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九龍秘籍

道教神仙體係

玄天上帝,即真武帝,或真武、北極真君。真武即北方之神玄武,宋時避諱改玄為真,稱真武帝,宋朝道教的北方上帝,明朝天子的保護神。元始天尊說法於玉清,下見惡風彌塞,乃命周武伐紂以治陽,玄帝收魔以治陰。因此玄天上帝又為主持兵事的劍仙之主,地位僅次於劍仙之祖廣成劍仙。真武興盛於宋代,至元代又被晉升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時地位更加顯赫。有關真武的傳說中,又皆稱龜蛇乃六天魔王以坎離二氣所化,然被真武神力躡於足下,成為其部將。後世稱之為龜蛇二將。玄天上帝每每斬妖鋤魔都禦劍出行。武當山為玄天上帝的聖地。

共有二十一組,任選一組投緣的稱念

⒈混元六天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⒉傳法教主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⒊修真悟道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⒋濟渡群迷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⒌普惠眾生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⒍消除災障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⒎八十二化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⒏三教祖師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⒐大慈大悲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⒑救苦救難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⒒三元都總管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⒓九天遊奕使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⒔左天罡北極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⒕右垣大將軍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⒖鎮天助順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⒗真武靈應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⒘福德衍慶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⒙仁慈正烈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⒚協運真君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⒛治世福神北極玄天上帝蕩魔大天尊

21、玉虛師相北極玄天上帝(最常念的聖號)

玄天上帝禦前三十六將官

⒈萬法教主神功妙濟許真君2.洞玄教主辛真君3.龜蛇封為水火二將(又名太玄水精黑靈尊神、太玄火精赤靈尊神)4.新興王田黃封為筍畢二元帥5.糾察副元帥副應6.催盧二將軍7.鄧成辛江張安封為鄧辛張元帥8.威靈瘟元帥蕭瓊9.火德元帥謝天榮10.隆生元帥高員九州豁落元帥王忠12.地祇元帥楊彪13.雷部電母朱佩娘14.角瓊白真君15.清微教主魏元君16.都掌金輪如意趙元帥17.盡忠元帥張健18.正一靈官馬元帥19.先鋒元帥李伏龍20.任無別齊二太保21.神雷元帥石神22.離婁師曠聰明二賢23.酆都元帥孟山24.九天霹靂大將軍酆都元帥章雷公25.地司太歲殷高元帥26.月孛元君朱孚娘27.果嚴教主清微傳祖元君28.混元教主路真君29.顯靈元帥關羽30.混天元帥龐喬31.管打不信道朱元帥32.降妖避邪元帥兩田33.玉府天君劉俊34.風輪元帥周廣澤35.仁聖元帥康廣席36.王鐵高銅虎丘二元帥

特征

其一,為北方之神

《楚辭•遠遊》注雲:“玄武,北方神名。”《史記•天官書》曰:“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真武大帝

《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而漢代人認為北方之神不隻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訓》稱其為顓頊、辰星、玄武。因較為複雜,民眾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為北方之神。

其二,為水神

根據陰陽五行來說,北方屬水,故北方之神即為水神。王逸《九章懷句》雲:“天龜水神。”《後漢書•王梁傳》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七神之宿,實始於鬥,鎮北方,主風雨。”因雨水為萬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屬性,深受人們的信奉。

其三,為陰陽交感演化萬物的象征

東漢魏伯陽[1]《周易參同契》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糾盤相扶,以明牝牡,畢竟相胥。”就是利用龜蛇糾盤的例子來說明陰陽必須相合的觀點。

其四,為戈之事的主持者

勾陳大帝之重要支持,劍仙之道守護神,武學之人的護法者。靈龜為盾、玄蛇為劍,兵天劍修真的看守護者。武當山道教最高尊神。因北方七宿(鬥、牛、虛、危、室、壁)組成龜形,其下有騰蛇星,故龜蛇合體;位於北方,屬水,其色玄,故稱玄武。玄武真君每每斬妖鋤魔都禦劍出行,就因為禦劍天遁比騰雲駕霧來的快。

其五,為司命之神

龜因其壽命長而成為長壽和不死的象征,《史記•龜策列傳》稱其能導引咽氣。真武大帝

《抱樸子》亦稱其能導引,並曰:“城陽郤位少時行獵,墜空塚中,饑餓,見塚中先有大龜,數數回轉,所向無常,張口吞氣,或俛或仰。乃試隨龜所為,遂不複饑。”此外,北方玄武首宿即為鬥宿,俗稱南鬥。《星經》曰:“南鬥雲星,主天子壽命,亦宰相爵祿之位。”晉幹寶《搜神記》中引用管輅的話曰:“南鬥注生,北鬥注死。”既而人們相信祭拜南鬥就可以增壽。

玄武的這些特性,不但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信仰,而且還為唐宋以後玄武演變成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礎。

玄天上帝來曆

鎮守北方之神

武當道教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組成。在道教崇奉的眾多神靈中,被尊為至高無上的“三清”、“四禦”以及“十方天尊”等在武當山都排在了不顯眼的位置,而在顯赫位置上供奉的是玄天上帝。北極佑聖真君者,乃玄武七宿,後人以為真君,作龜蛇於其下。宋真宗避諱,改為真武。靖康初,加號佑聖助順靈應真君。圖誌雲:“真武為淨樂王太子,修煉武當山,功成飛升。奉上帝命鎮北方。被發跣足,建皁纛玄旗。”此道家附會之說。明朝禦製碑謂,明太祖平定天下,陰佑為多,建廟南京崇祀。及太宗靖難,以神有顯相功,又於京城艮隅並武當山重建廟宇。兩京歲時朔望遣官致祭,而武當山又官督祀事。明憲宗嚐範專金為像。每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用素羞致祭。[2]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東西南北四方都有神獸鎮守著。它們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玄武是鎮守北方的神。古人把北方七個星宿想象為龜蛇相纏的形象,稱為玄武。古書上記載:玄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其形如龜蛇,龜蛇即玄武。“玄,龜也;武,蛇也。此本虛、危星(北方七宿中星宿)形似之。”故稱北方七宿為玄武。“北方玄天,五炁徘徊,中有黑帝,雙皇太微,總領符命,仙鍊八威,青裙羽屬,龍文鳳衣,上帝所舉,製至玉階。”[3]玄天上帝是儒教祭祀五方帝之一,其獸為玄武。

五帝五主五方五行五獸五常祭祀日祭品

青帝太皞

東木蒼龍

仁立春青珪

白帝少皞

西金白虎

義立秋白琥

赤帝神農

南火朱雀

禮立夏赤璋

黑帝顓頊

北水玄武

智立冬黑璜

黃帝軒轅

中土黃龍

信先立秋十八日黃琮

玄武為“四象”之一。“四象”即青龍、朱雀、白虎、玄武。中國古人早在殷代前後

,同時把東方的若幹星星想象成一條龍,春天黃昏時出現在南方的若幹星星想象一隻鳥形,西方的若幹星星想象為一隻虎,北方的若幹星星想象為龜蛇形象。二十八星宿體係形成之後,就把它們一分為四,每七宿組成下述一種動物形象。《書傳》稱:“四方皆有七宿,可成一形。東方成龍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鳥形,北方成龜形,皆西首而東尾。”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五方配五色的說法流行後,四象就分別配上了顏色,成為東方青(蒼)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龜蛇)。從史料記載來看,中國四象最先產生,再創立四獸的同時,也創立了二十八宿。所謂二十八宿,即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黃道(太陽和月亮所經天區)的恒星分成二十八個星座,稱“二十八宿”。“宿”者,指星的位次和集合體,即一撮星也二十八宿以北鬥(大熊星座)鬥柄所指角宿為起點,由西向東排列,它們的名稱與四象關係為: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胄、昂、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古人崇拜星宿是因為星體的存在和運行有著極大的神秘感,同時,人們還可根據星辰來確定方位和測定季節時令。二十八與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劃分天區的標準。二十八宿體係不僅是古人觀測日、月、五星位置的坐標,而且有些星宿還用來測定歲實季節的變化。

至於龜蛇,也是古代有名的神靈。龜為“四靈”(龍、鳳、麟、龜)之一。早在殷商時代,就有神龜知人情、知吉凶,可充當神人之間媒介的說法。

龜能明於陰陽,審於弄德。先知利害,察於禍福。保佑勝戰,以及長生不老,行氣道引,使人致富等神性,竟稱(龜者天下之寶也)!

有名的(河圓洛書)這一典故,一與龜有關。《易•辭上》謂:“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者“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者洛書。於是伏羲氏根據這個“圖”、“書”書畫成了八卦,此即《周易》之來源。

據宋朝方田子編撰《太上說玄天玄武本傳神咒妙經》記載,太上老君八十二化身為玄武,黃帝紫雲元年托胎於淨樂國善勝皇後,於三月初三降臨人間。王太子不願繼承王位,潛心會道,十五歲辭別父母進太和山修練。在絕壁的岩洞裏苦修四十二年,於九月初九的清晨,得道升天。非玄武不足當之”,自此,太和山改名為武當山。

北遊記

玄帝真武者,蓋起於宋代羽客之言,即《元洞玉曆記》(《三教搜神大全》一引)所謂元始說法於玉清,下見惡風彌塞,乃命周武伐紂以治陽,玄帝收魔以治陰,“上賜玄帝披發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統領丁甲,下降凡世,與六天魔王戰於洞陰之野,是時魔王以坎離二炁,化蒼龜巨蛇,變現方成,玄帝神力攝於足下,鎖鬼眾於酆都大洞,人民治安,宇內清肅”者是也,元嚐加封,明亦崇奉。此傳所言,間符舊說,但亦時竊佛傳,雜以鄙言,盛誇感應,如村巫廟祝之見。初謂隋煬帝時,玉帝當宴會之際,而忽思凡,遂以三魂之一,為劉氏子,如來三清並來點化,乃隱蓬萊;又以凡心,生哥闍國,次生西霞,皆是王子,蒙天尊教,舍國出家,功行既完,上謁玉帝,封蕩魔天尊,令收天將;於是複生為淨洛國王子,得鬥母元君點化,入武當山成道。玄帝方升天宮,忽見妖氣起於中界,知即天將,擾亂人間,乃複下凡,降龜蛇怪,服趙公明,收雷神,獲月孛及他神將,引以朝天。玉帝即封諸神為玄天部將,計三十六員。[4]

玄武的人格化過程是漫長的,最終完成於北宋。道士們將玄武形象描述為“披發黑衣,仗劍蹈龜蛇,從者執黑旗”。“淨樂國王太子,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山修道。久之,無所得,欲出山。見一老嫗操鐵杵磨石上,問磨此何為,曰:「為針耳。」曰:「不亦難乎?」嫗曰:「功久自成。」真武悟。遂精修四十二年,白日衝舉”[5]。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不僅以其深刻的哲理啟示著後人,同時也在暗示著人們,玄武是真實存在的,這位王太子如果不是紫氣元君化做一位老太婆以鐵杵磨針點化他,他將耐不住深山老林中的寂寞和風餐露宿的折磨而功虧一簣。

玄天上帝的加封

在北宋之前,道教就完成了玄武從動物崇拜到人、再由人到神的塑造。到了南宋,玄武地位、神格逐步升級,曆代皇帝屢加聖號,崇奉至極。武當山也由此形成了以崇奉玄武為主要特征的武當道教。

自宋代起,幾乎曆代的封建皇帝都極力推崇玄武,扶植武當道教,以至到了明朝,武當道教從興隆走向鼎盛,武當山成了全國最大的道場。

要說各代皇帝推崇玄武的原因,則要講講玄武升天後的作為。玄武升天後,道教傳說中的彼岸世界——天界裏,魔妖迭起,打鬥廝殺。元始天尊在天宮中說法傳道時,黑毒血光穢雜之氣都衝進了南天門。元始天尊盛怒之下,命玄武鎮魔除妖。玄武以其勇猛,率三十萬天兵天將一夜之間降伏了妖魔。“始判六天”就是對他那次出征戰績的評價。打那以後,元始天尊就命玄武鎮守北方,並要經常下降到人間“普福生靈,操扶社稷”。

這位維護天界秩序的猛將下降到人間自然也是保皇權、扶社稷的靈應之神。考察曆代封建皇帝對玄武的封號,幾乎都少不了“保祚佑聖、護國定亂、社稷家神”等內容。據史書記載,明成祖朱棣以“清君側”名義發兵誓師時,就曾扮成了玄武“披發仗劍”的形象。

明成祖朱棣奪取皇位後,把武當道教推上了頂峰。這位皇帝從營建武當道場的勘測設計,遣功臣貴戚現場督工,到武當道人如何修持等都親下聖旨。明永樂年間,通往武當天柱峰的一百四十華裏的神道兩旁丹牆翠瓦,布滿了建築。宮觀廟宇,經堂道房多達兩萬間。武當山以“治世玄嶽”的崇高地位成為全國的道教活動中心。

宋代首先出現玄武的人格化圖像。據《夷堅支誌》景卷三,宋孝宗時進士葉方,曾得到一張舊畫,上書“真武仗劍坐石上,一神將甚雄猛,持斧拱立於旁”,有人疑是唐吳道子畫,恐怕不可靠,但這是早期玄武真君像無疑。在此基礎上,玄武神像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變得極有特色,據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繪其像為北方之神,被(披)發黑衣,仗劍踩龜蛇,從者執黑旗。這是玄武帝的標準像,後世真武的各種造像,均以此為準。

真武在宋代開始發揚光大,到了元代,蒙古皇帝也很迷信真武。元世祖忽必烈於至正四年(公元一三四四年)開始營建大都城,有龜蛇現於高梁河上(今北京西直門外),忽必烈昭群臣問吉祥。大臣承其意附合道:“國家受命朔方,上值虛、危(二宿),其神玄武,其應龜蛇,其德惟火,水勝火,國家其有宋乎!”當時,南宋還享有中國半壁江山,諸臣之言正中元世祖下懷,於是忽必烈下詔於其地建大昭應宮,以祀真武。元成宗時,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成為北方最高神。但真武信仰遠到鼎盛,還是在明朝永樂年間。

明成祖(即永樂帝)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被封在燕京(今北京)做燕王。始稱其貌奇偉、智擁有大略。朱元璋死後,他即以“清君側”,發動了靖難之變,反抗建文帝。朱棣與軍師道衍(即姚廣孝)合謀,在造反大軍誓師時,鼓吹真武“顯聖”:出祭,見被(披)發而旌旗者蔽天。成祖顧公(道衍)曰:“何神”?曰:“向固言之一吾師,北方之將玄武也。”於是,成祖即被發仗劍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