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裝少主
字體:16+-

第一九四章 那些老房子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

“好吧,就算你錢多的沒處花,但是你想買,人家就一定肯賣嗎?來燕京這麽久了我也知道了你的太-子-黨招牌也並不一定能在這塊地方橫行霸道。所以,等下那些房地產老板過來之後,你打算怎麽做呢?威逼利誘、巧取豪奪什麽的也太沒格調點了吧。”嶽曉晨也就打擊,事實上在聽到王七步的計劃之後,他是並不看好這個狂想的。雖然眼前的這個家夥也是有過很多次狂想完成的記錄的。但是能夠完成卻不代表每一次都能夠完成,尤其是在這樣的多事之秋,尤其是是在這樣一個時候。他是知道別看王七步是笑的這樣燦爛,但卻是頂著巨大壓力的。一個強人人和很多強人的戰鬥,王七步或許能夠,但卻一定不會是像他表現的那樣輕鬆寫意的。

“倒也是可以理解成劫富濟,呃,貧的,魏逆你說呢?”沈青戈非常沒有底氣的說道。事實上本身就帶了明顯仇富情緒他在做任何一個選擇的都是都是帶有明顯的偏頗的。很多年前有個人說這就是階級觀念。其實倒也不是,隻能說人在在麵對物質生活高於自己的人時候的一種本能反應,有人管這個叫嫉妒。就連沈青戈自己也覺得事情就是這樣的。

“怎麽說呢?我覺得商人的層麵對於我們的阻礙並不是太大的。既然是商人,多給錢不就好了。王七步剛剛不也是在嚷嚷錢多的花不完嘛?分給那些商人些,也就當時促進了國家經濟了。增加GDP了。其實真正需要飛信的恰恰是那些屬於國家的基層單位和文化古跡。我相信在聽了王七步的計劃後,不管對方相不相信,但隻要王七步肯投錢,區裏的政府機關多半也是會認可的。政績嘛。最後也就剩下那些古跡了,王七步你不是真的打算全都拆了吧?”到底也是一個二世祖的魏逆站在一個相對技術流的角度說道。他老子的煤礦去年已經追加了上千萬元的安全投入,今年仍在追加投資。而就在去年的某天,這座煤礦便已經被國家樹立成了典型,甚至連央視也進行了正麵采訪報道。很明顯,就像王七步之前對他說的那樣一切都是值得的。

“劫富濟貧什麽的給自己的借口我真的試過,但是沒辦法說服自己。”王七步先是肯定了先前沈青戈的吐槽,事實上他也真的這樣想過。而後看著嶽曉晨和魏逆那邊就道“其實你們說的問題無非就是兩個方麵,一個是直接的商人層麵,一個是間接但卻更有挑戰的政府層麵。在商人層麵上,魏逆你還真是猜錯了。我的原則是給予普通業主更加的優惠的搬遷政策,但是對於那些公司,以及商人……哼,對不起,我也是商人。所以我是沒有打算要讓他們吃到肉,不,不說是葷腥了,我覺得能讓他們吃飽就已經是我的仁慈了。我要把從他們那節省下來的錢都放在對普通業主的賠償中。這樣做首先我良心能安,然後也就從根本上杜絕了我對傷害最大的群體事件的發生。民意安撫了,至於那幾個或許是無良的商人又能翻出多大風浪。想玩狠得,玩邪的,我相信你們一定也是有他們一定不是咱們對手的自信的。反正我是有。然後就是政府了,我仔細研究過了,這塊區域並沒有區級以上的機構的。甚至就連區政府和區人大都沒有,這樣事情就簡單多了。首先協商選擇建立幾個辦公樓,然後在附送高檔小區當家屬樓,我想隻要沒有人搗亂,那些部門的負責人也是會同意的。再說別忘了我們可是還有一個籌建辦公地點的大牌子。一般的風雨還打不到我們這來。最後就是古建築了,在我的圖紙中浙西當然是不拆的,隻有強烈的反差才能夠顯現個性以及吸引眼球。你們能夠想象一個全球最時尚的沙龍其實是建立在四合院裏麵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片地方並沒有國家級的文物建築。我們通過整體規劃收取租金再進行修葺,這本身就是一個絕好的計劃了。”對於這個問題,王七步說著,似乎也是變得越發興奮的“文化易變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僅僅存在於人的意識裏。而建築,知識,語言,和所有人工的東西不過是文化的產物罷了。文化作為一種工具和技術隻能由人類掌握(有學者認為動物也有文化)。所以,考古學無法直接挖掘出文化。那些文明古跡不過是文化模式的一種反映。人類創造,發展,鞏固自己文化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城市的建築。因為建築可以生動的表征文化,證明文化的存在(意識裏的文化是看不見的)。人們可以通過這種實體形像十分直接的感知和認同於自己的文化。而早期文明的出現也完全是基於城市的建立。正是由於文化的易於流失性,人類通過建造比人類壽命長很多的建築和地標來記載曾經發生過的文明與文化。這種記載文化的方式比文字具有更加生動的意義。因為人們可以在古建築的環境中體會,理解自己的文化內涵。文字的記載往往是抽象而具體的。但是建築卻可以盛載文化的靈魂。這是文字無法達到的。所以,古建築是一種文化精神的載體。比如,到聖地的朝聖者必須依賴於建築實體,而不是文字。猶太人去耶-路撒冷,佛教徒去寺廟都是典型的例子。因為這些地方是他們所尋求的靈魂,精神的所在地。把這些聖地毀了,人們就失去了感知靈魂的地方。人類的建築正是為自己提供了一個文化靈魂的棲身之地。毀了它,人們會從此失去自己的靈魂,從而感到不安,焦躁,疑慮,並喪失信心,自豪,甚至自己的理念和道德。所以。人類懂得文化的意義,視任何盛載自己文化的建築體為生命。他們深深知道,古典建築是銘刻自己曆史的豐碑和文化靈魂的殿堂。有了這些千年不朽的建築,文化就得以沉澱積累,萬古長存。甚至還可以用來抵禦外來文化的侵襲。於是,他們傾其所有,保護曆史遺跡中的一磚一瓦。看過老電影“鬼魂西行”的人都記得,老宅子會顯靈的。時間久了,曆史長了,故事多了,就會有靈魂存在於古建築的閣樓和牆磚裏。即使把它全部裝船遠行,隻要房子的主體在,靈魂將永遠附著其中。你走進這座古老的房子就會有心靈的感觸以及對它曆史的想象。如果按照原樣建造一座仿製的別墅,無論如何不會有這種感覺。這與古董的意義是一樣的。把老宅子毀了,或者把古董砸碎了,那個多年附於建築的“魂”也就飛走了。這就是為什麽贗品和仿製的東西沒有價值。美國文化機構曾經看上中華南方的一座老宅子。他們花費巨資把它連磚帶瓦全部運到美國。而且釘釘卯卯,在他鄉異土原封不變的建立起來。許多中國人不會理解,為什麽不建造一個仿製的。如果是在中國,這實在是無法思議的。於是乎,推倒老舊,仿製新宅,就在中國泛濫起來。相比於歐美,比如威尼斯,那裏由政府和國際文化組織撥款,一年四季從東到西,周而複始,永不休止,修複千年老宅。他們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保護附藏在這些古建築中意大利文化的靈魂。這個概念,我們為何不懂?值得主意的是,老宅和古跡有一定的區別。宅子一般是民居,規模較小,古跡大多包括那些宮殿,聖地,廟宇,教堂,墓地,古堡,城牆。在諸多世界名城中,對於文化的保護絕對不僅僅是針對於古跡,比如羅馬角鬥場和盧浮宮。更大規模的保護在於民居老宅。它們在每一個城市中心一片片連接有序,比鄰相望,構成都市的建築群體。更為重要的是它們仍然是城市民眾居住的主體建築。那裏的居民世世代代在此居住,並受到這些建築群在文化上的深刻影響。建築對於人們心理的影響已經有許多學術論文。比如當人們從四合院裏搬進高層公寓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心理和行為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也屬於一種文化的變化。中華建築界有人認為,中華古代建築沒有得到很好留傳的原因在於建築材料。因為中華曆史建築主要材料是人造磚和木材,而西洋建築則為自然岩石。由於前者易風化,而後者堅實,所以西洋建築遠遠比中國保留完好。這種說法,完全是為了自圓其說,毫無道理。古建築的保護完全依賴於人們的意識而不是材料。美國麻州老宅大多為磚木結構,但是由於注意長期維修與保護,兩百多年,至今完好。燕京的城門樓,牌摟,和城牆,絕對不是由於風化老化而成為危險建築,它們完全是人為拆除的。拆除之時,依然堅固完好,如果,完全可以挺立千載。那時候燕京老城,那座城樓,古樸悠然,青磚黃瓦,瀟灑自如,牆頭荒草,隨風漂擺,夕陽西下,鴿哨聲聲,至今令人難忘。誰說她材料不佳將會倒塌?沒有現代推土機,怎會一夜傾城?材料說法,一派胡言!中國學術界缺乏對古建築在理論上的認識。文物保護的目的僅僅限於它們由於稀有而具備的市場價值和國家從屬性。沒有從文化認同的角度來分析。記錄曆史,展示文化,載托靈魂,提供認同,增強自信,這就是古建築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沒有古建築,你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不是嗎,你現在回到燕京,已經感覺不到深厚的中國文化了。這和法國人回到巴黎的感覺完全不同。這些老房子就是人類文化信仰的廟宇和教堂。隻有在這些聖殿麵前,你才知道自己是誰。”

(果然是在水中求突破,在水中求創新啊!我自己都覺得這章比之前那章水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