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16+-

第二章重返鄴城

大晉永和七年二月二十。申末時分,新義軍借道華林苑,來到鄴城。

之所以耽擱了三天,不僅因為大雷雨阻擋,更主要的原因是,石青用了兩天時間和慕容恪討價還價,向他索要冉閔的遺體。

鑒於慕容鮮卑‘喜歡扣留各方使者’的傳統,石青不敢派親信人員前往出使,不得已之下,他親自帶了一隊精銳冒雨潛過滏陽河,趁夜捕捉了百十名燕軍為人質,通過俘虜和慕容恪討價還價。

石青的要求很簡單很客氣:請慕容恪將冉閔的遺體交換給大魏。

慕容恪若是同意,石青投桃報李,會把百十名燕軍俘虜遣返,隨即護送冉閔遺體回轉鄴城;慕容恪若不願意,魏軍上下將“不惜一切代價”與襄國石祗聯手,同燕軍玉石俱焚。隨著新義軍步卒的到來,兩萬多人馬齊集滏陽河東,虎視眈眈盯著對岸的燕軍,這個威脅決不容輕視,特別是在襄國石祗也對燕軍小心戒備之時。

慕容恪爽快地同意了石青的要求,將冉閔的遺體送到滏陽河東。

事實上,即便沒有石青的諸般威脅,慕容恪也多半會同意將冉閔遺體送歸大魏。因為,冉閔早已憑借武勇折服了慕容鮮卑。

曆史上,冉閔以八千悍民軍為主力,與慕容恪十餘萬精騎交戰,十戰十勝,最終雖因朱龍馬倒斃被擒,卻已徹底折服了鮮卑人。冉閔死後,慕容俊追贈他為悼武天王,主因並不是因為河北大旱和蝗災,而是恐懼敬畏,對上蒼鬼神以及冉閔這等不可思議之人的恐懼敬畏。

冉閔遺體送到滏陽河東,石青命令新義軍步卒回轉青兗,以待後命,自率萬餘騎兵,護送冉閔遺體冒雨南行,一路收攏了兩三千大魏潰兵,於二月二十午後抵近鄴城。

大隊人馬尚未出華林苑,隊伍前列的石青霍然發現,在通往鄴城的浮橋上,有四人並排而立正自向這邊翹首眺望。雙方相距裏許,麵目依稀可見,石青感覺四人甚是熟悉,‘像是’劉群、郎闓、蔣幹、劉茂。隻不過,四人相貌和記憶裏的印象又有些差異。

以世家子弟自居向來收拾清爽的劉茂不修邊幅,邋邋遢遢;往日神采飛揚的郎闓像個糟老頭子,滿頭蒼灰;從容儒雅的劉群失去了應有的風姿,黑乎乎的眼眶裏盡是焦灼;左將軍蔣幹柱槍而立,身子筆直挺拔,貌似極為堅定,石青的感覺卻怪怪的,總認為蔣幹全身的重量全賴長槍支撐,沒有長槍,也許他已倒下。

因為心憂,他們才成了如此模樣。他們是冉閔最忠誠的臣子。石青發出無聲地感歎。

曆史上,冉閔勢衰之際,劉群一直不離不棄,陣戰而死;劉茂、郎闓飲恨自盡,以身相殉冉閔;蔣幹在冉閔生後,獨力輔保冉智,支撐大魏朝廷,直至鄴城破關這才縋城而出,逃往南方大晉。

雙方越來越近,感受到對麵四人焦灼的目光,石青心頭一黯,低聲吩咐三娃子:“去!悄悄向全軍重申封口令,進鄴城後,不許任何人擅自議論襄國戰事,不許任何人提及皇上遺言,違者軍法處置。”

三娃子應聲而去。石青整理了一下心情,催馬衝上浮橋。

石帥。。。鎮南將軍。。。雲重。。。不同的稱呼響起,浮橋上四人顧不得禮儀,上前圍住黑雪,或抓住韁繩,或扯住馬鞍,齊聲問道:“皇上呢。。。怎麽沒回轉鄴城?”

石青雙唇緊閉,沉默著打量四人,稍傾,他聲音一抬,肅然喝道:“諸君乃大魏庭柱,或擔負鄴城防務重責,或身居朝廷中樞;逢此危難時刻,不在鄴城安撫民心,完善防禦,卻跑到這裏來,諸位不怕辜負皇上重托麽?”

郎闓、蔣幹四人一愕,個個擰緊了眉頭;沒想到石青不僅不為他們解惑,反而詰問責難。逢此非常時刻,他怎能以常理度之。

石青似乎沒將四人的表情放在眼中,麵色沉鬱如水,冷聲斥道:“殺胡複漢,重整河山,並非皇上一人之責;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諸君身為朝廷柱石,不知自身所係麽。。。。。。”

郎闓先前已有了不祥的預感,此時見石青罔顧左右就是不說及冉閔安危,哪還有不明白的。想透這些,他心頭募地一痛,忍不住厲聲慘號:“皇上!皇上!皇上啊——”

劉茂、蔣幹、劉群駭然之下,旋即反應過來,三人臉色刷地一下變得煞白,身子一搖一晃似乎再無力支撐了。

石青見狀,強忍住心頭哀傷,瞋目大喝:“住口!好個郎特進,汝對得起皇上厚望乎!這番作態意欲大魏滅國乎!”

這句指責著實不輕。石青話音出口,郎闓嚎哭聲嘎然止住,另外三人也暫時忘記悲哀,和郎闓一道呆望著石青。

石青厲聲大喝:“不錯!皇上確實遭遇不幸。那又如何!皇上乃高舉義幟之旗手,旗手倒下了,義幟仍在,殺胡複漢重整河山的大業仍在,大魏朝廷太子皇後仍在,中原黎庶士子健兒仍在。汝等欲將一切推諉於皇上麽?皇上英勇就義,汝等便欲自棄星散麽!瞧汝等頹廢模樣,還有一點男兒擔當麽?汝等意欲讓皇上九泉之下不得安寧乎!”

石青唇槍舌劍,毫不留情地砸向四人。

擂鼓需用重槌,這幾人除了蔣幹較為堅韌,另三人可謂脆弱之至,得知冉閔死訊難保不灰心喪氣自尋短見,為了保住這批大魏忠貞之士,石青隻好給他們一點刺激。當然,隻是語言刺激顯然不夠,為此石青將太子、皇後等冉閔身後事抬出來,讓他們有個生存的目標。

蔣幹果然最先有反應,石青一通言語過罷,他的注意便落到了朝政上,思酌著對劉群說:“皇上駕崩之事非同小可,鄴城人心不穩,此事一旦公布,朝廷隻怕立刻就會崩散。以蔣某之見,尚書台宜居中召集太子、董皇後、大將軍(董閏)、驃騎將軍(張溫)、侍中繆嵩先行商議對策,隨後在公布皇上駕崩之事。”

不知是有意還是疏忽,蔣幹沒有提到大魏朝廷其中的一位核心人物——衛將軍王泰。石青暗自點頭,這人反應敏銳,心思慎密,果然不凡,難怪能在鮮卑人圍攻下獨自支撐鄴城數月之久。

因為劉啟的緣故,劉群與石青的關係不像別人那般單純,他複雜地望了眼石青,這才回答蔣幹:“回城後,劉某會派人一一通稟,鎮南將軍、戍衛將軍安頓下來之後,請即刻進宮,向太子、皇後通告襄國之戰始末。”

石青點頭,眼光一掃,落到失魂落魄的郎闓、劉茂身上,說道:“石某許久未進鄴城,多有生疏之處,鬥膽邀請郎特進和劉大人相伴,以便隨時指點。。。來人,騰出兩匹坐騎服侍二位大人回城。”

不由分說,石青招來親衛將郎闓、劉茂架上坐騎,又命人在左右看護扶持。曆史上,在以身相殉冉閔的鄴城人士中,這兩人是死誌最堅,石青有些放心不下,找了個借口強行把兩人留在身邊。

隊伍繼續向前進發,來到鄴城後,劉群趕往皇宮,調遣尚書台吏員四處通傳,蔣幹陪著石青,將新義軍領到西苑駐紮。

此時的西苑包括鄴城倉到處都是空蕩蕩的,除了少量看護倉房的值守士卒,諾大一個西苑隻有一兩千從襄國逃回來的潰兵。

大魏鼎盛之時,鄴城約有二十餘萬人馬,北征襄國去了十三萬,留守鄴城的將近八萬,留守人馬之中,一萬悍民軍和兩萬禁軍由大將軍董閏統帶駐守皇城,當宿衛軍使喚;蔣幹本部兩萬人馬駐紮在戍衛軍營地,防禦外城七門;五千馬鐙新軍駐守城外太子東宮,以方便操練。驃騎將軍張溫本部兩萬人馬被打散,分別駐守城外華林苑、安陽驛、建安驛等地,以為鄴城外部屏障。就這樣,西苑——這個自曹魏以來就鼎鼎有名的大營便空了出來,幾近荒蕪。

進入西苑之後,天色暗了下來,石青讓祖鳳代為指揮士卒安營,自己則和孫威、蔣幹、郎闓、劉茂等人從西苑偏門而出走西華門進了皇城。

一進皇城便有兩名尚書台吏員迎上來,在前引領帶路。七轉八折走了一程,來到一座四麵石階鋪成的獨立殿堂前,殿內燈火通明,人影綽綽,顯然是有人先到了。

蔣幹向石青解釋道:“這是太子理事的太武殿。”

石青點點頭,邁步而上,隻越過四五級台階,便聽到殿內有女子嚶嚶的綴泣之聲,女聲掩映下,依稀還有一個壓抑的,猶帶童稚的抽泣聲。

這應該是董皇後和太子冉智了。。。。。。

石青腳下一頓,站在石階上理了理思緒,隨後再度向上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