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字體:16+-

第二百一十九章 暗流

一府的民事有多繁瑣,做為主官的劉禹是從來不會管的,這一切,自然就壓到了通判胡幼黃的肩上,而眼下最大的事情,不是安排即將到來的春耕,也不是安置自荊湖南下的流民,而是如何才能勸更多的百姓們上路。

荊湖不保已是事實,元人順著湘水而下,首當其衝就是靜江府,可是這裏的清野才剛剛開始,全府的百姓中走上南下之路的還不到一成,讓他如何不急。

這其中固然有官吏士紳們的阻撓,關鍵還是兵刀不曾臨頭,感覺不到那種急迫,再加上之前邕州境內的那場大捷,讓百姓們感覺元人也不過如此,這樣的負作用,是當初包括劉禹在內的所有人都不曾想到過的。

事情再難也要去做,沒奈何,誰讓他是一府通判,又攤上個不管事的主官呢,不過經曆了橫山寨戰事,險死還生的他,比任何人都要明白,一旦元人打進來,會是一個什麽樣的情形,在最初的碰壁和挫折之後,他也變得更加務實,鄉紳勸不動,就去勸中下戶,大戶勸不動,就去勸客戶,而最大的突破口,則是新近增加的軍戶和烈屬。

位於興安縣城外的一個村子便成了他跑得最多的地方,這裏的土地幾乎都在一家大戶的手中,村中其餘的除了幾家小戶,基本上全都是為他租種的客戶,而這其中猶以岑姓為多,這些原本被沉重的賦稅逼得過不下去的人家,突然之間改變了身份。官府不但免去了他們的雜賦,而且真的如那天那位長官說的,將已經交上去的賦稅全都給退了回來,有了這些錢財,他們不但還清了積欠,還略有贏餘,這樣一來,再外出去務工的迫切就沒有那麽強烈了,這也是當初劉禹頒下這個製度時,始料未及的。

“貴人來了,快請快請。”

不管怎麽說,一府通判那種官,平素是根本不可能見得到的,人家不但幫忙要回了那些稅賦,還將靈川縣城裏的那個知縣給撤了,就連村中的大戶也受到了警告,這一下,一幫子窮苦人家提著的心才算真正放下來,知道對方是真的在為自己這樣的人著想。

不過,感激歸感激,涉及到闔家未來的前景,沒有人敢輕易答應什麽,隻要看看荊湖過來的那些百姓,一個個蓬頭垢麵、瘦骨嶙峋的模樣,就知道逃難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一不小心就會死人的。

胡幼黃也不著急,笑著同他們一一拱手,為了不增加人家的負擔,他特意挑的午飯之後過來,隻需要在土籬笆紮成的院子裏坐上一坐,有一瓢井水就可以了。

拿過岑家老人遞來的葫瓢,他毫不猶豫地放到了嘴邊,經曆過數月圍城那等光景的人,早就不在乎什麽幹淨整潔之類的了。

“嗯,好水,清洌甘甜,老人家,你這口井可真不錯。”從府城一路馳過來,饒是冬日也累出了一身汗,什麽水放到嘴裏都和他形容的差不多,倒並不是客套。

“可不是,說起來還是他

娃的爺那一輩,一大家子自北邊逃過來,十停裏倒去了三停,等挨到這裏落下腳,全靠著附近的山水,可以租些田地來種,在山上采些野果、捕些獵物,江裏還撈些魚蝦,才能活到今天。”

誰說老百姓沒有智慧,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話裏話外全是一個意思,人離鄉賤,叫他下麵的話如何說得出口?

“老人家,那當初你們又是因何會來此的呢?”胡幼黃不動聲色,仿佛隻是出於好奇。

“還能有什麽,戰亂唄,金人亡了,又換了元人,從襄陽府打到鄂州,不得已隻能一路一路地逃下來,總算在這裏尋到了一個安身的地方......”老人說著說著就反應過來了,等他停下嘴,發現對方拿著那個葫瓢,根本就沒有看上一眼。

胡幼黃的聲音仿佛從天上飄下來:“某記得在橫山寨的時候,你家六小子就常說,之前家中雖然不甚寬裕,卻還過得去,若不是賦稅年年加、租子又收得緊,家裏是斷斷不會送他入伍的,如今他雖然斷送了性命,可是卻換得了一家豐衣足食,算起來,這個孩子沒有白生養吧。”

老人不知道為什麽突然會提到小六,那幾年年成不好,租子卻一分不少,這才沒辦法,將已經快成半大小夥子的六子送入了軍中,省下一張嘴的同時,也換得了不少安家費,再加上每年的糧餉,就算沒有後來的事,那個孩子也不算虧欠他們,可這麽一想,心裏頭為什麽就那麽堵得慌呢?恍惚中他都已經不記得那個孩子長什麽樣了。

“若是有一天,這裏換了主人,元人來了,一樣要交租納稅,沒準還比大宋要得少,哪裏的大戶不欺壓租客?哪裏的官府能為民作主?你們大約都是這麽想的吧,可如果是這樣的想法,為何當時還要逃出來?”

那當然是不一樣的,否則當時何必要逃?這背後的原因老人怎麽說得出口,他們曾經親眼目睹一個個的村莊化為灰燼,屠殺固然能嚇倒百姓,卻讓更多的人逃離了家園,誰又能保證這樣的事情不會再一次降臨?

荊湖的百姓與他們有什麽不同?人家能舍棄的東西,必然有著相同的理由,老人默不作聲地坐在那裏,心裏卻在細細地想著他的話,有些東西是明明白白的,有些還要他自己去領會。

現在的好日子是怎麽來的?官府憑什麽要把已經收去的糧食又還了回來,還不是因為家裏死了人,為什麽死的,那是和元人拚命,如果換了元人來,他們還會承認這些?別說什麽軍戶烈屬了,不追究就不錯了,哪還有好日子過。

想到這裏,他的身上突然不寒而栗,當初為了抗爭,差一點就喊出了反話,大宋沒有了,那些大戶會饒過這些人嗎?老人的眼神無意掃過不知道從哪裏背了一簍子草料的小孫女,不到十歲的年紀,差一點就讓人搶了去。

“細囡,你爹爹呢?”

小女孩有些怕生,看了一眼院中

多了一個人就低下了頭,雙手扯著衣角,聲音小得根本聽不清:“俺爹......去了村頭那家,說是......商量明年的租約。”

老人點頭表示知道了,站起身有些歉意地朝他拱拱手:“貴人這一趟來,小老兒招待不周,多有怠慢,還望恕罪。”

胡幼黃明白對方的意思,並不是話不投機要送客,而是想要一個同家人商議的空間,他毫不在意地擺擺手,帶著隨從走出了岑家的院子,還不曾上到那條通往縣城的土路,就看到後頭有幾個人影快速地朝這裏過來。

“那不是岑二?”隨從一眼就認出了為首的男子,正是之前同他在村口有過一麵之緣的那位,也是方才老人的親子,那個小女孩的父親。

不過那幾個人的氣色都不怎麽好,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一頭,隔著籬笆就嚷嚷開了,讓他們想不聽見都難。

“爹,主家說明年不租給咱家了,不光是咱家,凡是那日參與的人家都不讓租,就是沒有參與,被官府定為軍戶的都不成,這可怎麽辦?”

天高雲淡,聲音傳得很遠,胡幼黃細聽了一會兒,不知道想到了什麽搖搖頭,跨上自己的坐騎,衝幾個隨從招呼了一聲:“走吧。”,然後便絕塵而去。

這裏的一切,已經水到渠成了,他還有別的地方要跑,靜江府可轄著八個縣呢。

就在他奔波勞累之時,靜江城裏卻是暗流湧動,那種擺在台麵之下的勾當,馬暨也好,薑才也好都是不會去理會的,他們唯一關心的就是戰事的發展,元人對於譚州的攻擊,每一天都在增強,他們在密切關注元人動向的同時,也在替城中的友軍擔著一份心,那種想幫卻幫不上隻能幹看著的心思,讓兩人都變得沉默了不少。

隻有李十一對此漠不關心,他的目光始終放在城中那些人的動向上,這些人來做什麽,猜也能猜出一二,可是他們這麽明目張膽毫不避諱,就有些意思了。

消息源源不斷地被人送到撫司,他們的一舉一動,去了哪裏,見了什麽人,呆了多久都一一排在他的桌子上,甚至於從提刑司那頭分別出去的人手,還不曾出城,其行蹤就被報了上來。

“十七個?”

“是,十五個在明麵上,分成了五批,暗地裏還有兩個,化成了百姓的裝束分別在東門和南門出的城,看情形是打算繞道廣東,屬下們都盯緊了,要如何行事,一俟頭兒你的指示,隨時都能下手。”

“有點意思,你說,他們會選哪一個?”李十一的手在十幾份消息上打著轉,語氣顯得很隨意。

“依屬下看,不管他們打什麽主意,每條路都堵上,費不了多少人手。”

李十一笑著搖搖頭,讓他的屬下有些不解。

“盯著吧,把消息送到瓊州去,咱們隻是一把刀,什麽時候砍下去,得由主人說了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