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裝少主
字體:16+-

台灣民俗文化

幫助大家了解d文化~

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佢為鬼月,喺呢個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普喺普遍的意思,度喺廣度墮落三惡道的眾生早日離開,超登三善道,甚至超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享受大樂。所謂三惡道喺指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的眾生早日超脫。三善道喺指天道、人道、阿修羅道。 喺台灣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不管佛教定喺道教,到了呢天,都會舉行“普度”,希大家能夠以慈悲心來同情一切生靈的產命,唔好亂殺害,可以用香花、水果、素菜等嚟供奉祭祀普度,咁先至唔會辜負釋迦佛祖嘅慈悲心及目連嘅大孝心。否則,明明是普遍嘅救度生靈早日超生嘅善舉,變成了普殺嘅日子,咁唔喺好可悲嘅事咩?阿彌陀佛! 鬼的種類很多。在正-法念經所記載有三十六種之多,今介紹如下文: 1、食氣鬼——凡是身體虛弱,或病重的人,應有人守護,否則為此類乘機而入,吸取其氣,人就會死亡。 2、食法鬼——常於世人勸善之處,聞說善法,就會覺得不餓。 3、食水鬼——常在陰溝或水邊,以水為食。因此,幼小孩童,不宜在陰溝或水邊遊戲。 4、食血鬼——常在屠宰場,或殺雞殺鴨殺蛇等一切殺生之屠家,或牲畜肉類市場的黑暗處,以血為食,尤喜食人血。對於婦女的月經更感興趣,故婦女要特別注意,衛生巾要妥善處理,不可亂棄,免結鬼緣。 5、食吐鬼——喜歡與飲酒的人親近,崇其酩酊大醉,伺其嘔吐而飽食惡氣。 6、食糞鬼——經常潛於堆糞黑暗之處,食其糞氣。 7、食唾鬼——喜歡親近有吐痰習慣的人,每聞咳嗽聲及痰喘囗唾之聲,非常高興,伺其唾痰而食之。 8、食發鬼——喜食嬰兒胎發與此嬰兒結鬼緣。因此,每於男女嬰兒第一次剪胎發,不可因為方便隨意亂丟,應當妥為處理。成人之頭發,尤其是未婚女子的的秀發,此鬼最喜。打理頭發當於室內,並以火焚化,免為鬼食,結上不善鬼緣。 9、無食鬼——經常尋找不著自己所吸食之物,常會感到饑苦難受。 10、希鬼——專門希世人為惡,此種鬼的精神就會感到滿足。 11、食肉鬼——專門吃動物死臭的屍體傳染毒菌。因此,對於動物死屍,不可亂拋於垃圾桶或水溝、髒亂之處,以免鬼食。 12、食小兒鬼——此鬼吸其小兒之氣血,因此,小兒入晚即回家,出外必須與大人同行。 13、伺嬰兒便鬼——此鬼對嬰兒之便,甚覺香美,時常窺伺,希得食嬰便,與此嬰終身結緣。所以,為人父母者,必須將嬰便收拾於廁所內。 14、伺便鬼——專門吸人類之大便熱氣。因此,人類不宜在有露天便池及破露的廁所上大便,以免結此鬼緣。 15、食人精氣鬼——專門伺候有病苦的人,生命垂危時,吸取人之精氣。 16、火爐燒食鬼——伺於火爐食物,吸其食物氣味。 17、熾燃鬼——生前為人時,瞠心太重,死後入熾燃鬼類,經常感到烈火中燒之苦。 18、食香鬼——專門喜歡親近身上有塗抹各種香氣的女人,吸其香氣,喜崇婦女作邪惡 19、地下鬼——專門居住於地下洞穴或黑暗之處,尤其陰濕地方。久之漸生疫氣,不利於人類生活。 20、疾行鬼——於夜以身靠牆而橫行,足不著地,頃刻千裏。 21、護身餓鬼——其身體貌俱黑如鍋底。喜親近衰敗人家,常崇懶惰婦女,不為灶事,以便棲身於冷灶之內。 22、針口餓鬼——肚大喉細,口如針孔,遇飲食不能下咽,饑火中燒,痛苦不堪。 23、神通鬼——此為鬼中之精靈,專門假借人之靈氣,說神話,做鬼事,誘惑世人入迷崇邪,漸離人道,而行鬼道。 24、欲色鬼——此鬼常與好色之徒親近,崇人邪淫,而鬼得食淫汙之物,遇人懷孕,鬼緣投胎,生為人,男喜貪-淫,女則為妓,以淫亂人道。 25、住海渚鬼——此鬼常住海水中之小沙洲,伺機取其替代。 26、使執杖鬼——地獄中之一切鬼吏,專執目杖,對犯鬼執行刑罰。 27、住不淨巷陌鬼——凡是小巷陌弄,髒亂不淨、汙濁不堪,臭穢不能令人居住之處,是此類鬼所居之處。 28、住塚間食熱炭土鬼——多住墓地,尤喜居古墓。吸食地上土炭熱氣。 29、樹中住鬼——此鬼多居住木中或樹下,有時顯其靈異,使世人愚迷,而呼之曰樹神 30、住四交道鬼——此鬼喜住各處交通旁之陰暗或危險之處,專戲弄心中有惡之人,走失迷路及車禍。 31、曠野鬼——此鬼居於無人曠野之地,平原及山坡,森林山穀均有之。 32、食風鬼——常於夜間出來,吸納腥風而為食。 33、食火炭鬼——專火炭之氣而食。 34、食毒鬼——凡地上之各種毒氣,均喜吸其而食。今日世人多用瓦斯,應妥為處理。 35、羅刹鬼——此為惡鬼的總名,黑身朱發綠眼,極其凶惡。女性惡鬼的總稱為羅叉私常現為最美麗的婦女,為人不識其為惡鬼。 36、殺身餓鬼——此鬼多係自殺而生,專門尋找機會,助人愚迷而行各種自殺。 鬼道眾生,非常多,不止於上述三十六種。因其鬼界,所受之果報不同。

看唐代的中國,就去日本。那裏有唐代的建築和歌舞,甚至日本天皇登基也是按照唐代禮儀。要看明代的中國,就去韓國。那裏保存了明代的禮樂製度,據說曲阜孔廟曾派專人赴韓國學習中國早已失傳的“文廟祭禮樂”。要看民國時的中國,就去台灣。那裏保存著傳統的“仁義禮智信”和“溫良恭儉讓”。在大陸卻無法看到真正的傳統文化,大陸的文化,隻是一個“四不象”。

對於西方文明,中國大陸隻是吸收了淺層次的、表麵的物質文明,而不是精神文明。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大陸早已革了它的命,“棄之如敝屣”。這造就了一個結果:今天中國雖然在“硬件”上已經開始“超英趕美”,各種超級工程震驚外邦,而在精神上卻日益走向病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是人們的普遍感受。文-革對中國傳統的打擊的確是毀滅性的。很多人都清楚的記得,文-革時期兒女告發父母,學生告發老師,朋友告發朋友,鄰居告發鄰居,夫妻相互告發的悲慘情景。

60多年來,台灣與大陸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截然不同。1949年,兩岸分治。國學在大陸成了“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變成需要破除的對象,繼承了孔孟之道的人,也都變成應該被掃蕩的“牛-鬼蛇神”。台灣則剛好相反。國民黨一敗退到台灣,就開始清除日本殖民主義的影響,致力於全麵恢複中國傳統文化。當大陸進行“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蔣-介石卻在台灣發起了“中華文化複興運動”,並親自擔任總會長,全力推動文化複興。延續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的使命,曆史地落在了台灣。

台灣傳承了傳統文化的經典。1949年以來。台灣學校一直延續“國文”的稱謂,使用沿用幾千年的繁體字。在小學階段,台灣學校注重傳統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訓練,以國文、曆史和傳統文化課程為主。在高中階段,文科的必修課程有三種:《高中國文》、《國學概要》、《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前兩種是語文基礎知識,以及經史子集的基本介紹,《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則完全是“四書”內容。《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已在2008年被中國大陸引進出版,更名為《國學基本教材》。2010年9月7日,台灣教育主管部門又通過了新的“國文科新課程”綱要,進一步加強了民族文化經典內容所占的比重:高中三年文言文所占比重由原來的40%、45%、50%提升至45%-65%,篇數酌定30篇,文章皆出自《論語》、《孟子》、《莊子》、《墨子》、《韓非子》、《老子》、《詩經》、《春秋左氏傳》、《禮記》等經典,另外增補“國學常識”為選修課。

台灣的經典文化也造就了一批學術巨匠。杜維明、餘-英時、成中英、劉述先等人是公認的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們幾乎都出自台灣。杜維明為徐複觀、牟宗三的弟子,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餘-英時為遷居台灣的錢穆弟子;成中英和劉述先都畢業於台灣大學。台灣培養的國學巨子不止於此,還有:在大陸有廣泛影響的方東美的弟子傅佩榮,在兩岸推行“讀經運動”的牟宗三的弟子王財貴,著名老莊研究專家陳鼓應……。台灣的經典文化還孕育出了不少優秀的藝術作品。喜歡流行音樂的人可以在《東風破》、《菊花台》、《青花瓷》這些細膩淒婉的曲詞裏感受到古代詩詞之美。喜歡看電視劇的人可以在《新白娘子傳奇》裏發現古典夫婦情誼與宋代儒學、佛學精神的完美融合。喜歡舞蹈的人可以在林懷民那裏領悟到民族舞蹈的現代魅力。

台灣保持著傳統的倫理秩序。台灣的家庭關係很傳統。台灣的媳婦是小媳婦,伺候孩子、洗衣做飯是分內的職責,要是婆婆不高興、一瞪眼,媳婦還要賠不是;老人是台灣家庭裏的爺,兒女如果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到台灣旅遊的大陸人總會留下一個印象,那就是:台灣比中國更像禮儀之邦。首先,遊客會被台灣的地名吸引。如台北市區從北往南排列著幾條主幹道,路名依次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此外還有“四維”、“八德”之類出自“四書五經”的路名(“四維”出自《管子》:“國之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在宋代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近代則指孫中山等提出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隻有到了台灣,大陸遊客才能體會到什麽是中華民族提倡的“溫良恭儉讓”。在商店裏買東西,服務人員為你提供了服務,不待你說聲感謝,人家會主動說聲謝謝。在公交站台排隊等車,車上到站的人沒有下完之前,絕不會有人上車。上了車,車上有深藍色的“博愛座”,那是給老弱病殘孕準備的,年輕人總是寧願站著也不占用。在餐廳用餐,人們總是非常自覺地保持餐桌和周圍的清潔,桌上和地麵幾乎看不到用餐後的殘留物和紙屑。曾有大陸人這樣回憶自己在台灣購物的經曆:“台北尚未如香港那樣通用人民幣,營業員稍有遲疑,進去問過,歡天喜地回說可以,倒好像是她的麻煩,解決了,比我還要寬慰……禮貌、笑容、抱歉、連聲謝謝,都不在話下,辦各種瑣事,沒一次落空、尷尬、被拒絕。我本能預備遭遇粗暴的態度,冷漠的臉,僵硬荒謬的機製,窮凶極惡的生意經,還有,在零星小節上的不專業,不認真,權責不清,或心不在焉——那是我在北京隨時隨地的日常經驗”。台灣人親切善良,質樸,有禮貌。有的人會以為傳統的道德不能適應民主製度。兩者真的存在矛盾嗎?有一位台灣作家曾講到台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情節:電視機前,一對父子麵對兩位總統候選人為誰應當選爭論得麵紅耳赤,可是一到飯桌前,就“有酒食,先生饌”,立即恢複了傳統的禮讓孝悌。

台灣淳樸的民風和良好的道德風尚,應該歸功於其傳統教育。台灣道德教育的宗旨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繼承固有道德”。當年國民黨為台灣各級學校立下了“禮、義、廉、恥”的共同校訓,今天台灣的中小學教育更加重視修身養德。“小學開設《生活與倫理》課程,重點加強對小學生‘社交禮儀、生活起居、孝親敬長、善友樂群、待人接物、愛國’等方麵的教育。國民中學(初中)開設《國民與道德》課程,重點強化對初中生‘修己善群、立身處世、互助合作、濟人利物、民族意識、民主法製、國家尊嚴’等方麵的教育,意在‘弘揚中華優良文化’。高級中學則開設‘公民’課程,在‘學養、知能與價值觀念、健全品格、弘揚優良文化、培養法製精神、建設和樂社會’等方麵作為教育的重點”。可以說,“禮儀廉恥、溫良恭儉讓”已經成為台灣人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東西。

台灣繼承了傳統的宗教。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是儒釋道。佛教和道教也已經在大陸敗落,可是在台灣卻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台灣寺廟特別多,香火鼎盛。與大陸相比,其一大特點就是進廟不需要買門票,這使寺廟真正發揮了承載民眾信仰的功能。目前台灣信仰佛教的人口為550萬,占台灣總人口的24%,摻雜佛教信仰的人口占全島總人口的比例則高達80%。佛教在台灣主要有四大宗派:星雲法師創立的佛光山、聖嚴法師創立的法鼓山、證嚴法師創立的慈濟功德會、惟覺和尚創立的中台禪寺。台灣佛教的弘法手段非常現代化,他們不僅采用講經、講座、共修等傳統的方式;還有自己的出版社,出版書籍和音像製品。他們大多創辦有自己的網站,甚至自己的電視台。目前台灣共有五家佛教界的電視台,如佛光山的佛光衛視,慈濟的大愛電視台等。它們在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傳播佛法,或傳播與佛教有關的內容,民眾可以方便地聽聞佛法。台灣很多佛教宗派都辦有佛學院或研究所,目的是培養僧眾、研習佛法或服務社會,如星雲法師創辦佛光大學、曉雲法師創辦華梵大學、中國佛教會辦玄奘大學、星雲法師創壽山佛學院、如學法師創辦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證嚴法師則創辦了慈濟醫學院。台灣很多佛教宗派都開辦慈善事業。例如證嚴法師創辦了“慈濟基金會”。這是一個專門的慈善團體,自1966年創建以來,會員已達461萬之多,從慈善、醫療、文化、教育四個方麵為社會提供幫助。台灣也有很多人信仰道教。有的人每天早、晚都要到廟裏去焚香參拜。台灣的道教小廟遍布鄉村,大的城鎮還有不少規模宏偉的道教宮觀,例如台北市就有道教宮觀七十五座,其中霞海城隍廟、指南宮、行天宮等規模較大,前來參拜的善男信女也非常多。台灣人的信仰體係是混雜的。很多道觀裏供奉的是三教神佛,還包括地方神。實際上,道觀裏供奉最多的就是媽祖和關公。

兩岸同為炎黃子孫,對民族的忠誠卻顯示出天壤之別。民國給大陸留下了200萬知識分子,他們是信守“仁義禮智信”的民族精英。經曆了思想改造、反右、文化-大革命等運動之後,這批知識分子從整體上被消滅,從此作為傳統文化代表的“士階層”不複存在。炎、黃二帝被中華民族奉為始祖,他們同樣難逃厄運。文-革期間,“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焚骨揚灰”,黃帝陵號稱“天下第一陵”,亦被永久性的毀滅。1966年11月,中央文-革“紅人”戚本禹指使譚厚蘭掘開曲阜孔子陵墓,孔子遺骸和遺物慘遭遊街示眾,並被焚毀。有資料統計說,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共計毀壞石碑千餘塊,搗毀文物六千餘件,焚毀書籍十萬餘冊,砍伐古代鬆柏五千餘株,盜掘陵墓二千餘座。到底是誰背棄了自己的父母之邦?

不久前,中共第十七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顯然,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它表示,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慘遭荼毒60年之後,終於有了一點恢複的跡象。大陸說,台灣必須回到祖國的懷抱,那麽,大陸不應該重新回到中華民族的懷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