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西部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過土耳其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黑海相連。西端通過直布羅陀(Gibraltar)海峽與大西洋溝通,最窄處僅13公裏(8哩)。地中海地圖
航道相對較淺。東北部以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連接黑海。東南部經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與紅海溝通。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附屬其的大西洋卻是年輕的海洋。地中海處在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是世界最強地震帶之一。地中海地區有維蘇威火山、埃特納火山。地中海的沿岸夏季炎熱幹燥,冬季溫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葉質堅硬,葉麵有蠟質,根係深,有適應夏季幹熱氣候的地中海風光
耐旱特征,屬亞熱帶常綠硬葉林。這裏光熱充足,是歐洲主要的亞熱帶水果產區,盛產柑橘、無花果和葡萄等,還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欖。最早猶太人和古希臘人簡稱之為“海”或“大海”。因古代人們僅知此海位於三大洲之間,故稱之為“地中海”。英、法、西、葡、意等語拚寫來自拉丁MareMediterraneum,其中“medi”意為“在……之間”,“terra”意為“陸地”,全名意為“陸地中間之海”。該名稱始見於公元3世紀的古籍。公元7世紀時,西班牙作家伊西爾首次將地中海作為地理名稱。
編輯本段地理
地中海曾被認為是以前環繞東半球的特提斯(Tethys)海的殘留部分。現在知道它是在結構上較為年輕地中海的衛星地圖
的盆地。其大陸棚相對較淺。最寬的大陸棚位於突尼斯東海岸加貝斯(Gabes)灣,長275公裏(170哩)。亞得裏亞海海床的大部分亦為大陸棚。地中海海底是石灰、泥和沙構成的沉積物,以下為藍泥。海岸一般陡峭
地中海風光欣賞(20張)多岩,成很深的鋸齒狀。隆河、波河和尼羅河構成了地中海中僅有的幾個大三角洲。大西洋表層水的不斷注入是地中海海水的主要補充來源。其海水循環的最穩定組成部分為沿北非海岸經直布羅陀海峽注入的海流。整個地中海海盆構造活躍,常有地震發生。是世界上強地震帶之一。這裏水下地殼破碎,地震、火山頻繁,世界著名的維蘇威火山、埃特納火山即分布在本區。西西裏島與非洲大陸之間有一海嶺將地中海分為東西兩個部分。西地中海中有3個由海嶺隔開的主要海盆。由西向東分別為∶阿爾沃蘭(Alboran)海盆、阿爾及利亞海盆和第勒尼安(Tyrrhenian)海盆。地中海東地中海風光
部為愛奧尼亞海盆(其西北為亞得裏亞海)和勒旺(Levantine)海盆(其西北為愛琴海)。地中海中的大島嶼有馬略卡(Majorca)島、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裏島、克裏特島、塞浦路斯島和羅得島。海域中的南歐三大半島及西西裏島、撒丁島、科西嘉島等島嶼,將地中海分成若幹個小海區:利古利亞海、第勒尼安海、亞得裏亞海、伊奧尼亞海、愛琴海等。地中海海底起伏不平,海嶺和海盆交錯分布,以亞平寧半島、西西裏島到非洲突尼斯一線為界,把地中海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地中海要比西地中海大得多,海底地形崎嶇不平,深淺懸殊,最淺處隻有幾十米(如亞得裏亞海北部),最深處可達4000米以上(如愛奧尼亞海)。有的地方,一條航行著的船隻,船頭與船尾之間,水深相差竟有四五百米之多。地中海海底起伏不平,海嶺和海盆交錯分布,以亞平寧半島、西西裏島到非洲突尼斯一線為界,把地中海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地中海要比西地中海大得多,海底地形崎嶇不平,深淺懸殊,最淺處隻有幾十米(如亞得裏亞海北部),最深處可達4000米以上(如愛奧尼亞海)。
編輯本段氣候環境
地中海氣候,表現為夏季幹熱少雨,冬季溫暖濕潤,這種氣候使得周圍河流冬季漲滿雨水,夏季幹旱枯竭。地中海風光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冬季受西風帶控製,鋒麵氣旋活動頻繁,氣候溫和,最冷月均溫在4-10℃之間,降水量豐沛。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製下,氣流下沉,氣候炎熱幹燥,雲量稀少,陽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約占60%-70%,夏半年隻有30%-40%。冬雨夏幹的氣候特征,在世界各種氣候類型中,可謂獨樹一幟。地中海氣候的成因主要是冬季受盛行西風帶控製,鋒麵氣旋活動頻繁;夏季受副地中海
熱帶高壓帶控製,氣流下沉。在世界十多種氣候類型中,全年受氣壓帶、風帶交替控製的氣候類型中,除地中海氣候外,還有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製)和熱帶沙漠氣候(信風帶與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製)。全年受西風帶控製的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的分布規律是位於南北緯30-40度之間的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是唯一的除南極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氣候類型。地中海氣候的分布地區中,以地中海沿岸最為明顯。其他地區如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亞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區和澳大利亞西南及東南沿海等。其分布區大多經濟比較發達,也是世界熱點地區。
編輯本段重要的戰略地位
交通地位顯要
地中海在交通和戰略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它西經直布羅陀海峽可通大西洋,東北經土耳其海峽接黑海,東南經蘇伊士運河出紅海達印度洋,是歐亞非三洲之間的重要航道,也是溝通大西洋、印度洋間的重要通道。沿岸重要海港有直布羅陀(英)、馬賽(法)、熱那亞、那不勒斯(意)、斯普利特、裏耶卡(克羅地亞)、都拉斯(阿爾巴尼亞)、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塞得港(埃及)等。地中海西部,以一道寬14~43千米、長90千米的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通,東北麵以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和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相連。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鑿通航,地中海東南得以經蘇伊士運河與紅海相通,經紅海出印度洋,從此,從西歐到印度洋,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這條捷徑,要比繞非洲南部好望角節省路程1萬千米以上,
地中海風光集萃(20張)這使地中海一躍而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海路。目前,每天大約有2000多艘各種船隻在地中海航行。西歐輸入的石油約有85%是通過地中海運送的。地中海作為陸間海,比較平靜,加之沿岸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擁有許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為溝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還曾對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希臘文明的興起與更提起過重要作用,成為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搖籃。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點之一。腓尼基人、克裏特人、希臘人,以及後來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業發達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國家。
軍事意義重大
地中海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往來的捷徑,因而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地中海就成為列強爭奪的場所。18世紀初,英國曾把地中海當作自己的“內湖”。19世紀初拿破侖橫行歐洲時,就曾想奪取英國對地中海的控製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地中海成為交戰雙方海軍積極活動的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海軍同英國的海軍在地中海進行過激烈的爭奪。時至今日,西方大國正在地中海進行著日趨激烈的爭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迄今,美國第六艦隊一直以地中海為根據地,西方一些大國的海軍艦隻也經常在這裏遊弋,加劇著緊張氣氛。從艦艇數量看,今日的地中海,已成為一些西方軍事大國軍艦湊集密度最大的海域。為了保護國家的主權與安全,沿岸國家紛紛提出“地中海是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地中海”,要求軍事大國的艦隊和軍事基地全部撤出地中海。
經濟貿易口岸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鑿通航,地中海東南得以經蘇伊士運河與紅海相通,經紅海出印度洋,從此,從西歐到印度洋,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這條捷徑,要比繞非洲南部好望角節省路程1萬千米以上,這使地中海一躍而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海路。目前,每天大約有2000多艘各種船隻在地中海航行。西歐輸入的石油約有85%是通過地中海運送的。地中海作為陸間海,比較平靜,加之沿岸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擁有許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為溝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還曾對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希臘文明的興起與更提起過重要作用,成為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搖籃。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點之一。腓尼基人、克裏特人、希臘人,以及後來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業發達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