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葛福磨了一個月的嘴皮子,毫無疑問取得了一些成果!
回到武昌之後,不說王正廷、湯化龍等嚇出了一身冷汗,就連李漢自己也是冷汗連連,沒想到自己還是小瞧了這個年代裏英國人對於自己國家尊嚴跟殖民地特權的維護力度了!
“都督,這一次咱們是不是有些過了?”前任湖廣總督府,如今的西南經略使府內,王正廷才剛進入府內,也不顧湯化龍、蔣方震等都集中到了一起,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麵色有些蒼白難看。
倒不是這王正廷骨子軟,真當奴才這麽多年把一點血性給磨光了,實在是他自打任了這川鄂聯合軍政府的外交部長之後,最近處的這段時間所經受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1907年赴美國留過學,並且畢業後繼續留在耶魯大學研究院深造過的他在外交方麵是少有的國內英傑,而且他也曾在海關工作過,知曉跟洋人之間如何打交道的分寸。這也是緣何為什麽他有著同盟會的身份,李漢卻甚至用了些手段將他留在川鄂的原因。川鄂太需要合格的外交人才了!
李漢點了點頭,心中也是有些後怕。前段時間為了借助‘西藏戰事’給自己粉刷一番,他命令中國之聲報紙幾乎是每天跟蹤,將平叛軍的消息第一時間經報紙傳播到國內各處民眾麵前。他在給自己粉刷聲望弄得不可開交,卻把英國人給得罪的夠嗆。對於西藏的叛亂,英國人巴不得全中國都不知道呢,加上平亂軍都是他手下的兵。當下葛福便氣勢洶洶的殺來向他問罪了,李漢當然不可能跟他好言相勸,自然太多要多強硬有多強硬,結果因為這件事情徹底熱鬧了英國人,於是葛福下令已經停駐在漢口一個多月的‘英屬中國艦隊’的炮艦駛出港口,分別對著龜山、蛇山炮兵陣地前的空地上炮擊,隨後命令部分海軍士兵上岸接管英屬漢口租界區的防務,驅趕華人巡警甚至將槍口跟火炮對準了負責漢口軍管的川鄂駐軍。可以說,葛福做足了大英帝國不惜武力解決西藏問題的姿態了!
李漢雖然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但是現在已經邁出了成為政客的第一步,這個時候既然英國硬起來了,實力不足的他自然就要軟下來,給英國人一個麵子,然後通過談判一點點妥協,為軍隊爭取足夠的時間。可是這個時候,他卻忽視了這段時間來一直為自己粉刷的鐵血衛國將領的形象了,軍政府麾下的報紙這段時間來一直不遺餘力的宣傳,導致不少下麵的士兵個個對於英國人的霸道憤慨於心。看到英國炮艦炮轟龜山、蛇山陣地的事實之後,頓時,龜山陣地上的炮兵們第一個想到了他曾經下的命令,一旦有變允許主動還擊,於是幾門大口徑的岸防重炮開始回擊,結果因國人顯然沒想到他們會還手,事實上英國艦隊隻是開了一輪炮後便根據命令準備回港了,不想這時還擊的炮彈到了,結果高貴號當即中彈,並且有三個水手當場被炸死了!
李漢得到消息之後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了,雖說他對英國幹涉國政並且英國洋行傲慢的單方麵終止了他的全部采購,並且暫時拒絕將他支付了約137萬銀元的購買錢款送回,口口聲聲說什麽要等到西藏事情解決之後的種種十分不滿與憤怒,但是這個時代的日不落帝國可不是現在的他能夠挑釁的!
不過中英武昌衝突之後,他已經明白了自己被逼到了一個很危險的地步,並且基本上已經沒有了後退的可能了,隻好硬著頭皮先行通過麾下報紙,將武昌所發生的事情率先傳播到全國,爭取到了民眾的支持。不過這個時候,英國人在全球的影響力頓時凸顯了出來了。在得知了武昌衝突之後,美國方麵司戴德代表漢口美國領事館先過來通知了他一聲,因為來自英國方麵的壓力,在已經向他支付了兩筆共計375萬美元的購買築路公債的資金後,美國政府主動的會見了他背後的各財團機構,考慮到川鄂極有可能爆發戰爭,美國方麵將單方麵暫時中止繼續支付剩下的築路公債購買資金,直到美國政府方麵確認戰爭危險已經解除之後,才會告知下屬加入環湖北大鐵路修建網之中的美國銀行及財團勢力!
雖然司戴德跟他背後的利益集團沒有要求討回之前支付的購買築路公債的資金,但是凍結了後續的所有資金之後,讓他原本打定的關鍵時候可以將美國資金作為外匯儲備使用的設想泡湯了!
而這還僅僅隻是大英帝國開始施展出其世界第一強國的影響力之後,他得到的第一個壞消息。第二個壞消息很快傳來了,日本洋行同樣單方麵取消了他的所有訂購的紡織機械跟武器訂單,雖然沒有像英國一樣扣留他的訂金,但是也由鬆琦出麵告訴他,日本政府受到了英國方麵的警告了,所以,西藏局勢未緩和之前,日本方麵不可能向他再提供軍火,甚至連正常的貿易購買的機器都要緩幾個月才能送到他的手上!
日本方麵的反水在他意料之中,因此他拒絕了鬆琦的‘好意’,討要回了全部的訂金之後,選擇向黑心的俄國洋商高價重新購買了一批軍械,讓俄國人發了一筆小財!
本來他以為自己有奧匈帝國可以依仗呢,不過事實上,他有些太過高估了奧匈國內在他身上的信心了,顧欽斯基很遺憾的來拜訪他表示他跟另一個李漢並不陌生的年輕人--卡爾已經努力了,不過國內的那群政客顯然不願意為他得罪了英國,即便他們跟英國是對手,但是這個對手的實力太過強大了,以至於連奧匈帝國國內都十分忌憚。為此,跟日美兩國一樣,英國國內對於奧匈的外交交涉並不過分,僅僅隻是要求奧匈帝國在中國局勢未緩和之前,中國方麵所采購的所有貨物(包括軍火)最好暫緩一段時間交易。英國方麵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不過朱爾典卻同幾個國家的駐華公使會麵時表示,最遲七月底將結束西藏混亂的局麵,不乏武力解決的暗示在裏麵!
連他以之為助力的奧匈帝國都這樣,除了讓李漢更清楚的感覺到了這個年代英國的國勢之強大之外,唯一的收獲可能就是讓他弄清楚了那位之前曾經打過交道的叫做‘卡爾’的年輕人的身份。不提不知道一提李漢還真嚇了一跳呢,他竟然是奧匈帝國現任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爾•路德維希大公的孫子。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曆史上的現任奧皇一直連任到一戰將結束前一年死掉了,而現任皇儲更是個短命鬼,活不了幾年也會成為令世界永遠記住的人物。學曆史的時候,世界史他學得並不是很好,不過,似乎隱隱記得當時書上說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是現任奧皇弟弟的孫子--卡爾一世,再算一算年齡...該不會真是他吧?
或許弄明白了自己遇到了一位真正未來的世界級大人物,是李漢從奧匈方麵傳來的不幸消息之中得到的最好的一個消息了!
當然,跟英國人完全交惡之後並不是都是壞事,比方說從德國人身上,他獲得了不少的支持。德國領事弗朗茨告訴他,德國國內軍方雖然沒有完全讚同拿出一千萬馬克來認購他的那批沒有任何保證的戰爭公債,卻也願意認購六百萬馬克的公債,除此外他還暗示告訴他,原本一批準備運往德屬新幾內亞群島的武器已經過了馬六甲海峽,可以轉到往中國便宜賣給他。這批武器不多,都是岸防炮,是為了應付英國國內準備批準發展專屬自治領武力的澳大利亞而準備的,正好可以給他拿來扼守長江天險。
不僅如此,武昌衝突似乎成了他的‘洋投名狀’了,而德國人似乎很滿意他跟英國人之間鬧翻了,如今弗朗茨跟軍政府之間最近的一次談判之中大幅度的退讓,目前已經兩方已經很快就要達成共識了!
蔣方震也不是完全不通政治,道:“英國人固然可惡了一些,不過這一次沒有引起戰事倒是不幸之中的大興了。一旦開戰倒不是百裏沒有信心,但是民國剛曆戰事,無論國內國外都不會坐視咱們鬧起來的,尤其是現在北京那邊還在等著借款的時候!”
北京正在跟五國銀行團搞大借款已經不是什麽新聞了,現在國內基本上稍微大一點的勢力都收到風聲了。
李漢點了點頭,“我也沒想到會鬧得這麽大,好在總算還是完美的解決了!百裏先生,征兵什麽的還是停下來吧,之前走這步棋不過是為了回擊英國人,告訴他們我們並不畏懼戰爭。現在事情算是有了答複了,跟英國人咱們打不起來,征兵什麽的自然也就不需要了!畢竟在財政上,幾方貸款都被凍結了之後,我們最多可以維持八到十萬正規軍一年!”
蔣方震應了一聲,他也知道川鄂免稅導致現在除了靠官辦實業的分紅之外,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沒有一點稅收可以拿的。
“剩下的就是磨嘴皮子的工作了!”
他笑了笑,“不過中央可能要不是味道了,咱們勉強解決了武昌衝突,但是西藏的問題英國那邊肯定是要向中央施壓的,不管大總統那邊能夠爭取多少時間,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必須在三個月內徹底結束!”
三個月,是的...三個月估計是川鄂所能堅持的底線了,入藏打仗不比陝西,六月打了一個月,從軍火開支到雇傭民工在後麵擴充入藏道路,再加上物資補給運輸等,已經花去了一百三十多萬元,再打下去川鄂的財政最多支持到九月上旬就要出問題了,到時候就要影響到下麵的發展了,戰事必須在九月之前結束。
至於在西藏跟英國人打一場持久戰?李漢心中篤定得很,那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泰晤士報他天天在看,從三月份開始的巴爾幹戰事已經吸引住了英國太多的精力了,這個老大的帝國現在不但要跟德國來一場大造無畏艦的海軍軍備競賽,剛從摩洛哥危機脫身的它又要去關注巴爾幹戰事了。歐洲的大陸現在戰雲密布,甚至泰晤士報已經開始悲觀的認為歐洲大戰已經不可避免了!世界老大可不是那麽好當的,歐洲兩大集團已經無可避免地即將滑向大戰的深淵,這個時候,英國絕對不敢掉以輕心,在遠東發起一場戰爭。
嗯,除非那位印度總督真得想要麵對國內的怒火!
“合辦漢陽兵工廠的提議要不要妥協了呢?”
李漢摩擦著下巴低頭暗思不語,這是德國提出的一個條件,並且現在軍政府跟德國之間除了這個條件之外,其餘的要求基本上都已經談妥了。德國國內的毛瑟武器製造股份公司、克虜伯公司等四家軍火與重型工業巨頭看中了中國跟遠東正在澎湃發展的軍火市場,尤其是這段時間來李漢不斷扔出來的巨額訂單更是令幾個企業相信,未來的遠東市場將成為除歐洲之外最大的市場。因此他們有意思參股漢陽兵工廠,由這幾家公司出售技術、轉向相關專利,甚至可以用他們的關係,將一些李漢很難買到的機械送來,代價就是要漢陽兵工廠一半的經營權跟股權!
合資企業李漢並不反對,後世國內到處都是,見得太多了。而且合資的好處顯而易見,一些原本不好生產或者沒技術生產的武器,都能借助德國人的技術轉讓生產、吸收其中的相關技術,尤其是德國方麵暗示可以幫助他搞來一些市麵上根本買不到的機械,更是令他心中心動。不過想不說德國人大開口根本就沒安好心,單是國內如今的局勢,他剛將鐵血衛國將軍的名號打出來,一轉臉連漢陽兵工廠都一半姓德了,國內勢必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不管了,奧匈帝國這個老邁巨獸的叫法果然不是沒有原因的,完全指望它是我犯下的一個錯誤。看來還是隻能抱上德國人的粗大腿才行!借助這個機會,自己正好大張旗鼓地推進與德國的合作,而有了西藏事件這個借口,武昌方麵的做法也不至於引發美法等國的疑慮。”
看來在漢陽兵工廠的事情上自己必須做出讓步才行,李漢一邊思考著,心中已經拿定了主意了!
...
進入七月,時間過得飛快,七月一日北京袁世凱明顯對地方李漢的擴兵行為感到有些不安了。在從朱爾典那邊得知了武昌衝突得到了解決之後,他又想起了前段時間詢問川鄂擴兵的事情時,李漢的解釋是一旦事情結束就會結束征兵,於是立刻吩咐往湖北發送了一封電報,過問這件事情。第二日武昌宣布結束征兵,對於前段時間所征之兵將逐漸篩減。幾天後,前段時間所招募的七萬新軍已經被他篩減了五萬人。北京這才滿意的放過了他,忙向了其他方向去了!
事實上這段時間的北京局勢隻能用混亂兩個字來形容,袁世凱跟唐紹儀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當年的朝鮮甲申事變時唐紹儀得了袁世凱的賞識,從此一路青雲直上,直到南北議和之前兩方相處都十分融洽。而南北議和之時雖然鬧出了一點小矛盾,但是袁世凱也認為隻是唐紹儀的書生氣又冒出來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麽事後同盟會提出推他當內閣總理的時候,袁世凱笑著點頭,讚他是最合適的人選的原因。可以說,袁世凱本來認為唐紹儀是可以拉攏跟信任的。但是舊式出身的袁世凱,顯然不能認同西方式的所謂民主,他當這個大總統,自然希望大總統的權力無上限。所以他要將內閣變成自己的心腹雲集的幕僚機構,但是唐紹儀卻醉心西方式的民主,想確實負起“責任內閣”地責任來施展自己心中的理想跟報複。
這一點根本的不同,導致了兩人無論之前的關係多好,都最終要走向摩擦!
責任內閣是同盟會搞出來的東西,頭上頂著個‘臨時約法’約束著自己,還有個參議院能把自己的意見壓下來,本來同盟會搞出來的這兩個存在已經足夠袁世凱心中憤怒了,後來的責任內閣就無疑令他更加憤怒。孫中山的小陰謀他很快就看穿了,甚至也派出了心腹跟唐紹儀密會,意思已經十分明顯了。
我的意見你隻管點頭,你這個位子永遠可以做下去!
這是袁世凱的意思,可惜唐紹儀看懂了卻不願意去給他做個傀儡,他有自己的理想跟報複,更令袁世凱忌憚的是唐紹儀不但加入了同盟會,而且越來越尊重南方革命黨人,有事都要和蔡元培、宋教仁等商量,征求同盟會的意見,不願意完全附和袁世凱。凡以為不可行的一定要到總統府要求緩辦或不辦,有時當麵和袁世凱爭得麵紅耳赤,不肯退讓。理由之一就是責任內閣要對國家負責,總理也要對國家負責。言下之意就是不對袁世凱負責。袁表麵上不反對,心裏卻視之為大逆不道的話語,這樣一來就給反唐的人一個借口。起勁地在袁世凱麵前詆毀他。
時間久了,袁世凱越發懷疑唐紹儀有挾同盟會以自重,並從他的北洋係中獨樹一幟、自立出去的意思。
這無疑更加加重了袁世凱對他的忌憚。為阻撓責任內閣製的實行,袁世凱唆使內務總長趙秉鈞和財政總長熊希齡等人進行公開*。趙、熊等在國務會議上竭力反對劃清總統府與國務院地權限,主張事事奉令承教於大總統;反對國務院為有機政體,主張各國務員可“單獨行動”,不必固守國務院的成議。討論各項政策,他們也決然與各同盟會閣員立於對立地位。到後來,趙秉鈞索性經常不出席國務會議,有關內務部公事。直接向袁世凱報告,根本不把唐紹儀放在眼裏。
但袁世凱的壓迫並沒有使唐紹儀完全屈服。例如,在政府用人問題上,他仍舊主張“貴新不貴舊”,非萬不得已,“決不可以延用舊人”。有時和袁世凱爭得太厲害以至於使袁氣急敗壞地說出“我們沒幾天好做的,這個位置早晚要讓給你們地。”將唐紹儀劃入到同盟會一邊,唐這才大吃一驚,知道袁世凱對自己起了猜疑。
插手眾議院議長的任命,讓袁世凱最終確定了唐紹儀跟自己非是一路人,尤其是看到他竟然聯合同盟會眾議院在參議院駁回了自己的任命。他任命的內閣次長張元奇的離職更是令他感覺到自己似乎被唐紹儀扇了一巴掌,讓他感覺這個大總統的威嚴蕩然無存。
袁、唐之間的衝突終於以借款問題為導火線而公開爆了。早在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之前,他便通過朱爾典的關係聯係上了四國銀行團,商議借款的事情了。後來先後又有國家加入,因為他的地位不斷的穩固,從洋人手中他先後的接到了數百萬的借款,隻不過大都用於編練他的北洋新軍,隻有極少數最後到了財政部,又從財政部中擠出來一部分給唐紹儀使用。而這些錢對於一個迫切想要有所作為的內閣總理來說實在是太少了!
於是唐紹儀最終繞開了袁世凱,自己親自拜會了‘華比銀行’北京分行,最後通過這家比利時銀行借款100萬英鎊,年息5厘,以京張鐵路餘利作為擔保,用於改善內閣財政,同時有所作為。
6月14日,借款敲定,消息這才產出之後引起軒然大波。
京張鐵路乃是袁世凱跟列強銀行團大借款的抵達之一,無論是袁世凱還是列強銀行團在合約簽訂後都是大怒,一致向袁世凱抗議唐紹儀的借款所為,同時聯手打壓華比銀行。同時各國公使聯手往外交部遞交抗議書,要求內閣取消比利時借款,更是無理要求凡大借款應與各國公使直接交涉;拖到6月27日,內閣終於抵擋不住壓力正式複函列強各國,同意取消比利時借款,並答應今後不以從列強銀行團借得之款償付比利時之款。三天後,唐紹儀被逼得沒有辦法,不得不與四國銀行團代表商談,日、俄也有代表參加,唐紹儀鑒於財政困難,請銀行團即日交付3500萬兩,以解燃眉之急,自本月起到12月止,每月交付1000萬兩。銀行團先以唐曾向比利時華比銀行借款,逼他“謝罪”,後又聲明,需中國.政府先將每期所交付借款之額數和用途指明,並擔保以鹽、茶稅以及改良後收入增加地實數,詳詳細細編製一張預算表,交付銀行團。
消息傳出,全國輿論嘩然。待正式照會到國務院後,唐紹儀大怒,說這是列強企圖控製我國財政的條件,萬萬不能答應,斷然拒絕了銀行團的要求。這樣一來,銀行團大為不滿。《泰晤士報》攻擊唐紹儀“不願借款告成”,“以致中國各界各國政見,竟有排外舉動”。這個舉動也使唐、袁之間矛盾計劃激烈的衝突,袁世凱認為唐紹儀損害了他和*列強之間的關係,便改派財政總長熊希齡與銀行團交涉。
至此,袁世凱跟唐紹儀之間的矛盾已經完全不可調和,於是開始準備更換自己的心腹代替其就任內閣總理。7月6日,陸軍部、工商部、內務部等數個內閣部門總長聯手向參議院遞出彈劾,大有非推唐下台不可之勢。而此時的參議院畢竟還是同盟會的席位占了多數,有唐紹儀在任內閣總理之時,袁世凱的權力多少受到限製,若是他不在了勢必袁世凱將無所顧忌。於是孫中山攜宋教仁親赴北京說服各省同盟會籍議員,最後以微弱的差距導致第一次彈劾唐紹儀不成。
投票結果令孫、宋二人大驚,同盟會籍議員占了參議兩院多數席位,但是他們卻完全沒想到這種情況下,竟然還有不少自己親自拜會過的議員將選票投向了‘倒唐’一方,當真是令他感覺到了震驚!兩人隨後召集抵達北京多日的譚人鳳、林森了解情況才知道,竟然有那麽多的以前同誌都因為權勢跟金錢倒向了袁世凱,頓時心中大怒。於此同時,早就對同盟會內迅速腐化十分不滿的宋教仁趁機提出了他準備了幾個月的‘毀黨造黨’計劃,最終得到了孫中山等同盟會大佬的點頭,同盟會終於要有大動作了!
再說另一邊,唐紹儀得知內閣諸部往參議院聯名彈劾自己的事情頓時大驚,參與彈劾他的人都是袁世凱的心腹,這件事情若是沒有他點頭自然不可能的!
幾次要求跟袁世凱見麵都遭到了推辭跟婉拒之後,唐紹儀已經明白了袁世凱已經下定決心要除掉他,稍息了一日之後,往袁世凱府上親自拜見,下人推說不在他隻是等待卻也不走,直到待了一個白天之後,晚上十點終於見到了‘姍姍來遲’的袁世凱,兩人虛偽的寒暄了一陣之後,已經完全理順了這其中的頭道的唐紹儀隻是淡淡的將自己這幾個月來的工作一一交代了一番,末了道:“大總統,內閣總理掌握責任內閣,如今看各部彈劾少川,想來也是少川這幾個月來碌碌無為,引起各部有才之人心中不滿。少川非是戀權之人,我民國新立什麽都要新氣象,我這個內閣總理做得不盡責任自然也要下台,為萬民做個表率。不過民國如今還應以穩為先。少川準備明日往參議院遞交辭職書,不過這內閣總理的位子,我希望少川能夠說一句話,推薦一個人!”
袁世凱裝作大驚,勸道:“少川怎可有這種想法,你這總理自打上任以來盡心盡責,不可..不可..”雖說如此,眼中卻是有了笑意。
唐紹儀看得清楚明白,知道袁世凱已經徹底對他失望了,當下起身恭敬行了一禮道:“國事維艱,還應能力上佳之人待我才行。少川無能自然要退位讓賢,如今西藏風波未平、外蒙還在交涉、列強未承認我民國,財政也是緊張,諸事加在一起,我看還需要一位善於外交之人方可接過這‘內閣總理’的擔子,依我看不如就推選‘陸子欣’吧!”
陸徵祥最近雖說跟袁世凱走近,但是才學跟能力都是上佳,而且也是個有作為之輩。唐紹儀心中的第一人選自然是孫中山跟宋教仁,隻是這兩人都是同盟會巨頭,而袁世凱對同盟會的敵意舉國皆知,他也隻能選擇陸徵祥來代替自己繼續執掌內閣,這樣自己心中才能放心離開!
袁世凱本就有意要推陸徵祥上位,自然心中大喜。不過還是跟他客套了一番,‘見’他主意已定不好‘相勸’之後,方才歎息作罷。
唐紹儀跟他聊了一陣,很快便要起身離開了。他站起身來,恭敬的向袁世凱行了一禮,袁世凱本還有些笑容的臉上頓時明白了一些什麽,在他身子將走出屋子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句,“少川,你我認識了這麽多年,這裏到底是你的家,在外麵受了委屈就回來吧,莫要跟那些黨人混得太近,不好!”
唐紹儀的身子一頓,旋即大步離開了!
...
7月12日,入藏平亂軍北路攻破坎囊宗(今那曲),占領了這座土蕃曆代王朝主要的軍事糧草和馬匹供應基地,兵鋒直指薩拉!兩日後,南路軍因沿途僧兵擋路形成受到耽擱許久才攻陷江達宗,距離拉薩也不過僅有不足半月的行程了!
7月12日,內閣總理唐紹儀向參議院正式遞交辭呈,以能力不足致國體不興、國勢遭辱為借口宣布辭去內閣總理之職,並推薦外交部長陸征祥為新任臨時內閣總理(唐紹儀也是臨時,正式需要等到正式國會召開之後)。消息傳出舉國震驚,從南至北皆是挽留之聲。然而參議院卻在第二日便批準了他的辭呈,當天下午大總統袁世凱任陸征祥為內閣總理!
同盟會還沒真正認識到,袁世凱把持權力早已堵塞了通往責任內閣製的大門,而隻是從內閣的組織形式,探尋唐內閣倒台的原因。同盟會本部致上海機關部電中,即把袁世凱剝奪副署權和熊希齡的“獨斷專行”、混合內閣不能保持閣議一致的“弊端”,不加區分地相提並論,最後歸結為:“此次內閣,本非政黨,政見既不同,猜疑嫌忌,難以和衷共濟”,遂使責任內閣“徒托空言”。7月13日,張耀曾、李肇甫、熊成章、劉彥等四人代表同盟會見袁世凱,更明確說:“唐內閣成立以來,一切政務不能著著進行,實因黨派混雜,意見不一之故。蓋非純粹政黨內閣,當然有此弊病。”因此,“此後欲圖政治之進行,非采完全政黨內閣不可”。即使抨擊袁世凱最猛烈的戴季陶,也認為“唐內閣之倒,則倒於黨見混同;假使唐內閣而純為同盟會之內閣,則必不能有今日之怪劇”,並提出“欲救中國危亡,定政府之內訌,以唯一之政策收健全之效果者,舍完全之政黨內閣而外無他策”。為此,7月14日,同盟會本部召開全體職員會,正式議決“絕對主張政黨內閣”,同時作出同盟會員不得自由加入“混合內閣”等規定。
就在舉國都在為失去了一位有能力的內閣總理而恍惚的時候,北京袁世凱在失去了唐紹儀的掣肘之後開始全力清除同盟會在北方的影響力!
王芝祥任直隸都督,原是唐紹儀南下組閣時與同盟會達成的協議,並得到了袁世凱的同意。當時,順直諮議局也發電要求以王芝祥督直,反對袁世凱任命張錫鑾。但袁的許諾,如前所述,不過是權宜之計,目的是為了騙取同盟會放棄陸軍總長一職,而由其親信段祺瑞充任。因為李漢的蝴蝶影響,袁世凱的損失要比曆史上多得多,於是在5月王芝祥到京之後,袁世凱因為唐紹儀的反對,加上不願意在當時跟同盟會徹底鬧僵了,而讓其他人得了好處,於是明麵上委任他為直隸都督,暗地裏卻下令王占元等幾部駐紮直隸的將領不要與之配合,同時大肆收買王芝祥的直隸軍政府麾下官員。
隨著幾個月的恢複,又搬到了已經開始跟他不是一心的唐紹儀之後。14日,唐紹儀離職的第二日,袁世凱便示意下麵有所動作。於是當天晚上,馮國璋、王占元等十餘人聯名上書袁世凱,聲稱直隸各路軍隊對都督王芝祥督直以來的無所作為十分不滿,並表示治理位置十分特殊非有“聲威兼著,在直隸有年,感情甚孚,及軍界素所仰望者,難資鎮懾”。
第二天,袁世凱便以軍隊反對為借口,改委王芝祥為南方軍隊宣慰使,協助黃興遣散南方軍隊。並針對直隸各團體紛紛通電擁護王芝祥,令內閣致電署理都督張錫鑾,不準各界“隨意迎拒”。
上海、南京、廣州、南昌等南方各城市一片譴責聲,更有人將唐紹儀辭職跟這件事情聯係到一起,於是在報紙上公開揭露袁世凱摧毀內閣,欲實行“拿破侖之目的”。
王芝祥改委事件發生之前的‘唐紹儀辭職事件’便已經讓同盟會籍出身的內閣成員感覺到不滿而打算辭職了。
7月18日,同盟會總部再次召開會議,強調“此次既係超然內閣,凡本會會員皆不得自由加入,務使本會主張先後一致”。同盟會這一行動,打亂了袁世凱企圖利用同盟會為他繼續裝點門麵的如意算盤。因此,當蔡元培、宋教仁、王寵惠、王正廷等同盟會閣員,遵照黨議到總統府向袁提出辭職時,他並沒有立即同意,甚至說“我代表四萬萬人民留君”。蔡等當然堅辭,蔡並針鋒相對回答說:“元培亦對於四萬萬人之代表而辭職。”7月19日,他們又聯名致函陸,聲明從即日起概不到院,從19日起概不到部辦事。袁無奈,隻好批準蔡等四人辭職,但仍繼續物色同盟會員入閣。
袁世凱認為孫毓筠、胡瑛、沈秉堃三人有同盟會籍,打算拉他們分別擔任教育、農林和工商總長。同盟會聽說後極為憤慨。宋教仁發表談話說:“袁世凱此舉,係一種逼奸政策。”同盟會本部一麵派魏宸組勸袁打消此念,一麵於7月20日召開會議,作出孫、胡、沈三人不得參加內閣的決定。然而,袁世凱除將胡瑛換成王人文外,仍執意拉孫毓筠、沈秉堃入閣,而且不出袁所料,還得到了共和黨的支持。該黨表示“以大總統信任之人組織內閣,各黨不必幹涉”。為保證參議院順利通過袁世凱所信任的人選,共和黨還極力拉攏統一共和黨,許諾將支持位置該黨的參議員為國務員。在共和黨的引誘下,統一共和黨為使殷汝驪、穀鍾秀、吳景濂等人進入內閣,遂與共和黨采取了完全一致的態度。這樣就給同盟會限製袁世凱的正義鬥爭蒙上了一層黨爭的色彩。
7月21日,袁世凱派陸到參議院要求通過所擬閣員補充人選。他們是財政周自齊,交通胡惟德,司法章宗祥,農林王人文,工商沈秉堃,教育孫毓筠。同盟會本來不同意混合內閣,自然反對。統一共和黨原抱入閣希望,現竟無一人,自知受了共和黨愚弄,同樣憤憤不平。而共和黨部分議員也認為陸演說“言詞猥瑣”,不配做總理。於是,陸演說後,同盟會、統一共和黨當即於投票前“先提出不信任總理問題”。袁世凱聞訊,急忙致函參議院,提議暫緩投票。次日,參議院討論投票與否,同盟會、統一共和黨以袁函非正式谘文,不予承認,堅持投票。結果,袁所提六閣員,一律被否決,並演成全國性的政治風潮。
在陸征祥組閣風潮中,同盟會*陸征祥的超然總理混合內閣,袁世凱指使軍警威脅臨時參議院,於7月24日強行通過第二次閣員人選,同盟會*混合內閣的行動受挫。對於袁世凱北洋集團破壞民主政治的行徑,南京軍界主要將領在第一軍軍長柏文蔚主導下,以王芝祥領銜,聯名致電袁世凱提出嚴正抗議。同盟會領導人為了民國政局的穩定,盡量保持克製,沒有發出多少聲音。
反倒是袁世凱一直擔心的川鄂最近一直十分安靜,甚至袁世凱吩咐收買的同盟會成員以同盟會分部的名義往武昌探他口風的時候,李漢隻是推辭之說,根本沒有反對的意思。7月26日晚,李漢親自致電北京,言到感謝大總統的信任,任命其為西南經略使,同時外交部在同英國人交涉的過程中為他在西藏的軍事行動爭取了足夠的時間,言下之意是以大總統馬首是瞻。
他的表忠心倒是令被一群同盟會的成員折騰的手忙腳亂的袁世凱終於鬆了一口氣,雖然心中依舊十分忌憚他這位地方大員,但是至少暫時的精力大多數都轉往了再北方驅逐同盟會影響力的行動之中,而他需要對付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河南了!