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怡良
西元的新年在當時的人們中沒什麽影響,既沒有放假,也沒有獎金,連加餐都沒有,朱雀軍還是如同往常一樣,訓練,再訓練。
在1月3日這一天,楚劍功正在校場上盯著大家訓練呢,中軍官樂楚明跑過來報告:怡良大人來了。
怡良?署理兩廣總督,廣東巡撫怡良?他來幹什麽?
從林則徐開始,到後來的琦善,包括廣州八旗將軍阿精阿,廣東的封疆大吏們,在楚劍功練兵期間基本就是不聞不問,每月照撥銀子養軍就是。
今天怡良可來得蹊蹺。楚劍功來不及細想,趕緊帶著陸達和樂楚明出外迎接。
怡良笑容可掬:“哎呀,我說劍功啊,聽說今天是洋人的新年啊。”
“是啊,今天是新年第三天。”
“喔,那我還弄錯了。無妨,將錯就錯,今天我請你們朱雀軍的武弁吃飯。”
啊!所謂武牟,就是低級武官了,因為低級武官都戴皮牟。怡良大人今天這麽好興致,要過個洋節?
“那些把總千總,都是粗人,不通禮儀,怕衝撞了院台。”要知道,清朝晚期重文輕武,比宋代不遑多讓。七品的文案可以殺掉四品遊擊,四品道台能把總兵脫褲子打板子。就說提督,武人做到頂就是這樣了,直屬於總督的武官,要受巡撫下麵的布政使的指揮。
怡良大人是滿人,也是翰林出身,這在滿人中也算不錯的啦。和文官們也有話說,如果現在他把廣東布衣文人們召集起來搞個詩會啥的,那是一點都不奇怪。
現在要和把總千總吃飯?
“劍功,我問你,現在朱雀軍有多少武牟啊?”
“回院台,都司一人,就是陸都司了。”楚劍功一指陸達,“守備一人,千總二十五,把總一百。”
“陸都司我是知道的,天子親軍出身,道光十九年的榜眼嘛。”怡良大人讚許的拍了怕陸達的肩膀。
“這樣吧,劍功,你去把把總千總都找來,我見見。”
“院台,現在正訓練呢,不宜打斷。”
“這樣啊,那我就跟你說吧,劍功,我今天要請你們朱雀軍所有的千總吃飯。”
啊!這也太過分了吧,怡良大人真是禮賢下士啊。
“那好,院台,我去安排,還在上次和琦善大人、林大人吃飯的士紳家可好?”看來巡撫大人已經打定了主意,楚劍功也隻好應承下來了。
下午的操練結束後,楚劍功安排好營中事宜,帶著陸達以下二十七人赴宴去了。
怡良為什麽要這麽做呢?楚劍功心裏猜了個大概:“收買軍心。”
朱雀軍現在是楚劍功的私軍這回事,怡良可能有所察覺了,其實以前林則徐、琦善甚至曾國藩,都可能看出點苗頭,不過事態不顯,他們沒有加以幹預而已。
怡良是個官場老油條,楚劍功的這點伎倆很難瞞過他去。雖然楚劍功野心未露,巡撫大人還不清楚他真正要幹什麽,但未雨綢繆是很正常的事情。
清代兵製,慣例是統領擇分統,分統選哨官。一省督撫,大概管得到提督、總兵、副將,而參將以下的各營統帶,督撫們是懶得管的。一鎮或者一協之內具體的職事安排,往往是鎮台協台撈油水的項目,督撫們絕不會在這兒問題上斷人財路。
這也反映到滿清的軍製上,最大的固定作戰單位是營,從兩千人的參將營到兩百人的守備營不等,數個營組成一協、一鎮、或者提督的提標。
作戰之時,提督可能轄製數個協或者鎮,但沒有權力把鎮下屬的營抽出來單獨指揮,例如江南提督下轄五鎮一協,但兩江總督所能向朝廷報告的人選不過一提督、五總兵、一副將,下麵的參將遊擊官銜雖有朝廷授予,但具體的安排就看總兵副將的了。
故而今天怡良請朱雀軍下麵的千總吃飯,實在是了不得的大事,算是破了常例了。
楚劍功想著,就和千總們到了那鄉紳的門口了,怡良的隨從和那鄉紳的管家在門口迎著。
眾人見了禮,便往莊子裏走,眼見到了一處大院,大鍋子支著,幹柴堆在一邊,豬已經殺好了,剖開用鐵鉤掛著。
楚劍功心裏那個緊張啊,一個勁的問自己:“怎麽辦?怎麽辦。怡良到時候要給手下封官許願怎麽辦?這些千總,都沒見過官麵,或者說,都還沒什麽覺悟。要是怡良許了,說不定就有人動心。”
這時就聽那怡良的隨從說:“各位老總就在這裏吃飯,楚道台,陸都司,請隨我到廳房去,院台在那裏等你們。”
噓!楚劍功暗地鬆了口氣,臉上不由自主的就笑開了:“那樣好,那樣好。”
那隨從以為是楚劍功為吃小灶高興,也沒在意,帶著他和陸達就往廳房去。
怡良啊怡良,你終究隻是個滿清的官員,脫不了習氣。如果你真的放下架子,和我這些千總把總一並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或者禮賢下士做到底,真的擺開宴席和這些千總們吃飯,我還沒什麽辦法攔著你往朱雀軍滲透。
席間,楚劍功很高興,和怡良很是喝了幾杯,怡良酒意一上來,就開始作詩,一連寫了好幾首。
院台大人寫詩了,楚劍功和陸達不得不陪著,陸達比較老實,不會寫,那就背吧。“南北驅馳報主情”,還比較應景。
楚劍功想了想,站起身來,詠道:“翠柏紅垣見葆祠,羔豚命祭複過之。兩言臣則師千古,百戰兵威震一時。道濟長城誰自壞,臨安一木幸猶支。故鄉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這是乾隆題嶽王墓的詩,他一開始念,怡良大人首先就站了起來,陸達不明就裏,也站了起來。三個人做恭謹狀,直到楚劍功把詩念完。
等念完了,楚劍功道:“學生別無它求,自以嶽武穆為表率,圖一個精忠報國。”
“好,好一個精忠報國。”怡良讚歎道,“楚主事,喝了這一杯。”
楚劍功吃了口小菜,心裏又寫了首打油詩,算正是心中所願所想:“孔孟新解震儒壇,狗血炮灰死不完,列強給錢又給槍,清廷送錢嫁女忙。”
1月4日後勤
第二天一大早,楚劍功就離開營房去找李穎修,說了怡良請客的事兒。
李穎修一皺眉:“危險哪!”
幸好怡良是個書生,雖然有了滲入朱雀軍的心思,可做得不好。但架不住真有會帶兵的強者,那還真是個麻煩。
就算沒有這種人,現在一道命令,調一個連出去,楚劍功有把握把這個連收回來麽?沒有,肯定被人吃得骨頭都不剩啊。
“把軍隊的供應收緊。”楚劍功說,目前也沒有什麽立竿見影的辦法,“健全軍隊的體係建設,槍支彈藥、醫藥糧食,都是全軍統一供應的,現在要加強一步,除了朱雀軍,任何外來渠道的東西都進不了營內。”
“後勤控製?”
“對,後勤控製。現在規模小,以後進一步擴大建製,各單位的後勤還是由軍部統一調遣。”
李穎修沉吟了一下,說:“我知道你的意思,但很難做,沒有合適的人。我是個商人,不是職業軍官。”
外行才談戰略,職業軍人講後勤。
換而言之,隻有職業軍官才能弄懂軍隊的後勤體係。
軍事後勤學,自火槍誕生以來慢慢發展,現在已經大致成型,涉及生產、分配、運輸、動員等多個環節。後勤體係一旦建成,那麽軍隊就隻適合在本方的支援下作戰,而難以適應其他的後勤供應,更遑論清廷那隨地就食的傳統。
但要找到專業的後勤組織軍官實在太難了,到目前為止,根本就無書可看。
拿破侖的戰術和戰略,吸引了大批的理論家、史學家和軍事家,經過他們的共同努力,得以證明二者都是以往軍事遺產自然發展的結果,甚至是必然的結果。
但拿破侖的戰爭活動中,有一個方麵至今仍被人認為與以往一切戰爭根本不同,那就是後勤。這個看法本身就足以說明,後勤問題的研究直到現在還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同樣,一支20萬人的大軍,每天要前進15英裏,究竟采取了哪些辦法才解決了給養供應問題,至今也沒有人作過深入的研究。
現在,就靠楚劍功和李穎修,能搭起足以控製軍隊,將外界誘惑隔絕在外的後勤體係嗎?
兩人叫來了傑肯斯凱和範中流一起商量。
範中流一聽“後勤”兩個字,很幹脆的擺擺手,說出兩個漢字:“不會。”
傑肯斯凱比較仔細,他提出了一係列問題:
對軍隊作戰行動起了限製作用的是哪些後勤因素?
作出了哪些安排來組織軍隊的運動,並使軍隊在運動中得到補給?
這些安排怎樣影響戰局的進程——是怎樣計劃的?執行時又怎麽樣?
如果安排失當,戰局的任務還能完成嗎?
“劍功同誌,穎修同誌,對於這些問題,不作含糊不清的推測,而盡可能用具體的數字和計算來回答。你們能做到嗎?”傑肯斯凱嚴肅的質問道。
看到傑肯斯凱列出這麽專業的問題,楚劍功燃起一份希望:“傑肯,原來你會啊,這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傑肯斯凱一咧嘴,說:“很遺憾,不會。我是革命家、軍事家,但不是後勤專家。”
楚劍功和李穎修回答不了這樣的問題。
這個問題隻好暫時押下,事業初創,缺乏各種各樣的人才是肯定的,楚劍功現在又往自己的腦子裏記了一筆:後勤專家。
“劍功同誌,其實不用煩惱,”傑肯斯凱說,“自從拿破侖戰爭以來,歐洲各國的軍隊都有了專門從事後勤調配的人員,隻要我們去歐洲尋找,應該不難找到。”
“可我並不想直接從歐洲軍隊裏挑人,歐洲顧問都是附帶政治條件的。”
楚劍功這句話是無意識的,而傑肯斯凱和範中流一下子都變了臉色。
“不是說你們,傑肯、範、我是說歐洲軍隊中那些人。”
“我明白,反正我是國際流亡人士,不算歐洲人。”傑肯斯凱克服掉自己的沮喪情緒,對楚劍功說,“但軍隊之外,這樣的人很難找。”
“傑肯,你有沒有同學什麽的,或者範,你有嗎?”
“沒有,和我關係好的人在曆次大起義中都死光了。”
“要說,來做生意的西洋商人,有這方麵的潛質,比如船隊出發,補充食物和淡水,利潤等等,隻是需要補充軍事知識。”範中流說。
楚劍功又看著李穎修:“你看,範說了,商人也可以,你就從了吧。”
“我可以學著做,把這個擔子先擔起來,但要盡快給我找替手。”李穎修決定試試,“傑肯,你就你的知識,或者判斷,甚至你聽說過的傳言,告訴我,西方是是怎麽做的?”
“啊,那可說來話長了。”傑肯斯凱開始賣關子,“從1560年到1660年的軍事革命期間說起吧!”
“等等,”楚劍功攔住了他,要了解火槍長矛方陣時代的補給方式,我找你幹什麽?
“傑肯,你直接說說拿破侖戰爭吧。”
“拿破侖戰爭過去沒多久,西方對此的總結還沒有完成。”
看到楚劍功有點不高興,傑肯斯凱又說:“其實歐洲的經驗不一定適合我們朱雀軍,我們是要在廣袤的國土上進行作戰,而不是在一個一個手工業城市之間穿梭。”
“你覺得我們應該向俄國人學習?”
“不、美國人,美國的西部戰爭。”
“傑肯,你提醒了我,美國人。我們不應該僅把目光放在歐洲。”
“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和美國人短期之內不會有太激烈的利益衝突,他們現在忙著消化西部呢。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國都騰不出手來。南方……”
李穎修正在說著,發現楚劍功正看著他,便下意識的停住了。
“你知道得真多,還會預言未來呢。”楚劍功帶有明顯的警告意味。
“南方怎麽了?”傑肯斯凱問。
“我說南美洲,也可以考慮。”李穎修說。
“南美洲?那的人不錯啊,既懂科學,又懂民主,還信天主教,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用不了多久,南美就會超過歐洲的。”楚劍功說。
“是啊,”範中流讚同的歎道,“鈞座,你和我們要努力了。”
“好了,話就說到這裏,現在重新開埠不久,注意美國過來的商船,各位船主,你這個通商洋務善後使都去見一見吧,李道台。”
1月8日自由藍血
李穎修很鄭重的穿戴起來。
作為大清正四品的道台,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頂。皇帝欽賜的白玉翎管,孔雀尾。藍色官服,胸前雲燕補子。
李穎修心下厭惡這幅行頭,卻不得不穿,今天,他要作為大清洋務通商善後使去“夷館”拜訪困頓於此的外夷商人們。
夷館和十三行所在地很近,都在廣州城的西麵,離李穎修的公館也不遠。李穎修帶著施策,騎著馬,一會兒就來到了夷館聚集的老中國街。
遠遠的,看見兩隊兵丁守在街口,懶洋洋的,三五成群的嘮嗑呢。
李穎修也不管他們,騎著馬往裏進,附近兩個兵丁並肩往路中間一站,往馬前一擋,一個守備說道:“奉林大人令,夷館交通隔絕,不得出入。”
“林大人不是已經走了嗎,難道綠營嚴格若此。”
李穎修一愣,這才想起來,自從1839年3月25,當時的禁煙欽差林則徐下令封鎖夷館,現在已經過去二十個月了,這條命令從來沒有撤消過,所以綠營每天都有兩隊兵丁來這裏站崗。
夷館被封鎖,按規定每天隻有兩桶清水,若幹粗糧。
但洋人們用上了行遍全球的大殺器——行賄。不但飲食可以通行,連貨物都暢通無阻,隻要你有銀子交上。
久而久之,這居然成了綠營的一項收入,在林大人離粵之後,綠營仍舊勤勉的派遣崗哨。
“大膽,”施策喝道,“此乃新任通商洋務善後使李穎修道台,林大人已經離粵,夷館事務由李道台統管,你們還不讓開?”
那守備猶猶豫豫的說:“沒見到林大人手諭,任何人不得出入。”
施策刷的把馬鞭拿了出來,一下子就抽了出去:“都給我讓開了,擋道者打死勿論。”
幾鞭子把眾兵丁抽的四散而逃,李穎修一催馬,和施策進了街道裏。
“兵丁們應該早知道封鎖解除,不然商館缺水斷糧,焉能撐到今天?”施策忿忿的說道。
“我記得1839年林大人驅逐英國貨船期間,有兩艘丹麥船,還有其他一些歐洲各國家的船,將英商的貨物販賣到廣州,往返於黃埔和澳門之間,再轉運茶葉等物品給英商,其中最毒的是美國船,有11艘掛美國國旗的貨船。”
“林大人扣留過美國貨船,鈞座還翻譯過《澳門月報》上一篇《美商何其辜焉》的報道給林大人呢。”
“截止1840年6月22日,戰爭開始前夕,林大人和義律兩方麵對這些中立國商人都采取默許的態度,他們是一種緩衝器。我們不也通過他們購買槍炮嗎。”
李穎修帶著施策,先後拜訪了幾家商館,不外向外國商人們昭示,等待這次戰爭過去,廣東將采用更靈活的外貿方式,請大家耐心等待。
現在,他們來到了美國船東羅素(Russel)公司的商館前。
“這家公司很厲害,他們幫英國人把貨運進港,每噸收費三十五元,印棉每包收費七元,幫十三行轉貨給英商,每船收一千元。去年6月22日,這家公司買通英船甘米力治號,運載了價值十五萬英鎊的貨物,騙過英軍的封鎖,進入廣州。”
“真有膽略啊。”
“正是,我們進去看看是什麽人物。”
這家美國商館對李穎修的到來稍稍有些意外,但還是有條不紊的接待了他。
李穎修沒叫他們磕頭,雙方很自然的握了手,開始寒暄。
李穎修注意到,在船東的側後方,坐著一個青年,緊靠椅背,雙手扶膝,一動不動。
“這個人受過軍事訓練。”李穎修心裏暗暗的想。
雙方的話題開始轉到去年羅素公司的那一段轉運傳奇。
“你們公司的計劃能力,執行能力,真的很厲害,就像軍隊一樣,您是個好經理。”
那船東笑了起來:“是啊,我這裏有一名美國陸軍的退役軍官嘛。”說著回手一指身後的青年。
那青年點頭致意。
“請問您的姓名?”
“肯尼夫-萊特,局長閣下。”
“你好,萊特先生,您這麽年輕,為什麽從軍隊退役了呢?”
“這是自由的命令。”
“自由的命令?有意思。”李穎修心想,“萊特先生,我隻聽說過自由意誌、自由的召喚,自由的命令我卻理解不了。”
“先生,您不是美國人,理解不了我們美國人的天命自由。”
天命自由……明白了
而在十九時期中期,美國本土正在興起一種新的人種社會學理論:天定命運。即美國在西部的擴張是上天的安排,即所謂的“天定命運”,而美國政府在兼並印第安地區過程中的所作所為都是替天行道的,完成自己的使命。
構成“天定命運說”的核心思想是央格魯—撒克遜種族的優越論,是當時美國政府及其大部分官員的思想,如後來的伊利諾伊洲眾議員約翰•溫特沃思在國會會議上發言說:人們“不相信上帝在保佑美國大陸的軍隊取得勝利的時候,不確定原來的13個洲享受自由,恰恰相反,他隻是把他們作為偉大的中心,文明、宗教和自由都得以從那裏擴散出來。一直擴散到整個大陸”
自由意識形態與天定命運相嫁接,便出現了天定自由,每個美國白人,都有向外傳播自由的天賦使命。
“所以,你就來到東方,傳播自由。”
“是的先生。”肯尼夫麵帶著自然地微笑,不亢不卑,溫和的說道。
“那你準備如何傳播你的自由呢?”
“傳播自由的途徑多種多樣,在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幫助你們,打敗英國人,由此,你們將感受到我的偉大人格,從而產生對自由的向往。”
“您的……偉大人格?”李穎修以為自己聽錯了。
“是的,來自西點軍校的藍血精英的偉大人格。”這樣矯揉造作的話,在肯尼夫說來,卻顯得樸實自然。仿佛中學生在說自己成績良好。
還真是自信哪!李穎修說道:“真是令人驚喜,萊特先生。”他把目光轉向了船東:“您身邊的這位年輕人很有意思,我能單獨和他談談嗎?”
“局長閣下,我與人談話的權利屬於我自己,羅素先生無權代我決定。”
“是的,道台大人,這個年輕人不是我的雇員,他隻是利用他的計劃能力換取船費和生活費,到東方來。”
“那好吧,萊特先生,明天,您有時間嗎?我和另一位局長想和您共進晚餐。”
“榮幸之至!,局長閣下。”
1月9日天命自由
第二天的下午,楚劍功和李穎修,帶著傑肯斯凱,與肯尼夫-萊特在珠江邊上的一家酒館碰頭,酒館的橫匾上提著三個字“素菜幫”。
“既然是請你吃飯,就讓你看看東方的特色——素菜。”
“好啊,好啊。”
四人入了店內,很隨意的挑了個臨江的座位坐下。廣東開埠已久,大多數人對洋人已經見怪不怪了。
小二湊上來,李穎修做主,點了些時令小菜,以一味魚肉饅頭做主食。
楚劍功對肯尼夫很感興趣,和他隨便聊著,說起了他的身世。
肯尼夫-萊特,父親參加過1812年的第二次美英戰爭,後來到了墨西哥,在納帕穀(當時屬於墨西哥)開墾葡萄園為生。
而小肯尼夫則在十七歲的時候,回到美國本土,經眾議員亞伯拉罕-林肯的推薦,考入西點軍校。西點的課程設置非常廣博,基礎課主要有數學、工程、英語、曆史,西點的畢業生如果不是一個軍人,也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工程師。
當時,西點軍校的校務總管是羅伯特-李上校,他和其他的教師們交給了肯尼夫嚴謹而紮實的軍事知識。他常常教導肯尼夫-萊特和他的同學們說:“美國因自由而生,你們無論將來身處何地,都要為自由而戰。”
肯尼夫-萊特1834年畢業以後,在西部參加了第七騎兵團,任後勤少尉,開始了他傳播天定命運的曆程。
肯尼夫-萊特並不像後來的著名的卡斯特那樣,騎著戰馬,揮舞著手槍,迎戰印第安人的羽箭。
萊特更多的時候,是坐在行軍帳篷裏,寫寫畫畫:多少步槍,多少子彈,收買這個部落需要多少物資,多少東西能引起幾個部落進行一次有效的火拚……。
第七騎兵團在萊特的規劃下,從來沒有出現過物資短缺,也從未出現過子彈比印第安人的人數少的情況。幾十年後,第七騎兵團的軍官們還在念叨:如果肯尼夫-萊特和我們在一起,卡斯特就會活著直到當上美國總統。
印第安人曾經試圖切斷萊特的補給線,他們知道,沒有子彈,美國人就是一堆爛肉。
但在萊特的精確計劃下,第七騎兵團的兵站就像一張大網上的網眼,無論印第安人襲擊哪一個兵站,這張大網都會顫動起來,第七騎兵團的主力隨之而來,以兵站為餌,騎兵為刀,將路易斯安那上的印第安部落切得一塌糊塗。
萊特並不喜歡“奮戰”這個詞,他所心儀的戰爭方式,是用物資換取人命。兵站,就是力量的源泉,隻要兵站在附近,第七騎兵團就像腳踏大地的巨人,百戰不殆。
小心的規劃,仔細的推演,源源不斷的物資從萊特的筆尖流進第七騎兵團,又散布到整個路易斯安那大草原上。
萊特,以這樣的方式,實踐著自己的理想:
“我不想說,死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我隻能說,好印第安人都死了。”
在他服役一年多以後,發生了一件插曲:
1835年德克薩斯“孤星共和國”宣布脫離墨西哥的統治,墨西哥當局大為惱怒,開始驅逐境內的美國移民。萊特的父親也失去了自己的葡萄園,回到美國本土。肯尼夫-萊特非常的憤怒,自由之光居然被驅逐了。他決心,總有一天要奪回加利福利亞,奪回自己的家園。
路易斯安那的印第安戰爭慢慢接近尾聲,美國開始向荒渺無人的西北方向擴張。
這時候,已經成為中尉的肯尼夫-萊特,給他在軍校的老師羅伯特-李將軍寫信,要求第七騎兵團進攻加利福利亞,給那裏的人民帶去自由。
美國是自由,美國是天定命運,這樣的念頭,在年輕的肯尼夫-萊特心中不斷反複催眠,他從不懷疑,自己所肩負的自由的天命。
但這個時期,美國的戰略方向在西北方,東南方的加利福利亞還沒有排上日程。第七騎兵團在駐地裏無所事事,自由散漫。
既然還沒到奪回加利福利亞的時候,北美大陸已經容不下肯尼夫-萊特那澎湃的雄心,他要跨出美洲,到未開發的地區去傳播天命自由。
服役數年的他經過種種手續,轉為預備役,而投靠在美國船東羅素手下,駛向了東方。
“很感人,”楚劍功夾起一撮菜心,“真是有理想的青年。”
“你昨天說,要幫助我們打敗英國人,為什麽呢?”李穎修問道。
“英國人自從1669年以來,就是扼殺自由的劊子手,英國人的每一次挫敗,都是自由的勝利。”
“那法國人,俄國人呢?”
“沙皇俄國是自由的敵人,這還用問嗎?法國人……這些軟骨公雞,革命的叛徒。”
看來,隻要不和美國發生直接衝突,肯尼夫-萊特還是安全的。
“對,軟骨公雞,革命的叛徒。”傑肯斯凱說。
“傑肯,你覺得讓萊特先生做我們的新同事怎麽樣?”
“我隻有一個問題。”傑肯斯凱說,“美國人現在正在拚命的奪取殖民地,他們要是跨過太平洋來打我們,肯尼夫,你站哪邊?”
“不,不會的,跨過太平洋,成本太高了,而且,北美大陸如此遼闊,我們的人口相對來說過於稀薄,我們沒有人力來清國殖民,不過……讓清國變得自由,我倒是很樂意。”
“好極了,喜歡中國菜嗎?”
“喜歡,素菜真好吃,這家飯館叫什麽?”
“素菜幫。”
“好啊,等我奪回了加利福利亞,我也要開一家中國飯館,就叫‘南加菜幫’。”
“太棒了,我們到時候都去,給不給我們打折?”傑肯斯凱說。
“你這樣的職業革命者還是不要來美國吧,美國已經不需要革命了。我們現在的矛盾,都靠投票解決。”
“傑肯,肯尼夫,你們最近要緊密合作,把朱雀軍條令寫出來。”楚劍功用英語說完,又用中文對李穎修說:“肯尼夫不管怎麽樣也是西點畢業的,不是傑肯這種野路子。”
“劍功同誌,什麽叫‘野路子’”傑肯斯凱居然聽懂了。
“就是說你長於實踐,擅長野戰,肯尼夫-萊特是坐辦公室的。”
1月11日三千衛門
三千衛門帶著他的弟子西鄉隆盛,遊蕩在廣州街頭。
“老師,我們還來廣州做什麽?”西鄉隆盛問道。
“沒想到清國居然打勝了啊,隆盛,你想得到麽?”
“戰鬥嘛,總有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但戰爭的結局卻不會改變,對吧,老師。”
“隆盛,你為什麽會有這樣的結論呢?”
“老師的心裏,已經有了定見吧。”西鄉隆盛恭敬的說。
接著,西鄉隆盛開始分析他這一路來的所見所聞。
“這一次,我們從京師到了洞庭湖畔,然後沿江東下,遊覽了兩江,然後南下閩浙,最後到了廣東。所謂兩湖兩廣兩河山,清國的精華地帶,我們已經見識了大半,若問弟子有什麽感想,弟子隻想說‘大好江山,淪於庸人之手’。剩下的西北和四川,我們雖然沒有去,但想來會比東南更加封閉和保守。”
西鄉隆盛抬起頭,看到三千衛門嘉許的目光,便勇敢說下去:“弟子從平常百姓的身上,看到了一種死氣。”
“死氣?”
“更準確的說,是麻木和呆滯。得過且過,但求苟安。”
“好!隆盛郎,你雖然隻有十三歲,卻已經知道了望氣之術的真諦。一國之氣數,首在百姓,次在士人,三者官僚,百姓滿臉死氣,那士人和官僚呢?”
“清國士人,則是滿臉迂氣,宋代以降,理學昌盛,明清兩代,猶成枷鎖。崖山之後無中國,豈是說人種衣冠?漢唐開拓萬裏的大氣,早被消磨殆盡。”
“隆盛郎,你這話,用來嘲笑清人,自然不錯,你若真信崖山之後無中國,便是自大了。”
“謝謝老師指教。”
“你接著說。”
“至於官僚……清廷之中,所謂能吏尚有不少,隻是理學掣肘於心內,天朝障目於海外,氣度心胸,是比不上我日本大名的。”
“我們的大名?”
“老師心裏知道吧。弟子所指的大名,不過南部長洲、薩摩諸藩,寥寥數人而已。不是德川幕府的老頭子們。”
日本兩百年來的鎖國政策,使日本天皇和幕府的共同意願,目的就是為了保護日本的等級製度不受侵犯。執掌國家大權的,都是一些出身名門望族的長者,他們掌權的時候,已經是風燭殘年,勃勃的野心已經熄滅,抱殘守缺,安度晚年是他們政治上也是生活上的基本態度。
德川幕府的統治下,日本日漸腐朽,不思進取。
比如,德川幕府逐步限製槍炮的製造,把全國兵器的產量從5000件減少到兩百件,幕府的沿海防衛部隊每七年才開一次炮,大炮多是1640年以前鑄造的古董。
“那楚劍功比起南部諸藩如何?”
“此人才具尚可,可他有這清國的大勢壓製,比不得我南部諸大名能夠拋開幕府,自行其是。如果我南部諸藩就此奮起,秀吉的遺願,指日可待。”
但日本自強、開國的呼聲一直未曾斷絕,南部諸藩經常閱讀一份荷蘭的小報,他們注意到英國在世界範圍內擴張殖民地,注意到美國革命和西部拓殖,注意到法國大革命,注意到歐洲的船隊在中國海岸遊弋,注意到華人被一步一步擠出東南亞。
南部諸藩們,對日本的未來憂心忡忡,而德川幕府的反應實在讓人失望,1769年,俄國船隻停泊在日本海港,德川幕府把炮台油漆了一遍,1791年美國船來了,德川幕府又給炮台刷了一遍油漆。
“秀吉的遺願?吞朝鮮而並中國,遷天皇於北京,設幕府於寧波,宰製天下。”
“老師心中,也時刻以此遺願自勉吧。”
“隆盛郎,你當為此努力啊。”
“在日本,為此努力的大名有好幾個吧。長洲藩被貶已經二百多年了,卻始終堅持著三項國策:實現諸藩之間的聯合;向夷人學習;奪取日本和夷人之間的緩衝地。”
“隆盛郎,你知道得真的不少。”
“這多虧了老師的教誨啊。”
“雖然長洲藩和薩摩藩都是主張革新的,但他們兩個藩之間卻互相敵對,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老師,弟子想起了屈原的一句詩‘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長洲藩和薩摩藩都是我們要依靠的力量,長洲有武士一萬餘人,薩摩藩有武士接近三萬人,他們兩藩不和,就會削弱我們的力量。”
“老師,兩藩的矛盾實際上是因為日本太小了。日本有那麽多傑出之士,卻隻能困頓與三島之地。中華地大物博,卻不得其主。如果南部諸藩進攻中華,不,清國,也許對雙方都是幸事吧。”
“隆盛郎,少年有理想是很好的事情,但不能操之過急。”
“是的,老師。”
“清國雖然腐朽,卻仍然是龐然大物,日本雖然有一些維新誌士,但整體的局麵並不比清國好上多少。南部諸藩的大敵,一是內鬥,二是江戶德川,三才是清國。”
“老師,西鄉在聽著呢。”
三千衛門突然說:“走累了,我們去吃東西。”這句話是漢語。
兩人來到一處酒樓,叫了個僻靜的座,點了些小菜,慢慢吃起來。
“離開日本這麽久了,還是想念家鄉的生魚片啊。”
“隆盛郎,想念家鄉是美好的情感,千萬不要遺落了。”
“是的,老師。”
“南部諸藩的聯合,對我們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
“老師早就深思熟慮了吧。”
“第一,是天皇。”
“京都裏的那尊偶像?統仁皇太子就要繼位了,他是個攘夷派,排斥西洋的東西,而讚成開國政策的萌釘宮親王癡仁卻被幽禁了。”
“隆盛,不管任何時候,對天皇一定要恭敬。”
“是的,老師。”
“天皇身邊有一個人,叫守隨信吉,他在海外住了很久,很了解西方的情勢。”
“啊,守隨先生我知道,是黑島家的家老的子侄吧,或者說,他就是黑島家的人。”
“你知道我的俗家本姓是黑島,我也不用瞞你,守隨確實是我們的人。”
“那真是太好了。”
“我們可以借用尊王這麵大旗,將南部諸藩團結起來。”
“老師,南部諸藩不會這麽好說話的吧。”
“這隻是奪取政治上的名義,我們第二步,就是將進攻清國的好處展示在他們麵前,用利益捆住他們。”
“老師,長洲藩好說,他們是秀吉的後人,進攻中原,本來就是他們的國策。但是薩摩藩呢,他們是一直希望像英國人一樣,製霸海洋的啊。”
“我有信心說服薩摩藩。欲征服海洋,必先強健國體,欲先強健國體,必先征服清國。”
“我明白了,這是老師常說的征夷策。”
“薩摩藩最喜歡模仿英人和荷蘭人,如果這次英人的入侵取得了勝利,薩摩藩也會動心的。我們就呆在這廣州,看看清國如何麵對英國人的入侵吧。”
1月15日柳葉飛
“全連以千總為軸心,扇麵旋轉,齊步走。”
“列連方陣,以把總為右標,向右看齊。”
“麵向敵方陣列,起步——衝擊。”
朱雀軍已將開始了連單位的陣列訓練,一波一波的人浪,在校場中湧動,伴隨著口哨聲,移山倒海。
楚劍功站在場邊,心潮澎湃,自己的軍隊,已經有了25個連的規模,這些,都是種子,總有一天,他們將成長為蒼天大樹。
樂楚明突然過來向他報告,李軍師來了。
“李穎修又來幹什麽?”楚劍功不及細想,去簽押房裏和他會麵。
“兄長,今天我是來請你去見一個人。”
“又見誰?前幾天見肯尼夫-萊特,吃飯,我掏錢,這次呢,又拉我做冤大頭?”
“這次這個人,挺有趣的。”
“女人?”
“真是淫者見淫。不要這麽下流嘛。這次是個道士。”
“道士有什麽好見的。怪力亂神之人,一律亂棍打出去。”
“這個道士不一樣,叫柳葉飛,是個假道士,自稱有屠龍之術,要獻給朱雀軍的楚軍門。”
“煽動我造反?不怕我拿他斬首示眾?”
“所以說有意思嘛。”
“有意思,去看看。”楚劍功打開簽押房的門,大叫:“樂楚明,備馬。”
兩人騎馬並行,去李穎修的公館。
“你沒把他帶到白雲山大營來見我,是不想讓他有機會走近朱雀軍吧。”
“是!這樣的人,總是個禍害。”
白雲山在廣州的東北方向,李公館所在的十三行在西邊,兩人跑馬好一陣,才到了李公館。
那柳葉飛正在李穎修的書房裏慢慢喝茶,一點也沒有等人的焦躁。
楚劍功一見到此人,雙方拱手見禮,柳葉飛倒是落落大方,全無拘謹。他三十許人,幹瘦如竹竿,穿一身寬大道袍,腰懸長劍,飄飄然仿若可以乘風而去,胸前三尺長髯,一幅得道高人的樣子。
“屠龍之術?”楚劍功直入主題。
“我觀察了許久,楚大人乃是我久候屠龍之人。”
“謀反?你不怕我殺了你。”
“我自信觀人無錯,不然不會找李道台。”
“真是瘋言。”
“大人且聽我說,我有一計,可擾亂這滿韃的江山,大人手握強軍,自然有機可乘。”
楚劍功和李穎修都不說話。
柳葉飛把隨身帶的神幡取了出來,問道:“兩位大人可認得這個物事。”
“蓮花?”楚劍功警覺了起來,“你是白蓮還是聞香?或者是青教?”
“都不是。”
“對,你不是。”李穎修沉靜的說:“白蓮教徒不會把蓮花隨意的稱作‘物事’,而不用敬語。”
“李道台看得準,我信隨和。”
“隨和?”
“別人願意信什麽,我便由他信什麽,老君、菩提、天主、耶穌、安拉。我都信。”
“都信的,是神棍。”楚劍功一點不客氣。
“沒有神棍,又怎麽會有神仙。”
“我不是佛門中人,不打機鋒。你到底想幹什麽,以白蓮為號召起事?”
“差不多吧。道光六年西北有張格爾之亂,過去才十多年,九年前有白蓮在河南起事,廈門有小刀會,廣西雲南有土司邪神,海外還有洋教虎視眈眈。這大清可謂千瘡百孔。所謂一夫倡亂天下應,其時不遠。”
這柳葉飛說的,倒也是實情。清代自嘉慶以來,民亂幾乎就沒停過。嘉慶元年(1796),湖北四川鬧白蓮,綿延陝西河南,從者二十餘萬,號百萬,八旗綠營皆不堪用,嘉慶帝不得不下旨,準地方自辦團練,從此鄉裏遍設私軍。曆時九年,動用綠營十餘萬,團練七十萬,耗官銀兩億兩,才把白蓮鎮壓下去。
而從嘉慶七年(1802),又有東南水匪之亂,席卷浙江、福建、廣東三省,又延續八年,直至嘉慶十四年(1809)底,匪首蔡牽沉船被殺,方才平定。
此後不久,便有河北天理會之亂。道光帝登基,又遇張格爾之亂和河南白蓮教之亂,福建前幾年又起回亂。在浙東戰役中的提督餘步雲,就是為了平定福建回亂,而由甘陝綠營轉到福建任提督的。
“你打算如何倡亂呢?靠遊說朱雀軍嗎?”
“大人,您看。”柳葉飛翻出來一份小冊子。
楚劍功接過來一看,失態的一拍大腿,“好家夥。”原來是本《神經》
柳葉飛遞上來的,乃是一份教義,大意是說,天上有個天帝,這天帝化身千萬,成為了各種宗教和迷信中的大神,現在呢,這天帝看不得地麵的亂象紛爭,要生個兒子下凡,做天下的總教主,來拯救世人。
“這總教主……”楚劍功抬頭看看李穎修,李穎修很辛苦的忍住笑,把頭別了過去。
“大人,你別笑,在你們看來,自然荒謬不經,可在那些愚夫愚婦看來,可靈得很呐。”
楚劍功繼續翻著這小冊子,後麵是這總教的推廣手段,簡而言之,“拉羊”。
天主教把信徒稱作羔羊,這裏借用了這個概念。拉羊,就是直接搶別家的信徒。
由於這總教主自稱天帝之子,而世界各種宗教的主神都是天帝化身的,所以這總教主便可以是所有宗教的神使啦。
遇道教他是傳法真人,遇佛教他是金剛,逢白蓮,那就看當地人信什麽了,孫大聖也可,哪吒三太子亦可。遇到天主和安拉的信徒他便是耶家老三了,神使總教主化身也是千萬。
“拉羊,很厲害啊。”楚劍功讚了一句。
這《神經》的第三部分,便是傳統煽動民變的口號和手段。
“寫得好。”
柳葉飛見到楚劍功稱讚,便以為他應允了,趁熱打鐵的說道:“這總教還沒有教名,請總教主您賜名。”這就讓楚劍功當上總教主了。
“當這總教主有什麽好處?你大可自己做,何必找我?”
“我望朱雀軍有浙東、虎門大捷,有王師氣象,特來從龍。我不要你們朱雀軍一杆洋槍,隻要借你們的威勢傳教。”
“瘋子!”李穎修突然開口了,“來啊,給我亂棍打出去。”
柳葉飛還待再說,施策已經進來了,拎起柳葉飛的衣襟,把他拖了出去。
柳葉飛一直大叫:“楚大人,您可不能猶豫,錯了時機。”
李穎修突然心中一動,他說道:“等等!”
柳葉飛連爬帶滾的回來,站直了身體,又擺出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大人可是想清楚了?”
楚劍功也有些疑惑,看了看李穎修。
李穎修說道:“我們把你趕出去,你要去哪裏?”
“天下這麽大,何處去不得。”柳葉飛以為李穎修在玩欲擒故縱的把戲,便故作瀟灑。
“我倒有個想法,你不如去廣西。”
“廣西?”楚劍功扭頭看了一眼李穎修,“真是沒安好心哪。”
“廣西?”柳葉飛問道,“大人在廣西有什麽布置呢?”
“你不如算上一卦。”
“大人不用譏諷我。請明言。”
“天機不可泄露。”李穎修故作神秘的一笑,“你如去廣西,到時候自然知曉。”
“既然如此,在下告辭了。”柳葉飛草草做了個禮,掉頭而去。
“不殺了他麽?”楚劍功問。
“這等神棍,殺掉一個,又會出來另一個,何必廢刀。”
“晚清神棍……哼哼。難說啊,晚清的局勢勢若幹柴,這神棍再煽風點火,乘勢而起,也說不定。”
“所以殺了他,自然有別的神棍作亂。”
“我看,我們還是找個人盯著他比較好。”
“叫張興培找個可靠的江湖人物,看著他。”
1月20日兵棋
楚劍功讓張興培找人盯著柳葉飛那個神棍,張興培的第一反應是:“鈞座放心,我找天地會的人來辦,絕對靠得住。”
又是會黨。楚劍功心裏擰了一下,麵上不動聲色:“不要大張旗鼓,也不要通過幫會,以你的私人交情,悄悄的找人來辦。”
“是!”張興培答應了,卻不離開。
“有什麽事?”
“沒什麽,鈞座。我隻是想,為什麽我們不把江湖抓在手中?這柳葉飛一來,倒提醒了我。如果我們能收服天地會百萬會眾,那將得一大助。隻要鈞座點頭,廣東地麵上的天地會、紅錢會、香教,還有各個武林門派,我都可以聯絡。廣東以外的,我也有路子走通。”
張興培頓了一頓:“漕幫、揚子幫、排幫,鈞座自己已經搭上線了,隻要再下些功夫,南方水係,盡為我有。”
“興培?你真的覺得會黨靠得住?”
“我知道鈞座往日對會黨的看法。不錯,會黨的確是一盤散沙,也不是真心反清,但三百年來,會黨總有其傳承,這樣的力量,我們可以借用。”
“會黨中的人我們可以用。但隻是找個人,決不和會黨這個整體打交道,我決不允許會黨作為一派勢力和我們合作。”
楚劍功盯著張興培,“興培,你記住。對江湖人物,可以把他們一個一個納入我們的體係,但絕不允許幫派在朱雀軍中自成體係。這是我最後一次重申,你以後不要再和我提這樣的建議。”
“是!鈞座,我會注意。”張興培有些心不在焉。
“你可以先找幾個江湖人物用著,有時間我也見見他們,至於怎麽把他們納入我們的體係,我們再來合計,興培,對那個神棍盯緊了,這樣的人,很麻煩。”
過了幾天,張興培來報,柳葉飛已經離開了廣州,他已經安排人手,跟了下去。
張興培報完,準備離開,楚劍功說道:“你不要走,今天有一次圖上演習,你也來看看,學學正規的指揮方法。”
兩人到了白虎堂,李穎修、傑肯斯凱和肯尼夫-萊特都等在這裏。
屋子中央的大長桌上,已經鋪上了一副廣州地圖,上麵用綠色的線畫成了圍棋棋盤的樣子。
“我們目前沒有沙盤,而虎門的範圍很小,也沒有製作沙盤的必要。”楚劍功說著,然後給張興培介紹什麽是沙盤。
這次圖上演習,是傑肯斯凱對肯尼夫-萊特。傑肯斯凱手上有二十五枚黑棋,代表朱雀軍的二十五個連,另外有些綠色的小紙片,代表廣東綠營和水師。
肯尼夫-萊特使用了100枚白棋,每枚棋子代表英軍的一個連(60人),大約20隻紙船代表英軍的艦隊。這是幾個人都同意的英軍一次在虎門能展開的最大兵力:六千人,二十艘左右的戰艦。
作戰想定是,虎門炮台不再可持,全部被英國艦隊擊毀。英軍沿著珠江水道北進,強攻廣州城。
英軍沿著廣州內水道上溯,越過四方、烏湧諸炮台和黃埔島、河南島,直逼廣州西麵的十三行所在。
肯尼夫-萊特把10枚白棋慢慢的排列在廣州主城的西南側,說道:“我這裏,英軍的一個營,接近七百人,這個步兵營的後方,是停泊在內河中的英軍艦隊。”
“既然是廣州內河,那就隻有火輪可以開進來,火輪上隻有12磅小炮。”
“12磅炮已經夠了,何況英軍步兵還有自己的炮兵連。”肯尼夫-萊特解釋說。
“那你的戰役目的是什麽?奪回夷館地區的控製權?”
“不、直接控製廣州,以廣州為籌碼展開談判。”
傑肯斯凱把一些綠色的紙片沿著廣州主城西側的城牆排列。他說:“虎門炮台已經被摧毀了,虎門炮台上,便於機動的60門騎兵炮,4門六磅炮和4門12磅炮,我們假定一半撤退了下來,你同意嗎?”
肯尼夫-萊特點點頭。
傑肯斯凱說:“這些炮兵,我沿著城牆布置,並設立了簡易的沙包掩體,在火炮的數量和陣地條件上,我並不吃虧。”
肯尼夫把自己手中的白棋又放出10枚,部署在廣州主城的西城門正麵:“我再用一個營,正麵進攻。”
“一個營對一個營,正麵防守,我有地利。”傑肯斯凱把黑棋一顆一顆的放到地圖上,啪啪作響。
“你沒有炮兵了。”肯尼夫笑了,“朱雀軍到現在為止,仍舊是單純的步兵部隊。你沒法壓製我的火炮,我將輕易的打開城門。甚至轟塌城牆。”
肯尼夫將白棋慢慢推進城裏去:“我進攻了,在火炮的掩護下。”
退卻,傑肯斯凱隻有退卻。
“要展開巷戰嗎?”楚劍功插嘴了。
傑肯斯凱笑了起來:“是的,劍功同誌,我們將修建可愛的街壘,法國的街壘,和巴黎一樣的街壘。勇敢的廣州市民們,自發組成自衛隊,高唱著《馬賽曲》,哦,不,清國的國歌是什麽?”
還沒等楚劍功回答,肯尼夫搶著說道:
“那將是一場混戰。法國人總喜歡修街壘,但不代表他們習慣混戰,而且,清國市民的素養,隻怕也無法組建市民自衛隊。”
“是的。”楚劍功提出,“簡化戰場條件,今天隻討論朱雀軍和英軍的正麵對抗。排除掉市民因素,沒有市民自衛隊,也不考慮市民的傷亡。隻考慮朱雀軍。”
“那好極了,4000人對6000人,雖然人數少一些,但我們熟悉地理。”傑肯斯凱興致不減,把自己手中的棋子一顆一顆的在地圖上擺放起來。
“在這裏,這裏,還有這裏,都可以展開纏鬥。”傑肯斯凱擺得興致盎然,沒想到招來當頭一棍
“既然不用考慮市民,我放火。”肯尼夫冷冷的說。
放火,將廣州城燒成一片白地。
“你怎麽可以這麽做,在北美殺印第安人養成習慣了吧。你真狠,這樣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別廢話了,你怎麽辦,傑肯?”
“全軍有序退往白雲山大營。”
“我不會跟過去,別想利用地理優勢設陷阱。我隻要守著廣州城的東北麵,保證安全,然後靜候談判。”
“你以為我會傻呆在白雲山?我同樣可以繞過你的防線,從東南麵突入。”
傑肯斯凱集中了十二個連,擺在廣州城的東南角。
肯尼夫毫不相讓,他和傑肯都依次把重兵投入進去。
“艦隊,傑肯。在來廣州的路上已經打垮了二沙角和黃埔。廣州城的東南角同樣在我艦隊的控製之下。”
兵棋推演結束了,傑肯斯凱和肯尼夫-萊特一致認為,如果英軍突破了虎門炮台,朱雀軍是守不住廣州的。
所以現在關鍵中的關鍵,就是進一步加強虎門要塞。
“虎門要塞的改造,一直是範中流在主持,不知道他的進度怎麽樣了?”
1月23日鐵壁
三天後,範中流很自豪的把再次改造過的虎門要塞稱為“南洋鐵壁”。
在上一次所謂的虎門大捷中,武山、橫檔島、東岸的三個炮台群被打得七零八落,這一次範中流幹脆重頭開始,完全拋開了最初的清式設計。
武山炮台是重點中的重點,整個武山被改造成了一座堡壘,頂部的定遠炮台沒有變化,仍舊是120門大炮,而原先山腳的致遠、威遠、靖遠、鎮遠四炮台本來就被英軍幾乎完全擊毀,現在範中流棄之不用,而在橫檔東水道的入口處,設計了一個向西、南兩個方向的半懸式炮台。
從荷蘭買回來的54門艦炮,以及從甘米尼治號商船上拆下來的34門艦炮,都置放在武山山腰的半懸式炮台裏。
“依靠石頭掩體的堅固度,武山堡壘完全有能力單獨對抗英國的二等戰艦,也有能力堵住他們進入珠江東水道。”
而在珠江江中的上橫檔島上,除卻山頂的橫安炮台,山下的同安、永安炮台也被英軍擊毀了,範中流同樣棄之不用,隻是擴建了橫安炮台,炮台上各個方向都有150個炮位,存炮200門。
珠江西岸的鞏固炮台在上次英軍進攻中受損不大,這次也重新修葺,火炮增加到200門。
“由於珠江水道獨特的地理條件,英軍靠艦隊硬衝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這樣的代價他們未必付得起。”
“也就是說,英軍沿著珠江,突破虎門,奪取廣州的可能性比較小。那麽,我們需要考慮一個新問題,如果你是英軍主帥,你會怎麽處理?”
傑肯斯凱第一個發言:“我是英國人,就直接北上,去京師,打下白河口,和皇帝直接談。”
“我也認為直接北上,進攻首都,是最省時省力的戰略。”肯尼夫說。
“不,不考慮全國,我們這一次,就是保住廣東,廣東可能是我們將來發展的最佳基地。”
“地圖!”
廣東地圖擺在桌上,楚劍功用筆指點著,眾人隨之討論英軍可能的登陸地點,各抒己見。
“目前最壞的情況就是,大批英軍從別處登陸,陸戰中擊退我們,然後包抄虎門要塞,隨後水陸合力奪取廣州。”
“為什麽總是廣州,廣東快有英國大了,有很多戰略要點可以奪取,也值得奪取。”
“別的地方,英國人奪去沒用,他就算動用一萬人來,也站不住腳。隻有廣州,這個商貿港,英國人可以得到現實的利益。”
“奪取廣東作為殖民地呢?”
“短期來看是不可能的,”肯尼夫接口說,“英國人在阿富汗還在打仗,非常的艱苦,而發展和鞏固一個殖民地需要巨大的成本,即使在北美,就在密西西比河邊上,我們美國人要鞏固和控製印第安人的地盤,也有些手忙腳亂,何況英國人要航行一萬英裏以上,才能到達廣東。”
“目前,唯一值得我們保衛的就是廣州城。”楚劍功定調子。
李穎修突然疑惑的問:“到底廣州有什麽值得我們保衛的?大清衙門?行商?洋商?”
大家聽了都一愣。大清各個衙門不必說了,在座的五個人,三個是外國人:革命傑肯、民主範中流和天命自由的肯尼夫,至於楚劍功和李穎修,對大清朝廷的態度,還是不說為妙。
行商和洋商?戰火一起,隻怕他們跑得最快,留下來的都是有膽識的投機者,的確沒有為之而戰的必要。
“藩庫,”楚劍功倒是想到了廣州的要害,“藩庫,還有府庫,總督衙門和巡撫衙門的各種賬冊。”
“一旦英軍在廣東其他地方登陸,而兵力又超過6000人的話,我們就控製各個督撫衙門,占領藩庫,開始組織撤退。”
“組織撤退是一種複雜的戰術行動。”肯尼夫說,“如果真的準備戰略撤退,那麽現在就要開始著手,指定詳細的計劃方案,誰控製廣州城,誰負責疏散民眾,誰押運物資,撤退到什麽地方,如何阻擊英軍,都要安排。”
“這件事,肯尼夫,你和張興培來做,我再給你找個翻譯。話說回來,你要盡快學習中文了。”
事情就此議定。
李穎修等其他幾人都出去了,對楚劍功說:“說到藩庫,我倒是一直在查一個事情,在英軍第一次入侵前,虎門整修,以及朱雀軍練兵,花費大概在七十萬兩上下,可據說藩庫掏了兩百萬兩白銀,真狠哪。”
“誰幹的,琦善?”
“不是,我估計可能是藩台,或者他手下的人物,到底如何,還要查一查藩庫的賬目。”
“我和你都沒有這個權力,向怡良稟報嗎?”
“不,我並不想幫大清國挽回損失。而且,廣東富庶啊,每年關稅、鹽稅、茶稅、糧稅、漕稅,所謂五子開花,這五大項收入都會落到藩庫裏麵。”
“所以你想……”
“通商洋務善後使,不如改叫通商洋務布政使,我來兼這個藩台。”
“也就是要把現任的藩台整倒,然後還不能讓朝廷派別的人來。”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個職位搞成燙手山芋,別的人都不敢接手,然後我再勇於任事。”
“清廷目前最頭疼的,就是沾‘洋’字邊的。”
“藩台又是管錢的,錢、洋務……嗯,我似乎有點想法了。”
“讓藩台變成漢奸?嗯,清奸。好主意。”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何況他本身也不幹淨。”
“既然有了想法,那麽,如何著手呢?”
“範中流一直有個提議,你知道嗎?”
“大南洋鐵壁。東起福建廈門,西到廣西北海,在包括島嶼在內的3300公裏海岸線上,建成龐大的要塞群,所謂北有長城,南有鐵壁。”
“的確是宏大的計劃啊,這樣的要塞群用來幹嘛?”
“要塞群嘛,無非前沿預警,守備和防禦,按範中流的話說,這個要塞群建成以後,英國人要麽在要塞前麵把血流盡,要麽繞道浙江或者越南,才能進攻廣東。”
“大南洋鐵壁要多少銀子啊。隻怕英國人還沒來,廣東自己就把血流盡了。”
“你寫個行文,請巡撫大人找藩台要錢,看他給是不給。”
“無論他給不給,清奸也是做定了。”
2月1日璞鼎查到達印度
印度,加爾各答,威廉堡。
高高的米字旗俯瞰著整個加爾各答灣,碼頭上集結著軍樂隊和各色印度殖民當局的大人物。
一艘蒸汽船慢慢靠岸了,艙門打開,各色乘客陸續下船,這時,從艙房裏走出一個人來,身著白色的海軍製服,海軍少將的軍銜閃閃發亮。
碼頭上迎接的人群看到了他,開始歡呼起來,軍樂隊開始奏樂。
“歡迎你,璞鼎查爵士,我們的傳奇英雄。”
這個人,正是英國新任的遠東全權代表璞鼎查,他12月中旬從英國出發,橫越地中海,然後走陸路通過埃及,在紅海上船,隻用了43天時間,就跨過了大半個地球,到達印度,比琦善從京城到廣州的時間還短。
璞鼎查下船伊始,便回絕了所有社交應酬,開始全心準備對清國的戰爭。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出信使,前往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通知當地的部隊,前往海峽殖民地和自己會和。
“兵力不足。先生們。”璞鼎查往椅背上一靠,“加上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土著團,我們才12個團,其中有六個很久沒有打過戰了。”
坐在他對麵的,是新任遠東派遣艦隊司令巴加:“閣下,您說得對,要汲取上次的教訓,雖然清國很落後,但畢竟是個龐大的國家。而且不像印度,他們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
遠東陸軍司令仍舊是郭富,他說:“可是,我們去哪裏找新的部隊呢?阿富汗現在很艱苦,也在到處要兵員。”
“我就是要把阿富汗的軍隊調出來,阿富汗短期之類結束不了,卻消耗著我們大量的兵力。我至少要兩個師。”
“獅子大開口,閣下,兩個師至少一萬七千人,奧克蘭總督不會答應的。”
“我去和他談,阿富汗需要經費,但國庫沒有經費了。”
“是麽?閣下,我們此次遠征的軍費怎麽辦?”
“本土撥款68萬英鎊,東印度公司支付109萬英鎊,新南威爾士州兵工廠為我們提供價值17萬英鎊的軍火武器。一共不到兩百萬英鎊,我們要征服一個國家。”
“這次戰爭的目的是賺錢囉,從清國取得戰爭賠款,補貼阿富汗。”
“不僅如此,大批的新生部隊在清國經受了鍛煉之後,將投入到阿富汗戰場。”
“所以……”
“所以,至少五個步兵團,奧克蘭總督非給我不可。”
“這樣,我們就有了十七個步兵團,兩萬名步兵,三十艘軍艦,一萬名水兵。三萬人的海陸聯合部隊。”
“璞鼎查閣下,恭喜你,即使在滑鐵盧,威靈頓公爵也沒有直接指揮過三萬英國人,更沒有海軍。您現在是英國曆史上第二大兵團的指揮官了。”
“去,拿支鉛筆來,”巴加命令侍應生,“我們來把手頭的力量列出來。”
“我們手頭,原有三個步兵團,第18愛爾蘭步兵團,團長基恩上校,第26步兵團,團長斯科爾斯上校,第49蘇格蘭步兵團,團長索爾斯克亞上校。這三個團在前次戰爭中都受到了損失,但建製還在,我們補入了印度土兵。目前,這三個團都是1400人的滿編團。”
“留駐在印度的第55步兵團也會隨我們出發,第98步兵團,過幾天會從英國本土到達,這兩個團很有意思,團長是兩兄弟,菲利普-內維爾和加裏-內維爾”
“我從新西蘭和澳大利亞調來三個團,第67新南威爾士團,團長吉格斯,和69西澳大利亞團,團長科威爾,以及68新西蘭毛利團,團長維杜卡。這三個團都有大量的大洋洲土著,據說訓練還可以,但未必可靠。他們將在海峽殖民地和我們匯合。”
“印度人我還可以動用四個印度步兵團:馬德拉斯土著步兵第2團、第6團、廓尓克第14團和錫克第24團,以及孟加拉炮兵團和工兵團。四個步兵團的軍官都是英國人,四個團長分別是謝林漢姆,費迪蘭德,坎貝爾,和特裏上校。”
“讓我們來看看,從阿富汗我們能拿到哪五個團,嗯,第11皇家龍騎兵團,團長傑拉德,第20步兵團,團長蘭帕德,第58蘇格蘭團,團長哈格裏夫斯,一位防守專家。還有……”璞鼎查猶豫了好一會,“似乎隻能拿出三個團來。不然就不能維持戰線了。”
“閣下,也許我們還能找出點兵來。”巴加建議說,“您覺得意大利人怎麽樣?”
“意大利人?”
“是的,意大利人,準確的說是威尼斯人,撒丁人,米蘭人等等。那些南歐商人的商團護衛隊,我們可以征用他們。”
“意大利輕步兵?那些雇傭兵?費用怎麽算?”
“不用付費,直接征用。要想跟著不列顛喝點湯,就要付出成本,是的,成本。”
“他們有多少人?”
“總的加起來,七百或者八百人吧,可以編成一個加強營,嗯,他們還有四門火炮。”
“那好,征用,這事你來辦。他們的番號就叫意大利輕步兵營。”
“整整兩萬人的陸軍大部隊呀,閣下,恕我冒昧,我們進攻什麽地方呢,廣州嗎?”郭富問。
“廣州,我聽說,廣州的防守水平已經達到19世紀的水準了?”
“不,閣下,隻是比一般的清兵強一些。”
“我們不打廣州,廣州從政治上而言並不是一個好選擇,他離清國首都太遠,而且他們所謂封疆大吏又沒有決定權。我們北上,執行義律閣下的揚子江戰役計劃,奪取鎮江甚至江寧。”
“揚子江戰役,對,那是個好計劃,可惜被浙東的挫折耽誤了。這一次,我要好好教訓教訓那些豬尾巴。我們直奔揚子江口嗎?”
“不,據我看到的各種報告,清國是個封閉愚昧,狂妄自大的政權,我們要好好的教訓他們,北上途中,順便把他們東南沿海的防禦設施一個一個的打垮。”
“執行我的命令,目前在印度的各個團,立即全員歸隊,加緊訓練,等到不列顛本土和阿富汗的部隊到齊,我們就立即出發。”
2月21日備戰
璞鼎查到達印度的消息在十天後終於傳到了廣州。楚劍功和李穎修接到了英國商人包博曼的傳書。
“要來了,怎麽辦?”
“能怎麽辦,該做的都做了,朱雀軍抓緊訓練。知會廣東水師署理提督李廷鈺,水師要開始進入戰備,攔江鐵索都放下去吧。”
“朝廷呢,向不向京師匯報?”
“我跟你都是道台,既無權力,也無義務給皇帝上書.”
“我是想,給清廷提個醒,讓他們把力量都拿出來。滿清到底有多大力量,能集結多少兵力,八旗,綠營,據說都爛了,到底還有多少能戰的,蒙古藩部還聽不聽話,我們都可以查探一番。”
“也好,就先報之廣東巡撫怡良,這個功勞也讓給他。”
怡良得訊,不敢耽擱,立刻以四百裏加急,將奏折送往京師。
這奏折在路上又走了十日。
“英夷,這就又來了?”四位軍機大臣都有些彷徨無計。
倒是從天津趕來問對的琦善,還有些主張:“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然真的要打,調兵遣將就是,東南沿海,直隸山東,各調本省防兵戒備,謹守海口,隻是這兵力怕是不夠。看廣東的奏報,英夷能有數萬之眾啊。”
“誒,打仗啊,哪裏還有錢?哪裏還有兵?”
前次浙東、虎門之戰,浙江、廣東兩省的藩庫據說已經空了,安徽、江西赴援浙江的兵丁,開拔費還沒有報銷,三省巡撫,已經吵作一團。
打仗,再調兵遣將,到底要花多少錢?清廷沒有預算決算製度,根本沒底。不僅如此,清廷對自己有多少錢可花,也是心中無底。
這倒不是清朝一家的毛病,明朝的時候,朝廷就對自個有多少錢,能動用多少錢,沒個準數。後來亂局一起,立加三餉,天下為之變色,可以說是明朝滅亡的禍源之一。
“皇上是什麽意思?”最年邁的曹振庸曹中堂想到了最關鍵的問題。
“英夷打上門來,皇上雖是寬宏之君,聖人度量,也按捺不住啊,這分明是未將我大清放在眼裏,剿,定剿。”穆彰阿最善揣摩聖意,有他這句話墊底,幾位部堂便選定了主調:戰。
要戰,便要有餉。餉從何來?隻好各省報效。浙江撥報鹽稅8萬兩,漕稅七萬兩,糧稅3萬兩,封儲銀五萬兩……,福建、江西、安徽、江蘇、廣東、廣西、四川、湖北、湖南、直隸、山東各省,加征鹽稅、糧稅、地丁銀,也大體如此。按賬本上所算,大約可得銀千萬兩。這算是第一批款子,先解燃眉之急
命各省商人富豪報效,賜予官爵。大致的價碼是:捐銀兩百兩,給九品頂戴,捐銀300兩,給予八品頂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