡道:“無懼大哥,小弟既沒臨過陣,也沒殺過敵,哪有什麽可以指教的?大哥若是想學,隻能學這些。不過,隻要無懼大哥功夫到家,以後自然也能一斧斃狼。”

“是這樣啊。。。。。。”

鄧震有些失望,遲疑了一會兒,又有些不舍地問道:“照小誌這般練,需要多久為兄方可一斧斃狼?”

“兩。。。三。。。五年吧。。。。。。”

明誌來回斟酌,卻沒法給予肯定回答,自己之所以能有所成,是因為有為父母報仇的強烈願望支撐,人生的心境得以大變的緣故;對方顯然不會有這種心境的改變,怎麽可能保證必成呢。無奈地歎了口氣,他誠摯地說道:“無懼大哥。文武之道殊途同歸,其實大哥完全可以在文事上有所成,沒必要為武事分散精神。。。。。。”

不等明誌繼續說下去,鄧震便堅決地搖了搖頭,道:“小誌有所不知,文治武功因時而定,各有側重,眼下四海未定,六合未統,皇上最需要的是重定乾坤、揚威天下的虎賁猛士,而不是內治文臣。新野鄧氏深受皇恩,豈能落於人後。無論如何,為兄都要練就出一副好身手,為皇上衝陣殺敵。”

明誌霍然一愣,沒想到鄧震模樣怪誕,心誌卻如此堅毅,不由生出些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